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逻辑必然、效能机理与实践向度
2023-12-18朱广隆李墨洋
朱广隆 李墨洋
(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69 )
一、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逻辑必然
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参与国家治理既促进了政党协商的实践发展,又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蕴含着角色定为、优势彰显、价值认同的逻辑必然。
(一)历史逻辑:民主党派在百年党史演进中的角色定位
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下,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带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发展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其肩负的使命和职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根本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以及大资产阶级势力相互交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民主党派作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的联盟,追求民主独立、经济繁荣、国家进步,这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在团结抗战、重庆谈判、新政协会议召开等诸多历史事例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的革命友党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积极协助党和国家推进“三大改造”,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出谋划策,实现了从阶级联盟性质的新民主主义政党向政治联盟性质的社会主义政党转变,民主党派的角色职能定位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时期,民主党派的参政党角色定位更加鲜明和突出,在198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参政地位、使命担当得到了升华。 在2013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论述是对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做出的最新科学论断,是多党合作理论的重要创新。新时代民主党派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与使命。在百年党史演进中,民主党派的政党角色随着政党地位的变迁而发展,随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而丰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纵深推进。
(二)主体逻辑: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彰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行为主体,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力量。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贯穿于民主党派的履职实践中,积极推动把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效能。首先,民主党派具有充分的政治优势。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主党派都勇担政治责任,将有力的政治行动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活动中。新中国成立七十余载,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秉持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政治信仰,以坚定信心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民主党派内或以个人身份或以党派名义向党和国家提交书面报告、参与协商会议,建设好党派“直通车”渠道,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次,民主党派拥有专业的人才优势。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来自各个领域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有着密切的社会联系,使得民主党派拥有众多具有科学思维和智力支持的专家学者。民主党派成员忠实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将专业知识储备、政治阅历、社会服务融入到提案建议、走访调研中,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增强了公共政策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了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最后,民主党派具有多样的界别优势。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协商民主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功能与资源优势,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同时为政党监督、协商示范等参政职能增添活力。民主党派在自身界别的建言立论、调查讨论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的过程。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协商议程设置,化解矛盾分歧,整合社会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三)现实逻辑:民主党派在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认同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列宁在1920年将其阐述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3]。可见,列宁将政治文化看作是培育共产主义者理想信念、政治素养的强化途径。1956年,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文中认为政治文化是与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紧密相关的。我国学者邵德门认为,政治文化对人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行为、政治方式等有着规制作用。综上,一定的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发生、政治价值的认同以及政治系统的运行。同时,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二者相互作用,在政党制度形成及完善阶段,政治文化起着熏陶、强化、支持、引领等功能。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是对中国“和”文化意识的发展,孕育于近现代中国政治实践中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来看,执政党与参政党能够在亲密和谐的党际关系中,和衷共济、多元协调、合力治理、相互监督,彼此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共担责任,在凝聚政治共识基础上推进政党自身建设。一般认为,民主党派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表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相互赤诚合作的决心。从对封建的政治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政治殖民的批判,到对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协商共治的高度认同;从对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奋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主党派在表达诉求、整合力量、致力贡献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政治认同。致力于人民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国家治理全过程。萧超然、晓伟认为,“一定的政治过程的顺利展开,新的政治设置、政党制度设置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必须以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更替、转换为其基础和保障”[4]。在新时代,民主党派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政治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增强党际包容力,相互支持,同中国共产党一道谋求最大政治同心圆,塑造政党新形象,将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可持续动力。
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机理
新型政党制度扎根于中国土壤,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烽火淬炼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不断丰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既是对精诚合作、携手共进的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又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谋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最大同心圆;既凸显了新型政党制度创新性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作用,又对西方民主“普世价值”的实践证伪。
(一)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是对新型政党制度创新性的逻辑证成
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表明,相对于旧式政党制度、西方政党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具人心、更具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说这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5]
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一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人权事业的进程。在西方,民主成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各政党在选举时疲于奔命的招牌,异化为政治活动中假大空的口号。而在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设计中,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既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真正彰显了民主价值。而且在实践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将民主与人权相结合,充分表达了人民诉求,实现了人民利益,促进了人民幸福。二是营造了亲密和谐的政党关系。新型政党制度创造性地把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力量吸纳进国家治理体系中,将执政党与参政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通过价值整合以实现高度的政治认同。民主党派在规范有序地参与政治协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主体性建设,履职实践中的多样性,为建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增添了活力。三是极大地提高了政党协商的质量。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倾听各方民意表达,综合汇集并形成议案,促进民意输入与议案输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这一显著优势,推进执政党廉洁执政,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促进了民主监督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是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各民主党派在诞生之初基本上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各民主人士及社会贤达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多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民主党派先后提出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并尝试进行“乡村建设运动”以及谋划了“第三条道路”蓝图,但这些主张都相继失败了。在与中国共产党多次团结合作中,民主党派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真正的出路;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实现民族复兴;认识到在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才能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价值,从而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历史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力量,是始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促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亲历者、实践者和捍卫者。
