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例
2023-12-19朱旭梁斌
朱旭,梁斌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需要发挥语言的基础性作用,需要立足生动鲜活的实践,不断构建更具阐释力、影响力、引领力的话语理论,不断丰富话语表达方式,讲好伟大中国故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如何实现非遗文化的翻译传播,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立足于文化自信,结合传播学和外宣翻译基本原则,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实效。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的各项政策和决定一经发出便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外民众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认同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认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1]。在当下外宣大环境中,用外文精准传递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已成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对外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优化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挖掘蕴藏其中的中国文化价值及丰富的历史记忆,阐述翻译与国家形象传播的互动关系,深入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中国智慧,关注话语转换与翻译构建的特点。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翻译传播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典型个案与整体效应相结合,通过翻译准确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塑造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能通过民俗、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它既包含有形的作品,也包含无形的作品。中国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始终不断创新对于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和传承方式,在继承中寻求“遗产”新的时代身份。在时代的变迁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崭新的方式将传统引入了一个非传统的世界,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产物,也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 非遗外宣的难点
外宣翻译应遵循“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2]。守正创新传播话语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能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形成更深入、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认知。把握话语转换的规律、翻译的特点,从而更加有效地精准传播。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中,非遗名称特别且文化积淀深厚,这给中西文化传播增加了难度。非遗的英译大致具有以下三大难点:非遗名称翻译;非遗相关概念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下文结合具体译例来探讨应对这三大难点的翻译策略。
对于黏膜型鸡痘,则需要用消毒后的镊子对病鸡咽喉处的假膜进行剥离,之后施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患处进行清洗,最后涂抹鱼肝油。对于结膜炎的病鸡,可以通过双氧水进行消毒,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来进行对症治疗。在发现鸡群中出现鸡痘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鸡痘疫苗的五倍剂量进行刺种,并且每天对鸡以及鸡舍进行消毒。如果发病鸡较多,可以通过抗病毒以及抗菌消炎的中西药进行治疗,防治发生感染。
3 非遗外宣的对策
3.1 非遗名称翻译
对母语国家的受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能帮助其迅速理解该非遗的类别(民俗、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和内容。同样,在外宣中,译者要遵循以效果为中心的原则和读者第一原则。以满足非母语读者和母语读者在阅读中对动态对等传播效果的期待。此类术语翻译是以词汇的跨语种转换为手段,以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为旨归的概念移植活动,“其本质是话语实践行为,即从概念意义再生、语言符号转换到文化价值传通的复杂实践过程”[3]。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文内解释、直译加文内解释的方法处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
原文1:2003年11月,福建泉州为南音申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宣传。
译文:In November 2003,Quanzhou,Fujian Province,promoted Nanyin's (a musical performing art central to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of Minnan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along China's south-eastern coast,and to Minnan populations overseas)declaration as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解析:南音如果仅译为Nanyin,无法达到传播的效果,反而会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南”从方位上定位到南方某地,“音”表明非遗类别为传统音乐。译文中先音译为Nanyin,再使用括号形式进行文内解释说明,补充了类别(musical performing)和地区(Minnan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这种方法能直接提供背景知识,有助于准确传达原文中该词的文化意义,帮助目的语读者快速获取信息。
原文2:我国昆曲入选,非物质遗产保护概念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
译文:With the inscription of Kunqu Opera(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highly regarded forms of Chinese opera and has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brought popular attention.
解析:昆曲的译法可以先音译再加类别名Kunqu Opera,同时进一步说明昆曲的艺术地位,这种处理有助于国外读者对我国的戏曲文化名称的理解和接受,极大程度促进其对文本的了解,也加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秉持文化自信原则,并不意味着忽略受众接受度。文明互鉴视角下的翻译也绝非是顾此失彼,偏颇一方的翻译。文明互鉴既要求译文能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又要善于站在他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考虑受众对文本的接受度。译文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要尽量确保符合国外读者的文化认知。这里的文化认知,强调深层文化认知,基于文化平等基础的认知。也就是说,文明互鉴给译者和译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译文能彰显文化自信,还要将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度纳入考虑范畴。陈芳蓉在其文章中也总结了民族特色鲜明的非遗名称翻译宜以音译为主,辅以直译或适当解释,一方面保留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4]。
3.2 非遗相关概念
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传承体系日益完备,保护传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其中涌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术语概念、政策法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原作中在描述一些中国特有的非遗概念时,经常以重复的手段强调其文化地位。这些概念对目的语读者来说,往往是陌生的。如果沿用原文的呈现方式不做省略或替代处理,将导致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大大降低。正如蓝诗玲讨论文学翻译时曾提出,“译者需要用目标语将原著的文学精髓传递给译文读者,这样证明该作品值得翻译并且值得译文读者阅读”[5]。
原文3:自然界中有雄性动物对雌性动物的保护、成年动物对未成年动物的保护、健康的动物对受伤或生病的动物的保护、处于优势情景的动物对处于劣势情景动物的保护、群体动物对个体动物的保护等等。
译文:In the natural world,there are various examples of animal protection behaviors,such as male animals protecting female animals,dominant animals protecting inferior animals,and group animals protecting individual animals,and so on.
