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政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革新构建研究
2023-12-19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李钰湘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 李钰湘
一、结合思政理念,分析教学方向
当前,为了达到学科思政的要求,凸显音乐的德育价值,教师需要从学科思政的角度做出研究,分析音乐学科在学科思政方向的优势,进而选定教学调整的方向。一般而言,音乐教学的德育总会渗透在音乐的题材和审美鉴赏中,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延伸设计。
从字面意义分析,学科思政可以理解为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联系高中音乐教学,可以理解为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入手,分析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的具体方法。为了顺承学科思政理念,做出高中音乐教学的合理革新与调整,教师需要将德育与品德联系起来,从音乐学科出发确定构建融合教学的合理方向。从实际来看,音乐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些蕴含德育要素的歌曲学习和主题分析上,相应的,教师设计的思政教学方向就可以在这一方面靠拢,构建的实际教学也可以体现在下述三个方向:(1)做好德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在音乐的展现过程中渗透德育要素,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2)构建音乐活动,渗透劳育要素,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实际体验中获得感受;(3)从审美教学出发,将音乐解析的要点放在文化的理解分析上,让学生探寻音乐中存在的文化内容,进而从文化内涵出发进行德育要素的引申。
二、做好资源开发,生成德育素材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进行音乐德育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好收集开发工作,从教学内容出发做出延伸与拓展,寻找有利于学科思政和音乐德育的素材。鉴于音乐学科思政建立在音乐载体上,教师可以将收集的素材放在各类歌曲素材的收集上。其中,教师不仅要收集实际的曲目,还需要收集一些相关联的视频、图片、文字内容,将其融合展现到教学之中。一般而言,在德育素材的收集上,教师需要认识到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并做好筛选排查工作。
例如,在进行《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科思政内容,实现音乐教学中德育要素的融合,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从实际教学出发做出资源的拓展检索,以此实现德育素材的生成。其中,教师可以从本课所学曲目的作者经历出发来做出研究,寻找反映歌曲创造背景的材料。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第五(命运)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这一作品的主题 “命运”也可以很好地诠释贝多芬的抗争精神。教师可以收集贝多芬在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时的自身经历,整理其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磨难所表现出的不屈服与不认输的精神。在完成材料的收集后,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关于《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名家评价,将其一起展现给学生。如此一来,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与引导学生认识贝多芬其人的过程,学生就可以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与启迪,德育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被渗透。
三、展现爱国歌曲,进行品德熏陶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科思政的一大方向,也是德育教育的一大核心内容。在音乐学科思政中,教师可以重点围绕爱国歌曲的展现与学习引导来推动学生进行研究。其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爱国歌曲,然后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出发做出解析,让学生深层次地解析歌曲的内涵,让其得到品德上的熏陶。
例如,在进行《强军战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从这一首爱国歌曲出发进行展现和引申,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所渗透出的爱国情怀,以此让其受到品德上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伟大征程》中《强军战歌》的视频,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气魄,并为学生展现出新时代战士们敢于担当、不惧强敌、无私奉献,为祖国披荆斩棘、决胜疆场的爱国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展现《祖国你好》《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系列爱国歌曲,让学生从这些歌曲中感受演唱者和创作者所倾注的情感。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学,让学生形成爱国意识。
四、开展音乐活动,感受劳动价值
开展音乐活动也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借助专题音乐活动的构建,让学生从音乐的鉴赏和表演学习中获得成长。一般而言,适宜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会和音乐演唱会。在音乐鉴赏会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劳动主题的音乐来进行展现,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构成入手进行欣赏,分析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在音乐演唱会中,教师则可以开展前置活动,让学生学唱劳动歌曲,然后在音乐演唱会中进行表演。
例如,在进行 “民歌1”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引申拓展,开办一次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劳动价值。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歌曲可以通过渗透劳动的要素来展现。在实际中,教师可以《澧水船夫号子》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为学生收集更多展现劳动人民劳动场面的歌曲。在完成歌曲的选择与展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尝试着体悟这些歌曲的不同寓意,思索劳动的价值。
五、结合审美教学,促进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出解析与展现,引领学生理解隐藏在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分析当前课程所教音乐的文化主题,然后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中,从音乐的旋律、主题、背景、歌词等方面做出分析,感受音乐中所渗透的文化内容。在教学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渗透了不同文化的音乐,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感受,分析不同文化所孕育的音乐存在哪些差异。
例如,在进行《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做出对比展现,并借助审美教学推动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渗透出的文化要素。教师可以为学生对比展示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通过两首乐曲所用乐器、音乐主题、演奏风格的差异来感受其中体现出的不同文化要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进行《蓝色狂想曲》教学时,让其与《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进行对比展现,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分析古典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在形式和主题上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挖掘其中渗透的不同文化要素,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学生思考
音乐实践是指实际演唱或参与音乐创作的过程。过去,音乐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偏向理论化,教师构建的教学多是音乐的理论解析,并不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时间让学生去演唱与体会音乐。当前,为了符合学科思政要求,推动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教师就需要强调音乐实践的开展,引导学生尝试着演唱。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时的情感,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并做出德育方面的延伸拓展。
例如,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的音乐进行深入体悟。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该曲目相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思考这一管弦乐曲的原题名 “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与《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然后为学生解读俄罗斯民歌所展现的风俗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尝试着体悟这一双主题变奏曲的节奏,感受音乐旋律中所展现出的画面。又如,在进行《贺新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尝试着对这一歌曲进行学习,并尝试着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师可以围绕歌曲的主题,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对音乐的内涵进行解读。
综上所述,在学科思政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需要认识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学和思政教学的价值,从音乐的学科知识体系出发做出延伸分析与设置,构建合理高效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向分析、德育素材生成、爱国歌曲展现、音乐活动开办、审美教学构建、强调音乐实践六个方向做出延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