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笙在乐队合奏中的演奏技巧及应用

2023-12-18王雅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管弦乐队颤音唱腔

王雅静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殷代,甲骨文上便有关于“笙”的记载。在当时,笙分为“大笙”与“小笙”,前者被称之为“巢”,后者被称之为“和”。在春秋未年,《诗经·小雅·稷》中也有“笙”的身影,比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笙作为一种簧管乐器,在当时的古代,人们将23 簧、36 簧的乐器称之为“竽”,13 簧、17 簧、19 簧的乐器称之为“笙”。上述两种乐器一直到了宋朝,“竽”乐器发展逐渐式微,“笙”发展越来越好,除了被用于宫廷演奏,在民间也受到了民众广泛欢迎。总而言之,笙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乐器,无论是民间戏曲乐队,还是民族管弦乐队,甚至是乐器独奏,都能够应用笙乐器。笙传承发展至今,也经过了一系列改良,乐器类型也更加多变,比如有芦笙、葫芦笙等,比较普遍的有21、24、36 以及排笙、抱笙、键笙等形制,演奏技法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发展,笙演奏家们的不断创新、不新努力,使得和声不仅仅只局限在传统和声,更是开拓出了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现代和声,这使得笙这件乐器走上了各种形式的合奏舞台,特别是在当前戏曲演奏和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笙也成为了各类伴奏乐器中一件不可或缺的民族乐器。

一、笙的构造

笙主要由笙斗、笙苗、簧片这几个部分组成,每个笙苗都有固定的音高,不会受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而影响,簧片是铜做的,镶嵌到竹子做的笙苗的下面,再将笙苗插到铁做的笙斗上,笙斗上伸出一个笙嘴,那就是笙的吹孔了。吹奏的时候指头堵住笙节下方开的音孔,通过吹气和吸气来使簧片来回振动,簧片振动又带动了笙苗中的空气柱的振动,以此来发出声音,而控制音高的是点在簧片上的一点朱砂,朱砂大则音低,朱砂小则音高。笙的每个笙苗都代表一个音节,且音高固定,这样的构造方式,使得演奏者在运用笙演奏时,不会受唇口发力以及手指指法因素影响。演奏时,旋律部分偶尔需要用到单音外,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最多的其实是“上五下四”的传统和声,因为和声更饱满更立体,不论是独奏还是伴奏都离不开它。

二、笙的伴奏演奏技巧

(一) 选择伴奏演奏技巧的原则

“托”: 衬托主题,渲染意境,在独奏开始之前做好衬托准备。

“带”: 带动演奏者与听众的情感,更容易地进入意境。

“推”:对乐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乐曲的流畅度。

“调”: 根据独奏者的处理方式以及乐曲的艺术风格对乐曲加以微微调整。

“跟”:时刻紧跟独奏者的步调,感受独奏者的情绪变化,并相应的作出调整,保持步调一致。

“掩”:对独奏乐器的不足和独奏者的失误进行遮掩,扬长避短,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补救。

(二) 伴奏时的方法

1.重复旋律

(1)完全一致:伴奏与独奏的旋律和节奏完全一致,只是在旋律的基础上加以传统和声,力度稍弱于独奏乐器。

(2)变化重复:在独奏的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加花或者减字,大体旋律保持一致,在独奏复杂的地方进行简化,在简单的地方进行复杂化,达到互补的效果,使乐曲整体上听起来更加丰富饱满。

2.呼应对答

对独奏乐器前一句的旋律进行模仿再现,形成一人一句的对话效果,像是在说话一般,使乐曲更加有趣和生动。

3.复调

在独奏旋律的基础上再配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新旋律和新节奏,使独奏和伴奏形成两条单独的旋律线,各自进行,形成对比,使乐曲的情感与内容大大丰富,留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4.和弦长音

