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新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对策

2023-12-18南通理工学院汤丽倩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

■ 南通理工学院 汤丽倩

大批新教师进入高校,对他们而言,参加校本培训能较快地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适应学校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诸如针对性不强、训练内容固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希望能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 采用“线上+线下”自主选择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对高校新入职教师而言,校本培训可以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相结合,既能有效避免新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过程中出现迟到、请假、缺课等现象,又能让新教师有机会自主选择参加的课程,从而提升培训效果。

1.1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培训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模式被打破,各行各业都渗透着互联网思维,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管理者应转变培训思维,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师培训中。

一是建立“校本培训微信公众号”。在该公众号中,高校可以及时推送有关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文章、视频等。微信公众号有碎片化、趣味化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引新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校本培训微信公众号”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灵活性。新教师可以在吃饭、休息、课间打开手机或电脑等,随时进行学习;第二,理念先进。在公众号上,高校可以将培训的一个大版块分为若干小版块,按时进行推送。此外,也可以增加一些补充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并提高新教师的学习情况;第三,获取反馈便捷。在“校本培训微信公众号”中,后台可以对教师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培训管理者以及授课教师实时追踪新教师的学习情况;第四,减少培训投入。高校采用微信公众号的培训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培训软件及硬件上的资金投入。

二是建立“校本培训APP”。对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高校也可以建立“校本培训APP”,拓宽校本培训渠道,供新教师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申请注册。高校通过申请注册能收集到新教师的基本信息,便于培训管理者对新教师进行管理。此外,校本培训管理者、授课教师还能对新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可以记录下教师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时长;其次,了解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新教师办理入职手续当天,高校要求新教师注册后填写校本培训需求的问卷,便于学校对教师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后续的培训安排;最后,设置校本培训内容模块。该模块向每位新教师提供具体的培训课程以及培训教师,新教师只需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听课即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立“校本培训APP”的过程中,高校可采用积分制的方式,校本培训组织者只需对积分进行设置,积分达到学校标准即可,从而避免线上培训流于形式。

1.2 采取多样化的线下培训模式

一是采用集中授课培训模式。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非教师身份转变到教师身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另外,新入职教师,多是没有职场经验的新人,单纯依靠线上培训模式是不够的,高校可结合线上培训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校本培训的三个维度而言,在“专业理念与维度”上,师德师风、职业规划可采取集中授课的模式;在“教育理论与技术”维度上,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课堂评价、教学反思可采用集中授课为主的形式,辅以线上网络学习的培训模式,对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培训是其迈入教学之门的有效路径;在“信息技术与运用”维度上,可采用集中授课的模式,便于教师面对面交流,或者答疑解惑。

二是采用双导师制的培训模式。双导师制即“传、帮、带”三者合一。具体地说,就是高校可安排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新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其尽快进入教师角色,适应学校教学工作。

2 从“理论中的校本培训”转变为“行动中的校本培训”

高校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视教学理论轻视教学实践的问题,培训的结果往往会与实践不符,不能满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很难调动新教师的培训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本培训必须更加关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 转变模拟教学说课形式

模拟教学,就是模仿真实课堂教学,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述等进行的一种无学生在场的教学形式。在模拟教学实施过程中,说课是最常见的考核方式之一。说课的模式大致是:新教师选择10分钟的授课内容进行讲解,评审专家就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规范、教态等进行打分。新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反映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学校可将模拟环境放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校可以设置两次教学模拟训练,第一次是新教师没有参加校本培训之前的教学能力体现,第二次是校本培训结束后的教学能力考核,二者形成对比,才能直观地体现校本培训对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带来的效果。此外,专家对新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新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也应考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况。培训管理人员可在新教师授课结束后,将问卷发放给听课的学生。新教师参考学生问卷以及专家评委的意见改善教学,既能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又能实现专业化成长。

2.2 建立教师教学反思机制

在校本培训的理论以及实践过程中,教学反思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模拟教学试讲的过程中,新教师要多听取专家、同行以及学生的评价,汲取多方意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批判性审视和思考,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明确自身优点和不足,并对下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优化,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同时,新教师可将自己的所思、所疑或所得记录在文字中,既可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又可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高校要积极引导新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思考,这样新教师才能不断成长。

3 尊重教师培训需求差异性

高校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学校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是有差异的。在对待需求差异的问题上,高校应秉持尊重的态度。

