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与套路
2023-12-19邱敬芳吴鹏程
邱敬芳 吴鹏程
功夫和套路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诠释。就健身气功而言,我认为,功夫,应该是我们的身体经过长期不断的锻练而内化形成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经年累月累积的技能逐渐沉淀而成的一种精神彰显,呈现的是一个人功力、本领。套路呢,则是把诸多不同的动作,关联在一起,经过精心考量编排组合成的一套功法。比如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
套路是很多动作的串联,有展示性,有表演性。而功夫,是有内在的坚守性,是有可以独立使用或发挥的一种技能。套路者多能熟练掌握每套功法的路数,并形成条件反射,只要音乐一起便能做动作,或依葫芦画瓢模仿动作。这其实,没领悟其精髓,即所谓的会套路,而非真功夫。功夫者心到得精髓,久习成本事,强体魄,壮筋骨,养精神,涵神韵,以延年益寿。
习练健身气功,要想强身健体,功有所成,需要练习者形神兼具,用心到位,向内求索,反观内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之成功夫。如若不然,练功时,简单的比划比划,即使路数通,那也只是流于形式表面,只能算是会套路。
练健身气功,怎样才能不流于形式,拘于套路,练就一身真功夫?下面以八段锦中的招式为例,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认识。
健身气功功法中,有许多对拉、对撑、对举、对翻,还有相交、相合、相迎、相抱等招式,这就是阴阳的对应。“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要相生相伴,相济相佐。所以,落实到具体练功时,需懂此理,循此理。首先要知道,这两两相应或相对的设计,意义如何?目的何在?
医、道同法,功、道一理。归根结底,健身气功讲究的,也是阴阳的和合。《黄帝内经》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人体也分阴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像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交替对举,举起、下抻时,在上的手为阳,在下的手为阴,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一样,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相互转换,阴阳相济,绵绵不息。“左右开弓似射雕”的招式也同此理,左右阴阳转换,调节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之气,使身体经络运行顺畅,既强心肺,又预防肩、颈病。
善功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在阴阳平衡的契合点上找到共振的频率,平复心绪,调理筋骨。这样去练,才会有效果。
就像八段锦开始时的“开步”环节。你可能不知道,当你左脚抬起落下着地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大脚趾着地,然后从次趾依次到小脚趾,这一过程就完成了阴阳的转换。当然这其中还得有意念的引领。如果不明其中的阴阳之道,直接将脚抬起落地,就不能实现气机的真正转换。因为足三阳和足三阴(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些经络的起迄点在脚趾上,它们在这些脚趾间交汇交合,共同完成人体之气的连接、沟通、转化、运行。套路者,不明就理,将脚拿起即放下,没有阴阳的沟通、转换,形似神不似,力到功未就。同样练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八段锦的“五劳七伤往后瞧”,两侧各做,讲究的是左右阴阳和合。而单就一侧手臂讲,外侧为阳,内侧为阴。我们在拧转手臂时,是由阳转向阴,回转时,又由阴转向阳。或从阴引阳,或由阳引阴,就在这一阴一阳的转换中,手臂部的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得以拉抻,气血完成了交换。尤其是手少阴心经这条经络受益最大。同时,双手在缓慢拧转时,挺直脊背,胸部擴张,用力挤压肩胛骨内侧的膏肓穴。膏肓穴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刺激此穴,可以预防干预某些炎症,或一些劳损性疾病。而那些无意识的随意的翻转,广场舞似的摆动,花拳绣腿式的比划,缘木求鱼,不明就理,终究难见功力,更遑论功夫!
