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思考

2023-12-19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章节法治道德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徐 静

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对初中阶段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能够把知识以整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也能将不同单元的关联性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解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

一、设计教学目标应结合单元主题

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将单元内容以整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教师可以结合差异化的单元目标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也应充分考虑到单元目标的层次性与全局性,确保教学目标的指导意义更强。教师不仅要深度剖析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还应与实际学情相结合设计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指明方向。在单元主题视域下,应对教学目标的范围进行设定。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构建三维理论目标,以不同视角设定教学目标。结合技能与知识的层面,应注意融入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从方法与过程层面进行分析,应通过传递给学生学习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认知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而从价值观及情感态度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应注意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德育内涵进行重点传递,从情感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科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单元为整体开展教学,也应注意教学目标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由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连续性较强,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应与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相结合,确保教育目标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从多元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单元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告知学生,包括六个基本学习内容以及两个专题内容。基本学习内容为 “生命可以永恒吗”“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两个专题学习内容为 “生命的思考”及 “‘我’与生命”。教师应秉承全局性及层次性的原则,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设置为应如何思考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的总体方向,为学生指明学习的路径。然后,应根据每个章节的不同内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生命观念的不同含义,再结合每个小主题的学习要素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尤其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单元大主题与每个章节小主题的关联性,并在教学主题中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育人价值。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如2016年清明节,一家公益组织在上海市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活动主题为“醒来”,通过高科技让参与者感受 “死亡”,其目的在于让体验者认识到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就是死亡。生命是艰难的,也是脆弱的,而这也更好地提醒人们生命的意义无关长与短,而是在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延续,就是生命的永恒。同时,也应让学生完成如何增强生命韧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懂得人生经历挫折是难免的,而没被困难打败的人都将变得强大,让人的反脆弱能力可以获得提升,使人学会感恩,寻找生命中潜在的力量,而遭遇挫折的过程,就是智慧增长的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大目标的前提下,能够逐一突破认知到单元中的每一个小目标学习。

二、选择教育素材应匹配学生认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顺利实施,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教师应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选择合宜的教育素材,既要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也要适当拓展课本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具有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首先,需要对教材资源内容进行整合并进行深度剖析,以落实基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满足。其次,教师也应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呈现道德与法治同生活内容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角度认知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应以单元教学内容为视角,结合教材及生活内容为学生整合知识,从整体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凸显出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 “师长情谊”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本单元中每个知识点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单元知识点基础学习能力,为后续进行实践学习夯实基础。然后,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从亲情及师生情两个层面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这种立体化的、丰富的教育素材能使资源整合效果更为明显,也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对本单元中第一个教学内容 “走近教师”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师生间的故事,以此进一步感受师生之间的感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初中阶段教师的工作内容,对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进行认知,进而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伟大与艰辛,学会亲近教师、尊重教师,更能接受不同风格的教师。而在学习单元中 “家的意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的互动,体会父爱、母爱。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降低理论内容学习难度。如在假期结束后,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后备箱,原来里面都是父母给子女装的家乡特产,以及父母亲手制作的食物。这一社会现象说明人类的成长与家庭的支持和哺育是分不开的,每个人的心目中对家庭都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感。继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身的经历,回忆一件与教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以期从真实角度再次帮助学生梳理师长情谊,也能在班级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再次帮助学生认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从实际角度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

三、单元整体教学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发自觉状态下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首先,翻转课堂是指借助互联网对学生开展微课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教师可以将单元学习主题作为教学的基本核心,在这一核心主题下,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观看不同微课开展学习,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这种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帮学生在正式课堂学习之前就了解到单元主题及章节学习主题,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判,有助于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由于任何一个单元都有其学习难点,而这也是学生不易突破的学习难关,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学习这部分知识。而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学习,能够在班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组内及组间的学生可以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教师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探究内容,让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本单元中每个章节的学习重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崇尚法治精神”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微课形式,将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观看微课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思考内容,对法治精神的内涵进行思考,在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同时,可以确保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单元学习主题。教师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这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再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利益”知识内容时,教师应将本单元中的章节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所需要讨论的内容有所理解。如 “国家化,大家才会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关心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内容。教师可以在围绕单元主题这一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确保每个章节的主题得以凸显。在学习结束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每个章节的学习难点问题进行统计,再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学习难点,为学生营造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空间。如在学习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内容时,学生认为学习难点在于如何从实际层面实施本章节学习的理论内容,即讨论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应如何对国家的安全进行维护。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合作学习。

四、提高理解能力应结合实际案例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现实意义较强,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总结现实案例形成的,因此,若课堂条件允许,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契机,可以结合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此更加高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案例,以从更为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习,也能让学生具有解读案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共情意识,还可以使初中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知识内容时,本单元的首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正确利用网络的意识,具有明辨是非的素养。还应明确部分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可以与邻里和睦相处,与同学打成一片,但却缺乏网络交友能力,会轻易相信他人,容易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世界观的形成。同时,网络看似与现实生活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相比现实生活,仍旧存在一定的虚拟性,这也使部分人在网络中 “肆意妄为”,使网络环境较为混乱。部分学生缺乏在现实中交友的勇气,却较为关注网络交友。但需注意初中阶段学生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了解,是非观念不足,思想很容易被 “带偏”。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说服力不足,学生不易理解,或者出现理解偏差,而实际案例真实性较强,也易于学生接受,所以,在开展单元主题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开展教育,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单元中不同的章节内容,都与社会现实及网络相关,教师可以将身边的网络诈骗等内容讲述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身边人受到网络欺骗的故事,这种真实事件说服力较强,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网络诈骗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教师应建议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会通过网络平台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出单元主题的内在含义,再分别对单元中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章节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如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网络生活,都需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过滤掉生活中及网络上的负能量,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做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快乐的人,做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模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空间,以主题内容为核心,为学生构建学习体系,使学生以知识串的方式进行学习,促进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出更完善的单元主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章节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