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抵抗:《红猪》的意识形态表达
2023-12-19天海自由创
摘 要:电影《红猪》于1992年上映,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电影之一。此外,《红猪》还被英国、法国、中国和韩国引入并放映。1993年,《红猪》在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动画片奖。《红猪》讲述了一个对生活持嘲讽态度的中年男子的浪漫冒险故事。纵观《红猪》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色,在动画表层之后隐含的底色,实际上是对战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控诉,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关键词:红猪;宫崎骏;吉卜力;日本电影
要想挖掘《红猪》真正的创作意图,了解影片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就十分重要。《红猪》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是不同寻常的,这部影片把故事所发生的历史时期交代得十分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三国同盟)与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三国协约)之间的战争。1919年在《凡尔赛条约》中达成了和平。西欧的现代史与宫崎骏独特的飞机发展史,在影片《红猪》中一起被描绘出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红猪波鲁克,他曾是Marco·Pagot大尉,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意大利空军的王牌(Ace)飞行员,但后来成了一头猪。他于1893年出生在港口城市热那亚,在电影中37岁。而他作为赏金猎人红猪,应该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的亚得里亚海执行任务。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王牌(Ace)这个词的含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初作为侦察机的飞机很快就变成了配备机枪的战斗机,跟随飞行员开始了空中作战;在法国击落5架飞机的飞行员和在德国空军中击落10架飞机的飞行员会被称为王牌(Ace)并获得奖励。最著名的是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绰号德国空军的“红色男爵”,据说他总共击落了80架飞机。
一、《红猪》的创作背景
担任本片制片人和导演的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昭和16年),就在这一年,日本帝国海军对夏威夷的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就此开始。宫崎骏这一代人并没有作为士兵参加战斗的经历,但他们依旧经历了战斗、轰炸、空袭、家庭成员的死亡等事件。宫崎家从事的是与飞机零部件有关的制造业,也许是因为这种环境,宫崎骏对天空着迷,对飞机感兴趣。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昭和时期的动荡,包括日本的战败、战后的重建、经济快速增长、泡沫经济及其崩溃,以及冷战的结束。此后,这一代人还经历了从吃不饱饭的贫穷日子到大众消费社会中的奢靡与无聊的转变。
动画电影《红猪》最初是由漫画《飛行艇時代》(1990)改编而成,该漫画曾发表在《模型杂志作例集》杂志上[1]。宫崎骏将故事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0年代之间,这正是飞行船的世界。当时飞行船正处于最受欢迎的阶段。鉴于漫画和电影从亚得里亚海的藏身处出发的场景几乎是相同的,红猪和它们驾驶的红色飞艇一开始就已经成形。漫画甚至关注到了1930年代在意大利制造的一个发动机的名字,显然,作者对飞机发动机的了解程度很深。构成动画基础的故事板中的驾驶舱图显示,控制杆和油门杆也被熟练地画了进去。该动画的绘图数量为58,443张,共使用了476种颜色。
