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园树体结构指标调查
2023-12-17罗慧林凤昌文裕方中斌苏俊任宋傲宇黄荣春李界秋
罗慧 林凤昌 文裕 方中斌 苏俊任 宋傲宇 黄荣春 李界秋
摘要:為探明丘陵山地条件下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果园的树体结构相关指标以用于指导生产,以树龄为12年、行株距为4.0 m×2.8 m、连续4年平均产量30994.5 kg/hm2的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丘陵地形果园为调查对象,在果园的山顶、山腰、山脚各取样4株进行冠高、冠径、枝条数、枝粗、枝长、叶片数及叶片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丰产稳产果园的植株树冠形状为自然圆头形,冠高2.88 m,行向冠径3.30 m,株向冠径3.11 m,冠高率89.1%;株间交叉0.31 m,行间空距0.70 m,果园密株不密行;单株末级梢数239条,单枝长度20.08 cm、粗度0.853 cm;末级梢叶片数15.34片,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19.85 cm、6.51 cm、0.29 mm。
关键词:四季蜜芒;反季节;丰产稳产;树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S667.7 文献标志码:A
Investigation on Tree Structure Index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Orchard of Anti-Season Mangifera indica L. cv. SiJiMi
LUO Hui1, LIN Fengchang2, WEN Yu3, FANG Zhongbin1*, SU Junren4, SONG Aoyu4, HUANG Rongchun5, LI Jieqiu1
(1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China; 2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Nachen, Nanning, Guangxi 530231, China;3Guang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4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005, China; 5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of Nanning Overseas Chinese Investment Zone, Nanning, Guangxi 530105,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tree structure index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orchards of anti-season Mangifera indica L. cv. SiJiMi under hilly and mountainous conditions for guiding production,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orchard of anti-season M. indica L. cv. SiJiMi with 12-year-old trees, row and plant spacing of 4.0 m × 2.8 m and an average yield of 30994.5 kg/hm2 for 4 consecutive years. Each four trees sampled from the hilltop, hillside and foot of the hill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crown height, crown diameter, number of branches, length and diameter of branches, number of leaves, and length, width and thickness of leaves,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wn shape of plants in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orchard was natural-round-head-shape, with a crown height of 2.88 m, a row-oriented crown diameter of 3.30 m, a plant-oriented crown diameter of 3.11 m, and a crown height rate of 89.1%; the cross between plants was 0.31 m and the space between rows was 0.70 m, with close plant spacing and no close row spacing; the number of final tip per plant was 239, with a single branch length of 20.08 cm and a diameter of 0.853 cm; the number of leaves of final tip was 15.34, and the length, width and thickness of the biggest leaf were 19.85cm, 6.51cm and 0.29mm, respectively.
Key words: Mangifera indica L. cv. SiJiMi; anti-season; high and stable yield; tree structure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广西是我国芒果生产的重要基地,至2022年百色芒果总种植面积9.1万hm2,投产面积7.7万hm2,产量109.8万t,产值56.7万元。“十三五”期间,芒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百色209个贫困村,5.2万贫困户共计19.3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广西百色老区和山区部分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产业[2,3]。四季蜜芒具有周年多次成花的突出特性,可人为调节其在7—9月上旬批量开花,10—12月采收,实现芒果反季节生产,可有效解决我国芒果主产区收获期相对集中(6—8月)、上市高峰期量大价跌的突出问题[4-6]。广西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主要分布在百色田阳县的公篓煤矿及其周边村屯,南宁市武鸣区、青秀区、上林县等地也有商品化种植。