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研究
2023-12-20关彩红
关彩红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也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政府监管风险等,这些风险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文章探究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现状和特点,并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分类,同时,还研究和总结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该研究的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风险也日益凸显。因此,对于如何防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仍然是一个难点;同时,也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以提高防范效果。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研究和探讨,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综上所述,本文旨在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水平,推动企业规模稳步增长,为保障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做出贡献。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现状和特点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国有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财务预算、审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总体规划。其中,财务预算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按照事先制定的财务计划,对国有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预算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和现状。
第一,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组织任务繁重,财务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第二,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法律法规约束力大,财务规章制度严格,对管理员工的约束力较强。
第三,由于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所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更加注重资金的盘活,提高财务效益。
第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风险,比如财务管理信息化不足、财务管理体现不及时、流程审批环节过程复杂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基于财务预算、审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总体规划,同时涉及专业素质要求高、法律法规约束力强、资金盘活、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合理规划和执行财务管理,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及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性和社会责任性。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渊源和性质,其财务管理需要充分考虑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既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还需要满足上级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财务决策的复杂性和高度集中性。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财务决策的涉及面广,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充分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同时,国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权力通常高度集中,需要高规格的财务管理来确保资金的正确配置和利用效率。
第三,國有企业财务管理还具有相对保守的特点。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历史背景,其财务管理决策通常偏向于保守和稳健。对于投资策略、资金运作、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决策,国有企业往往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与分类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变化、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
第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国有企业中,组织结构过于庞大,职能划分和权限不明确,导致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等不畅,进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风险增加。
第二,人才流失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些人才能力突出的员工往往会跳槽到其他企业,导致企业失去了宝贵的财务管理人才。
第三,企业的制度不健全也是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在国有企业中,一些制度或规定的完善度不高,其执行效率也不尽如人意,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难以规范运作。例如,缺乏严格的预算制度和成本控制机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容易失控,风险进一步加大。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要考虑到。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并对外部变化随时做出应对,才能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分类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分类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这些角度包括财务管理核心环节风险、财务统计指标准确性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企业治理不规范风险等。对于每种风险类型,都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第一,财务管理核心环节风险。这种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犯罪行为和失误,包括虚构交易、隐瞒账目、挪用公款等。为了防范这种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财务统计指标准确性风险。全面、准确、及时的财务统计指标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国有企业中格外重要。然而,由于管理和制度问题,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针对这种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核算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有效地支持企业决策。
第三,金融市场风险。由于金融市场本身的波动性和流动性等特征,企业在投资和筹资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为了减少金融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分析能力,规范资金运作和投资行为,降低交易对手风险。
第四,企业治理不规范风险。企业治理是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利益冲突、权力过度集中等,企业治理不规范可能成为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企业应推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治理过程的监督和调控,以确保企业运作合法合规。
以上是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类的一些阐述,各种风险的防范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的策略,有效避免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途径与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地防范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合理设计,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建立对应的监管、审批和监督机制,确保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清晰分工、制度执行到位。
第二,在制度执行中,需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责任标准,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制度执行的落实和有效性。另外,对于企业内部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专业的信息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减小数据泄漏风险。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需要与外部相关方的合作,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做好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并与外部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要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风险,并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
第一,在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时,企业需要明确监测的内容和范围。这涉及对企业财务运作的全面了解,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比如财务收支、投资与融资、净资产回报率等。只有将监测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清楚,才能降低风险。
第二,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监测。例如,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异常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第三,在制定预警机制时,企业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权衡策略,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四,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特性,才能保证预警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在完善机制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从其他企业的实践案例中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总之,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不断总結经验,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技术手段的作用,并且时刻保持对市场和环境的敏感度,及时作出有效反应,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风险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为了有效防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也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针对性。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的核心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例如,某国有企业正在面临利润下降的风险,针对这一风险可能采用的措施包括:调整业务结构,进行成本控制,增强市场开拓力度等。在实践中,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国有企业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另外,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中也需要注意合理性和可行性,即制定的措施应该切实可行,并且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还可以通过反思实践中的教训,总结经验,提高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和经验积累能力。
总之,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是保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形象。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评价指标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研究中,评价指标的提出和运用显得尤为关键。评价指标是通过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的反映防范效果的定量化指标体系。引入评价指标,可以使防范工作的成效有据可查,同时为企业更好地完善和提升未来的防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应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尽可能地涵盖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并从决策、实施、成效三个维度进行考虑。从决策维度来说,评价指标应考虑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理解、认识和意识;从实施维度来说,评价指标应关注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防范机制、方法、措施等方面;从成效维度来说,则是对防范工作效果的考量。此外,在指标的运用方面,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企业防范工作提供实际的指导作用。
评价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而不断更新和调整。同时,在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和借鉴其他行业和其他企业的评价经验和实践案例,对自身的企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估与参考,并逐步完善自身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评价指标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建设方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况不断改进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应用,以做到对防范工作的科学评价,借此推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进行了全面总结,探讨了如何有效地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增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
第一,要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过程中,应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
第二,在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增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应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为核心,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二级部门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要求,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国有企业应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同时贯彻应用“可控制的工作七步法”和“控制框架法”等模式,提高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效率。
第四,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新模式。需要坚持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内控管理,发挥内部舞台作用,有效的整合资源,达成战略目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J].金融文坛,2022(08):72-74.
[2]张小英.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與控制[J].当代会计,2019(02):87-88.
[3]姜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财经界,2018(18):103.
[4]黄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对策研究[J].新金融世界,2021(02):97-98.
[5]陈玉敏.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08):30.
(作者单位:新疆阿瓦缇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