动画电影《红猪》最初是作为在日本航空公司(JAL)国内航班上播放的影片而制作的,但后来却被改编为一部动画长片,时长93分18秒。影片最初设定的主题是“为了因脑细胞疲劳而变成豆腐的中年男子制作的动画片”[2]。根据制片人铃木敏夫的说法,宫崎骏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可能是由于日本有许多疲惫的上班族,而宫崎骏本人也已近50岁,进入中年。宫崎骏坦言,过去一两年的政治变化和历史趋势,对自己的身体来说是一个很大打击……东德和苏联的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构的结束,以及海湾战争等事件,对宫崎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尤其对南斯拉夫的内战感到震惊——该国西临亚得里亚海,正是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红猪》的影像风格与角色塑造
首先,影片的影像风格别具一格。亚得里亚海周围明亮的风景展现,对米兰老街区的描绘,对城市特征的精准把握,都让影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影片不像是一幅写实的微缩画,也不像是卡通片中经常出现的那样,把画面简化到极致。这部影片有一种动画片特有的强弱法。例如,波鲁克青梅竹马的好友兼酒吧老板娘吉娜在镜子中的倒影,或者对飞机设计有惊人天赋和能力的菲奥在机枪瞄准器中的正面的脸,都是创作者在真实性与动画假定性间斟酌后创作出的精美画面。
影片详细描述了航空史上的一个时期,即飞艇是航空主流的时期。事实上,飞艇之间的空战只发生在亚得里亚海上空。在这个时期,飞艇发挥了主导作用。与西方不同的是,飞机文化在日本还没有那么发达。但《红猪》对飞机相关场景的描绘十分突出。波鲁克在与美国职业飞行选手唐纳德进行第一次空战之前,穿过阳光和云影飞往米兰的安静场景,是非常美丽和真实的飞行画面展现。
其次,影片的角色塑造也极具特色。《红猪》的主角是一个有着畸形“猪”脸的主角。在长篇动画电影中,如手冢治虫的《怪医黑杰克》和斋藤隆夫的《骷髅13》,主角也都是一个不寻常的畸形生物。借用一个语言学术语,这种畸形生物可以说是对观众的思想产生了一种“先天性影响”。不寻常的、怪异的、像幽灵一样的生物,在通常意义上不存在,因此在觀影过程中看到这种畸形生物会引起观众的某种焦虑,但这反过来又会使观众感到惊讶和振奋[3]。这就是《红猪》中的“猪”的观影体验。宫崎骏似乎也喜欢真正的猪,所以它们也是作者在影片中的另一个自我。
影片中还塑造了一些坚强、独立的女性角色。在这部影片中,吉娜是波鲁克青梅竹马的老友,经营一家名为阿德里亚诺的酒店。她高贵优雅,有一副好嗓音,深得亚得里亚海上飞行员的拥戴和爱慕,她的三任丈夫均为飞行员且均遇难。而菲奥保可洛老爹的孙女,出生、长大于美国,聪明勤劳、大胆活泼,在飞机设计这一领域发挥了惊人的天赋和能力。她被保可洛老爹当做继承人培养,是一位出色且年轻的设计工程师,最终成为了保可洛公司的总裁。在宫崎骏的动画中,女性经常扮演诸如拯救世界一类的角色,如《风之谷》的女主角娜乌西卡和《幽灵公主》中的珊和艾伯西就是这样英勇无畏的女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塑造特点,值得被放入社会学中的性别问题来考虑。
三、《红猪》电影配乐的画外之音
这部影片的开场戏是:在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小荒岛上,波鲁克在躺椅上打盹,脸上挂着一本电影杂志。他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收音机,里面播放着法语歌曲《樱桃时节》(Le temps des cerises)。这是一个宁静、轻松的夏日下午。吉娜后来在阿德里亚诺酒店也唱过这首歌。将这首歌的歌词翻译成中文,即为:当我们唱起樱桃时节,活泼的夜莺、俏皮的画眉都啭啼欢跃;美丽的姑娘脑中会痴想恋人的心怀也充满阳光。当我们唱起樱桃时节,画眉的叫声也分外清越。
乍一看,这是一首朴素的情歌,但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在19世纪普法战争期间,1871年巴黎市民奋起反抗普鲁士的围攻时,人们唱着这首歌。公民和工人自治的革命政府巴黎公社持续了两个月。但这场起义被法国政府无情地镇压,这是一首在当时可以抚慰人心的歌。
与《樱桃时节》(Le temps des cerises)相对应的是《時には昔の話を》这首歌,由加藤登纪子创作,在《红猪》结尾处播放。这首歌的歌词翻译成中文是:偶尔也说说昔日吧,在常去的那家店,窗边可以看到高大的路树;一杯咖啡度过一日,盲目追寻看不到的明天;每个人都怀抱希望,动荡的时代的热风正吹袭着,是的,身体瞬间感受到它。
在这首歌中,有一种对1960年代在日本蓬勃发展的学生和公民运动的怀旧之情。换句话说,巴黎公社的歌曲和加藤的歌曲都没有明确的政治信息,但它们仍然隐含着民间和民众的抵抗事件。这两首配乐给《红猪》带来了独特的韵味和画外之音。《红猪》全片都包含了与时代相关的信息。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播放这种性质的歌曲不可能是巧合,这两首歌曲使得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冒险和浪漫结合的娱乐性作品,而且更蕴含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强权的反抗。
四、叙事中的谜题:“人变成猪”与“猪变成人”