根据笙的现代和声编配出和弦并奏长音。一般用于旋律比较复杂的部分,如引子和华彩,可以更加明确乐曲主题和特点,使其更加鲜明。

5.节奏音型

这一类型的节奏是亮点,通常是整小节一个和弦,自由变换节奏型,增强乐曲的活泼性和跳跃感,用紧凑的节奏型推动着乐曲的行进,经常用于独奏乐曲的快板部分。

6.主旋律

在独奏乐器吹奏华彩部分的时候,笙作为伴奏乐器来吹奏独奏乐器的主旋律部分,充当背景来衬托独奏乐器的华彩,主次交换,趣味性也大大的增强,达到一个承上启下的目的,丰富乐曲的情绪变化,跌宕起伏,其中使用这一伴奏手法最曲型的就是著名唢呐曲《百鸟朝凤》的华彩部分,唢呐在模仿鸟鸣声,笙奏主旋律,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不失主题。

三、笙在乐队演奏中的应用

笙作为一件个性十足的管乐,它的包容性、丰富性以及和声性是几千年来在各类乐器组合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根本原因。它作为伴奏界的“元老”,除了可以独立伴奏、小乐队形式伴奏,传统戏曲乐队中也可以经常见到它的影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说笙这种乐器在现如今的合奏形式中大放异彩。

(一)戏曲乐队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种类多样形式多变。而笙用其灵活柔和的和声为戏曲做着伴奏的功能,例如山东梆子、柳子、河北梆子,笙都是其中三大件之一。民间更是流传有“一把笙十把嗡”的说法,主要是起到了一个“粘合剂”的作用,既不能强过主奏乐器,更不能压制住唱腔,既要粘合其他乐器,又要配合唱腔。在间奏曲牌曲调的转换中,发挥出个承上启下、烘托气氛、带动情绪的作用。

1.器乐与声乐结合作用

在戏曲乐队中,通过笙的演奏,可以有效地结合器乐和声乐,提升戏曲演奏的效果。在进行笙演奏时,主要是利用笙的和声烘托戏曲呈现的氛围,强化戏曲音乐的层次性,提升曲乐的感染力。在传统戏曲中,即兴演奏是演奏人员必备的种能力之一。该项能力的实施,除了要求演奏人员非常熟悉了解戏曲剧情与剧中人物,同时还需要运用笙与其他乐器进行良好的互动,让笙的和声与其他器乐相结合,更好地烘托现场气氛,为剧情提供良好的服务,带给听众更好的视听体验。例如在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等音乐伴奏中,通过应用笙演奏,应用的和声,成功将其他器乐伴奏的声乐结合在一起,强化了伴奏的氛围感染力,成功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情绪,提升了戏曲演唱的效果,这也不失为一项大胆的戏曲演奏创新,同时也系统展现了笙乐器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价值。

2.强化戏曲演唱唱腔的感染力

在戏曲乐队中,演奏分为两大内容,一是主奏,二是伴奏。笙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在实际演奏时,必须要注意区分主奏与伴奏的关系。在伴奏戏曲过门时,通过应用笙演奏的和音,可以进一步强化戏曲演奏的色彩和力度。同时在唱腔部分,通过使用笙进行即兴伴奏,在这一过程中,与主奏乐器做好配合,更易更好地提升唱腔的感染力,同时也有利于彰显笙的技巧与特色,能够与乐队保持统一。在应用笙演奏的过程中,还可以以乐曲唱段风格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应用笙的倚音、历音、打音等,让戏曲音乐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演员的唱腔也能够得到笙和音的加持,呈现更好的演唱效果。比如以秦腔剧目《节妇吟》某段剧情为例,此时男主角准备辞行,女主角需要表达自己的不舍,在这一段运用笙演奏过程中,需要采用4/4 节拍,此时笙演奏的音乐旋律缓慢低沉,非常契合女主角的心情,在笙演奏的加持下,充分体现了主角人物的不舍、期盼等复杂的情绪。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诠释这种情绪,强化唱腔的感染力,在进行笙乐演奏时,还可以应用单音和双音的技法,借助笙呈现的独特音色,赋予女主角的唱腔表达,更好地呈现出离别时一种苍凉凄婉氛围,营造出女主角一生的悲苦,最终成功将剧情推向高潮,有效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情绪。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在高潮部分,笙演奏的音色注意要清晰透亮,富有较广的音域,才能进一步强化唱腔的感染力,使其两者相辅相成。再加上与竹笛、唢呐的轮番演奏配合,成功让现场气氛进入新高潮。

