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助力重庆蜀绣传承

2023-12-19张格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传承融合

摘  要:现如今重庆蜀绣文化的线下发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让它有了多元化价值观念。为了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对重庆蜀绣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查找相关书籍、期刊、报道等文献,以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康宁、王晖、夏洪、单大琼、闫永霞等人为中心开展田野调查,并收集他们的作品照片、师徒故事、传承记录等资料。结果表明:经过近80年的传承与演进,重庆蜀绣既可以通过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线下传承,还可以广泛融合数字媒体艺术,通过自媒体公众号、视频教学、直播、纪录片等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艺之美。

关键词:重庆蜀绣;传承;融合;数字媒体

一、重庆蜀绣的起源

(一)蜀绣的起源

通过查询文献史料可以得知,我国古代最初的文字是象形字。“蜀”就是象形字,上“目”下“虫”的字形表明了蜀国有繁盛的养蚕业。在故事中,巴蜀人的先祖“纵目蚕丛”,自蚕化身成人来临世间教大众蚕桑养殖。古往今来巴蜀地带蚕丝养殖业一直兴盛[1]。

蜀绣又称为川绣,由产地是蜀而得名,其是中国最久远历史的刺绣种类之一,具备“平、齐、光、亮、浑厚圆润、施针严谨、色彩明丽、劲气生动的特点”。针法有138种,繁琐的技艺、细腻的针法、无痕的落针,别具一格,如晕针、车碾针等[2]。

(二)蜀绣的分支——渝绣

成都和重庆一直以来都是蜀绣的两大生产地。重庆蜀绣也称作川东蜀绣,与川西蜀绣的起源相同,但在风格上有较多差异。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云集了蜀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刺绣艺人,包括乱针绣及地方刺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重庆传承人融合了各地的刺绣针法,使重庆蜀绣取长补短,得到了完善与提升,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川西蜀绣的个性特征,工艺更趋多样,题材更为丰富。

二、重庆蜀绣的传承

(一)传承人的变迁

绣娘的传统身份由最早的闺房女红,逐渐走向社会。民国时期,专业刺绣作坊和职业刺绣师已形成较大规模。经营绣花门面主要集中在道门口莲花街和大阳沟一带,有近20家。1962年,成立地方国营重庆挑花刺绣厂(厂址渝中区观音岩),招收女职工学习和绣制产品,重庆挑花刺绣厂将蜀绣发扬光大,作品大量问世,经常被选为国礼。80年代以后,机械化、工业化、市场化导致手工艺衰退,重庆蜀绣面临失传。直至康宁被评选为国家级(2009年)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区域的蜀绣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和地方机构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来保护刺绣技艺,重庆蜀绣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项目)。此后,传统手工艺受到应有的重视,李尚余、胡惠琴、黄敏、杨世华、闫永霞、夏洪、王晖等刺绣艺人,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如图1、图2)。在刺绣这种依靠师承的传统技艺中,重庆蜀绣的生产方式主要以自产自销或订单加工的作坊式來生产绣品。文旅委非遗中心评选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2人,而重庆由市政府和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选出刺绣工艺美术大师已有20多名,还有更多区级的传承人。这些绣娘通过师徒相授,不仅需要掌握蜀绣技艺,还要掌握乱针绣的绣法,在不同题材的应用选择上更加灵活[3]。

(二)重庆蜀绣代表人物

闫永霞,女,1979年4月生,祖籍河北,从小随家人学习刺绣和绘画,包括线勾稿、刺绣图案等。来渝后跟随胡慧琴学习了一月有余,开始启蒙之路。2004—2007年在成都学习蜀绣。2008年回到重庆,跟随杨世华学习乱针绣,也向杨世华的爱人李冰泉学习绘画至今。闫永霞将蜀绣与乱针绣融合,绣制使用三层线,经过布底、做细、艺术加工三道工序,采用疏密合度,分层掺色,近看毫无规则,针法繁琐,直至光色形与油画相似,所以远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画面层次和立体感强,整体效果逼真,代表作品如《巴人汲水图》《母爱》(如图3、图4)。另外,被授予2015年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颁发乱针绣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为闫永霞,重庆市商委2019年认定巧渝乱针绣公司为重庆老字号品牌,重庆市妇联2019年评她为“十大巴渝巧姐”。

