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功能研究
——基于政党理论视角的考察

2023-12-18邓建华

攀登 2023年3期
关键词:广大党员权威政党

孙 镇 邓建华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一周党中央安排部署的新的主题教育。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力度之大、频率之高实为罕见,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内集中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映射出党内集中教育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功能阐析

目前,学术界对党内集中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性研究和具体研究:整体性研究方面主要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进行整体性研究,考察其历史演进[1]、鲜明特征[2]和实践启示[3]等;具体研究方面主要对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考察其生成动因、主要做法、实践功效和深化路径。譬如,有的学者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4],有的学者则是考察了单次主题教育的发生逻辑与实践路径[5]。无论是整体性研究还是具体研究,鲜有学者使用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去考察和分析党内集中教育,使用政党理论去分析党内集中教育的就更少了。因此,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功能进行探讨。

从“政党特质”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具有特质呈现功能,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革命型”和“先锋队”的政党形象。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具有价值传承功能,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赓续传承、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提供了强大动力。从“政党认同”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具有思想凝聚功能,为增进政党认同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增进了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认同。从“政治信任”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具有合法性积聚功能,在合法性积聚的过程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从“政党权威”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具有权威建构功能,有助于维护政党自身的权威和政党领袖的权威、实现了政党权威的理性化。本研究通过结合上述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密切相关的若干政党理论,以期多角度探究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所释放的政治功能,进而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意旨。

二、特质呈现功能: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建构与彰显

政党形象的呈现一般包括主客观形式:在客观上,政党的符号、仪式等均能呈现政党形象;在主观上,“致力于全人类解放”“坚持消灭私有制”“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观点均能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一方面,政党形象一般是由政党所信仰的意识形态来决定的,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其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行为。另一方面,政党形象一旦呈现出来,必然会反过来对政党自身的行为起到一种规范与制约的作用。所以,有学者对政党形象作出了一个定义,即“组织成员和公民乃至国外公众对党本身、党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体评价和认定”[6]。从政党形象生发的条件和过程看,政党自身的实践行为对政党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来加强自身建设,而且将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作为直观展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重要方式。系统地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更能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标识。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使命型”“革命型”和“先锋队”的三重政党形象。

(一)彰显“使命型政党”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历史使命。“使命”一词被不断地提及,并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而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使命型政党”进行了初步研究。李海青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划分标准,即“是否以高远历史使命为己任”[7]。有些学者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受到使命的驱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的民族国家,并再之后担负了治国理政的使命,将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都集中指向了一个使命任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任务,并以此为作为一种“政党规范”来规约政党的实践活动。

(二)继承“革命型政党”的形象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早期的共产党人也都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下气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总之,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难发现,“革命”一词始终贯穿其中,从领导中国革命到开展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型政党的形象已然耸立。

(三)发扬“先锋队”的政党形象

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政党作为特定阶级利益表达的工具,政党的组成人员应该是本阶级当中的活跃分子。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其承担的职责不同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其需要有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组成人员必然要有别于其他性质的政治组织。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先锋队理论,并指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绝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9]中国共产党则是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确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主题既有旨在坚定理想信念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有注重教育党员树立正确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有发扬无产阶级政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这些集中教育活动所直接解决的问题或许有所差异,但其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塑造一支强大的先锋队,并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政党形象。

三、价值传承功能: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扬

考察人类政治社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某一点特定阶段或时期,特定政治体系中的制度和成员的行为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是特点一方面是由客观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受到该地区的风俗、习惯等文化要素的影响。在政治文化概念兴起前,孟德斯鸠将其表述为“法的精神”,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归纳为“民族性”。当政治文化的概念被阿尔蒙德提出后,政治文化一词也被广泛使用了,政治体系中的主观因素逐渐都被归纳为政治文化。由此分析,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这种党内政治文化影响着共产党员的行为模式。梳理党史上的重要文献可以发现,“党内政治文化”最早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的新概念,但其形成和培育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建党时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文化观,引导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培育出更加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将共产党人的价值信念不断传承下去。党内集中教育的价值传承功能主要体现在: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提供了强大动力;推动着党内政治文化的赓续传承。

