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中心二驱动三目标四融合”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3-12-18战廷正何姗姗刘登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寄生虫线下教学内容

战廷正,何姗姗,刘登宇

(广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高校特别是本科教学要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让学生忙起来,教学活起来,学校管理严起来。基于此,本研究加强“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以线上课程建设和线下智慧教学为抓手,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突破,全面实施“一中心二驱动三目标四融合”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为驱动,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教师智慧教学与学生参与学习相融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融合,改变单一的知识传递教学现状,形成知识构建、能力培养、素养提升层层递进,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路径。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显著,学生获得感增强,不仅打造了一门适合我校实际的“金课”,还为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撑。本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探讨。

一、升级教学内容

(一)线上教学内容

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教材按寄生虫分类学地位进行内容排布,教学内容排布相对僵化,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保证课程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趣味性和生活性,着重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调整,根据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方式将在线课程内容分为饮食入侵、野外入侵、亲密入侵以及蚊蝇骚扰四大板块(课程网址为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18835416)。精心设计每一板块下的教学单元,用富有趣味性的标题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待感,再以历史事件、生活现象、热点话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线课程的课程板块见表1。例如,人被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因此把疟原虫归入野外的入侵板块;又因疟原虫所致的疟疾发作典型临床表现是寒战、高热和退热,因此相对应在线课程的题目为“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在线资源由微课、PPT、随堂测验、科研动态以及我们的品牌活动“虫虫之歌”“概念图”趣味竞赛优秀作品组成,含授课视频44个,时长367分钟,非视频资源161个,测验和习题总数1 076道,考试题库总数1 274道。线上教学内容着重体现“基础”二字,即对人体寄生虫学低阶的形态和生活史内容的讲解,力求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晦涩而重要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理论介绍给学生。

表1 在线课程的课程板块

(二)线下教学内容

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较少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学生变知识为能力的转化效率低,相关内容缺少深层次的关联。学生学习以获取知识为主,但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缺少深层次的引领和撬动。因此,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即在学生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掌握低阶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两性一度”特点的问题[2],引导学生大胆推导,小心求证,一步步试错纠错并最终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批判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线下教学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转变,促进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例如,讲日本血吸虫内容时,引入赤壁之战曹军大败的原因之一是感染日本血吸虫这一观点,并围绕此观点设计讨论题——为何曹军感染日本血吸虫战斗力大减,而孙刘两军却不受影响?从而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又如,讲日本血吸虫的临床表现时,引导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用解剖学知识发现虫卵的沉积部位,用免疫学知识阐明不同阶段的致病机制,从而推导其临床表现,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再如,通过典型的病例分析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梳理寄生虫病的本质和规律,又或是抛出寄生虫的“黑与白”等开放性的题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考,体现课程的挑战度。此外,本研究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将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巧妙地融入现有的线下教学,让专业教师展现“育人味儿”,专业课程飘出“思政味儿”[3-4],部分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二、更新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为保障,形成课前学生与资源互动,课上、课后与课外生生及师生互动的多阶互动教学模式,见图1。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与学习资源充分互动,形成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思维惯性,并将不懂的内容带入课上环节;课上,展开学生小组讨论、协作探究、成果交流、案例点评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穿针引线,归纳总结、及时点评,从而打破沉默,唤醒课堂,带领学生突破惯性认知模式,实现探究型学习和师生间的个性化“教”与“学”,使教与学共振。整个课上环节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师生及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课后,师生回到在线课程继续互动交流,对学生未消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知识补救。课外,教学团队开展“虫虫之歌”[5]和概念图绘制等趣味比赛以及现场教学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科研项目,鼓励其申报创新创业课题,使学生与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互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创新思维。尤其是通过将学科知识填词、改编、演绎歌曲的寄生虫之歌MV趣味竞赛,不仅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还让学生重拾学习乐趣,达到寓教于乐、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效果。此外,带领学生开展现场教学,例如,开展蛲虫感染率、淡水鱼囊蚴感染率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大卫生观,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群体,培养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图1 多阶互动教学模式

三、转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束缚性大,学习多限于教师主导的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自主学习。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的学习金字塔显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知识留存率)是不同的[6]。知识留存率在30%以下的都是传统的学生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知识留存率在50%以上的,都是学生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本研究以学习通App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抢答、选人、投票、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等功能,实施小组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参与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案例开展探究,讨论我国疟疾防控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又如,在课堂中提供复杂的寄生虫病例,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基础过渡到临床,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激活所学知识,由表入里,深入浅出,提升了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设置第二课堂竞赛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知识体系构建,解决学生学习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四、优化教学评价

传统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为考试而学习,缺乏目标引领,功利性强,知行难合一,学习境界不高。因此,本研究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优化,开展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知识掌握评价和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除考勤、实验报告和期考外,融入在线课程考核成绩、混合式教学课中学生的表现、趣味竞赛结果等过程性评价因素。例如,学生的在线成绩主要由完成任务点,在线测验和在线学习活跃度组成,在线平台使教学评价由传统的被动式、事后式改为主动式、实时式,如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再如,线下学生小组讨论成绩由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自评四部分构成,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公平性,杜绝“搭便车”“滥竽充数”的情况。

结语

本研究形成课前、课上、课后、课外多阶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两性一度”,让内容“厚”起来;在课程思政上精准滴灌,让思政“亮”起来;在教学手段上智慧教学,让手机“用”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模式上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让时空“连”起来;在教学评价上人人参与、实时反馈,让评价“实”起来。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2017级、2018级、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已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质量提升显著,学生获得感增强。在线课程“虫族入侵——人体寄生虫学”荣获广西医学领域唯一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累计页码浏览量1 500万余次,累计选课人数2万余人,累计互动13万余次;取得的教学成果先后被中国科技网和中国教育网进行专题报道,作为模范案例对我校乃至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教改工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贡献声明:战廷正:教改实施,构思并撰写论文;刘登宇:教改实施,总体把关、审订论文;唐莉莉、何姗姗、傅晓茵、李艳文、申继清:研究具体实施;李青: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寄生虫线下教学内容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