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3-12-17肖瑶胡彩云刘春生白贞芳
肖瑶 胡彩云 刘春生 白贞芳
摘要:调查河北省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便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实物标本采集的方法,对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常见野生药用植物157种,隶属56科124属;科的组成以单型科和小型科为主,其单型科所占比重较大,包含30科30属30种,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53.6%和19.1%;62种重点调查药用植,产出65种药材;157种药用植物共产出195种药材。河北省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4.9 文献标志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mmon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 in Hebei Province
XIAO Yao, HU Caiyun, LIU Chunsheng, BAI Zhenfang*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084,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wild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 in Hebe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the area.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ommon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 by means of field survey, literature review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There are 157 species of wild medicinal plants commonly found in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 belonging to 56 families and 124 genera. As for the composition of families,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this area are dominated by monotypic and small families, with a larger proportion of monotypic families including 30 families and 30 genera and 30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3.6% and 19.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families 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62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ar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which yield 65 medicinal herbs. All the 157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yield 195 medicinal herbs. There are abundant wild medicinal plants in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t is recommended to scientifically protect and rationally utilize th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 survey; Landaoshi Revolutionary Eco-scenic Area;Hebei Province
中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摸清中药资源现状,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1]。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并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毗邻革命圣地──西柏坡,具有十分浓厚的红色精神。近年来,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采药实习基地,在这里,正践行着药用植物采药实习“一采四修”的全新实践育人模式。一采泛指识药、辨药、采药;四修指修思政、修素质、修劳动、修美育。在识药、辨药、采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受红色情怀,传承中药人“躬亲实践、良药济世”的优良传统,强化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铸造新时代品学兼优、业精德高的中医药人才。
为了摸清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家底,保证“一采四修”的全新实践育人模式高水平运行,也为了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团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物种分布特点和多样性。
1 自然概况
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平山县地势高低海拔悬殊,海拔变化为111~2281 m,县域内丘陵和谷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1.5%;四季分明,自然生态保持了原有特色,为野生药用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年降水量约500 mm,集中于7—9月,其余时间干旱少雨[3]。
2 调查方法
2.1 外业调查
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4]实施野外调查。此次野外采药实习共300余名学生参与,分为12个组,将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分为不同区域,选择早前踩点的合理路线,每组由老师带领对沿线路边的植物进行拍照、采集和挂牌,并记录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时间、生长环境等原始信息。
2.2 业内整理
2.2.1 查阅资料
参照《中国植物志》[5]《北京植物志》[6]《河北植物志》[7]等资料,对植物进行鉴定,确定学名。植物的药用价值、药材名等药用信息主要参考《中华本草》[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9]等资料。对采集到的药用植物根据检索表进行鉴定,确定其科、属、种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重点药用植物[10]进行入药部位和功效的分类。
2.2.2 制作腊叶标本
将野外调查采集的标本,选取根茎叶花完整、大小适中的进行修剪、整理、压制最终制成腊叶标本保存[11]。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类群的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共记录药用植物157 种,隶属56 科124 属。如表1统计显示,其中被子植物51 科119 属152 种,裸子植物1 科1 属1 种,蕨类植物4 科4 属4 种,由此可知,被子植物的种类达96.8%,占绝对优势;药用裸子植物的占比最小。
3.2 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组成的分析
根据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各科种数分布情况,将区域内的药用植物划分为大型科、中型科、小型科和单型科4类[12]。表2显示,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内的单型科30 种,包含30种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19.1%;含2~5 种的小型科有20 科,共39 属58 种,占本地区药用植物总数的36.9%;含6~10 种的中型科有4 科,共30 属39 种,占本地区药用植物总数的24.9%;大型科包含菊科和唇形科,共占本地区药用植物总数的19.1%。由以上结果表明,科的组成以单型科和小型科为主,其单型科所占比重较大。
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野生药用总植物种类集中于几个大科内,科内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5个科(见表3),含19种的菊科(Asteraceae)、11种的唇形科(Lamiaceae)、10种的豆科(Fabaceae)、蔷薇科(Rosaceae)、百合科(Liliaceae),分别占总种数的12.1%、7.0%、6.4%、6.4%、6.4%。可见,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菊科为药用植物的优势科,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构建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3.3 药用植物资源生活型的分析
根据药用植物对生长环境不同的适应性,本研究将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分为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灌木或乔木、灌木或草本、蕨类植物7种生活型,具体信息见表4。结果显示,草本植物数量最多,113 种,占比72.0%,为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的优势种类;其次是灌木类,20 种,占植物总数12.7%;藤本10 种,占比6.3%;乔木类及蕨类植物均为4 种,各占植物总数2.6%;灌木或草本、灌木或乔木类均有3 种,各占植物总数1.9%。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在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中占据主导地位。
