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研究评析*

2023-12-17包庆德李金泽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人类

包庆德,李金泽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两个和解”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生态思想之一,有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与经典文本来源。当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我们可以重温恩格斯的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预料到生态环境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还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路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和解”思想。“两个和解”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将对学界关于“两个和解”生态向度,即“两个和解”的生态价值取向与评价尺度的研究,进行必要的逻辑梳理与学术评析。

一、“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的历史时代背景与经典文本回溯

(一)“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的历史时代背景

16至17世纪的时候,培根给世界提出了一个可能的人造乐园,这个乐园通过科学和人类的管理而变得丰饶。他曾预言,在那个乌托邦乐园里,人类将恢复一种尊贵和崇高的地位,并且重新得到他一度在伊甸园中所享有的高于一切其他动物的权利。①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0.除此之外,在理性时代被广泛接受的自然经济体系的特点便是它的仁慈奉献。一般认为,自然是表达上帝对其生物尤其是人的善心的有序状态,天地万物主要是为人而存在的。②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7.这种“人是天地万物主人”的思想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并且带着这种思想,人类妄图通过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来彰显自己的主人地位。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以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装置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逐步完成,这场工业革命导致了大工业体系、大工业城市的出现③解保军.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62-67.,在带来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峻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由此可见,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崛起,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逐步开始显露端倪。

“两个和解”思想就产生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这是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武装起义;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掀起了宪章运动;1844年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组织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变得紧绷起来。此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渐渐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视。马克思在其1844年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别详细论述了这两种异化:“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对象的奴隶”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面对这样异化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找寻解决异化的途径,这就使得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与人类本身的和解变得十分迫切。

(二)“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的经典文本回溯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当中,依赖着自然生存。因此,当我们提到“两个和解”思想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而谈到人与自然就不得不谈到德国古典哲学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黑格尔,因为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黑格尔就已经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且对以往的自然考察方式提出了质疑。黑格尔在其著作《自然哲学》中提到:“人以实践态度对待自然,这时自然是作为一种直接外在的、因而是感性的个体,不过这种个体也有理由把自己规定成为同自然对象对立的目的。按照这种关系考察自然,就产生有限目的论的观点。”①黑格尔.自然哲学[M].梁志学,薛华,钱广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6.并且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关于哲学的研究内容时谈到:“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的相互关系。”②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7.可见,黑格尔已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自觉的关注,但是由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自身所具有的思想的局限性使得黑格尔本人的思想并不能使他彻底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找到良好的方式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的认知,他们认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然而,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仅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是不够的,要解决现实社会实际存在问题还需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还需要人与人的和解。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和解与人与人和解相并列起来,一同归纳为世纪面临的大转变,这就产生了关于“两个和解”思想的经典论述。这个经典论述首次出现在恩格斯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初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经济学家“瓦解一切私人利益只不过替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随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亦明确谈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解:“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4.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进行了多角度论证。1845年,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再次谈到了人与自然关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就自行消失了。”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此处谈到的“上述问题”指的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要想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首先要懂得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我们深知人与自然要想真正达到统一,就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除此之外,马克思在1867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还阐述道:“人和自然,是携手并进的。”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6.我们看到上述这些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解的。其实,“两个和解”同时涉及的文本也有很多。如马克思指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7.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实现“两个和解”才能消除宗教反映。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谈到,“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5.由此我们亦可知,在自然界和人之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只有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都达到和解状态才可以继续共生下去,这再一次论证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极端重要性。

二、“两个和解”生态向度的当代解读方式与学理致思进路

当代,我国学界对“两个和解”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但是由于学者们的理解角度不一,我国学界对“两个和解”思想的解读方式也具有差异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研究进路:其一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二者的关联问题,研究二者的主次问题以及逻辑先后问题;其二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主体问题,找寻要实现“两个和解”需依托的主体具体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其三是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解”问题。

首先,在具体谈到这三种进路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代学界对“两个和解”分别是怎么样理解的,有哪些新的见解。包庆德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其实针对的是两种危机,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是针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冲突所产生的生态危机,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冲突产生的资源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危机。②包庆德.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6):32-40.苗贵山从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认为,马克思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归结于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只有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两个和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伦理。③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及其共同体伦理意蕴[J].伦理学研究,2021(1):13-20.而皮家胜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根本一致性出发,从人对自然承载着极大的责任出发,从人自觉的活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的两个和解思想。④皮家胜.“两个和解”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18-09-10(15).