(三)重庆蜀绣的传承方式

“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即本民族群众的实际参与,体现为特定时空下的一种立体复合的能动活动;如果离开这种活动,其生命便无法实现。”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使重庆蜀绣传承。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参与意识,使大众成为重庆蜀绣的传承者。笔者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代重庆蜀绣的传承方式如下:

师徒传承:这是最传统、最常见的传承方式,是认定各级传承人的条件,大概需要二至三年的时长方可学会基础的技艺,因此学习时间比较长,如杨世华传授柳瑞平、闫永霞等人。

学校教育:有些绣娘不断提升自己,能够获得各方面的社会认可,被推选为各级“大师”,并且能够运用专业的语言,系统地在中小学、职中、高校传授重庆蜀绣知识。比如夏洪长期在四川美术学院授课,根据学生表达图案形式的需要,选择一些学生创作需要的针法,先教可以表现出明显效果的针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展现出最棒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如图5、图6)。

社会培训:在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职业岗前培训。比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师带徒,全部针法都要练扎实,从最基本的针法开始传授,通过一年以上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出师。也有多种短期的兴趣班,自己动手定制衣服,顾客自己先学习一些技法,专业绣娘再补充一部分,这样能够增强顾客的参与感,对企业宣传也有良好的效果。

三、重庆蜀绣的发展方向

(一)创新题材与种类接轨市场需求

当代受大众欢迎的刺绣工艺品要具备装饰性、文化性、艺术性等特征。闫永霞根据乡土画家董泽雄提供的画稿,并受他指导绣制《夏韵》,微妙地展现了丝瓜的细节和肌理,尤其是绣画中小动物的对比效果非常出彩,因此荣获了2016年重庆市第一届工匠杯银奖,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收藏了这幅蜀绣(如图7)。

(二)促进商品流通与生活消费

当代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化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刺绣生产都发生了动态流变。与艺术家或设计师合作,创新绣画题材,增强市场流通性,对促进生活消费尤为重要。巧渝公司原创设计的熊猫系列作品,从当代人喜好“萌”的角度出发,注重动物的情绪表达,将传统的熊猫题材活化,因此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如图8、图9、图10)。

(三)大力开发刺绣衍生品

刺绣源自于民众的日常劳动生活,在旧社会多用作日常生活用品。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需要创造出与当代人生活相适宜的刺绣衍生品。闫永霞的巧渝公司创新文创品类,不仅有传统的扇子类、服饰、箱包等衍生品,还原创了多种室内陈设,如台灯、多功能储物盒等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实用品。多功能储物盒用双面繡装裱在顶部玻璃中,用四块木板搭接,内部为灵活的九宫格,可自由拆卸,既可以用作首饰盒,也可用作茶叶盒、干果盒等。另有爆款台灯,边缘光源内嵌LED,中间为双面绣作品,典雅美观。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的首要特性是技术性。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科技的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包含了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能够将表达的要素,转化为数字信息。信息化系统与平台,体现为跨媒介、跨时空的传播[4]。数字媒体艺术的第二特性是艺术性。它涵盖了传统艺术的表现特点,具有创造性、可复制性。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时,可以对其进行复制并作为信息传输于网络中。因此,它的艺术性特征体现为交互性、静态性、动态模拟性。数字媒体艺术的第三特性是互动性。它是基于艺术特征、技术特征而形成的。利用多媒体客户终端、互联网技术,以产品为核心,展开有针对性的互动与交流。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能在极短时间里传达最准确、最多的信息,集全部信息于一体。它既不同于纸本出版物,靠抽象化的汉字去想象;也不同于影片,观众必须一帧一格地往下看;数字媒体艺术可任意撷取,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契合信息社会。

