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讨
2023-12-19辛瑞平
辛瑞平
(白银市第一中学,甘肃 白银 730900)
0 引言
高中物理知识难度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根据他们的基本学情开展创造性、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起到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将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至全新情境中,在多元化活动的辅助下对单元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全新的学习体系,从多个角度分析课程内容,全面提升物理综合能力,为迎接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1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1.1 丰富教学内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的课节安排介绍新课知识,以说教的方式为主,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过于单调的课堂活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物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1]。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原始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各个课节内容布置的实践活动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将大单元教学法应用于实践中,打破章节的束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有效丰富了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地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1.2 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教师在备课环节便要树立知识框架,组织新颖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构建全新的学习体系,能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运用技能的提升。在单元教学理念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借助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加以运用,不断挖掘单元知识的深层次内涵,进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受兴趣因素的影响,决定自己的用心程度。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新颖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主动参与到互动中,踊跃分享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与讨论中营造活跃的班级气氛,拉近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
1.3 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若是采用原始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本感受不到物理学科的乐趣所在,反而对大量的概念知识和运算公式产生排斥情绪,无法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教师应积极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深入挖掘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单元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效性。可见,大单元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保证物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在新旧知识的串联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地认知,凸显大单元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影响。
2 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2.1 结合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精心设计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深刻感受到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总结出大单元教学的最佳方案[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到班级同学的物理基础、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将单元知识整合在一起,以多元化的活动加以呈现。与此同时,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也能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中理解单元知识内涵,为日后长远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单元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结合课程标准总结出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可以划分为五个专题,如表1 所示:
表1 各专题名称
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构建模型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参考系的学习之道如何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其次,知道使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学会通过图像看物体的加速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利用数据计算加速度。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2.2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身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将单元重点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引导他们自行探究新课知识,教师则起到辅助作用,提供适当的指引,帮助学生攻克单元重难点内容,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经过教师的点拨与评价,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明确日后的改进方向,也进一步总结出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在拓展训练中提高物理核心竞争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探究单元内容,在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中提高物理综合水平[3]。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为例,在大单元模式下,教师应明确《物理课程标准(2022 版)》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等。回到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自行车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判断运动快慢的依据,以此探寻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线速度,如图1 所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公式
图1 自行车轮参考图
接着以自行车为参考研究角速度以及周期,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同时走到班级中央,留心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指出错误的观点,提供正确的点拨,帮助他们快速消化单元知识,并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
2.3 科学反思教学过程,及时优化活动方案
为了发挥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最大价值,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活动方案,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意识,切实保证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而高中生受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智力发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物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一概而论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秉持分层教学的理念介绍单元知识,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问题,尽量缩短班级同学间的差距,避免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从整体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学困生便能对单元基本内容形成全面的了解,提高物理综合水平,并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优等生也能在拓展训练中对单元课程内容形成全新的认知,有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4]。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为例,本单元教学以实验为主,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带领他们测量电阻阻值的方法,分为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在整个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尝试,在动手操作中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则要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任务:若想测定一个灯泡(2.5 V 0.3 A)的伏安特性曲线,应该如何设计电路?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电流表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用分压接法。要求他们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自主探究答案,在小组合作中得出最终方案。通过分层的方式使大单元教学法更加合理地落实到实践中,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物理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
2.4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物理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较大改变,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的产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班级同学的基本学情和单元课程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多样性的课堂活动,也给他们提供更加新颖的学习思路,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高效展开单元学习,有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积极创新单元教学模式,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挖掘它们的共通点,以动态形式展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真正感受到单元知识的内涵和特点,能够灵活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第二章《机械振动》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DIS 实验,涵盖章节内各个课节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考虑到现实因素,无法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学生以视频的方式观看用力传感器测竖直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用位移传感器测位移,要求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竖直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特征以及位移时间图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生活中各种机械振动事例的视频,鼓励学生尝试用锯条、单摆、穿过橡皮筋的乒乓球动手实践,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深化单元知识理解,对机械振动的相关内容产生全面且深刻的认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在多元实践活动中深化单元知识理解,以此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另外,大单元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不断创新授课方法,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进一步彰显大单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