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师亦友 仁爱育人
——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初三学生个别化指导有效策略

2023-12-18上海市园南中学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导师

■ 上海市园南中学 赵 闻

教师通过个别化指导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阶段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及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 全员导师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1.1 全员导师制的意义

全员育人导师制意为“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旨在通过引入全员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期望的导师支持。通过专业的思想指导、学业支持、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指导,导师能帮助学生掌握人格特质、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初三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初三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进步,更好地促进其自身成长。

1.2 开展全员导师制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且要有亲和力,以便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进一步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全员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努力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全员导师制下教师能深入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律的价值观,并且引导学生做到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导师工作,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通过及时的教育,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并且深入剖析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缺陷,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通过导师制,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并感受来自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会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导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学习表现、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并在课后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潜力和发展目标。

经过精心的调查、分析,导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以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2 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初三学生个别化指导开展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积极推行全员导师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已经对该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着手实施。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员导师制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推行状况并不理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该制度对学生发展和成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缺乏主动性,学生缺乏积极性,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对全员导师制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

2.1 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全员导师制工作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理念困惑”和“本领恐慌”,特别是一些长期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由于普遍缺乏担任导师的信心,有着明显的畏难情绪,深感在家校沟通方面无从下手。教师自身认识不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个别教师对全员导师制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导师”一职可有可无,在工作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导师制”就是“领导”的事;还有的教师认为全员导师制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有的教师自身缺乏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导致无法将成功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直接影响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些因素都会削弱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2 导师与家长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不少学校实行的家访制度流于形式,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访问,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问题。不少家长并不理解导师工作,甚至产生误解,认为这是学校向家长施压,增加孩子负担,进而抵制导师工作的开展,导致一些家长对导师制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另外,家长缺乏参与意识,导师制的实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成长,并且会将这种关注通过各种渠道表现出来,如发短信、打电话等。有些家长存在对教师要求过多、过于严格、批评过多等现象,导致他们与导师之间沟通不畅,产生矛盾。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从而影响导师制作用的发挥。

2.3 学校缺乏对导师制理念的推广

不少学校对导师制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导师制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导师制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没有认识到导师制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对导师制的推行,有的学校存在畏难情绪,不愿在实践中大胆尝试,担心推行后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初三阶段,学生已经到了中考冲刺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然而,教师对导师制知之甚少,使得不少学校并不愿意在初三推行导师制,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3 全员导师制背景下初三学生个别化指导的策略

为了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做到全员育人,人人做导师,坚持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任课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余,可能较少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因此,学校可采取一项全面的培养计划,将所有的教师都视作学生的导师,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培养力量,重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作为初三毕业班教师,应该给予初三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人人做导师”。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个别化的差异性需求。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耐心加以引导和教育。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教师还要有一定的耐心,不断地分析、思考、总结、提炼和提高。教师可在班级中全面实施全员育人计划,营造“人人育人”的氛围,打造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

3.2 亦师亦友,双向选择

导师与学生应保持思想沟通,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只是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价值。师生关系应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情感和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师工作发挥更好的效果。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多强化其成就感和自信心,指引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理解他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和赏识,学生对教师也应该多理解和尊重。师生共同成长,师生关系应是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3.3 仁爱育人,让“导师”工作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作为教师,有时难免会被学生拒绝在他们的世界之外。而教师希望能成为他们思想发展的伙伴,保护他们心理健康,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笔者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男生性格外向,上课连10分钟都坐不住,他的特点是头脑聪明,上课反应很快,回答问题基本都正确,一般难度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然而,他最大的问题在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即使学习了也容易忘记,无法及时复习,从而使得所学的知识记忆不牢固;而另一个男生的性格和行为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生,他在课堂上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专注度令人称赞,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师生谈心、线上家访、观察课堂表现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并通过实际的调查来评估他们的学习表现,还会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指导计划,并承担起协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责任。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的专业建议,成为他们的指导者和朋友。

3.4 叩开家长心门,让“导师”工作有同盟者和坚强后盾

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在他的著作《教育机会均等》中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影响学生学习表现的微不足道的因素,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则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利用线上云交流、线下家访和家校联系卡等方式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的育人环境,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以及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和教育方式等。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不但可以看到学生不易被关注的一面,也知道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与短板,有利于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之间要紧密联系,学校应促进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开启家长的心灵之门,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增强家长的自信心,加强沟通技巧,让“导师”工作有更强的实效性。在开展导师工作时,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比如,在沟通中,教师可以使用“我不是你”和“我相信你”等说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使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如“你看起来很棒”。此外,教师还应该在与家长沟通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家长。例如,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可以使用“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或“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引导家长。总之,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互相信任。

3.5 准确掌握流程方法,让“导师”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

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表现对导师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交流模式。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技巧融入导师制工作,并利用科学的可操作性技术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笔谈”,如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网络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可以利用通信软件与学生及时联系;当学生感到迷茫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家长的配合,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导师”工作中来,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教师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要想做好“导师”工作,教师必须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并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在全员导师制工作中,“全员育人”不仅是一项日常工作,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应当记录、分析引导的过程和效果,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导师工作质量。

4 结语

教师应树立新时代“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全员导师制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就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全员导师制理念。除了日常工作,教师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思想,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导师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V eraW an g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