五、数字媒体艺术促进重庆蜀绣传承

在大多数人看来,科技发展使民间工艺受到限制,但事实上,科技的发展拓展了非遗传播空间,对重庆蜀绣传承与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增强重庆蜀绣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性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改善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性,能够通过网络快速且稳定地向大众传播有关重庆蜀绣的信息。传播形式更为多样,大家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重庆蜀绣文化的信息、价值、意义,还可以对其进行二次传播,有利于拓展重庆蜀绣文化的传播范围。有些重庆蜀绣传承人是行动不便的人群,比如重庆工艺美术大师王晖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发现身体残疾的程香热爱刺绣、学艺刻苦,就免费资助程香,为方便母亲照顾她还将公司办公室空出来无偿给她使用,至今该生还在相予绣阁学艺。王晖的企业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通过对新媒体的专业运营,将学员的作品和学习状态传播出去,同时王晖的身份从民间艺术家向自媒体运营者转变,她在直播或者短视频等平台,可以畅通无阻地表达自己的工艺理念并展示刺绣工艺。刺绣爱好者会在数字媒体平台与传承人互动,询问具体的工艺细节。从业者观察留言、弹幕可知大众对刺绣的喜爱,这些线上互动既增强了传承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也增强了重庆蜀绣工艺的价值认同,从而传播了重庆蜀绣的文化魅力,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缓解或解决非遗传承人的经济困境

当前短视频、网络直播、vlog等新型数字媒体层出不穷,京东、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为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创造了丰富的创收和就业渠道。部分蜀绣传承人掌握了数字媒体技术,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自己的绣制作品传播出去,实现商品价值路径的多样化。利用这些数字媒体工具,重庆蜀绣传承人在得到关注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流量和销售收入。过去,因为市场不好打开,重庆蜀绣传承人收获的经济收益较低,如今通过既有的新媒体传播而建立的成熟产业链条,拓展市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问题。线上销售产品更符合青年的消费行为,迎合当今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线上经济),超越了地理环境的限制,省去了场馆经费,使消费更加方便快捷[5]。重庆工艺美术大师闫永霞开设了微信销售平台(微店)以及淘宝店铺,该店刺绣文创种类繁多,如台灯、首饰盒等刺绣文创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顾客来自全国各地,线上销量很好,微信公众号和微店可互相引流,是一个吸引精准用户,增加客户粘性的平台,短视频又能增加店铺可信度和客户购买欲(如图11、图12)。

(三)搭建了重庆蜀绣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平台

数字媒体艺术为重庆蜀绣提供重要的文化宣传平台。首先,数字媒体可以成为重庆蜀绣市场的推介平台。借助于数字媒体的方式传播,刺绣的手工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丰富形态逐渐被网民所认识和关注,间接地开创和扩大了社会公众对重庆蜀绣市场的消费需求。其次,数字媒体艺术有望变成重庆蜀绣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担负起优化传承人年龄结构,招揽优秀年轻人从事重庆蜀绣传承的重要任务,因为抖音、快手等数字媒体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是青年,通过平台的详细展示以及与受众的积极互动,可以激发有志于传承和创新重庆蜀绣文化的年轻人投身,建立人才储备。再次,政府机构组织拍摄的纪录片能够客观真实地保存重庆蜀绣的发展现状,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2017年),工作人员张杨杨以摄影、摄像、录音的形式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康宁的口述(康宁女士听力残疾,丈夫汤登勇代她口述),结合视频和文字整理形成纪录片,以数字媒体的方式记录了康宁及弟子们的学艺经历、从业经历、师徒传承现状、作品市场情况等,为宣传蜀绣文化起到重大作用。

六、结语

笔者看来,数字媒体艺术有助于传承重庆蜀绣,不但可以展现重庆蜀绣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性,还可以为重庆蜀绣提供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开拓人与刺绣作品彼此间的交互。重庆蜀绣线下传承是单向传播信息,而线上推广是双向传播信息,不单纯以物质形态而存在,更能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豪感与保护意识,形成宣传和教育平台,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重庆蜀绣传承。

参考文献:

[1]冉洁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支持分析——以重庆市蜀绣保护的政策支持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

[2]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45-161.

[3]张格.重庆蜀绣传承人的社会身份与职业变迁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4]王文娜,郭晓,陈青.数字媒体艺术助力非遗传承[J].艺术教育,2018(18):6-13.

[5]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7-38.

作者简介:张格,硕士,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活化、艺术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传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