(一)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

党内政治文化为广大党员增强“政治三力”、接受政治洗礼营造了良好氛围。因此,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积极利用好党内集中教育来培育和发扬党内政治文化,更好地传承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10]党内政治文化要实现价值传承功能,必须依赖政党的实践活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则是党内政治文化不断传承的重要方式。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在认知、情感、评价等方面,都能深度融入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主题虽不相同,但都共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体系。

(二)有助于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的赓续传承

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特定的载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承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载体,譬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些价值载体不仅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还能对广大党员的价值理念进行引导,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成为党内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范围内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广大党员通过认真学习党史中的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红色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党史上的一些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被广泛发扬,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也得以赓续传承。

(三)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提供了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变局之中,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环境,只有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和发扬方式,利用好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传承功能,及时地对党内政治文化激浊扬清,才能使我们党内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从历史上看,延安整风运动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从当下来看,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而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基,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强大动力。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显著,发扬了党内政治文化,凝聚了全党共识。

四、思想凝聚功能: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的建构与增进

从概念定义的角度出发去考察政党,不难发现,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政党致力于谋求执政地位。执政地位的获得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党必须建构出政党认同和政治信任才能在党内外获得广泛支持,为将来执政夯实根基。有的学者侧重于从政党外部去考察本党的认同,并作出了政党认同的定义,即“衡量某一政党支持率的长远倾向的标准”[11],还有的学者兼顾了政党的内部与外部,认为政党认同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12],这其中的“人们”既包括政党内部的成员自身,也包括了政党外部的人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为“政党认同”的建构与增进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发挥了思想凝聚的功能。

(一)为增进政党认同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样,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对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党员接受思想洗礼,以此来增进和实现政党认同的目标。新时代以来的几次党内集中教育均是以改造思想为前提,面向的是党内思想不纯和思想不统一的问题。在苏维埃俄国的关键时期,列宁也曾多次提及:“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党员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保证在工作中真正齐心协力,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1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14]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具大考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党内的高度团结统一。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为广大党员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为政党认同的建构与增进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为增进政党认同提供了制度基础

新时代以来,随着党内集中教育的常态化展开,党内集中教育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进程。党内集中教育的生发动因是出于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考量,伴随着其在制度形式上的确立,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路径依赖,制度上的路径依赖顺势推动着制度的实施,并最终实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使得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一种方式,为政党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制度基础。新时代以来的多次党内集中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党内集中教育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它还是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党内集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制度氛围,在组织与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机制,让广大党员更能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将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最终增进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三)为增进政党认同创造了价值基础

党内集中教育为政党认同提供了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帮助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思想要不要统一”的问题。同时,党内集中教育也为政党认同提供了价值基础,价值基础则是涉及了更多具体的内容。在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指向群众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指向权力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问题。总之,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使全党在群众观、权力观、使命观等方面形成了共同的认识,促进了全党在价值层面认知的一致性,保证了党内政党认同建构与增进的基础。广大党员通过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价值理念,并在党内集中教育制度的实施和助推下,极大地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内集中教育的思想凝聚功能得以体现。

五、合法性积聚功能: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任”的深化与加强

政治认同与政治信任都用来体现政治人对政治系统及其内部的政治态度的概念,但是这两者所代表的层次则是不同的。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政治信任是一种政治情感倾向,与现实情况直接关联,具有不稳定性,是浅层次的政治态度。而政治认同是政治人内心深处对所属政治系统的依附感,与政治信任相比,其动机倾向更稳定,更有可能输出积极的政治行为,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政治态度。因此,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应该不断增进政党成员对自己政党的认同,对于政党外部人员,应该不断深化他们对本政党的政治信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发生场域是在党内,其直接作用于广大党员,但随着党内集中教育的火热开展,对广大群众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内部而言,党内集中教育发挥的是思想凝聚功能,增进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对于政党外部而言,党内集中教育发挥的是合法性积累功能,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在程序上,推动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在绩效方面,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方面,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最终完成了对政治合法性的积聚,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