在树木的人工培育过程中,移植需进行起挖、调运、定植等操作,易造成树木根冠比的改变,因此移植初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下降。随后,由于新的根系和叶的萌发光合作用逐渐恢复,光合产物、光合速率会快速增加以满足生长的需求。修枝后由于叶片减少,余下叶片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加强[22-24]。研究发现,钾元素能激活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25, 26],调节叶片气孔的开合[27]、叶肉阻抗力的发生[28],明显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合化学活性[27, 29],调控光合同化产物的合成、运输及转化[30]。
张献生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在推进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提高治理能力中的独特优势”[6]。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基础上达成对国家治理目标的高度认同,同时使人民民主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共同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既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又推动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多元利益整合基础上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此外,民主党派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又促进自身建设,增强治理能力。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理顺了国家、政党、社会这三者的内在关系,培育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土壤,将盘活存量制度供给与优化增量制度设计相结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是对西方民主“普世价值”的实践超越
民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表现为人民参与决策,在管理国家事务方面发挥主人翁精神。马克思将民主与国家制度相互并联并指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7]但从当今西方民主政治实践中看,宣扬普世性的民主制度、放之四海皆准的民主观念,实质上是对他国进行政治霸权、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在西方民主制度及其实践中,民主表现为选举时的物化利益,人民性被虚化;民主是选举进行时的民主,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进入休眠期;民主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谋取利益的工具,容易造成政党掣肘,社会撕裂。当今,西方民主已经深陷民主衰退与治理衰败的双重困境,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型政党制度,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逐渐成熟,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民主党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民主党派建言献策,并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治理效率上,多党合作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系统高效运转,政党恶斗使得西方决策系统运行失衡;在治理过程中,政治协商使得中国治理生态科学化、民主化,集团利益驱使着西方治理决策权被少数人掌控;在治理效果上,伟大成就使得中国人民不断向美好生活靠近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加坚固,对簿公堂与治理衰败使得西方社会群体的对立性增强。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所彰显的巨大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表明了民主治理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西方民主的失效加剧了其治理赤字,对民主“普世价值”的宣扬更是表露了西方自身民主霸权的实质。民主彰显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国家治理,真实展现了人民“在场”和参与式治理,推动着国家治理过程中国家形象认同、社会力量整合、治理绩效卓越。
三、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向度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严峻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情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参政党主体性建设迫在眉睫。新时代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政治主体性力量,要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民主党派在履职过程中能力培育的质量,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一)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国家治理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能够给予实践主体正确地发挥主体性力量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新时代民主党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定位,在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必须坚持这一定性和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8]实现民族复兴是民主党派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要使民主党派在发挥力量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培育民主党派认同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赓续民主党派优良的精神血脉,做好“铸魂”和“举旗”工作。
首先,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过程和全方位参与国家治理。通过“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将谋策与共识统一起来,在聚焦重大治理课题与突出自身特色的过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其次,建立健全民主党派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机制。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的思想教育机制,使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参政党角色认同、职责使命认定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并使之践行。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通过宣传和引导民主党派的成员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最后,坚持一致性与多元性相统一。在国家治理中基于不同阶层、民族、党派、信仰等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要尊重包容、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广泛共识、团结最广泛力量。在新老交替、政治交接的关键时间点,要注重对领导干部、青年骨干进行参政党政治认同教育,以坚定的政治方向汇聚庞大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人民对幸福的追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层次的社会革命,民主党派是这场彰显着人民价值的社会革命的重要政治参与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9]在破解治理难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主体性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精细化持续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靠近。
首先,凝聚道路共识,整合社会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和政治方向,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有效地促进了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过程协商化。民主党派要在治理实践中逐步增强治理力量、丰富治理资源,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同。其次,及时更新治理理念,优化国家治理效能。民主党派所联系的各个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深入调研,从专业角度优化决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反馈,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与时俱进。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协商共建、合作治理,不断促进国家治理决策体制框架系统化发展。最后,促进政治秩序良性运行,维护国家安全。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吸纳了社会组织与新型阶层力量,在参与式治理中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政治共识,凝聚人心,画出最大同心圆,极大地促进政治秩序良性运行,维护国家安全。
(三)综合多维治理优势,打造国家治理格局
国家治理是一个多方参与、利益多元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从传统的单一治理向现代的多元共融治理转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开展多元治理方式,一是凝聚政治共识,实现合作共赢。民主党派在政治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参与重大事件、重大决策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合法性基础。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治理方向一致而治理方式多样、尊重政党差异而突出各自特色,找到各方最大公约数汇集力量、促进团结、强化合力,在宏观把控和微观治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实现协商治理。将内嵌于协商民主中的决策民主、价值包容、多方参与等价值追求融入国家治理中,在治理过程中凸显民主、公正、效率等要素作用。在国家治理这个重大工程中民主党派应发挥决策议题设置专业优势、信息汇集组织优势、利益整合社会优势,在决策全过程中扮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政党角色。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多党合作,将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的人民群众投入到社情民意反映、决策议案建言当中,既坚持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到少数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在优化参与程序与参与渠道的过程中实现共建共治。三是坚持系统观点,实现长久治理。面对艰巨的国家治理任务和复杂的社会矛盾,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对目标任务设定、治理机制创新、信息传达反馈、监督系统优化等各部分进行全盘考量,协同治理子系统、协调治理主体关系、协作治理具体事务,形成信息畅通、治理综合、监督有效的局面。注重基层治理,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坚决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长久治理奠定坚实基础。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助力优化凝聚人心机制、政治参与机制、构建制度机制,综合多维治理优势,开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四、结语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道增进政治共识,戮力同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不断激发政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的同时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发挥自身独有优势,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