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路径探索

2023-12-16常州大学刘晓姣李雪琪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8期
关键词:支教党史红色

文/常州大学 刘晓姣 李雪琪

在建党百年之际,全国高校相应贯彻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活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昂扬向上的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在各高校积极开展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涌现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案,形成了系统化、高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典范,由此衍生出的高校优秀“党史育人”模式更是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模板。在向下一个百年目标全力迈进之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构建、推广高校“党史育人”培养模式,不仅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客观需要,也是巩固、拓展和深化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成果的必然要求[2],同样能够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继续用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谱系,所以,利用推广好高校优秀“党史育人”模式,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其时。

一、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首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是深刻、抽象的,是关于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的教育,是最深层次、最根本的价值观教育,然而这些内容对于思想信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讲,理解困难,脱离实际。同时,新时代大学生“00 后”一代多是计划生育的“421 家庭”,从小受到四位老人和父母的关注宠爱,且生活条件优越,对于党史学习教育中党的非凡历程和艰辛奋斗史很难感受、理解。

其次,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精神支柱倾斜、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等问题,他们在大学学习中不仅缺乏主动性,更是将为数不多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投入在英语、计算机等各种等级考试以及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那些“有好处”的课程学习,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缺少兴趣与积极性。

最后,目前高校中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缺乏能够真正吸引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形式。如今较为常见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多为组织观看学习党史视频、开展互动讨论会、线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热情,但“00 后”大学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网络原住民,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较“80 后”“90 后”大学生有着较为显著的区别,视频学习、互动讨论等方式仍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停留在教学形式表面,没有充分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内核,学习实效性较差、学习效果不够深刻。现在常见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虽已有很大改善,但依旧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性、生动性的特点,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二、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路径探索

(一)善用课程育人主渠道,讲好用好“大思政课”。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载体,首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奋斗历史以及历届党代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大学生学党史知党史,用好党史这本最生动、最鲜活的教科书,让红色文化深深扎根中国最青春的一代。其次,做好“思政大课堂”,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百年党史是一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史。在专业导学、专业领军人物介绍等相关课程中,将专业发展史与百年党史结合,从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从“百家争鸣百花开放”的各行各业发展史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将大学生对专业的热情转化为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其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并将报国志积极投身到报国行的接续奋斗中去。最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开学第一课”等重要场合同样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在正式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因地制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们在重要时刻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感受红色文化的感召。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二)打造“互联网+”品牌项目,创新党史学习方式。目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大学生仍是简单的受教育者,缺少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应让大学生有参与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人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借鉴这一热门模式,让学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课堂的主讲人,让他们在讲授中学习理解。

例如,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红色支教课程,弘扬革命精神、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社情、国情和民情,并最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去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支教作为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实践形式,我国每年有上千支大学生支教团队,然而目前大部分支教团队主要注重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的教育,在精神文化教育方面是空白的、缺失的。授课形式也大多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义务支教团队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传统支教模式存在时间短、集中在寒暑假、课程难以连贯的缺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只有寒暑假才可以支教”“找不到合适支教学校”等问题,而且支教小学也需要提供食宿等相关条件,准备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线上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互联网+”支教模式,重点发展网络教学,引导大学生支教团结合线上教学平台,对中小学生进行远程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保证支教教学课程的连续性,让支教团不再是“教完就走”的形式主义,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红色文化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支教课程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补齐了支教团中缺乏精神文化教育的不足,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传播红色文化给予学生们蓬勃美好、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同时,让红色成为实践育人最鲜亮的底色,引导青年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深对红色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一代又一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大学生们通过红色支教中的查阅资料、编写教案、准备教具、授课、课后总结等过程,也加深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三)开拓新理念、建设新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成了信息传播、媒体宣传的重要渠道,也成了大学生课后上网娱乐的主要网络阵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网络原住民“00 后”大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新环境和新变化。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新挑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监督工作,网络上的不良风气,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引导他们误入歧途。其次,蕴含着能量巨大的新媒体同样是高校强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有效载体,正确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此高校要“守正创新”,主动占领新媒体传播这一网络育人主阵地,高效发挥新媒体优势,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动与大学生热衷的互联网生活形式相衔接。

例如,借力新媒体的发展,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通过公众号推文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在形式上,在微信公众号设立红色教育的优质传媒栏目,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效应推广红色教育,同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红色文化教育的行列中来。在内容上,引导大学生寻找、挖掘自己家乡的红色育人资源,由同学们来讲述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寻找自己家乡的红色育人因素,不断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好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此同时,除了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化传播渠道,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二级学院有了自己的官方抖音账号,除了微信公众号推文,更可以利用可视化传播路径,让大学生以录制红色短视频、“微党课”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参与教学的师生共同成为促进全中国红色文化振兴、教育繁荣的中坚力量。例如,利用短视频,以采访的形式,针对时政新闻、热点话题等内容进行讨论,在社会热点中给予大学生客观正确的引导,在讨论中将红色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借力新媒体,新时代大学生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同样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大幅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进而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逐渐扩大影响。通过微信推文、短视频等方式,更好地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新媒体技术应用融合为一体,不仅贴合大学生实际,更有效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扩大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力,让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接受教育。

(四)在实践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红色实践育人实效。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育人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实践育人环节不可或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这一具有鲜明、强烈时代特征的育人理念相结合至关重要。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切实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3]。实践中进一步发挥高校大学生应有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作用,不仅切实加强了育人的实效性,同时避免了党史学习教育易演化为空洞的政治说教和道德观念的硬性灌输,最终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脱离实践,甚至是背离实践的问题。

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广泛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疫精神、老西藏精神等,都在教导广大青年要艰苦奋斗肯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实践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平台。结合实践育人理念,让青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不断擦亮实践育人底色,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在实践中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同时,要努力将专业技能融入社会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借助科技赋能,发挥所学所长,在服务中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将理论学习的成果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擦亮实践育人的鲜亮红色底色,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加深对党史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促进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结语

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中涌现的诸多优秀育人方法、育人案例,以及形成的“党史育人”培养模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素材,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应总结经验心得、创新方式方法,解放思想,聚焦青年成长特点,正视党史学习教育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尚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方式,发挥党史育人实效。通过讲好用好“大思政课”、打造品牌项目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实践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方式弘扬革命精神,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确保红色文化精神的精准转化,让红色文化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凝聚青春的奋斗力量。

猜你喜欢

支教党史红色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