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交关”的共时用法和历时演变
2023-12-16王丹
【摘要】在吴语上海话中,“交关”可以用作表“(很)多”义形容词和“很”义程度副词。“交关”在历史上进行了一系列“语法-语义”演变,这是导致其在共时平面具有多功能性的原因。其经历的“语法-语义”演变路径为:“结交”义动词→“往来”“交易”义动词→“交错”义动词→“铰链”义名词→“涉及”义动词→“紧急”义形容词→“多”义形容词→“很”义程度副词。“交关”的历时演变的结果是语义主观化,隐喻和转喻是推动其语义演变的机制。
【关键词】“交关”;主观化;隐喻;转喻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6-0076-04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上海话‘交关的共时用法和历时形成”(项目编号:2022XKT1236)。
一、引言
语料调查表明,上海话“交关”是表示“多”“很”等意义,凸显说话人对某物的主观情态。关于上海话“交关”的用法,学界目前只有一篇个案研究,如沈梦华(2016)描写上海话中“交关”的语法分布和语义演变情况,其对历时研究不充分。那么“交关”起初的意思是什么呢?它的语义演变路径是怎样的?语义演变的机制和结果又如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本文所用语料,方言语料主要来自方言志和上海方言著作。历史语料主要源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少数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二、“交关”的共时用法
(一)形容词“交关”的意义和用法
上海话“交关”是形容词,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其作定语时不带“的”,作补语时前面可能有“来”等标记词。在语义上,它表示“多”义。例如:
(1)交关上海人欢喜沪剧。
(2)要办的事情交关。
(3)现在上海交通比以前好(来)交关了。
在例(1)中,“交关”语义指向它后面所修饰的N——“上海人”,充当定语。在例(2)中“交关”放置在N后,作为句子的谓语。例(3)中“交关”作为补语放置在形容词“好”的后面,此时暗含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有一种比较的意味。
形容词“交关”还可以重叠为“交关交关”“交交关”“交交关关”,表示较多的物量义。例如:
(4)该家当格朋友多得交交关。(高笑红《埙篪合鸣度关山》)
(5)我等勒侬交交关关辰光。(叶盼云《学说上海话》)
(6)我买勒交关交关物事。(叶盼云《学说上海话》)
“交关”重叠后强调程度量的发生[1],其不重叠式表明事物性状存在的有无。那么说话人使用前者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沈家煊(1995),光杆形容词表示无界,重叠形容词表示有界。从有界到无界是隐性量到显性量的过程,这是言者对事物通过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言者参与进行的活动一般含有主观性,这就是让言者来表达主观认知的过程。
(二)副词“交关”的意义和用法
上海话“交关”为程度副词,可以作状语和补语,作状语时后接形容词和动词,作补语时后面可能有补语标记“来”,一般表示程度比较深义。例如:
(7)搿间房子西晒日头结棍,到夜里就交关热。(钱乃荣《上海话大词典》第2版)
(8)洋装革履,交关神气。(《民国上海生活素描》)
(9)小囡生病动手术,做爷娘呃交关担心。(《上海话实用词汇一本通》)
(10)我勿要坐迭部老爷汽车,危险(来)交关。(汤珍珠《上海市区方言志》)
上述例子中的“交关”犹如普通话中的“很”。程度副词“交关”作状语时,后接形容词,如例(7)中的“热”;当其后接动词时,动词常常是心理动词。“交關”之所以有这样的用法是因为某些形容词能表示人的感觉,心理动词表示人的主观情感,这些词有程度等级的用法①。“交关”既可以置于形容词/动词前作状语又可以置于形容词后作补语,因而“交关”是可补副词②。“交关”作为补语时,前面可以有“来”补语标记词,因而从结构方式来看,述补结构可以是组合式也可以是黏合式。
三、“交关”的历时演变
(一)“交关”的语义演变:客观真值义>主观义(评价义、强调义)
“交关”的共时差异其实是汉语史上其发生历时演变的共时积淀。考察可知③,“交关”在古代汉语中起初是表示“结交”义的并列短语,始见于东汉。例如:
(11)不得辰出夜入,交关侔偶。(王褒·东汉《僮约》)
这里的“交关侔偶”是结交朋友的意思。在古籍中,“交关”的高频共现项是表“人”的名词,也就是说,“交关”常用在“与NP交关”的句法环境中。在我们检索的CCL语料库从秦至元合格的语料中有54例“交关”,其中,与表“人”类名词共现的有27例,占“交关”总用例的50%。例如:
(12)越渡大海,多持货物,狂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陈寿·西晋《三国志》)
(13)今复出入燕、河,交关姬、卫,整笏振豪,已议於帷筵之上。(沈约·南朝《宋书·周朗传》)