解析:例子中“保护”这一概念出现了5次,中文的重复形成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行文更加严密,举例翔实。卢长怀在总结《徐霞客游记》的英译经验时提到,“以准确性为中心取向”表明译者是作者的“代言人”[6]。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准确表达作者的言外之意。倘若逐字逐句翻译,将导致译文冗长,降低非母语读者的阅读兴趣。译者进一步分析原文,成年动物和健康动物属于处于优势情景的动物,未成年动物和受伤或生病的动物属于处于劣势情景动物。于是上述长句中的各种保护分为更加宏观的三大类:雄性动物对雌性动物的保护,处于优势情景的动物对处于劣势情景动物的保护,群体动物对个体动物的保护。对目的语读者来说,通过上述译文能准确从性别、生理情景和生活习性这三个角度,对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保护有大致了解。在补充一定背景知识后,读者将更容易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概念。
原文4: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也有较大突破,一些省份以建立名录的形式确立了一批专题博物馆,如山西省文化厅在2010年授牌成立的十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以及宁波市确立的首批八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译文: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me museums.Some provinces have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theme museum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 list,such as the t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ecialized museums established in 2010 by the Shanxi Provincial Culture Department and the first eigh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s established in Ningbo city.
解析:原文中出现了“专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专有名词。这几个词都属于博物馆的衍生词汇。具体来说,专题博物馆衍生出后续两个非遗相关博物馆。专题博物馆作为上义词,可直接译为theme museums,读者能瞬间理会其“专”的内涵。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以“专题”二字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再考虑到后者属于宁波市,从行政角度看,市级确立的博物馆规模和内容可能更倾向于服务市区及周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可译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ecialized museum,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译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以示区别。
3.3 逻辑与形式的统一规范
汉语中有特殊的流水句结构,即使没有断句,没有主语,没有连词,但仍能根据语言潜在的逻辑线索实现行文的连贯,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中英文保持逻辑连贯的方式很不一样,这使如何在译文中保持逻辑性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翻译中的读者意识主张译者以读者的阅读感受为中心,在不违背原作规范的基础上尽力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7]。因此,在翻译时经常以不同方式做出必要调整,确保行文的逻辑性。这些方式包括增补衔接标记、调整话语结构、增补所需信息或意境、避免画蛇添足、变换用词或句型等[8]。
原文5:它的成功①不仅与生物保护成功一样提供了通过积极干预来调整事物发展的经验,②而且为国际层面的文化保护合作提供了经验,③也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扫清了观念上的一些障碍。
译文:The successful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ot only provides experience in adju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through active intervention,similar to the success i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but also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ultural protection,and helps to remove some conceptual barriers for carrying out cooper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解析:原文的分句①和分句②都是在谈一些成功行动的意义,分句③强调了这些成功行动对消除未来合作障碍的影响。这些分句的核心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有助于消除未来合作的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中,“虽然”表达的是两个对立的观点或事实之间的对比,而“但是”则是用来连接两个对立的观点或事实。在英语中,“虽然”常常用来表达一种让步或例外,而 “但是”则用来表达一种简单的对比或对立。因此,在将 “不仅……而且……”这样的中文表达翻译成英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和所表达的对比程度来选择适当的连词。
原文6:①另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知识、方法和技术、设备的保障;②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对话创造了条件。③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的普遍价值及国际合作在保护中的意义,是国际社会实施共同行动的基石。
译文:Additionally,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s knowledge,methods,technology,and equipment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reates conditions for new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Recognizing the universal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is field is the foundation for collective ac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解析:原文可分为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与不同的主题有关。第①句谈的是科学技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第②条讨论了全球化和社会变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第③条强调了承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价值的重要性和国际合作的意义。专有词汇和平行结构使得整段文本保持连贯性和流动性。尤其在最后一句的翻译中,汉语原句的主题为 “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价值和该领域国际合作的意义”,旨在强调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国际合作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作用。
译者要有意识地让译本有效地传达文本的原意,并且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以更符合目的语的行文习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关键信息。由此出发,译者发现中文原文则强调全球化和社会变革为不同群体之间的新对话创造了条件。但如果在译文中也直接沿用此种以主题为句子中心的结构,会导致整个英文语句头重脚轻。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是使用一个能准确反映原意并强调句子关键点的主语。在上述译文中,最后一个分句主语 “认识”准确地抓住了理解和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和衔接手段上的差异。译者应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内涵[9]。合理断句,适时增加信息,实现从意合到形合的转换。笔者在上文已详细讨论了三个难点,但非遗翻译的难点远不止于此。译者应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加强文化自觉和批评自觉,大胆地走自己的翻译实践之路[10],以期满足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国际传播旨在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已成为促进话语建构能力与中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作为传播者,我们要积极学习了解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翻译时多采用异化的策略,将“走出去”发扬光大,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