(一)推动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

政党规范是关于政党的各种规范的总称,既包含正式规范也包含非正式规范,既有政党的内部规范,也有政党的外部规范。[15]现代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政党在国家内部活动要遵守一定的法律,产生了政党的法律规范;政党在社会中也相应地产生了政党的社会规范;政党内部则产生了政党的内部规范。新时代以来的几次党内集中教育都对广大党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在政党内部确定一种规范。这种规范伴随着政党成员在国家与社会中活动,便呈现出了政党的法律规范与社会规范。政党规范的构建必然有赖于特定的程序,而特定的程序是可以积累政治合法性的。按照这个逻辑,党内集中教育在构建政党规范的同时,利用特定的程序积累了政治合法性,最终提升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

(二)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党内集中教育不仅要注重提高党员的干部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还要突出提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执政能力作出了细分,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16]对教育的主体来说,其是内容的输出者,对于教育的客体来说,被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提升了执政能力,提高了执政绩效,利用执政绩效积累了政治合法性,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

(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8]。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党内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一定弱化和虚化,部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宣传浮于表面。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内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直接面向党内在意识形态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新时代的几次党内集中教育发挥了价值传承功能和思想凝聚功能,让广大党员的思想认知重新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轨”上,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以有效发挥,深化了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任。

六、权威建构功能: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的重塑与强化

政党权威可以被理解为政党通过特定的方式,让政党内部成员或外部人员服从于政党的行为。政党权威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政治资源,对中国共产党推动决策落实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正确地利用好政党权威,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开展的几次党内教育除展现价值传承功能、思想凝聚功能和合法性积聚功能之外,为权威建构功能的发挥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有助于建构政党自身的权威

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之后,就总结到:“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9]。构建政党权威的前提是思维认知的转变,即充分意识到政党权威的重要性,其次才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政党权威。政党权威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的直接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即党中央能否有效地集中统一领导全国的党组织和全党能否自觉接受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涵盖到了政党权威的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则是借用了列宁的“灌输”理论。列宁十分重视“灌输”主体和“灌输”客体之间的关系,认为“灌输”主体应当深入到各阶级之中。管窥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教育的主体在某些时刻也会成为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则是覆盖了全党的上上下下。从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利用“灌输”理论将政党权威建构的相关理论和“四个意识”在党内广泛传播,推动政党自身权威的建构,有利于广大党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有助于维护政党领袖的权威

“两个维护”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党的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两个维护”中就蕴含着政党自身权威与政党领袖权威的辩证关系。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时就说道:“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20]政党领袖的权威和政党自身的权威是统一的,如果政党的领袖没有权威,那么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政党也必然会走向分裂。从党的百年历程来看,在遵义会议之前,党未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政治上还不够成熟。从遵义会议开始,毛泽东同志逐渐成为党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从党的百年发展史可以洞晓,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是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新时代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描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都会提到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领袖,即党的领导核心,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不断胜利。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也是做好当下和展望未来。这启示着我们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会让民族复兴之路走得更稳。

(三)有助于实现政党权威的理性化

实践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不仅需要权威,更需要理性的权威。列宁虽然强调政党自身和政党领袖都需要权威,但他并不是一味地强调权威,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他在建党之初,就将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并指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21]。政党的权威与党内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民主的权威是不健康的,必然会滑向专断;没有权威的民主,又会成为极端的民主主义。因此,政党需要塑造出一种理性化的权威。这要求我们不断发扬党内的民主,尊重事实,做到实事求是。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推动实现了政党权威的理性化。一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2]。党内民主的充分发扬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让党内集中教育充满生机活力。二是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是全党意志的集中反映。党章的权威是一种法理型权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党同志学习党章党规就是为了在党内塑造出一种法理型权威,更好地让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同时,党内集中教育实现政党权威的理性化,与政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相契合的。

七、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23]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诸多政治优势和政治特质。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表明: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是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要总结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和优良做法,继续发挥党内集中教育的政治功能,使党内集中教育在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中进一步彰显和发挥出其价值作用。

猜你喜欢

广大党员权威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