正是因为“交关”常用在“与NP交关”的句法环境中,所以“交关”有了上述的“往来”义。例(12)中的“交关”在该语境下为“交易”义,指的是边民与外来人结交后并与买这些人的货物。在三国时期,“交易”受到社会环境(政权动乱)的影响,买卖货物的情况是比较混乱的,所以,“交关”借助混乱的交易情况概念隐喻出“交错”义。例如:
(14)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李端·唐《鲜与少府宅看花》)
(15)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李贺·唐《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交关”获得“交错”义后进一步演变。在唐朝时“交关”词义演变为“铰链”。例如:
(16)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李贺·唐《屏风曲》)
上述的“银交关”指的是“银铰链”。在明清时期,“交关”的意义进一步引申。例如:
(17)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凌濛初·明《二刻拍案惊奇》)
(18)官人道:“寻常交关钱物东西,何尝捱许多日了?”(冯梦龙·明《喻世明言》)
“交关”从与人“结交”到与物“关连”,所以这个时期“交关”开始出现“涉及”的意思。“交关钱物东西”表示涉及钱物东西。“钱物东西”都当作名词讲,“交关”是动词。但是,清朝时出现了“交关”前为形容词的现象。例如:
(19)至于州县,尤为亲切交关 ,故州县得人,则一州一邑受福矣。(贺长龄·清《皇朝经世文编·史藏》)
上述“亲切”为形容词,“交关”作为补语接在形容词的后面,“亲切交关”表示“很亲切”的意思,句中的“尤”是尤其的意思,这里使得“交关”有了程度量的特征。再到后来“交关”可以前置在形容词前作为状语。例如:
(20)衣云道:“那是‘我心里交关欢喜绝。”(网蛛生·民国《人海潮》第五回)
这里的“交关”放在心理动词“欢喜”的前面作状语,“交关欢喜”犹“很喜欢”,“交关”发展出程度副词的用法,说话人在使用时,会含有一定的主观强调义。
同一时期,“交关”又经历了从表示“关涉”到表示主观评价义(“紧急”义)的语义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过程④。例如:
(21)晓得他父亲的性情不好,若回到家中,知道了这桩丑事,就是性命交关。(张春帆·清《九尾龟》)
(22)这两个皮包,是我性命交关的东西。(吴趼人·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状》)
上述“性命交关”原指表示涉及性命、生死的事情,因为关乎生死,所以“交关”引申出“紧急”的形容词义。再后来,从“紧急”义的形容词义进一步演变。例如:
(23)耐倒是请教高大少爷做两首出来,替耐扬扬名,比俚哚好交关哚。(韩庆邦·清《海上花列传》第三十一回)
这里的“好交关”犹如“好多了”。“交关”放在形容词后面作程度补语,此时,“交关”出现了“多”形容词义,并被沿用至今。浙江嘉兴话、江苏海门话和与吴语有关的南通话也在使用形容词“交关”作定语的用法。
至于形容词表“多”义和程度副词“很”义的产生有无关系,沈梦华(2016)援引钱乃荣[4]208认可形容词表“多”义引申出副词“很”的意思的观点,推测先出现形容词用法的“多”后有了程度副词“很”的用法。笔者认为,这有一定道理,据语料考察,“交关”出现“很”的用法是在民国时期,而在清朝就已衍生出形容词“多”的用法,所以出现形容词用法时期在前,又由于“交关”多作程度补语,程度副词的用法逐渐被固定下来。
笔者将“交关”的语义演变路径刻画如下图所示:
(二)“交关”语义演变的机制——隐喻、转喻
“交关”的义项之间存在相似性特点和邻近关系(相关性特点)。“交关”由基本义“结交”概念隐喻出“交易”义,其中是从人物关系域向商品交易域进行跨域映射。之后,“交关”从“交易”义引申出“交错”义。“交错”义就是“几个物体发生联系”,其与“铰链”的“页片重叠在一起”义具有邻近关系,因此“交关”又概念转喻出“铰链”义。又因为“铰链”的作用是使得两个不相关的物体固定在一起从而转动起来,这就使得其中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有关联,再一次激发了认知主体对“交关”的语义联想,之后引申出“涉及”义,这个过程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跨域隐喻。“性命交关”即“涉及性命”义,而关系到性命的事情都是紧急的事情,此语境中的概念被吸收到“交关”中,通过语境吸收的机制衍生出“紧急”义。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看,关系到性命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两个事件之间是相邻的,如果一个事情关系到自身性命,那必定是緊急的事情(即:X→◇Y)⑤,转喻是目标物与源物之间具有相邻关系,而语用推理需要借助转喻,所以“交关”又是通过语用推理得出“紧急”义。
(三)“交关”语义演变的结果——主观化
“交关”语义演变的主观化是语义演变的结果⑥。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是语言主观性的构成要素[6]。也就是说,词的语义演变的主观化是用来表达言者对问题的视角、态度和看法的。
“交关”就经历了这样的演变,从表示“涉及”义到“紧急”义,说话人从一定的场景出发来识解某个客观的场景。试比较下面的例句:
