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3-12-16董馨泽
董馨泽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包裹中成长,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理解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精神。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能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推动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对美育日益关注的基础上,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已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要积极将传统文化浸润到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更多的兴趣,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意识和美术学习能力,提升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 小学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小学美术教学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与平台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丰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国人的职责所在。但依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正处于一种普遍性的变迁与流逝之中,虽然这类现象由于近些年的文化保护工作而出现了减缓的趋势,但流逝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让传统文化“放下来”“走进去”尤为重要。尤其要使传统文化从“高阁”中简单拆分,使新一代人接受认识并传承传统文化,“走进”这一代人的心中,使得传承“可延续”“可发展”。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是传统文化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最直接的一座桥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浸润我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将美术教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渠道,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使学生从教学中认识我国各类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美术特点、文化内涵等,从而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传统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调味剂”
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动机与其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兴趣有直接关系。兴趣来源最直接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没有兴趣,那么其学习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被动接受会导致态度消极,进而学生的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要使学生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较高的兴趣,美术教学的内容就不宜太过单调,否则内容枯燥,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故事生动,除了一些贴近生活的传统艺术形式,更不缺乏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奇事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综上,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平台和传播途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播和学习必要性可见一斑。
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种作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有更多的认识,这对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传承、发展和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要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与发展,就必须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浸润与扩展,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其永续发展,就必须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依托,让传统文化产生很强的亲和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通过长期的了解和学习,并在校内外搜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各类美术作品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丰富与充实自身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美术素养,从而让传统文化通过小学美术教学这个渠道和平台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深入地指导小学生去接触并体验不同的传统文化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并模仿不同的美术绘画技巧,从而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更强的想象力和鉴赏力,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长期来看,还能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细心观察、适当创造等能力,让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为多样化、多姿多彩。同时,传统文化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和趣味性,及其多样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追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教师在讲授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现在,家长越来越关注对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尤其是舞蹈、美术、书法等,深受家长的喜欢和认同,这是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的一种表现。将传统文化浸润到小学美术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使中华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教室里,学生不但能学习到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而且能接触到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提升文化自信,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一)深度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文化珍品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积淀着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其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由表及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人美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民间面塑》《多彩的民间美术》,四年级上册中的《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等,都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相关,且其色彩艳丽、形象鲜明,极具审美价值,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易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有较好的现实依托。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根植于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剖析并拓展延伸出更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要对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积极思考,特别是可以结合身边具有传承意义的地方传统艺术,学生在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例如苏州传统的水乡服饰中就包含了剪纸、盘扣、刺绣、印染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带领学生探索,将其浸润到核心课程中去。继而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进校园、专家进校园、设立工作坊等活动,让传统民间美术进一步走进学生心里,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并挖掘教材内容,认真思考主动创造,积极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把美术教学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
再如,教师在讲授人美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怪兽》时,如果教师对教材认真研读,就会发现教材中对我国古代的怪兽进行了展示,如战国的错金银双翼铜神兽,以及唐代的三彩镇墓兽等。这些怪兽将不同动物们的特征加以替换重组,都显示出我国古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人透过物品,直观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具有冲击力的美。借此,教师可以联想近几年国产动画中哪吒的形象,其黑眼圈造型丑陋又可爱,守门结界兽“萌萌哒”,其想象力丰富、国风感浓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形态,其中这个令人着迷的守门结界兽形象就是从三星堆青铜器中得到灵感的。在讲授《怪兽》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怪兽世界,让其能够从古老的青铜器上发现“怪兽”,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而不只是让他们对怪兽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外国动漫中的怪兽身上。
(二)运用现代科技,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学应主动与多媒体等主流技术相结合,开阔学生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进行持续、深入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像《甲次卓玛和她的母系大家庭》这样的纪录片,让学生学习更多有关少数民族服饰、头饰以及少数民族生活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直观又有趣,可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加速对我国各种传统文化认识的进程。
比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国家宝藏》栏目《观唐》片段,在悠扬的古乐中,为学生提供一段历史悠久的民族服装展示,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古代民族传统纹样的美丽,并能更好地体会到传统纹样在民族服装上的美术魅力;其次,教师可以把搜集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绣品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去发现美、触摸美、思考美,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去发掘民族纹样的秘密:美在于颜色,在于造型,在于情感;最后,在本节课的结束语中,教师可以用总结性的话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国华服之美,美在何处?”以呼应本节课程主题,使学生既能领略传统民族纹样之美,又能领略到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之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实施课堂延伸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画了”“做了”,而忽略了课堂之外的拓展教学,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影响了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美术课程的开展,仅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够,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1. 开展名画欣赏活动,拓展教学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等部分,本就是美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名家作品欣赏作为美术教学拓展内容,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与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教学时,教师应事先对名画做详尽的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名画的特征及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将名家画作浸润到美术教学中,使美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兴趣,对美术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
所以,要使小学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浸润传统文化,教师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比如当讲授美术常识时,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看法,而不急于评价其美术鉴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再次,在学生的交流与分析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评述意见与评价进行总结,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对那些对美术知识认识不太透彻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文化知识的解释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再一次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对美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
比如,在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主动观察,然后再向学生讲述与之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风俗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画中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迅速地感知整体作品创作视角的鸟瞰图,了解作者娴熟而细致的写实手法,以及画作为我们展示的北宋时候汴河两岸的风俗文化,为培养学生的美术感、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如,当教师在讲授水墨画、线条艺术等方面内容时,就可以从吴冠中的《春》这幅名画中,找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线条的含义,让学生体会线条在绘画中的神奇作用,从而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寻找灵感,有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与传统节日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美术知识,并找到其中的结合点,并专门针对传统节日建立与美术课程相关的教学清单。如在春节前后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对联,花灯等,增加学生对美术的亲切感,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室周边的教学资源,把美术教学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离不开教学形式的拓展与延伸。拓展美术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也包含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民俗文化中心、美术馆等地参观,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美术教师的特长,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或竞赛活动,比如泥塑、剪纸、书法等,让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认识和热爱传统文化。另外,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也可以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户外上课,在讲到《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运动场或者公园去上课,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创作作品。如有条件,学校也可以请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者来授课,如剪纸、泥人等,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 结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大力提倡美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紧跟时代步伐,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达到文化传承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目的。同时,美术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对传统文化的启迪,做到生活处处有传统文化浸润,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的创作中来,从而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