3.诠释不同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音乐通过以声音的形式呈现艺术内容,因此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非常抒情的艺术。在戏曲音乐表达中,无论是“音”还是“情”,均非常重要,音是戏曲情感诠释的载体,情是戏曲音乐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呈现戏曲音乐的音与情,需要运用笙演奏技巧,更好地诠释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演奏境界。以山西地方戏曲为例,本身有看鲜明的艺术风格特色。在实际进行乐队演奏的对程中,无论为任何剧种伴奏,都离不开笙的伴奏。每段戏曲唱段的起承转合,需要运用到笙来体现出艺术风格特点。不同的剧种,艺术风格也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上又有所侧重。无论是传统戏曲曲目的音乐伴奏,还是现代剧目的音乐伴奏,都会使用笙进行呈现,正是笙这种得天独厚的作用优势,才使其能够适应各种传统戏曲伴奏,并且还能够精准地诠释出不同戏曲的艺术风格特色,可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

(二) 民族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在我国的周代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之后的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才又出现了琵琶、铜鼓、羌笛、洞箫等民族乐器。在1920 年民族管孩乐队在上海大同乐会形成,并且《春江花月夜》在这里完成了首次演出。此外,这也是对新型民族管孩乐队探索的开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已经落寞的乐器都被加入到了管弦乐队中,这一新型乐队继续遵循古代民间乐队的优良传统,不新向前发展。

1.校准音色和音准

音色、音准这两个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民族管弦乐队所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而音乐是否可以让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取决于音调的准确性以及协调性,在乐队演奏中笙就在其中充当着校准音准、音色的角色,因此,在演奏前需要做好音调调整和模拟等举措,注意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于发音的影响,避免干扰到乐队的演奏效果。此外,笙演奏要把握好力度,从而使笙的独特音色为乐曲加彩添光。以演奏《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为例,在演奏赛马环节,笙的音量要低,起到配合主旋律的作用,而到了第二乐,笙演奏要注意配合竹笛,更好的展现本来音色。

2.把握节奏与力度

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笙演奏出的音色是比较柔和的,因此笙声部在表现强弱的起伏方面是比较容易的。笙演奏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处于的角色和地位不同,节奏和力度也有所不同。笙演奏主旋律时,节奏往往是多变且复杂的,力度上需要突出、增大一些,从而形成与伴奏声部的鲜明对比。笙演奏居于伴奏地位时,节奏往往是单一且有规律的,这时笙演奏的力度就需要适当减小,并且此时的休止符比较多,在演奏过程中不能拖拍和抢拍。当笙声部与其他声部同时进行或者交叉应答主旋律的时候,其节奏和力度与其他声部要抑制,以保证旋律的舒缓。例如演奏《安平追思曲》时,笙是主奏乐器,此时笙演奏就要加大力度,突出音色,起到引导主旋律的作用。

3.在装饰音与颤音中的作用

检验笙演奏者水平和风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笙的颤音与装饰音。在民管管弦乐队演奏中,笙的颤音方式主要分为四种:舌额音、喉颤音、气颤音和腹颤音。颤音方式的不同,能够表达出乐曲的不同风格,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例如,在《红楼梦》序曲中,笙演奏时使用腹颤音,以表现出空灵之感,力度不能太大,从而产生浑厚柔美的音色。而在《夸山东》中,笙演奏使用喉颤音,以表现哭泣的效果,表达出沉重、悲恸的情绪效果。除此以外,装饰音是通过对口舌、气息的灵活的运用,来提升演奏的效果。比如,在基础的乐谱上通过笙的引入,增加一些更具趣味性的音乐元素,比如在一些地域性风格比较明显的作品,顿气、花舌等装饰技巧的应用,借此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将演奏进行升华。

四、结语

总而言之,笙作为一种管簧乐器,有着悠久古老的历史,结构特色也非常地明显。在乐队合奏的过程中,笙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有效地结合器乐与声乐,进一步提升乐队演奏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强化合奏曲目的感染力,诠释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因此,笙演奏者要提升自身的乐队适应性,认真排练、听从指挥、服从纪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笙演奏的魅力,为提高乐队的整体演奏效果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管弦乐队颤音唱腔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中国梦”的音乐阐述
——《逐梦——为二胡与管弦乐队而作》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管弦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