拳、功一体。习练健身气功,求的是太极态。现实是,一些习练者,总是在“有”上作文章,每套功法,或招式,一遍遍学、练套路,很是刻苦,却收效甚微。何哉?就是没明白“无”字的重要,没有进入无我的境界。放下、放松,才是功进、功成的法门。“无法之法,无形之形,无门之门”,才是练功者遵循的大道。欧阳修说:“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弦也可。”琴者,心也,于无声处听琴,弃虑摈冗,才能听到清雅的乐音。练功也是这样,心若自适自在,境便会随之迁转。常言道:“道胜于术,心胜于形。”虽“琴”上无声,心内早已钟磬和鸣,气象万千也。《道德经》讲“大道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即为是理,练功时,一定要做到习“无”练“无”。无“无”,方能悟道;道达,方能功就。否则,永远是囿于套路,无从长进。
像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一招式锻炼活动的是整个脊椎。我们都知道,人的脊柱从上至下总共有26节,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1节,尾椎1节。这26节脊椎,有人把它比做一条龙,所有身体的运动,都离不开它的带动。且它是督脉所在,而人体阳气,储藏在督脉里,循身之背阳,督脉具有统率、督促全身阳经脉气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之说。习练“摇头摆尾去心火”,可以打通督脉,使气血畅通,保证大脑供血,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神清气爽。
相比于八段锦的其他招式,“摇头摆尾去心火”这节功法,是比较难做的。如按套路刻意为之,势必动作呆板,椎体不能节节松开,就会导致脊柱僵硬,难以形成化劲,关节的韧度就得不到锻炼。怎么办?进入无极态啊!放松身体,凝神调息,心平气和,便可以一点点地孕育功力。做时,身心放松,左、右前倾时,由百会向前领起,然后旋转身体摇头摆尾,由颈椎而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由上而下节节松开,接着身体向下松落,沉于涌泉。
这样久而习之的练习,套路便可内延成功夫,身体就会有明显的改变。脊柱关节活动自如,督脉里的阳气也会循经而行,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沟通。淤堵之处被疏通,气血源源不断输送大脑,脑供血充足,人就精力旺盛,充满生机。在摇头摆尾的过程中,脏腑也得到了挤压按摩,三焦火盛者,可去心火也。
练健身气功,要想达到祛病防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就要做到人刚我柔,人有我无,并进入无我的境界。周身放松,气定神闲,就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感。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通透感,在无我的“运动”中,去体悟阴阳、开合、静动、呼吸、停顿、渐变、轻重、缓急、虚实的变化,无极无我而方得其精髓。如此,功夫才能与日俱增。如若不然,按惯性套路,乱舞动、摇摆一通,何谈是练健身气功,充其量广场舞、公园健身操而已!
古人云,大道至简。习功,认识这一点,在简单上下功夫,才能日有所进,功有所长。所以,不论那套功法,都要落实在返璞归真上。将招式套路化,拘着劲端着劲崩着劲去做动作,会阻碍气血的畅通、运行。更有甚者,腾挪扑跳,踢跺挥推,不顧轻重缓急,急三火四去练,或心神不定,左顾右盼,这样的健身气功与健身无益。有的表面可能会好看些,花架子而已。所以功静,才能神安;神安,才能无我;无我,才能放松;放松,才能归真。“行成于思毁于随”,众者练功凭随意,高手练功靠心智。
修身不易,练功亦然。需要持久坚持,所谓千日练功,一日功成。习功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最终成就的是功夫。“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练健身气功,如若没有每日的坚持,不间断的磨砺,就没有功夫的进步。
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非常简单,就是脚后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简单的提踵颠脚的动作,如能持之以恒的练对练好,就补了肾气。补肾就是补阳气,人赖阳气以为生,而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的元气所在,它就像人体发动机,肾气足,人体气机就旺盛。足底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足后跟被称之肾之镜,颠足震动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肾经系统,使整个脊柱得到震动,刺激督脉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预防、消除疾病的功效。
不仅如此,两脚大趾抓地,刺激脚趾处的阴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气血活动并改善其功能。比如大趾末端的隐白穴等,可激活脾阳之气,使其气机旺盛,增强水液运化的功能。另外,人体在周身放松情形下,沉肩舒臂,提肛收腹,呼气起落,反复颠足,五脏六腑在胸腹腔中得到有规律地上下震动,这样,既柔和地按摩了五脏六腑,使气血得以充分的宣导,又改善了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以及膀胱排泄的功能。像“双手攀足固肾腰”这一招式,也是通过肢体的导引,强化腰部运动,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久习之,可强腰,壮肾,醒脑。
再如“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蹲,十指抓地,锻炼的不只是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重要的是,紧握的拳头可以刺激全身筋脉,再随着手臂的伸展、打开、旋转、攒起,怒目而视,经络中的营卫之气便行运指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久习之,气力增。“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习练,不仅可以预防调理颈椎病,还可调理情绪,增加心肺功能,使三焦的元气得以生发。通俗地讲,就是理中气(调理脾胃)、强心肺。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畅通,生理功能就会提高;阴阳平衡了,人的健康就会大大增强。
其实,八段锦的每个招式,如能先明阴阳法理,练时心无旁骛,进入无我入境,再加上恒久习之,功力就会潜滋暗长。哪怕是一招一式,练的好,功夫到家的话,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反之,即使全套功法,每次都能打下来,健身效果也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