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2023-12-19卢浩宇
摘 要:由于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意义,中国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以电影海报中的传统字体应用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探讨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传统字体在海报设计中的信息传达、构成优化、情感传递以及意蕴营造等独特艺术价值。在探讨中国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应用路径的过程中,为电影海报设计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丰富电影海报设计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在传统字体设计的艺术性分析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社会文化自信以及传统字体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传统字体;电影海报
电影是一种流行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人们享受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海报作为宣传和推广电影的重要手段,自诞生起就属于电影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字体作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关键元素,不仅要准确传递信息,还需要体现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价值。
电影海报字体设计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能够表现电影海报的风格、情感和主题,同时也能够准确传递电影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比如,一些电影海报使用传统的书法字体来呈现电影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增加电影海报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字体在创作与设计的不断发展中对情感的表达和追求已经逐渐超出了它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了。因此,传统书法字体被设计师们广泛应用于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好的书法字体可以拉近受众与电影的距离,让受众与电影进行充分的感官交流,依据字体不同的章法布局,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1]。可以说字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影片中的音乐,能够为电影海报带来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总体来说,电影海报字体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字体的应用,更是一种将字体与电影海报整体设计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字体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在拥抱国际电影市场的过程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特点,增强电影本身的文化感染力,提升社会文化自信。
一、凝聚于传统字体中的文化自信
从定义上来说,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信心和自豪感,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文化共鸣则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相互感知和相互吸收的现象,也是在不同文化间建立共同语言和共同价值观的过程。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文化自信意味着对本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本国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以此展示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同时,这种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手段。当下的中国,文化自信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理念,艺术家们越来越多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学和艺术风格。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中努力避免视觉趋同,争创彰显自身国家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作品[2]。在电影海报中,传统字体的应用能够增加电影海报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传统字体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能够为电影海报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韵味。同时,传统字体的应用也能够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增加电影海报的情感共鸣和表现力。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可以体现电影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国内的文化自信风潮和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字体的应用可以为电影海报带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国家文化自信。
二、画字表意的中国传统书法字体
中国传统字体之所以在平面设计和绘画领域能够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画字表意的特点。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质次之”,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表现性做了很好的总结。
传统字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了。从以兽骨为载体的甲骨文,到青铜器为载体的金文;从竹简、宣纸、石碑为载体的篆书、隶书、楷书与行草,再到适应印刷与新兴电子媒介的宋体与黑体。中国传统字体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多样化的创作改良路径,从远古到今天的演变中,字体的外形在不断简化,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以及内在意蕴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
从手工书写时期到数字媒体时代,尽管视觉传播媒介不断变化,但是追求“立象以尽意”的书法仍然是视觉传播领域中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兴汉字字体创新再造的基础[3]。传统书法字体不仅可以展现作品内容本身的精神内涵,同时还可以表露出作者本身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常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中国传统书法中,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韵和特点。例如,楷书代表了稳重和端庄的特质,行书则体现了流畅、自由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而草书则展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独特风格,通过草草而成的笔画展示出一种随性、自由的气息。
而具体到海报设计的领域中,中国传统书法字体的章法、布局、韵律应用在海报设计中时,就能够以其独特的角度展现电影内容的不同内涵,进而起到烘托电影氛围,渲染情感的作用。使得观者在没有看到电影正片的时候,仅通过电影海报的片名和形象或是海报字体的设计便能够大概把握电影整体风格和故事氛围,做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电影的宣传发行阶段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传统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字体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设计应用中不仅可以丰富海报的艺术价值,还以其自身的独特形象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早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大都以传统戏曲的“戏报”为基础进行改良,在纸张上用毛笔书写基本信息,字体大多为手写楷书和隶书,在设计的多样性上尚处于萌芽状态。20世纪初杂志期刊的大量发行,封面版式设计与字体设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影海报和传统字体设计的进步。