(24)情况(比较/特别)紧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上述“紧急”情况的发生要求处理时间刻不容缓,能用在程度等级中,情态动词“必须”照应了“紧急情况”。也就是说,先有言者对事物的“认识”后使用情态副词来表述自己的认识。“必须”属于行动情态,句子的主观化和情态副词有关[6],因而“紧急”义能表达言者使用语言的主观性。
“交关”可以从形容词“紧急”义形容词到“多”义形容词再到“很”义的程度副词。表示形容词“多”时是物量义,其重叠式本身就带有较明显的主观色彩[6],如“交关交关人”“交交关关人”“交交关人”。表“很”义的副词在一定的场景中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试比较下面两个例句:
(25)a.我原先生活得不错,但现在落到这个地步。
b.我原先生活得很(交关)不错,但现在落到这个地步。
例(25a)的表述功能较强,例(25b)的表情功能较强,通过“很不错”较高程度量强调以前生活环境的优渥,暗含现在的“不如意”,强调落差的程度大,“交关”表示“很”义时含有主观强调义。
其实,“多”是在具体域——物量域中表示量的累积,即从少量到高量的过程,而“很”是在抽象域——程度域表示低量向高量的发展变化过程。物量域和程度域具有相似性,遵循从具体向抽象的映射规则,因而物量义“多”可以跨域映射程度域“很”。这也就从认知角度解释了上一节中“多”义衍生出“很”义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交关”是吴语上海话中的一个常用形容词和副词。当其为形容词时,意义为“多”,在形式上可以重叠;当其为副词时,意义为“很”,表示较高程度量。“交关”的共时多功能性是它历时演变的结果。在历史上,“交关”经历了如下语义和语法演变:语义演变:结交>往来/交易>交错混乱>铰链>涉及>紧急>多>很;语法演变:动词→形容词→副词。
推动“交关”的上述演变的机制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从“交错混乱”义到“铰链”义以转喻为机制,因为铰链的两个页片之间交结在一起;从“涉及”义到“紧急”义的演变以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为机制,“交关”常用于“性命交关”,吸收后者的意义的推论义“紧急”义为自身的词义。其他演变以隐喻为基础。“交关”的义项域之间有相似性并进行跨域映射。比如在主观强调义内部,从物量义(“多”义)到程度量义(“很”义)是一种跨域映射。总体上,“交关”语义演变的结果是主观化,从表示客观真值义(“交错混乱”义)到主观评价义再到主观强调义(“多”“很”义),语义主观性在逐漸增强。
注释:
①程度等级类似于英语中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例如“热”在人的感知上可以理解为“热”“比较热”“极其热”,这种情况是词的语义可以按照语义级排列。
②按:张谊生认可能够充当补语的副词都是程度副词。此种情况下程度副词分为兼职充当补语的可补副词和专职充当补语的唯补副词的说法。
③除对语料库的考察外,我们这里还借鉴了《汉语大词典》对“交关”的义项解释。
④这里和张秀松(2022)提到动词“倒头”的语义演变过程相似,都经历了语义主观化过程。
⑤改编自赵永刚(2016),此公式是解释相邻律,“→”代表推理出,“◇”代表“可能”义。
⑥按:吴福祥(2019)认可主观化不是语义演变的机制,而是语义演变的结果的说法。
参考文献:
[1]李劲荣,陆丙甫.论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语言研究,2016,36(04):10-20.
[2]李明.试谈语用推理及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2014(04):42-52+96.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4]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05):367-380.
[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7]沈梦华.上海话中“交关”的来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0):39-43.
[8]吴福祥.语义演变与主观化[J].民族语文,2019(05):3-13.
[9]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10(01):31-35.
[10]张秀松.洪巢片江淮官话中“倒头”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J].武陵学刊,2022,47(03):82-92.
[11]张谊生.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02):3-12.
[12]赵永刚.语境吸收说论纲[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1):22-27.
作者简介:
王丹(1998-),女,汉族,江苏宿迁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