3.1 构建学分制的校本培训新机制

新教师校本培训也可以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手段,学分制的实施,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在构建学分制校本培训新机制方面,高校应做到:一是按照专业理念与规范、教学理论与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维度制订框架体系,构建学分制校本培训新机制;二是培训课程设置、总学分设置、课程学分设置等按校本培训三个维度制订;三是分析新教师的需求;四是与外部机构合作,以寻求充足的培训经费、优秀的培训师资团队、远程教育基地等。

3.2 完善培训内容需求信息反馈渠道

培训内容需求信息必须有一定渠道传达给上级部门,才能对培训工作的开展产生实际效果。目前,高校新教师培训内容需求信息反馈渠道有待进一步建设。具体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①针对教师目前急需的培训内容、需要长期培训的内容等,高校可利用网络平台了解新入职教师的需求情况,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教师进行针对性设计;②学校定期举行交流会,开展小组讨论,在会上记录新教师需求情况;③新教师通过培训期间的调查以及评估反映自身需求。只有把培训主体的意愿体现出来,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师资队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4 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模式

高校新教师校本培训要贯穿教师成长期,让新教师自觉养成参加职后培训的习惯。一是树立科学培训思想;二是加强校本培训的后续管理;三是完善培训后的相关培训。只有把外在的培训动机内化为自身意愿,新教师才能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

4.1 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

其一,树立“终身教育”的培训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对校本培训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高校校本培训管理者以及新教师都必须认识到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是一项不断积累的工作。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力、理解力、知识熟练程度、教学技能等都会随着入职后的不断学习逐渐积累起来。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看,新教师处于职业发展初期,无论是其教学技能还是教学实践都处于理论知识阶段,这些都需要通过校本常态化培训来提高。因此,新教师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教学实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其二,树立常态化的培训理念。随着“终身教育”不断发展,仅仅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培训后必须不断积累教学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角色。因此,校本培训后新教师职后培训也会经历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任何短期的培训都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常态化的培训理念必须贯穿教师教学生涯,才能保障培训工作持之以恒,从而确保新教师的培训质量及效果。

4.2 强化新教师培训后的管理工作

其一,建立新教师培训后常态化培训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协调人事处、教务处以及各级学院共同参与,高校应明确该机构的管理职能,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对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及监督,实施实时动态追踪管理。此外,该管理机构要对新教师入职后的培养工作进行安排,制定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高校建立该管理机构能将学校领导、培训管理机构以及各级学院联合起来,促进新教师培训后的专业化成长。在对新教师开展常态化培训时,高校可以采用“校本培训常态化培训档案”,记录下教师的培训过程,并通过定期进行检查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校本培训管理者也可以对新教师进行反馈信息收集,根据反馈信息来为下一次的校本培训提供参考,促进培训管理工作的细化和完善。

其二,制订新教师培训后常态化培训的总体规划方案。高校要制订符合实际的新教师常态化培训方案,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则》和学科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常态化校本培训管理机制。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为新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制订本校新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

4.3 完善新教师培训后的培训

其一,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专业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兼顾新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各个学院的新教师专业背景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培训需求不同,对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不同。在制订培训内容之前,高校管理部门应充分调研和分析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其二,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高校新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操作技能,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高校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促使新教师不断创新,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

5 重视校本培训实效性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既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校本培训作为培养新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路径,必须跟上时代发展,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校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培训手段。

5.1 创新校本培训内容

在进行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要紧跟时代要求、新教师需求以及学生特点。“00后”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这就要求新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懂得在授课时深入浅出,生动幽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高校也应开设学生心理、幽默授课等相关课程,从而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00后”学生群体之中。

5.2 创新校本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形式适时创新,高校可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改进:①教学专题培训;②教学工作坊;③自我学习及反思;④随堂观摩;⑤交流心得体会;⑥师徒结对子;⑦网络校本培训。

5.3 创新校本培训手段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沟通交流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及其发展程度逐渐提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已进入了普通高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校本培训必须进行信息技术的革新。在培训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新媒体技术手段融入新教师校本培训中去,如手机APP、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校本培训手段的创新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加强校本培训组织者、授课专家以及新教师三者对培训手段的认知;第二,保证成熟的网络技术;第三,注意培训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第四,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

总之,高等教育要不断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要做好教师入职的第一步——校本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这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教师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