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六航”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2023-12-18刘紫微谢其琪杨鸿锋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刘紫微 谢其琪 杨鸿锋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育人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六航”协同育人的内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通过起航工程、领航工程、导航工程、助航工程、续航工程、远航工程开展“六航”协同育人,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总体目标,形成具有水电行业特色的育人体系和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思政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六航”协同育人 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100-05

为统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要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各高职院校如何构建符合校情的个性化育人模式,将立德树人体系融入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水电学院),探索“六航”协同育人路径,为高职院校提高育人实效提供方法借鉴。

一、高职院校育人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在“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普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甚至盲区和断点的问题。

(一)育人模式成果多点化、碎片化、单一化

目前的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研究成果中,对学校特色德育建设案例的研究甚少,德育工作多是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创业中心、对外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单线实施。虽然学校各部门都建立了较具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收集了丰富的育人案例,但多部门育人模式成果呈现多点化、碎片化、单一化特征,各部门未能统筹形成一体化育人模式。

(二)育人评价不够科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的组成内容和细化项目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部分特长学生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能挖掘潜能,难以体现因材施教。如德育评价系统不够完善,教师评价学生时,在意识上虽然主张“德技并修”,但是在行动上却“重学业、轻德育”,弱化了德育导向作用,导致学生不重视德育评价结果。在其他育人领域中,体育评价多以课堂评价代替全面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美育、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系统性不足,且美育、劳动教育评价缺失,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和劳动素养培育;学业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评价体系相对单一,且科学性、合理性不足,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学生过程性、增值性评价。

(三)全员参与度不够,未形成育人合力

当前,高职院校中除了学工战线的教师,其他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后勤管理服务人员、企业兼职教师等对育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较少。专业课教师对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研究仍需继续深入,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需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兼职教师等育人主体自觉育人意识不强,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国内对“协同育人”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也获得一定的成果,但对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二、“六航”协同育人的内涵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将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門的育人力量充分整合起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和长效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水电学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以“三全育人”理念为统揽,整合全体教职人员力量,构建多维度的“六航”协同育人路径框架(见图1)。该路径框架中包含了以新生入学教育模块化为内容的起航工程、以推进理想信念学习常态化为内容的领航工程、以课程学习指导专业化为内容的导航工程、以资助育人和心理育人工作创新化为内容的助航工程、以素质技能培养科学化为内容的续航工程、以就业创业教育多样化为内容的远航工程。“起航、领航、导航、助航、续航、远航”六大工程贯穿高职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总体目标,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航”协同育人路径中的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学习、课程学业指导、资助和心理育人、素质技能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互补递进的教育过程。其从新生入校的目标设定到最后毕业的成长成才,全方位考虑了学生的思想成长、道德培养、学业发展、心理健康、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将德育教育、学业学习、扶心扶志、“二课”实践内容贯穿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育人过程中,学生和学校不再是“唯分数论者”,而是作为活跃的参与者、主动的体验者,深入开展“五育”领域的实践探索。此外,结合“德育引领、五育共进”评价理念,破除目前职业院校在学生评价上存在的“唯分数、不科学”等弊端,建立德育、学业、体育、美育、劳动、综合“六位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人才分类、结果分档和主体分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周期”“多维度”“多人员”评价模式,强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深度融合,实现以综合评价促进个人发展的目标,让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得到稳步提高。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水电学院实施“六航”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起航工程——多措并举推进新生入学教育模块化,努力引导大学生扣好大学生涯“第一粒”扣子

水电学院提前做好新生入学教育顶层设计,精心打造校园传承、理想信念、专业认知、大学适应、人生规划等八大课程模块,贯穿整个新生学期。在新生入学前、入学后的关键时期加强家校沟通,举办线上家长会、沟通会。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任课教师、辅导员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图书馆以及各专业实训室,深入了解校情、校史,体悟校训和大学精神;学校书记、校长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企业导师、劳模工匠、优秀校友、警务人员、疾控机构专家等社会人员,通过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开辟课堂内外多种育人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法治教育、健康教育有效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奋斗精神、培育良好学风。

(二)领航工程——拓宽载体推进理想信念学习常态化,共同打造水电师生精神家园

水电学院坚持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力量”“水文化”“新时代水利精神”“青年大学习”等品牌活动引领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全学年贯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梦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立德计划、安全教育管理平安计划、日常行为养成修身计划”四大教育行动,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在校园内坚持用6个“1”的文化之力沁润学生心田,即每周刊登1期校园“榜样人物”专访,每周播放1场爱国主义电影,每月开展1次全方位的爱国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每季度刊印1份“静湖水电”校刊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每学期出版1期“校园榜样”宣传板报,每年组织1次校级评优和“静湖之星”十佳大学生先进榜样评选。在校园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红色家书诵读活动、红歌合唱比赛、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党史进班级”活动等,增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搭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易班网络协同的“一主三辅”素质教育平台,构建水电文化、工匠文化、校友文化和传统文化“四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格局,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静湖大讲堂、道德讲堂、红色文化教育场馆为实践载体的“水电德育讲堂”,开展“课堂式大宣讲”,讲述水电故事、传播水电好声音,共建水电师生的精神家园。

(三)导航工程——多管齐下推進课程学业指导专业化,建设学校德育及水电文化交流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