贯穿影片的一个重要谜团和主题是Marco·Pago大尉——一个出色的飞行员,是如何成为赏金猎人、逃犯和被秘密警察追杀的猪的?这个谜团在波鲁克拒绝了他的老战友菲拉林回到意大利空军邀请的场景,以及波鲁克告诉菲奥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回忆的场景中有所暗示。变成猪正是主人公心态、性格和行为的体现,因而《红猪》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动画片。
波鲁克掌舵他心爱的SAVOIA S.21的经历估计发生在1930年左右。此时正好是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崛起的时候,也是美国开始大萧条的一年。例如,在克罗地亚南部港口城市杜布罗夫尼克,一个能俯瞰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小镇上,波鲁克从阿德里亚诺酒店来到这里,把空中海盗曼马由特队打得落花流水,把赢来的钱存入银行。这个场景后有一段银行工人和波鲁克之间的有趣对话。银行员问:“飞行船的贷款到此结束。你要不要购买爱国债券为国家做贡献呢?”波鲁克回答:“这种事情,在你们人类之间做吧。”这个回答不单纯是一个玩笑,还暗含着他是一只从人变成的猪,不会参与到法西斯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人类世界中的意思。换句话说,正是这个原因,Marco·Pagot大尉才选择离开人类。
这种动机在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中得到了印证。当他在与唐纳德人单挑的前一天晚上,在他的藏身处,他对睡不着的菲奥“给我听一些故事”的要求做出了回应——“那是战争最后的夏天”。这正暗示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抵触。Marco·Pagot大尉在那场战争的最后一个夏天(1918年)进行了编队巡逻。刚刚与吉娜结婚的贝尔尼尼也在他的右侧飞行。突然,敌人的编队从云层中出现,随即爆发了一场战斗,许多战斗机在枪林弹雨中倒下。Marco·Pagot大尉被敌机追赶,跑得筋疲力尽,这时他才意识到,他的飞艇是自己在白云中飞行的。然后,在他们上方很远的地方,出现了一抹云彩,贝尔尼尼和其他飞机也在向上升空。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场景,但上面的云其实是飞行员和战舰的墓地。许多儿时的朋友和战友都已经死亡了。对此,Marco·Pagot大尉在最后回忆说,“仿佛上帝在告诉我不要来”。
当时,许多飞行员都有贵族背景,骑士精神在当时还很活跃,王牌(Ace)飞行员跨越国界却相互尊重。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吹散了这种文明,那是一场轰炸和屠杀的战争。事实上,那个时代的飞行员的寿命都非常短。根据宫崎骏的后记《天空的牺牲品》可知,“据说即使在当时,西线战斗机飞行员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两周左右”[4]。即使是那些出于对天空的渴望而成为飞行员的人,也不得不时刻准备着面对死亡。
失去这么多战友后,波鲁克对战争和在皇家空军中的战斗产生怀疑也就不足为奇了。飞行员的战争经历是残酷的,但当战争结束后,他却发现自己没有工作,注定要成为杂技飞行员、邮递飞行员或飞行比赛的参赛者。当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再次开始时,渴望飞行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加入意大利空军,像他们的战友菲拉林一样。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在成了猪的Marco·Pagot大尉在电影院与菲拉林少佐重逢,菲拉林鼓励他回到皇家空军,但他却表现得很茫然,“我只会用我赚来的钱去飞行”。随着大战的结束,以个人技巧巧妙操纵战机的王牌(Ace)時代已经结束,转向了战术性的、编队式的战斗。所以波鲁克没有了选择,所剩的唯一道路就是赏金猎人。然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国家总是在寻找富有才能和技能的人,并企图恢复并利用个人的能力来达到国家的目的。因此,波鲁克所说的“我只会用我赚来的钱去飞行”是一种声明,他是不会被这种制度所雇用的。那么像Marco·Pagot大尉这样的人,他的思想与国家的意识形态需要不相容,他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意愿呢?通过跳出国家的控制,变得不那么像人(变成猪)来保持个人的思想和自由,才是唯一途径。当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脱离人群变成猪的,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在《红猪》的娱乐性背后,是对“抵抗”精神的描写。尽管如上所述,这种精神与现实相去甚远。在动画娱乐片《红猪》中,没有明确的政治口号或意识形态争论。然而,正因为如此,这个故事才如此有意义,因为它以一种纯粹的方式讲述了最重要的思想,即“人类尊严”和“自由”。