在大体了解当代学界对于两个和解的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给出准确答案。因此,学界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有部分学者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关系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例如,刘明定对“两个和解”思想进行研究后认为“两个和解”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解”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是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解”的社会前提。⑤刘明定.基于人的三重属性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多维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20(11):83-90.但是也有学者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且该类型学者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更具逻辑上的优先性。例如,马瑞丽等经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分析后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需要借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关系必然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可调和。只有实现了人从动物中的提升、从异化劳动中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与人类本身的和解。①马瑞丽,吴宁.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5):116-121.李蕙岚等在对恩格斯自然观进行研究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指明道路,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一方面象征了人类摆脱了自然的控制,另外一方面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标志。②李蕙岚,孙清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其现实径路——基于恩格斯自然观的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7):10-15.

针对这一点,我们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互为中介的关系,在不同的前提下,结果也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就是优先紧要的,人类的生存高度依赖于自然界,如果不能正确良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办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自然界的控制欲越来越强,人与人之间阶级差距不断拉伸,人类本身之间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就变得更为优先一些。因此,我们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之间的关系需要视前提而定,并且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断变化和与时俱进的。

其次,针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主体问题,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学者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黄志斌等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后发现,人与自然对立的状态是否可以消除,取决于人与人社会关系的重新塑造。③黄志斌,任雪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49-53.廖志丹等谈到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时认为,“两个和解”的实现主体就是人类,他们谈到文明的实现并不一定是在对抗中发展的,人类可以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人类发展到如今是有能力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两个和解”的。④廖志丹,陈墀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智慧之源[J].贵州社会科学,2011(1):9-13.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将这个主体进一步具体化,他们认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例如,陈彦林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就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只有无产阶级及其共产主义才能超越资本主义,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⑤陈彦林,孙道进.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89-93.与将主体具体化的这部分学者看法完全相反的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主体是大范围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刘明定认为个体、群体、类三位一体的存在就是人本身,人也是个体、群体、类三种利益的统一体,因此,讨论“两个和解”就要从人的角度进行讨论,“两个和解”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本身的问题,“两个和解”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三位一体三重利益走向统一的境界。⑥刘明定.基于人的三重属性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多维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20(11):83-90.程鹏等在对《反杜林论》进行解读和分析时认为,要看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要把改造自然与社会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⑦程鹏,包国光.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启示——基于《反杜林论》的解读[J].理论视野,2020(10):11-16.。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所涉及的主体包括自然、人类和社会,三者都有参与。但是,从具体的角度分析,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主体其实就是人类本身,因为这两种和解本身都与人类相关,人类在其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自然及社会处于被动地位,且两种和解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人类的发展,所以两种和解的主体必然是人本身。