3.4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析
本研究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药材基源植物为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梳理并确定了重点药用植物的药材名、拉丁学名、入药部位及功效等内容。本次调查共采集167种野生植物,其中56科124属157种为药用植物,占调查植物总数的94%,未查到药用功效的包括9科9属10种,占调查植物总数的6%。62种重点药用植物占所调查药用植物的39.5%,共产出65种药材,均为2020年版《中國药典》所收载。其中车前草和车前子是多基原药材,以车前和平车前为基原植物。山楂和桑以不同部位入药,分别产出2种和3种药材。重点药用植物分布于33 科57 属,优势科为菊科,共产出8 种重点药材。具体信息统计见表5。
3.4.1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分析
根据药用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本研究将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内62种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所产的65种药材分成4类:地上部分、全草;根及根茎、块根;果实、种子、花、叶、茎、枝、皮。详细结果见图1,根及根茎、块茎类和地上部分、全草类占比最多,均超过了30%。叶、茎、枝、皮类占比20.0%,果实、种子、花类占比15.4%。
地上部分及全草入药的药材共20 种,代表药材有益母草、筋骨草、薄荷等;根及根茎、块根类药材共22 种,代表药材有丹参、苦参、苍术等;果实、种子、花类药材有10 种,代表药材有车前子、旋覆花、山楂等;叶、茎、枝、皮类药材有13 种,代表药材有桑白皮、侧柏叶、艾叶等。
3.4.2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功效的分析
参考《中药学》[13]和《中药大辞典》[14]将风景区内的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分为10类,具体见图2。风景区内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以清热类最多,种数达17 种,占重点调查药用植物总数的26.15%。其次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各7 种,占比10.77%。结果表明,该区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从功效上来看,主要以清热药为主。
3.5 药用植物资源药用部位的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由于部分药用植物有多个药用部位,因此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的157 种药用植物共产出195 种药材。本研究对该地区野生植物药用部位进行统计,采用频次统计方法,根据药用部位分为4类,分别是全草、全株、地上部分;根及根茎;茎叶、皮、嫩芽和花、果实、种子类。具体结果见图3,全草、全株、地上部分药材数量最多,其次是根及根茎类药材,以上两种类型药材数量占比均接近40%,合计占比80%。花、果实、种子类类占比11.28%,茎叶、皮、嫩芽类占比8.72%。结果表明,全草、全株、地上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和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在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中占据主导地位。
4 讨论与结论
本次调查在河北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内发现药用植物共56 科124 属157 种,其中蕨类植物4 种,裸子植物1 种,被子植物51 种,其中药用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91.1%、96.0%、96.8%。科的组成以单型科和小型科为主,其中单型科所占比重较大,包含30 科30 属30 种,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53.6%和19.1%,其中菊科为优势科,包含19 种。药用植物资源生活型中草本植物数量最多,113 种,占比72.0%,该地区的药用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全草、全株、地上部分入药的药材和根及根茎入药的药材均约占全部药材的40%,两者合计占比80%,这与廖兴文等[15]、徐文静等[16]、宋月荷等[17]对我国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全草、地上部分、或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药用植物中的比重较大,但是此类药用植物的采收对药用植物本身伤害很大,因此,应该提高对此类药用植物的保护力度。
药用植物是我国宝贵的资源,课程涉及植物学、中药学、植物分类学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采药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加强品德素质的提高。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与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壤,这为在采药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将革命圣地的红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实习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很好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18]。
本次对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157 种野生药用植物,隶属56 科124 属。本研究通过对河北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整理分析,基本了解了河北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为“一采四修”的全新实践育人模式高水平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该地区今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璐琦, 陆建伟, 郭兰萍, 等.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5): 625-628.
[2] 汝梅,戴忠华,李永华,等. 广西邕宁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 中药材,2023,46( 6):1371-1375.
[3] 袁振, 魏松坡, 贾黎明, 等.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植物群落异质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9(2): 49-57.
[4] 黄璐琦, 王永炎.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一卷-总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6] 北京植物志编委会. 北京植物志[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7] 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河北植物志[M]. 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9[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9]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10] 张小波, 郭兰萍, 张燕, 等. 关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的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8): 1345-1359.
[11] 邸华, 张建奇, 车宗玺. 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J]. 绿色科技, 2018(6): 158-159.
[12] 邹慧, 陈冰瑞, 王臣, 等. 黑龙江省富裕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中药材, 2022, 45(10): 2322-2328.
[13] 钟赣生. 中药学[M]. 3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14]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M].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5] 廖兴文,唐盛哲,周鑫. 广西澄碧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23,36(1):71-78.
[16] 徐文靜,韦柳仲,王怡然,等. 鹤岗市东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生物资源,2022,44(2):205-212.
[17] 宋月荷,任鹏,孙笑宇. 山西省屯留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2):1974-1977,1983.
[18] 苏占辉,郝婷,杨澜,等. 以中药的“红色元素”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探索[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9(6):52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