水电学院通过邀请全国劳模、广西工匠、优秀校友“进校园、进课堂、认职业”的方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依标准 说职业”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发挥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的带动作用,促进学生开展职业认知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带动学生研究职业、分析职业、剖析工作任务,让职业性在校园活动中凸显出来,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的18个指标为依据,对配套书目进行广泛阅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专业教学上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形成学校、家长、学生共同管理、共同协作的模式。学业预警工作的开展,有效督促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此外,水电学院建设了“大禹书院”微课堂,开发“大禹书院”文化育人系列教材,打造了文化育人示范课;与广西革命纪念馆共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与灵渠博物院、广西灵渠胜地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水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发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灵渠历史文化、时代价值,拓展了学校德育及水电文化交流的第二课堂。

(四)助航工程——多点开花推进资助和心理育人工作创新化,实施“智志双扶·筑梦水电”资助育人计划和“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大平台育五心”的心理育人工程

水电学院坚持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搭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实施“智志双扶·筑梦水电”资助育人工程,构建了“扶困1+8”资助体系、“扶智1+4”帮扶体系、“扶志1+N”价值体系等三大体系。“扶困1+8”资助体系指“1支‘资助队伍’+8项‘奖助贷补勤俭免偿’”政策。“扶智1+4”帮扶体系指“名师辅导站”“创新创业工作坊”“星辰大海红色访学计划”“就业帮帮团”四项活动,以项目化形式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发展,构建技能有功底、创业有底气、做事有干劲、就业有信心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扶志1+N”价值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多位一体的价值引领体系,通过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实践活动,锤炼学生自强自立品格、培养学生阳光健康心理、引导学生回馈奉献社会,由此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实施“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大平台育五心”的心理育人工程,坚持立德树人,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建设发展性教育与存在性教育并重两机制,启动教师引领、朋辈互助、自我成长三通道,构建“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挖掘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学生的爱心、恒心、信心、匠心和忠心。助航工程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融入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环节,凝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载体,推动受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五)续航工程——举措有力推进素质技能培养科学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水电学院围绕“追寻红色记忆”“聚力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关爱特殊群体”等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就地或利用假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水电学院组织“青马”班成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广西东兰、龙州、全州等地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坚定理想信念”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组建院级重点团队和社团社会实践小分队,让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与到党史学习、国情观察、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活动中,成功打造“生命之源”基层水利实践队、“乡村振兴”实践团、“青水滴”社区教育实践队等一批区级重点团队、优秀行业教育实践团队;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三月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和“万粽飘香,浓情端午”民俗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结合文化育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组织动员学生结合专业所学参与环境保护、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邻里守望、应急救援、大型赛会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水电学院还搭建了咨政建言平台,充分发动院系和专业课教师的力量,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地区调研需求紧密对接,激发、强化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六)远航工程——齐头并进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多样化国际化,提升青年学生的职业素养

水电学院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及水利行业的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先进典型到校开展“职业榜样”或“杰出校友”专题报告会。水电学院与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柬埔寨国立波雷烈农业学院、柬埔寨西哈莫尼国王技术学校等学校在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电力技术、职业教育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技能人才上走出了新路子,多名毕业生进入东盟国家水利、电力公司工作,并成为骨干力量,进一步扩大了水电学院职业教育服务的国际影响力。水电学院建立以“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并积极选育优秀团队参加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还注重从龙头行业聘请企业导师团队,在校级层面搭建行业实践平台,加强对热门行业的探究及与水电企业的合作育人,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资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四、“六航”协同育人的实施成效和未来优化方向

(一)实施成效

水电学院精心打造了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政府企业导师团队组成的工作队伍,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建设,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水电学院与500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合作,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名校友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称号。学校团委、团总支分别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水文化”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也得到了中央媒体、广西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聚焦,《光明日报》《南国早报》等纸媒以及人民网、中国科技网、广西八桂職教网等主流网站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报道。“六航”协同育人路径被纳入水电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成果荣获第二届水利院校德育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广西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智志双扶·筑梦水电”案例入选广西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优秀案例,“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大平台育五心”成果获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西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学校入选首批广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名单。总体而言,“六航”协同育人路径为广西区内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二)未来优化方向

首先,育人工作应更加注重多方位内容的拓展。从长远来看,育人工作的内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契合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触动学生心灵,对学生形成感召力和影响力。“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六航”协同育人的六大工程要与时俱进,挖掘当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点,用符合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必须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还要用学生易接受、好消化的方式讲理论,在讲述中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学生认同育人的价值观,鼓励广大学生始终坚持爱国、奋斗的价值追求。

其次,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过程育人。从校级领导到各位教师,体察校情、关爱师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成长上,使工作效果体现在学生发展上。这既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会议精神的有效举措,也是围绕“上善若水、自强不息”校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三全育人”的积极探索。“六航”协同育人较好地发挥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载体的优势,但在全员参与广度和深度上、在各育人环节衔接上、在各层面协调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继续探索、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提高综合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实施“六航”协同育人还需要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从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细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多方联动、同向同行,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切行动的最终目标,鼓励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引导青年学生不断锤炼道德品质、勇担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冯刚.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实践导向的价值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

[2]蒋文沛,刘义军.基于职业认知培养的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活动探讨[J].广西教育,2020(3).

[3]潘丽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目标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4]张睿.协同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实施的机理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

[5]张玉奇.提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20(2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