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2023-12-16成婷
成 婷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明确强调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综合。这主要包含音乐课程不一样教学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不难发现,课程标准的内容反映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简单来说,跨学科就是指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内容,而是将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进行适当的融合。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一种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思路,同时也是对教学目的的全新思考。跨学科教学可以沟通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依据一定的目标与线索提高学生不同领域的技能,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学科教学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组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起高品质的小学音乐课堂,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一)音乐课程的特点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难发现,音乐作品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十分广泛。在这些领域中,通常会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是可行的。
(二)跨学科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和人类社会生活、多种文化以及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以及发挥自身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而宽广的空间。同时,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科综合,在学科综合中包含音乐课程和其他教学领域之间的融合。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符的。
(三)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相符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思路。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的思维以及认知方式是多元的,并且强调每一个学生身上至少包含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需要指出的是,这几项智能只是一种大致的分类,在其他领域,学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并且每一项智能可以继续进行细分。同时,每项智能可以进行重新排列以及适当的组合。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对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其各项智能逐渐被调动。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潜能逐渐被开发,这无疑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所以教师所秉持的教学观念会对跨学科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现阶段的音乐课程中,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寻求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无疑为教师提供了指导作用。
二、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
在长期以来的音乐课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相对比较固化的教学流程。尽管这样的教学流程是基于教师有益的教学经验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以及学生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用。在这种情况下,跨学科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打破陈旧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学模式得以创新。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一方面,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推动了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从而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跨学科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了很多趣味性的学习元素。利用这种方式,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程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音乐视野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来源以及形式相对比较单一,过多集中在教材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活动的拓展。而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将其他领域的内容引入音乐课程中,这样能够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视角,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四)有利于促进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关键的能力与品质,具有十分鲜明的综合性特征。尽管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但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一些相似的育人之处。跨学科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由于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探索音乐课程的调整与改进方法。这一过程有利于逐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
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教学中,所有音乐活动都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音乐感受。所以在组织跨学科教学时,必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教师所采用的所有教学策略都需要围绕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要关注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
(二)科学性
跨学科教学是一项相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教学活动。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元素融入音乐课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白,在音乐课程中,不同学科的元素不能盲目引入。为此,教师在音乐跨学科教学中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尊重音乐学科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
(三)适度性
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适度性原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握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频率。也就是说,尽管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并非在每堂音乐课中都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的元素。另一方面,在跨学科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音乐课程中,引入其他学科元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深化音乐学习感悟的基础上发展其他方面的素养。所以在不同学科的融合中,要突出音乐课程的学习重点,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四)多样性
在跨学科教学中,不同知识元素在音乐课程中的融入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种选择。所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探索多样化的音乐活动组织方法,使音乐课堂的活动形式更加灵活自由。利用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有效拓展音乐课程的广度以及深度。
(五)发展性
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之所以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是由于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尤其是在音乐这样一门开放性的课程中,学生获得的音乐感受更是丰富和多变的。因此,在音乐跨学科教学中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准确把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及时对教学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英语元素,开阔音乐视野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程中,促进学生文化理解是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音乐形式,感受音乐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要让学生对其他音乐形态给予充分的尊重。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引入英语学科的元素,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比如教学《小拜年》时,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利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小拜年》,并且要利用钹、鼓、锣等打击乐器进行歌曲的表现。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歌曲当中欢快与热烈的情绪,体会过年的欢乐氛围。这是一首描述节日的歌曲,为了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笔者引入了一些与节日有关的英文儿歌,比如描述新年的《Happy New Year》,描述圣诞的《Merry Christmas》等。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积累的英文知识对这些英文儿歌进行聆听与赏析。同时,学生需要将这些歌曲与我国描述节日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赏析,分析这些音乐作品中有哪些不同之处以及共同的节日情绪。由于这些音乐作品的旋律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易懂,同时又不失趣味性,所以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不同国家音乐作品的相通之处,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二)沟通语文学科,进行音乐创编
从学科特征来看,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均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都需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内涵。由于这一相似之处的存在,所以将语文知识融入音乐教学中是可行的。借助语文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内容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从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发挥出语文知识的作用:一方面,利用语文知识赏析音乐作品。音乐作品的歌词和语文学科中的文章具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因此,在音乐课程中引导学生聆听和赏析音乐作品时,除了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乐曲形式,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语文学科中所学的阅读方法对歌词的内容进行分析,反复品味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获得音乐感受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中情感元素的理解,借助语文课程中的写话方法进行歌词内容的创编。同时,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方法进行音乐情景剧的创编。上述过程的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三)依托科学知识,增强音乐感受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跨学科教学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从艺术角度之外的其他角度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与挖掘。其中,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措施。依托科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
