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

2023-12-19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王伟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性德育学科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小学 王伟迎

小学德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法治观念、科学意识、生态理念、崇高理想以及劳动教育,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在学科融合理念下,将小学德育与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在德育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德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推动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不断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学科融合的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原则

(一)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在进行小学德育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注意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应具有时效性,结合时代主题与热点事件进行作业设计。例如,在党的二十大期间,教师应结合思想政治教学中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然后设计与此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可以设计 “喜迎党的二十大,我想和党说的话”这一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看党的二十大内容,完成作业,引导学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认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重视形式的多样性

在学科融合的理念下开展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教师应遵循多样性原则,一方面应融合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应设计不同类型的完成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德育可以与语文学科融合,设计各种节日主题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和家长采取亲子形式完成作业;还可以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性作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科融合下的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发展的规律,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相应的作业。在进行德育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性作业。例如,结合健康学科教育,教师可以在小学低年级开展 “勤洗手,爱健康”德育实践性作业,在小学高年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认识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德育实践性作业。

二、基于学科融合的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法

(一)与语文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品德和文化修养

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将德育与具体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德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避免学生不理解德育的相关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文化修养教育时,教师可以与语文学科融合在一起,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作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在德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设计 “寻找唐代诗人”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从李白、杜甫、贾岛等诗人中挑选出一个或几个最喜欢的人物,通过网络搜索、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形式了解诗人的生平、作品、性格、成就,然后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眼中的唐代诗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这位诗人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李白豁达的胸襟和不屈从于权贵的气节,学习杜甫爱国、爱民情怀,学习贾岛为提高文学文化修养努力钻研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教师还可以设计“寻找中国年味”“探索嫦娥奔月的故事”等实践性作业,结合小学语文中关于节日等的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通过了解节日故事、节日文化和节日美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与科学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科学和生态意识

小学德育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生态理念,因此教师在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德育与科学学科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生态理念。例如,教师设计 “环保时装秀”“变废为宝”“家庭垃圾智慧处理”等实践性作业时,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垃圾,学习垃圾分类的原则,并且能够将垃圾变废为宝,让垃圾重新发挥作用,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展开亲子活动,利用家中不用的塑料瓶、纸壳箱、易拉罐、废报纸、塑料袋等废品制作环保时装,并让学生在班级中穿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时装进行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评比出“最佳创意奖”,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设计 “参观科技馆”等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科技馆中学习科学知识,观看科学实验,从而树立科学意识。

(三)与健康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究欲十分旺盛,教师在此阶段开展德育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事物进行探索,为学生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在进行德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时,可以将德育与健康学科融合在一起,针对学生的卫生习惯、作息规律、饮食情况以及运动观念等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科学作息,我来设计”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的健康学科知识,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将学习之外的时间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教师还可以设计 “我是文明劝导员”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行为,并积极劝导学生、家长要养成好的习惯。家长可能存在吸烟、熬夜看手机等不良习惯,学生扮演的劝导员可以对家长进行劝导,从而加深学生对不良习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与体育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小学德育应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劳动能力。教师在进行德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时融入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养成适当运动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 “我为校运会建言献策”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设计体育赛事、比赛规则等内容。体育比赛包括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运动会,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比赛,养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正确的胜负观。同时,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会的设计时可以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加强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 “劳动最光荣”“小小志愿者”等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如到河边捡垃圾,让原本脏乱的河边变得干净整洁,或者到养老院中为老人服务,得到老爷爷、老奶奶的表扬。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还可以让他们理解社会责任,使学生养成集体主义和服务社会的观念。

三、基于学科融合的德育实践性作业实施路径

(一)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实践性作业应深入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独立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首先,德育实践性作业并不具备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原则,应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作业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发展。其次,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进行作业的设计,采取开放性形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教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可以设计 “母亲,您辛苦了”的德育作业活动,做一件感谢母亲的事。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为母亲做一顿饭,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为母亲制作贺卡,每位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感谢。通过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自由地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因此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实践性活动,可以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能够让学生表达真挚的情感,并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对事物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生个人完成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小组完成的实践性活动和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养成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六、选择合适乘车方案”。教师可以设计:我的上学路线,展示如何合理地搭乘公交车。六年级的学生,可以独立结合生活实践,完成相应任务,习得技能。再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到街道认识路牌的拼音拼写,到超市认识标签。

(三)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各项意识都较为匮乏,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自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因此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并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身和其他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为学生提供欣赏他人和寻找自身不足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展示墙、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将学生的实践性作品展示出来,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PPT,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从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德育中。例如,教师结合科学知识开展 “地球一小时”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主题绘画作品,展现自身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不仅要看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还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相关主题的认识,了解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是否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项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表达自己,从而在反思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时,还应科学设计作业评价内容,做到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并对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体现出科学性、趣味性与人文性。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应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兼顾实践活动的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应发现学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激励;作业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在具体情境中评价,使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具备公平、公正的性质,从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可以采取教师、家长、小组成员和学生个人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全方位展示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应对自己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的表现、收获和体验对自己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应针对同伴在实践性作业中的表现、态度、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价;家长应根据和学生一起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交流沟通情况、学生的感受与收获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应结合家长、小组成员以及学生个人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成果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 “优秀、较好、合格”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的表现书写评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积极进行改正,同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总之,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在德育实践性作业中融入语文学科、科学学科、体育学科以及健康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德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多样化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实践性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