最后,关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学界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认为,要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根本在于制度的变革,必须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两个和解”。邓莹基于对恩格斯《反杜林论》的解读分析认为,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才能真正实现“两个和解”。①邓莹.深层生态学之生态中心主义平等的哲学审视——基于《反杜林论》的理论视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11):9-13.翁洁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进行解读分析后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与人类本身的和解”。②翁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建构视角[J].学术论坛,2018(4):81-85.陈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主张从实践出发的人化自然观,要实现“两个和解”就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要求我们对社会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变革,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实现共产主义。③陈芬.在自然界实现人道主义——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3):12-17.杜秀娟等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克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克服生态危机。④杜秀娟,陈凡.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81-85.缪昌武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会更为理想化,人们才能享受到人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⑤缪昌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52-56,85.郎廷建等认为,共产主义坚持公有制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变换,最适合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解。⑥郎廷建,白秉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1):82-90.除此之外,学界还有很多新颖的角度。皮家胜等认为,当人可以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自觉地控制自己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条件和结果时,就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两个和解”的伟大理想。⑦皮家胜,邓喜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国表达[J].广东社会科学,2020(4):66-72.曹顺仙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人、社会是三位一体的,马克思恩格斯要从这种“三维化”的思维出发来解决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⑧曹顺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三维化”诠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80-86.李维意等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解读分析后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通过对生产与交往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性考察之后认为,必须要实现人们的自由联合以达到对物质世界的真正占有,才能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⑨李维意,张春荣.《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两个和解”的系统阐发[J].理论月刊,2011(6):32-34.方世南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观念进行分析的时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解”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同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协调社会关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①方世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系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17-22.曹志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进行解读分析时认为,人与自然的交互中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从自然史走向人类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②曹志清.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新探[J].学术论坛,2007(8):1-4,21.

我们认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是要依照环境形势和历史文化背景来决定的。在不同的环境形势和历史文化背景下,所要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因势利导,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步步的实践探索之中依照经验去寻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三、“两个和解”生态向度解读的相关价值与尚待深化节点

(一)“两个和解”生态向度解读的相关价值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实现的角度来看,“两个和解”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实现,既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对此学界进行了深度解读和挖掘。余谋昌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环境哲学进行分析时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以及“与人本身的和解”是紧密相关的,这两种和解是本世纪所不得不面临的大变革,“两个和解“的实现就是世界革命化的历史使命。③余谋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3-91.李维意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提出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失去平衡,人与人本身关系的冲突。只有实现“两个和解”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才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④李维意,胡永红.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J].理论探索,2010(2):22-25,55.陈一壮等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进行分析时发现,恩格斯认为“两个和解”的实现就是共产主义的革命任务。⑤陈一壮,周小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危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3):118-123.

其次,从生态治理的角度来看,“两个和解”思想是解决生态问题、有效应对生态危机的合理途径,对此学界也有中肯的理论分析。袁秉达等对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贡献进行研究时发现,恩格斯认为“两个和解”是解决未来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⑥袁秉达,卢肖文.恩格斯晚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J].科学社会主义,2020(5):4-10.谢向波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的分析认为,在认清且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和解”思想背景情况下,这两对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有利于帮助中国解决社会问题和生态治理问题。⑦谢向波.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内涵及当下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68-70.王四正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有利于农村破解生态治理困境,可以通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推进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生态环境之间、农民与所处社会之间的交往来破解农村生态治理之中的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环境之间、农民与社会之间的异化问题,最终实现新农村的建设。⑧王四正.“两个和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一个新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5-89.

最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生态思想之一,“两个和解”思想的学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界对“两个和解”理论方面也有诸多研究。方世南在对恩格斯生态思想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恩格斯看来,“两个提升”和“两个和解”的实现可以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进程。针对“两个提升”与“两个和解”两个理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二者密切相关,从某种角度来看,“两个提升”就是“两个和解”。①方世南.论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鲜明政治导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3-78.徐启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对于我们解读环境问题、处理环境问题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因为有自然的存在才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具有意义。②徐启刚,邹强.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J].求索,2007(3):130-132.刘希刚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与人类本身的和解”。③刘希刚.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性存在及现实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2(01):63-66.苗贵山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的价值旨归是,实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④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及其共同体伦理意蕴[J].伦理学研究,2021(1):13-20.