在海报设计中,字体设计的思路通常集中在书法字体的字型结构和情境表达两个方面[4]。随着海报形式的不断发展,画面中的字体设计路径也丰富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美术字的不断发展为图文结合的信息传达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与空间。对于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电影海报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从情感传递、图形构成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从而感受中国传统书法字体与现代电影海报结合所带来的艺术体验。
(一)在内容上强化情感传递
情感设计是一种刺激观者产生特殊的感官感受、唤起观者情感的设计手段。而基于情感设计的汉字字体设计,其魅力在于汉字所传递的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官能感受的意象美。文字在海报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同时也可以通过其字形、字体、字号、颜色等因素传递情感[5]。
例如,使用圆润、流畅的字形和字体可以传递出温暖、舒适的情感;而使用尖锐、棱角分明的字形和字体则可能传递出锐利、紧张的情感。传统书法字体经过笔画、比例的调整以及整组字体的章法布局设计,在海报画面中更是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引起观者共鸣的作用。
以电影《悬崖之上》的海报设计为例(如图1),海报中的字体由许静创作。对于字体创作与电影的关系,她曾提到“书法之美在于与电影产生关联,以及字中所蕴含的电影意味”。《悬崖之上》整个剧情都在表达着危险、矛盾与冲突,因此整个故事情节都贯穿着强烈的不稳定性。正如剧本中所说的:“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雪一直下,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严峻考验。”
而在电影海报字体的设计中,竖直排列的格式、错落不一的大小、粗犷有力的笔触、上宽下窄的结构,成为了整组字体强化情感传播时最为显著的特点。
竖直排列的格式使得方块状的字体像石头一样垂直向上堆叠,巧妙地营造了“悬崖”这一概念。错落不一的字体大小烘托出电影剧情和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丰富的故事层次。粗犷有力的笔触则直接点明了剧情冷峻跌宕的主题,其中包括反派无情的追杀以及主角团队拼死不屈的抵抗,一切交锋都是在力量与冲突中得以表现的。而上宽下窄的结构更是呼应“悬崖”的概念,以整组字体用上宽下窄、头重脚轻所带来的不稳定感,使观众在未看到正片时仅通过标题字体便可以感受到电影中“千钧一发”与“岌岌可危”的故事氛围。
整组字体以独特的设计笔触以及排列方式,为电影海報的信息传递以及电影情节的气氛营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形式上丰富画面构成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入画”“书画同源”,强调在绘画用笔中表现书法趣味,这在其他国家的文字与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以“观物取象”为初始创作逻辑的汉字,其自身就是表意炼形的图形典范。在漫长的发展中,对于点划韵律的讲究,以及浓淡干湿的笔墨变化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形意结合、以形表意的形式。这使得书法字体在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之外,本身就具有美的特征,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书法字体可以不只是作为片名使用,还可以强调书法字体的装饰性[6]。
通常来说,绘画作品中题字的目的都是为画面内容作补充。而这种补充往往有三种作用。其一是注释或解读等内容上的补充;其二是将文案置于画面留白之上的构图补充;其三是突出书法字体中个别具有运动性和表现力的笔画与画面主形象进行结合,以达到气质和意蕴上的相互衬托与补充。除了绘画作品,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优秀的传统书法字体设计往往也可以同时起到这三种作用。
汉字在书写过程中以固定的笔画和顺序决定书法用笔的序列性和连贯性。相较于其他文字来说,汉字的笔顺使得书写时笔画在运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感。而以笔画的走势所表现出的运动感与心理体验和画面中的形象进行结合,以线条运动的连贵性和线条运动中留下的书写痕迹,可以在视觉上展现出时间感,加强了画面空间层次与意蕴的传达。
以电影《一代宗师》的海报设计为例(如图2),其宣传海报上的字体由台湾著名女书法家董阳孜女士所书。“代”与“宗”两个字使用了静态的楷书字体,而“一”与“师”两个字使用了动态的行书字体。
两种字体风格迥异,却以不同的风格面貌在海报画面中充分表现了“差异与共生”的哲学思想,将武学中的刚柔并济、哲学中的阴阳相生以及书法中的虚实交融三种概念都归纳到了海报画面之中。
在这个海报设计中,字体的变化和排版的设计,不仅在平面构成上突出了人物造型的力量感,同时以粗犷的线条增强了文字的图形性,使得画面更加丰富饱满,表现了电影主题中的传统文化和武术精神。字体的线条有着粗细不一的变化,交错有致,展现出了书法艺术中的“有形无形”之美,同时也突出了“宗师”这一词汇的高贵、精湛和深厚的内涵。
(三)在风格中传递文化内涵
海报中的字体设计风格往往要紧贴电影主题,但是在《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海报中(如图3),传统字体应用于科幻电影中,除了情感传递和画面构成外,在文化内涵的输出上,也呈现了独特的效果。
书法艺术注重作者个性和民族文化的传达。而当代字体设计的发展,也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感受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找到文化归宿,找到文化定位,在创作中获得民族认同与群体归宿感[7]。《流浪地球》以科幻为题材登上院线荧幕,却并没有一味地在电影美术设计里的各个方面全都贴上“科技感”与“未来感”的标签。在电影的宣传海报以及电影的关键情节画面中都广泛应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如图4),而并非像传统的科幻电影那样,选择使用那些造型板正考究的字体进行表现,这种处理方式在电影的时代特色、风格色彩以及精神内涵的传递上至关重要。
首先是在科幻品中增添了古典特色。书法字体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字体无论是在海报的画面中还是在电影画面中,都可以与那些极富未来科技感的道具与场景共同组合出强烈的时代反差感,营造出了一种古典美学与科技美感的微妙碰撞。
其次是在理学作品中展现了文学韵味。《流浪地球》在强化科幻元素,讲好科幻故事的同时,也深刻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智能以及人类与人类这三组对象如何相处的三个哲学性问题,以其独特的文学性与哲学性从纯粹商业化、娱乐化的传统科幻电影中脱颖而出,而传统字体的运用更是为这种哲学概念和文学电影风格的营造与传达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是在国际叙事中传递了中式内核。《流浪地球》奠定了中式科幻电影的美学基础,它的内核,例如电影中的“移山计划”的命名参考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整个电影从情节到概念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大国电影特有的“史诗感”与“责任承担意识”。而在电影的美术设计中,这种中式内核的塑造一定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合理运用,具体到电影海报的字体设计上来说,传统字体设计在海报和正片中的应用,在国际叙事中充分强化了中式文化内涵的表达和传播。
四、结语
无论是平面设计艺术还是电影美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根基的探索。中国传统字体在现代电影海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书法字体和书法元素,书法字体和书法元素虽然不能直接与正统的书法艺术相提并论,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传统书法字体与现代平面设计的不断接洽与融合。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艺术与电影艺术在拥抱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更应该立足传统,展望未来,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共鸣,让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成长,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栾梦.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意蕴传达[J].中国书法,2019(18):193-195.
[2]宋小蒙.浅析书法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21(8):62-63.
[3]刘丽华.书法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立象以尽意”[J].美术大观,2019(12):96-97.
[4]张睿文.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在动态海报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22.
[5]胡安华,岳雅君.汉字字体设计中的感官转换探究[J].美术大观,2019(12):108-109.
[6]魏鸣.传统书法字体在电影海报中的创意设计表现[J].设计,2016(15):140-141.
[7]谭懋明.中国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的关联性研究[J].设计,2016(7):146-147.
作者简介:卢浩宇,郑州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