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易早结丰产,种植后28个月年产量 10950.0 kg/hm2 [7]。为探明丘陵山地条件下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园树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关参数指标,2022年11月对南宁市武鸣区里建镇保民村连续4年丰产的果园进行树体结构调查,以期建立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果园树体结构的相关指标,为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果园位于南宁市武鸣区里建镇保民村,2010年3月种植,株行距4.0 m×2.8 m,每666.7 m2种植59株,一直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4月底修剪→7月底—9月初开花→10月中旬—12月采收)进行生产。果园处在一个小丘陵山坡,坡度10°~20°,属铁锰结合的红壤或赤红壤土,面积约6.7 hm2。
1.2 调查项目与方法
1.2.1 调查时间
2022年11月中旬,果实已采收80%左右。
1.2.2 调查取样方法
在山顶、山腰、山脚各选取4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各项调查。
1.2.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树冠大小:用钢卷尺量取植株冠高、行向与株向的冠径。以与行向方向一致的单株最长两端枝条的末端作为测量起点和终点,其长度为行向冠径;以与行向呈垂直方向的单株最长两端枝条末端作为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其长度为株向冠径。
枝条数:用计数器统计各取样单株末级梢数;枝条数量的小数点后一位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数。
枝条长度、粗度、叶片数:在各取样株的东南西北各选取挂果的5条枝条(合计20条),分别用钢卷尺量取单枝长度、用游标卡尺在枝条基部1cm处测量粗度、计算叶片数。
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在取样的每条枝条中选取最大的一张叶片(合计20张)用钢卷尺分别测量长度、宽度,用游标卡尺测量20张取样叶片总厚度。
1.3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四季蜜芒果园产量
由表1可知,调查果园种植后10~13年即2019—2022年产量为26893.7~36331.2 kg/hm2,平均产量达30994.5 kg/hm2,产量维持在丰产稳产水平;与平均产量相比,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变化幅度较小,说明4年间产量相对稳定,受不同年际间气候影响少,丰产稳产性突出。据此可认为果园的栽培管理技术、特别是果园群体和树体结构的关键指标是高效和稳定的,没有出现盛产期果园随着树龄增大导致果园郁闭、光照条件恶化、产量开始下降的趋势。
2.2 四季蜜芒树冠形状及大小
根据现场调查,树冠形状为自然圆头形(图1),主干高度60~80 cm,主枝数量3条、沿主干大体均匀分布、分支角度60?~70?(图2)。树冠大小是由冠高、冠径(行向和株向)组成,用树冠体积表示,是樹体占据单位空间体积的反映,由冠高、冠径(行向和株向)按照公式换算得到。由表2结果可知,高产稳产园的平均冠高是 2.88 m,植株冠高最高的是山脚的3.08 m,最低的是位于山腰的2.70 m,不同位置冠高差异不大;平均行向冠径为3.30 m,行向冠径最大的是山脚的3.70 m,最小的是山腰的2.95 m,说明行向冠径山脚较大、山腰较小;平均株向冠径为3.11 m,株向冠径最大的是山腰的3.40 m,最小的是山顶的 2.80 m,说明株向冠径山腰较大、山顶较小。从数据看,平均株向冠径3.11 m大于株距2.80 m,说明株间中下部互相交叉0.31 m;行向冠幅3.30 m小于行距4.0 m,说明行间没有封行,尚有0.7 m行间空距;平均冠高率是89.1%。
2.3 四季蜜芒枝条数量及单枝生长状态
在树冠体积一定的前提下,枝条数量多少反映的是树冠疏密表现,影响着树冠的通风透光能力,从而影响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由表2可知,平均单株末级梢数量为239条(折算每667 m2枝条量是14062条),枝条量呈现出的趋势:山顶>山腰>山脚,即果园越往山脚枝条数越少,山脚枝条数量比山腰、山顶分别少55条和64条,是山腰、山顶的78.3%和75.7%,枝条数量减少较多;单株平均枝条长度为20.08 cm,与枝条数量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山顶<山腰<山脚,即果园越往山脚枝条越长,山脚枝条比山腰、山顶的枝条长5.78 cm和7.52 cm,是山腰、山顶的130.9%和144.3%,枝条长度增长明显;平均枝条粗度为8.53 mm,山脚枝条分别比山腰、山顶的增粗 0.116 mm和0.112 mm,是山腰、山顶的114.3%和113.7%,有一定程度增粗。简言之,山顶到山腰再到山脚的植株枝条数逐渐减少,山脚枝条数量减少明显;枝条长度逐渐加长,山脚的枝条长度明显长于山顶和山腰;山脚的枝条粗度大于山腰和山顶,增粗幅度明显小于枝条数量及长度的变化幅度。
2.4 单枝叶片数量,叶片大小与厚度
叶片数量、大小(长度与宽度)与厚度是树体光合面积与叶绿素含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影响光合作用器官数量的重要参考。由表3可知,末级梢平均叶片数是15.34张,最少叶片数(山顶)与最多叶片数(山腰)相差1.15张;平均叶片长度是19.85 cm,最短叶片(山顶)与最长叶片(山腰)长度相差1.06 cm;叶片平均宽度是6.51 cm,最窄叶片(山顶)与最宽叶片(山腰)宽度相差0.24 cm;可见,末级梢平均叶片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变化不明显。单张叶片厚度变化不明显,平均为0.29 mm,山腰的最厚为0.30 mm,山腰和山脚厚度一样为0.28 mm(表3)。上述表明,山顶、山腰和山脚的叶片数量、大小与厚度变化不明显,说明叶片数量、大小及厚度不随果园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本调查果园树冠呈自然圆头形,华南常绿果树荔枝、龙眼等也普遍采用该树形。树冠体积的大小是关系到树体在有限空间内能否充分利用光能的问题,它对果树结果产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8-10]。树冠的合理控制和管理是实现果园丰产和稳产的重要措施:甜橙丰产果园要求株间有一定交叉(约0.33 m),行间形成带状树篱形 [11]。桃树高产的特征之一是行间有20%左右的空距,做到密株不密行[12];纽荷尔脐橙丰产果园冠高率为90.7%[9]。本调查果园树体的株向冠径3.11 m,株间交叉31 cm;行向冠径平均3.30 m,行间有17.5%的空距(0.7 m);冠高2.88 m,冠高率为89.1%;这些数据均与前人研究结果近似,说明丰产园构建的树体结构合理、有效。
