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论析

2023-12-19董璇

科学导报 2023年83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董璇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断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为中国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方向。随着近四十年来社会发生的急遽的变化,尤其是疫情三年带来的人民思想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突变,学界关于“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断的研究成为热点,深入挖掘这一论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这一特征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是建立“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哲学依据。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历史证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般是生产力发展稳定之后,才迎来生产关系极大发展。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会对物质生产的进行产生影响。“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是在充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辩证统一规律,在现代化进程中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机理的深层剖析。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虽然没有直接指出未来社会生活是怎样的,但也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展开了设想,这些设想中一些与“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断遥相呼应。在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由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和经营,需要极高的思想境界才能适应这种生产生活,在此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想要心灵迈向真正的“自由”,不仅仅保证生产,还必然伴随文化的进步,精神文明的提高。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三)“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人的特征是“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由人组成的社会也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既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两个文明”相协调符合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人是社会的人和自然的人的耦合,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人来说都是必要条件。首先能够活下来,活下来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是人类从根本上追求的最终人生目标是幸福,幸福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主观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日,并蓬勃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为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进行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国家应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5]基于此,他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改革,由原来的一无所有,变成了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他还在文化上开创性地提出多项举措,新中国从各个方面的一穷二白,变成了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毛泽东对“两个文明”相协调现代化探索的开创性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新路径。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进行了“两个文明”协调的深入探索。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中国人民要想真正富起来还要在抓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人民群众是创建人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文艺工作者、人民教师等在提升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上有重要作用。基于总设计师在最初中国化建设的这些思考,在改革开放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认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十年中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很大改变。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精准扶贫率先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党内党外不断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教育活动。在推进城乡共建、建设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上不断深化,引领了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些举措切实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保障,也充分显示了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创造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诉求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以文明型、和平型发展为时代诉求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要到社会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裹挟下健康发展,经济战线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紧紧抓住经济这一突破口,最初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现在开始注重老百姓最基本的收入分配。虽然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在物质上极大丰富,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国家陷入了人地异化、消费异化的困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世界的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也加快了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进程。

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科学还包括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社会全面发展就是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包括思想品质,身体健康,精神丰富等多方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面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断具有理论支撑,在历史实践中发展成熟,还将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并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指明方向的一个重要论断,因此需要党和人民高度重视这一论断,不断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将“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展丰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积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8,1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7.

[3]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8.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