《红猪》的最后一幕,二战结束后,保可洛公司的总裁菲奥乘坐一架小型喷气式飞机飞往阿德里亚诺酒店度假。此时飞机已经进入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时代。在结尾处,菲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意大利空军动员后,我回到米兰的那一天,波鲁克并没有出现。但我反而和吉娜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从那时起,发生了许多大的战争和动乱,但我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即使我后来接管了保可洛公司,我仍然会到阿德里亚诺酒店度过暑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吉娜越来越漂亮了,熟悉的老面孔也过来了。唐纳德先生也时常给我写信,尽管他还不是总统。他怀念那些亚得里亚海的夏天……吉娜姐姐的赌注结果如何,是我们的秘密……”影片到此就结束了。
那么吉娜和波鲁克最后发生了什么?就在吉娜的飞艇离开波鲁克和唐纳德之间发生决斗的海域之前,在吉娜飞艇上的菲奥亲吻了波鲁克。然后,下一刻,唐纳德看着波鲁克,说:“你的脸!”尽管在镜头中看不到,但这句话暗示着波鲁克的脸已经变回了人类。此外,虽然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但在阿德里亚诺酒店吉娜的花园里,可以看到一艘红色的SAVOIA S.21停泊在码头上。虽然故事的结局含糊不清,但大概可以认为它的结局是快乐的。而观众仍然沉浸在对飞行员人生的缅怀中,并开始思考影片的主题意义。
五、结语
从表面上看,《红猪》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变成猪的王牌(Ace)飞行员的冒险和浪漫故事。它的故事发生在亚得里亚海和意大利,是一部关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如何给20世纪人民带来苦难,以及个人自由如何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作品。对自由的向往、对战争的控诉、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抵抗,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宫崎骏导演的人生主旨。
参考文献:
[1]角一典.ジブリ映画のメタファー:科学技術と倫理をめぐって[J].北海道教育大学紀要.人文科學·社会科学編 63(2),2013(2): 69-82.
[2]青木研二.宮崎駿の『紅の豚』:登場人物たちはどのようにつくりあげられたか(II)[J].茨城大学人文学部紀要.人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論集,2015(3): 139-160.
[3]青木研二.宮崎駿の『紅の豚』:登場人物たちはどのようにつくりあげられたか(Ⅰ)[J].茨城大学人文学部紀要.人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科論集,2014(9): 97-115.
[4]宮崎駿.飛行艇時代[M].日本东京:(株)大日本絵画,2004.
[5]角一典.ジブリ映画のメタファー(2):意志をめぐる考察[J].北海道教育大学紀要.社会科学編 64(1),2013(8): 107-122.
[6]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翻译:堀口大学《人間の土地》[M].日本东京:新潮社,1955.
[7]北原敦.一冊でわかるイタリア史[M].日本东京:河出書房新社,2020.
[8]藤沢道郎.物語イタリアの歴史―解体から統一まで[M].日本东京:中央公論新社,1991.
[9]藤沢道郎.物語 イタリアの歴史〈2〉皇帝ハドリアヌスから画家カラヴァッジョまで[M].日本东京:中央公論新社,2004.
[10]艾文婷.宮崎駿アニメのキャラクター分析[J].茨九州大学大学院比較社会文化学府比較文化研究会,2019(12): 33-44.
[11]小川仁志.アニメ哲学の誕生:宮崎駿とトナリ性[J].山口大学哲学研究,2018(3): 35-47.
[12]鈴木彩之 近藤卓.ジブリ映画における共視の映像分析[J].学校メンタルヘルス,2017(3): 75-81.
作者简介:天海自由创,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学。
编辑:王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