枝量是丰产树体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单位面积获得丰产的基础[13];在管理良好条件下果园盛果期期间,产量不随枝量的增多而增加,反而降低[14,15],说明盛果期果园的枝条数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高产。根据研究,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修剪时单株剪口密度与修剪后一次梢生长数量呈负相关,而成花率与一次梢的抽梢率呈正相关[16],因此枝条的数量控制影响到成花率的高低。而本调查果园的单株枝量为239条,折算每667 m2枝条量为14062条,从调查果园连续4年维持高产的角度看该园枝条数量能够满足并维持高产稳产对枝条数量的要求,也说明这些枝条在樹冠内的排列和着生位置较为合适,通风透光良好,维持着高水平的生长与发育。
四季蜜芒正常情况下,其结果母枝的长度17.04 cm、粗度0.65 cm、叶片数9.25张、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5.33 cm与4.67 cm[16]。本调查果园的结果母枝的长度20.08 cm、粗度0.853 cm、叶片数15.34张、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9.85 cm与6.51 cm,均明显高于一般果园试验得到的数值,这可能与本调查在叶片取样时选择单枝上最大叶片(易于统一标准)进行测量有关,但也与丰产稳产果园良好的栽培管理促进了枝条和叶片的良好生长与发育有关。
调查果园2019—2022年的平均产量可达30994.5 kg/hm2,显著高于2009—2014年四季蜜芒连年多点测产所得的23050.5 kg/hm2 [6],更高于2020年百色芒果平均产量13500.7 kg/hm2[2],显示出极好的丰产性能。调查果园持续获得丰产稳产,说明果园树体结构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且合理并能高效互作,能够满足果园持续获得高产优质生产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尤其是满足果园的光照和通风透气条件。而能够满足果园的光照和通风透气条件与果园的群体与树体结构密切相关,据此可以将调查果园的树冠形状、冠高、冠径(行向与株向)、株间交叉程度与行间空距、枝条数量、单枝叶片数及叶片长度、宽度、厚度等指标视为四季蜜芒反季节栽培丰产稳产果园的群体和树体结构指标:树冠形状为自然圆头形;树冠高2.88 m,冠高率89.1%;行向冠径3.30 m,行间空距0.70 m;株向冠径3.11 m,株间交叉0.31 m;果园密株不密行;单株末级梢数239条,单枝长度20.08 cm、粗度0.853 cm;末级梢叶片数15.34张,最大叶片的长、宽、厚分别是19.85 cm、6.51 cm、0.29 mm。
调查丰产稳产果园树冠结构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是山脚区域的植株冠高、冠径(行向和株向)均较大,但枝条数量仅为山腰和山顶的78.1%和75.6%,枝条长度则是山腰和山顶的130.9%和144.3%,枝条粗度增加13.7%~14.3%;表现为冠高大、枝粗长、单位空间内枝条和叶片少(叶片数量、长度、宽度、厚度与山顶、山腰无差异),这会影响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应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修剪、控梢促花及增施钾肥等措施来促进产量提高、“以果压树”,达到控制树势、保持适度株间交叉及行间空距的目的,并为整个果园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热带园艺专业委员会,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南方优稀果树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 黄训才. 广西百色 小芒果铺就致富路[J]. 农村工作通讯, 2021(18): 53-54.
[3] 张淑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22(4): 165-168.
[4] 方中斌, 黄台明, 黄荣春, 等. 四季蜜芒的选育及其反季节配套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46(12): 2159-2162.
[5] 黄台明, 方中斌, 韦爱琳, 等. 四季蜜芒反季节生产模式及配套关键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 2014(1): 58-59.
[6] 罗慧, 方中斌, 李界秋. 防草布覆盖提升四季蜜杧反季节成花、产量和品质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50(5): 101-105.
[7] 方中斌, 黄荣春, 沈方科, 等. 四季蜜杧反季节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42(4): 116-117, 120.
[8] 刘丙花, 唐贵敏, 梁静, 等. 不同树形对早实核桃‘鲁光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21, 38(1): 73-81.
[9] 刘泽平, 吴海英, 朱建华, 等. 纽荷尔脐橙丰产园树冠结构调查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03, 34(4): 24-25.
[10] 陈泉, 徐嵩琳, 杨梅, 等.不同树形对‘血橙8号生长和结果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1-15〔2023-05-14〕.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30
509.1702.014.html.
[11] 覃国清, 彭宏祥, 潘业华, 等. 甜橙连年丰产园树冠结构的调查研究[J]. 浙江柑桔, 1984, 1(3): 14-19.
[12] 熊文真, 张耀武, 李文梅. 桃优质丰产园群体结构特点[J]. 山西果树, 2005(1): 52.
[13] 刘雪峰, 胡德玉, 马晓丽, 等. 不同树形柑橘冠层春梢、叶片营养及果实的空间分布[J/OL].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3: 1-12〔2023-03-3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2.1055.s.20230330.1436.002.html.
[14] 于绍夫, 邵达元. 苹果的丰产树体结构与群体结构[J]. 山西果树, 1980, 4 (1):14-17.
[15] 杜邦, 刘斌, 潘宏兵, 等. “凯特”芒果不同树形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热带农业, 2017 (1): 69-71.
[16] 方中斌, 黄荣春, 沈方科, 等. 1年生枝剪口粗度对四季蜜芒反季节结果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13(5): 50-52,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