(二)“两个和解”生态向度尚待深化的节点

第一,生态哲学、环境哲学往往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陈墀成等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贫穷和生态破坏的无限循环,而人类是人与自然和解的主导力量,这就要求人们在劳动、社会交往、人的社会关系的提升这几个方面中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⑤陈墀成,余玉湖.论人与自然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2-49.王雨辰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进行解读分析时认为,要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要彻底解决生态危机,不能只改变哲学世界观,最重要的是要打破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技术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⑥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J].哲学研究,2004(2):82-88.杨峻岭等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需要人改变原有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观念,另一方面需要人类与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决裂。⑦杨峻岭,吴潜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3):58-66,76,167.韩永进认为,以“生态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用无愧于人的方式对待自然,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有效途径。⑧韩永进.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J].哲学研究,2010(11):31-37.由此可见,这些相关的文本要么是仅仅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解”角度去研究环境问题,要么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经典依据,而从“与人类本身的和解”出发去探讨环境问题的比较少。但是实际上看,导致环境问题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状况,更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和解”。⑨包庆德.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2):59-6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原则,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①包庆德,陈艺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引领与实践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建设维度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3):5-12.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制度,还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应该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都有论述到“两个和解”思想,关于“两个和解”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并不完全一致,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学界的分析来看,恩格斯的文本也比马克思更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更为侧重生态环境。郝栋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侧面论述了生态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这是生态发展的首要问题。②郝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及中国实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6):3-8.杨莉等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解实现方案,同时认为人与自然和解方式也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③杨莉,刘继汉,尹才元.浅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4):72-77.黄志斌等在对恩格斯生态劳动思想进行剖析时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将金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资本主义劳动具有很强的反生态性,由此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严重生态危机,要想对抗生态危机,就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④黄志斌,钱巍.恩格斯生态劳动思想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5):10-15.总之,从客观角度来看,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具体的出发点、侧重点是否一致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恩格斯指出:“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出来一样。”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2.这就是著名的“两次提升”思想。上文提到的马瑞丽、方世南等学者,都认为只有实现了人从动物中的提升、从异化劳动中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与人类本身的和解。但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详细谈论过“两次提升”与“两个和解”的具体关联性,因此这两种理论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就需要后世的学者来探明。客观来看,“两次提升”与“两个和解”两种理论也有待仔细考量之处,需要进行相关对比研究。要想对“两个和解”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我们还需要研究“两次提升”与“两个和解”的针对性、出发点是否一致等。

第四,因为“两个和解”思想对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而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类,则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活过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始于原始文明,加剧于农业文明,肆无忌惮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⑥白秉镯,郎廷建.回应与辨误:驳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曲解[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1):234-241.,不同的社会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使社会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自然形成的社会’便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成为了‘人类的历史’社会的发展,也根本不同于自然历史过程”⑦刘曙光.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历史过程[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56.。“人必须按人的生存方式,实际地变革自然和社会,从而获取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可能超越的绝对前提。”⑧包庆德,彭月霞.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10.从实际出发,怎样将“两个和解”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与生态治理密切结合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王有腔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共同体”理念是对“两个和解”思想在内涵和实现方式上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在全球广泛的交往实践中推动人类共同发展。①王有腔.从马克思时代的“两个和解”到新时代的“两个共同体”:共产党的人的全面发展之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40-147.然而,学界对这方面的探讨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将“两个和解”与中国生态现状相关联,得出更多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这才能让“两个和解”思想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治理价值。

不管从哪一种角度去研究“两个和解”思想,不管怎样看待“两个和解”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学界的研究都使人们重新关注“两个和解”思想,扩大了“两个和解”思想的影响范围。这从侧面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回顾“两个和解”经典文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经典文本中的生态意蕴特别是生态向度,以此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②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1.,在当今生态治理中吸收借鉴。可以为我们重新找寻生态治理方案、克服当今生态治理中所遇到问题、应对生态危机提供一种可靠便捷的路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理论本身的闪光点,为新的生态理论的提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两个和解”生态向度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有待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