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理想的教育靠近
2023-12-18张文艳
【摘要】融合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正逐渐进入普校。学校和教师应该探讨融合教育理念在普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必要性及践行策略,以期向理想的教育靠近。
【关键词】融合教育;普校;实践;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张文艳(1986 —),女,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融合教育即全纳教育,是一种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反对排斥和歧视,让所有学习者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因此,本文探讨当下融合教育理念在普通学校(简称“普校”)的践行情况,以期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包括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
一、融合教育实践情况举例分析
2020年春笔者所在的小学接收了一名戴耳蜗的随班就读学生,该生属于先天性失聪,由于出生后一年内及时干预并佩戴人工耳蜗,其各方面发展无异于普通儿童。笔者将他安排坐在教室前三排,让他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接受教育。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普校接收了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每个个体的情况都相对复杂,比如随着年级升高或成绩波动而出现阶段性情绪问题,或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学习障碍问题等。虽然通过调整,这些学生可以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接受教育,但学校和教师还是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就给普校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二、融合教育在普校推行的必要性
(一)普校学生也需要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应尽可能创造出受限最少的环境,本着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要求教育者科学地理解、认可、包容和尊重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不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而普校学生也存在着需要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情况。如笔者所在学校有少部分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且年级越高,这些学生的障碍特征越明显;另外还有少部分多动症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师把他们当作没有任何特殊需求的学生来教育,那么教育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本的特殊教育。
(二)普校教师也需要学会融合教育
普校学生常见问题也需要专业的干预,而这仅靠特殊教育专家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广大教师都有接受融合教育相关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接受融合教育专业培训,就可以增加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时,思考方向也会更加多元。
(三)普校应该具备融合教育的能力
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目前仍然存在应该随班就读的学生却无法去普校上学的情况。这就启示我们,普校应该加快更新教育体系,实现融合教育,能够接收更多的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公共服務属性决定了教育资源应该向所有的受教育者敞开大门,普校也应该尽可能地消除障碍,给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
三、融合教育在普校践行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甄别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常疑惑“学生为什么老是这样,总是屡教不改”,而有了相关的融合教育知识,教师就能够理解普通学生也会存在一些程度轻微的障碍,有能力去甄别学生可能存在的障碍类型,并通过初步的筛查来判断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有助于教师管理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的教师更常用直接奖励与惩罚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却往往缺少应有的专业反思。比如容易忽视惩罚的副作用。实践研究表明,误用或滥用惩罚易造成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自卑等负面情绪。还比如有的教师不顾实际情况使用隔离法,即将问题学生强制隔离到独立空间中。要知道,当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做出危险动作且警告无效时才适合使用隔离法,而当学生出现闷闷不乐、苦恼的情绪问题或者产生害怕、恐惧、焦虑的反应时就不适合用隔离法。
(三)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普校中,需要普校教师先评估学生目前的表现水平,确定教学起点和达标标准,再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最后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科学的教育调整决策。如此一来,普校教师的教学可以更科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融合教育在普校践行的策略
当下,我国融合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让所有的学生在正常班级内接受满足他们需要的所有教育,是最佳的融合教育(当然,前提是适当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理想[1]。如何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创造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校园环境?这需要普校教师践行融合教育理念,并进行实践巩固,让所有学生受益。
(一)理念先行
1.接纳
普校老师应该像特殊学校老师一样眼里有每一个学生,不论这个学生的情况有多特殊。每一个普校教师应该做到:和学困生能说得来;和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也能搞好师生关系;和学优生有共同话题。在教育学生时能够张弛有度,把握好管理学生的度,不引起学生反感。
2.理解
普校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障碍,并对此做出评估,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案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实用技能的获得[2]。
3.尊重
普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不应该一味依赖教师的威严去专制地教育学生,应该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如课堂上必要时可以通过注视学生、提问学生或轻微地拍学生的肩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4.自然平等
教师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应一视同仁,既不故意亲近也不刻意疏远。从心而发,真正做到没有偏见,更不存在给学生贴标签的问题,让亲近感自然生发出来。这样才能在学生真正出现问题时有效地进行干预,给予学生亲和自然、可信赖的感觉。