音乐是一门与声音有关的学科,而声音无疑是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如:判断声音强弱是赏析音乐作品时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了解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科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把一把尺子伸出桌面,露出大约8厘米的长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学生发现,当拨动的力度较大时,尺子的振动幅度较大,声音也较强。相反,当用比较小的力量拨动尺子时,尺子的振动幅度比较小,声音也较弱。再如:音色同样也是影响音乐作品的因素。为此,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了不同的乐器。通过不断地指导与总结,学生逐步发现了音色会受到发声体的材质、结构以及振动方式的影响。之后,笔者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点拨,使学生明白了每个人的喉咙、口腔、舌头、牙齿等结构是不一样的,声带的振动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总之,依托科学知识进行声音问题的讲解对音乐学习具有积极影响。
(四)运用技术手段,优化学习流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音乐学科中,信息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音乐课程组织方法相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手段可以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助力音乐学习过程,使音乐课堂的构建更加灵活与便捷,进而推动学习流程的优化。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氛围加以优化。比如教学《蓝精灵之歌》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课堂情境。具体来讲,笔者在课堂中播放了《蓝精灵》的动画片段。由于动画是小学生非常喜欢且容易接受的内容,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更加自然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了音乐作品的学习当中。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日常的音乐课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互联网中的音乐学习资源,以此来丰富课程内容。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指导课后学习。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以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和即时交流的方法。因此,笔者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查阅一些与课内所学音乐作品有关的资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通信手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总之,将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融入音乐课程中是必要的。
(五)强化德育活动,培育价值观念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强调要通过音乐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情绪,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世界当中的“真、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要求体现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质。
比如教学《丰收之歌》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切分节奏以及装饰音的演唱方法,使学生能够气息流畅,并且用轻松愉快的情绪进行歌曲的演唱。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对乐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有了比较准确的感受。此外,笔者在课堂中利用视频、图片展示了一些劳动者庆祝丰收的场景。利用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者在丰收时的喜悦。在进行歌曲的演唱时,也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对劳动的热爱。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学生感受到了劳有所获的乐趣。
(六)组织美术创作,锻炼审美能力
美术和音乐均为艺术类课程,两者的共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音乐课程中的美主要来自听觉,而美术课程中的美主要来自视觉。不同的美的表达方式,能够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元素融入音乐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从而逐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①你从乐曲当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②你认为乐曲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③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你的头脑当中勾勒出了怎样的图景?除了用语言进行描述以及用歌唱的方式进行表达,笔者还会鼓励学生用美术创作的方法进行审美表达。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再加上音乐是一种开放性的内容,所以对同一首乐曲,学生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不会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提出统一化的要求,而是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比如教学《雪花飞舞》时,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到了乐曲当中蕴含的情绪,体会到了歌曲营造出的意境,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了雪花飞舞的场景。完成音乐欣赏之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对冬季场景的印象进行想象。之后,学生可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冬季场景的图画。比如有学生画出了满天雪花飞舞的场面,并且画出了一个雪人。完成美术创作后,笔者鼓励学生交换美术作品。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从其他人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美的感受,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七)解读社会背景,挖掘音乐作品
尽管小学阶段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但将一些历史元素融入音乐课程中同样是可行的。经典的音乐作品往往诞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并且可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特点,这无疑体现出了音乐课程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一些历史元素,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通常来讲,历史元素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某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历程。比如教学《凤阳花鼓》时,学生在本课中学唱了凤阳花鼓的歌曲,初步了解了安徽民歌的风格,并且用锣、鼓等打击乐器进行了简单的伴奏。此外,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介绍了凤阳花鼓这种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借助相关资料,学生了解到凤阳花鼓这种形式早在五六百年前便已经产生,后来随着发展,舞蹈元素逐渐淡出,仅剩下歌唱的部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艺工作者在凤阳花鼓中增加了一些全新的表现手法。第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诞生的具体背景。比如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笔者介绍了这首芭蕾舞曲的创作背景:柴可夫斯基在某次度假时去看望了住在那里的妹妹。他根据德国作家莫采伊斯创作的《天鹅池》的故事,为外甥们谱写了一部独幕芭蕾曲。4年之后,柴可夫斯基又融合了歌剧《女水神》再次进行谱曲,《天鹅湖》也随之诞生,《四小天鹅舞曲》便是其中一幕。利用上述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了音乐作品的形式以及内容。
(八)关注生活领域,调动认知经验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音乐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课程。在音乐课程中,很多音乐作品所描述的内容都源自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一些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感性认知经验。因此,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同样要将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内容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并引入音乐课程当中,从而使学生积累的认知经验发挥出积极作用。
比如教学《剪窗花》时,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剪窗花》这首歌曲的演唱,用自然流畅的声音以及动作对歌曲进行了表现。同时,笔者介绍了这首歌曲中涉及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歌曲当中所表现出的过年的喜庆气氛。完成本课教学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了思考。想一想在过年的时候,还有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笔者提供了一些与春节风俗习惯有关的音乐作品。同时,结合课内音乐作品的内容,笔者展示了一些不同图案的窗花。利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了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九)设计体育游戏,丰富音乐体验
在音乐课程中,肢体动作的配合对音乐学习活动的进行具有积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作为一门主要考察学生身体机能的学科,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体育游戏。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在音乐课程中,游戏化的体育训练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动感能力发展。这不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育体会音乐的美妙,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四肢更加协调,并在舞蹈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比如教学《摘果子》时,这是一首比较短小的儿童歌曲,其中包含四个乐句,结构比较方整,旋律十分轻快,具有特别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为了培养学生的律动,笔者鼓励学生结合体育课程中所学的跑、跳、攀爬、平衡、体操等体育动作,自主设计了与本课音乐作品比较合拍的“摘果子”的动作。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要将自己设计的动作融入其中。利用这种方式,不但促进了学生肢体韵律感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学生对音乐节拍的认识与理解。
(十)完善课程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无论以何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评价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跨学科教学这样一种相对系统和复杂的教学活动中,更是离不开恰当的评价。由于跨学科教学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对评价环节加以改进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的调节、反馈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在评价环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由于跨学科教学强调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所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会产生一些主观感受。因此,在评价中要听取学生的想法,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要注重评价角度的多样性。由于跨学科教学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入了音乐学科当中,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将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与音乐课程相结合。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组织体育游戏时,既要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也要根据体育学科要求判断学生的肢体动作是否协调。最后,要增强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信心,从而主动参与到后续的音乐活动当中。
五、 结论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准确把握跨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方法,并着眼于音乐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