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2023-12-18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中医药育人

■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冯 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实现新时代高素质育人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统一性,体现了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而我国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者的主阵地,开展思政教育也有助于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探讨中医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才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1 中医药课程开展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职教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说明,技能与素质提升必须同步,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

1.2 课程思政满足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诸多机遇,但国际影响力仍旧薄弱,同时还面临西方医药文化强有力的竞争,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任重道远。随着我国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早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及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大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对中医药文化认知度仍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发挥育人功能,助力中医药文化建设。

2 信息技术助推课程思政改革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许多职业院校致力于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期缩短教与学的反馈通道,提高育人质量。“智能+”的教学模式逐步在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乐趣等方面凸显出明显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实用性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紧迫性,专业课程进行思政体系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3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路

中医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对树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从既有探索成果来看,“智能+”教育环境下的中医药学专业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针对专业课程“准确开展课程思政”“延伸思政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索,明晰思政实施路径。

3.1 分析专业特点,树立课程思政信心

作为卫生类职业院校,教师探析课程特点、熟悉专业架构,对全面思政育人、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职业院校教学对象多为青少年且呈现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加之江苏省具有众多中医药学成果,医药文化积淀深厚,有助于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3.2 梳理文化脉络,锚定思政育人方向

江苏历代中医药大师闻名遐迩,特色中药种类丰富。因此,学校可依托当地深厚的中医药基础,将与教学内容关联度较高的名人、故事、名药等融入项目化教学,形成五个“药”。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药”传承:江苏留存至今并列入非遗目录的医药成果不胜枚举,不少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在全国医药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采用生动的案例教学法,将南通王氏保赤丸、常州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等传统技艺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传承使命感。

二是中药发展“药”创新:中医药的创新性发展为江苏省经济带来了活力,中医药产业蒸蒸日上。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依托南通季德胜蛇药片在治疗带状疱疹领域的创新、金荞麦在新剂型上的创新、扬子江转型等案例,开展“老药如何新用”“中药企业迎接挑战”等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三是社会服务“药”敬业:制药人的敬业精神是一心为民、奉献自我、尽职尽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参观药企车间体会制药人的“工匠精神”,研读学术精粹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感受中医药前辈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此外,教师可在校园内外开展科普小贴士、家庭种植药材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化劳动精神。

四是学术研究“药”躬亲:南通“毒蛇神医季德胜,以身试毒辨药效”、南京“国医大师夏桂成,一心只在三指间”等佳话,都彰显出中医药前辈吃苦耐劳、躬身实践的精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加突出技能训练的比重,提升学生事必躬亲的意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职业品质。

五是生态环境“药”爱护:道地药材是《中药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环境及气候对药材药效的影响、珍贵药材资源的缩减等现象,强调生态环境对道地药材的重要性。此外,在中草药采摘、中药材标本制作及试液处理等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浪费、不污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新思想。

3.3 巧借信息技术,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一直以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打通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的教学渠道,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是现代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而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方面的应用,也为课程思政的灵活开展打开了新视角。

一是数字资源——创新思政育人载体: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学校可建立特有的中药资源库,将与课程相关或者与教材匹配的视频、动画、图片等优质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添加具有本校特色的其他资源,从而为课程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二是信息平台——拓宽思政育人路径:信息化教育平台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慕课、学习通等平台在布置任务、资源分享、作品上传等活动中能实现师生云互动的目标;微信平台中的群投票、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信息网等平台可以助力学生打开医药文明的宝库。

三是智能工具——丰富思政育人形式:教学工具除了传统的多媒体、实训设备等,新型工具如仿真软件、VR等的使用,可以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维;教师录制系统、投屏工具等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操作步骤和细节,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师在教学工具的不同界面设置质量标语,可以教育学生遵循“质量为先”的准则。

4 完善思政评价策略,深耕思政育人沃土

教师要制订课程思政评价和效果追踪方案,依据实际执行效果以完善育人策略。

4.1 信息平台记录

课程考核模式要从理论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从成绩考核向德智体美劳多方位考核转移,加重“德”评比重。而信息化手段能帮助教师准确、及时、灵活地记录学生的表现,调整考核机制,有助于德育成果指标化。

4.2 技能大赛考核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选拔训练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外,更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劳动精神、严谨规范等,突破以往重显性技能、轻隐性品德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4.3 用人单位评价

根据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方案开展教学,教师要将德育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推进思政教育,使中医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5 结语

《中药学》等专业课程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要打造以中药知识传授为本,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契合《职教法》的育人要求。基于信息化背景,教师要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实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全面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助力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传承。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中医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