5.用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去育人
教师在补齐学生的短板的同时,也应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的长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这是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积极心理学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美德。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和潜力,有助于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实践巩固
想要向理想的教育靠近,就需要让融合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参与者们的共识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践行。
1.从学校内部开始改变
(1)重视素质教育。允许学生有特殊需要,正常看待学生的特殊需要。树立多元化发展观,让学生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并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唯分数论,让素质教育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减少教育焦虑,回归人本身,满足学生当下和长远发展的品质需求。
(2)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在内的四种关键能力对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普校应改变过去偏重学生认知能力而不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
(3)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重视每个人的力量,践行全生活教育观,即意识到在学校空间里的衣食住行皆教育。为了使学生在学校空间环境中自主表现出好行为、好品德,学校所有教育者们要同心协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此基礎上进行融合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一线老师首先应掌握国家最新发布的教育方针,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美好愿景,为共同目标团结协作,向理想的教育生态靠拢。其次要支持学校领导的管理和制度的执行,明白育人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最后要营造和谐的育人舆论氛围,协调好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合作关系。
2.课程设计和空间布局
(1)向美好的空间要生活,发现每个人的可能性。打造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舞台空间,开发多样化的社团拓展课程,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物理空间,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引入社会服务力量,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既有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是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教师不应该将学生关在教室里与社会隔绝。因此,学校既要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去,也要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把“世界”迎进来。
3.教育各方形成合力
要实现融合教育,就要大幅提升公众融合教育意识和参与度,使融合教育成为所有人共同参与的行动。
(1)国家、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都是教育的参与者。教育各方在面对现实的矛盾和困难时,应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去合作解决问题。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尝试统筹调动和利用资源,积极落实主体责任。
(2)教师应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有问题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说出来,把困难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行动去做;不要只看见教育一时的得失,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为重,视野放长远。面对自身的专业成长,要记住常积累,重实践,要提高个人修为,既要有文化,更要有见识。
(3)《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提醒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学生的问题大部分都根源于家庭,在家庭中化解学生的问题也是首要的教育举措。因此,教师应该有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普校融合教育成功案例分析
一个男生(现已毕业),从上小学起,其爸爸就因违法行为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正常履行监护责任,妈妈离家出走,其学习无人辅导,生活上全靠爷爷奶奶。他一度被老师们评价为问题学生。他在班级站队期间喜欢到处乱跑,放学不会直接回家。身边人平时与其说话也比较严厉。他虽然会怕批评,但管不住自己。家长和学校对他都很头疼,不知道怎么管理。
后来,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做了他的班主任。班主任到学生家中家访,表扬学生每天上学时外表都很整洁干净,肯定爷爷奶奶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并说相信在家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师生关系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为防止该生站队时乱跑,班主任专门让他站在班级前面举班牌,并一再公开强调拿好班牌对班级站队的重要性,让他获得重视感。就这样,刚开始的两个月,该生情况总是时好时坏,但是到学期末,该生已能够做到上课和站队时遵守规则,不再无故乱跑了。
该生小学毕业后,班主任仍是他非常信赖的成人朋友。班主任将该生的情况和其初中老师进行了说明,于是,该生所在的初中学校联系该生社区定期关心该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且定期引导该生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后来该生顺利初中毕业,考上了适合自己的学校。
在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融合教育理念管理下,班主任巧妙实施教育策略,不仅避免了该生走上歧途,还让他在社会的帮助下学会了一技之长,也让他成了一个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的合格公民。
结语
教育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意义。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爱下,融合教育能够越来越好地走进普校,普校教师能够越来越好地开展融合教育,有各种各样教育需求的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昊宸,李玉向.人文关怀视角下的融合教育再认识[J].现代特殊教育,2021(2):4.
[2]曾思隆,占丽娟.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辅导思路[J].科教导刊,2018(3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