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将减负增效作目的
——新课标下“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策略探究
2023-12-16许永升
许永升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学生的身心健康愈来愈被广大教育实践者所关注。新课标提出了要增强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的要求;“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均体现了要在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指导。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同“双减”政策相融合,思考在新课标下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从而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针对性地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落实意义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理念指出,要让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学生汲取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但学段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实施“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课外辅导机构的压力以及课内作业的压力。且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会加大习题难度,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有利于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结构化特征的理解,使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数学课堂,满足学习需求,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改善,令“双减”政策愈来愈有意义。
二、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落实现状
(一)聚焦核心素养意识较弱
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价值的育人体现,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从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出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部分教师聚焦核心素养授课意识较弱,没有令初中生体会到数学课程的现实意义,缺乏学习动机,再加上数学本身的学习难度,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影响了德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二)数字教育意识较为薄弱
新课标提到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数学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以浓厚的兴趣享受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充分缓解学习压力。而部分教师数字教育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给学生造成了学习负担,从而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阻碍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开放教学理念还未形成
新课标强调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仍旧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不善于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当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时,其成长就会受到阻碍,也会渐进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四)缺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意识
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综合评价。而部分教师缺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意识,且缺乏对评价主体的认识,加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负担,严重阻碍了“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
(五)作业设计质量有待优化
“双减”政策落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对作业设计方式做出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新课标提出了数学课程的育人导向,强调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仅仅是做出了作业数量的减少,却没有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可能会使学生盲目自信,影响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没有达到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
三、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落实策略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方式。为此,落实“双减”政策,也应当从这几方面出发,对教学策略做出创新,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如下,则是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对有关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落实策略所做出的一些论述。
(一)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是重要途径,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内涵,更好地将“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助力学生学习减负增效。初中数学教师应确定所授知识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精准指导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均能得到提高,让教学目标高效实现,并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以《统计图的选择》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主要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面对有关数学问题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在思考过程中汲取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数据分析、数据意识等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三种统计图,让学生交流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家电卖场空调销售情况的数据,让学生制作统计表,体会数据处理的过程。再分别制作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这样,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新旧知识融合的方式授课,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助力学生减负增效,将“双减”政策充分落实到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以顺利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学生探究
信息技术拥有多种具有教育功能的软件,有利于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帮助学生高效高质获取知识与技能,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体现新课标背景下数学课程理念的重要教育技术装备。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数学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适应现代化生活的信息素养,在数学课堂中保持学习自信,达到减负增效的学习效果,实现落实“双减”政策在回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标。
以《轴对称现象》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这节课需要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考虑到这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避免学生形成学习负担,可采取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双减”政策。首先,教师可利用投影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对称现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图形的对称,引入学习主题的同时,让学生集中精神,为学生高效探究本节课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再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片和图形,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归纳轴对称现象的特征。之后,教师再利用希沃白板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形成深刻理解。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谈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这样,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授课,在直观情境下充分缓解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形成了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最终在新课标下将“双减”政策充分落实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达到了帮助学生减负增效的学习目的。
(三)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优化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而“双减”政策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为实现在新课标下落实“双减”政策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目标,教师可立足学生学情和教学重点设计自主性的学习任务,再让学生处在合作、探究的状态当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应用引导性语言助力学生深度思考,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以《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从而使学生在一个关系式中正确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列出表示变量关系的关系式的数学实践技能。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教学重点设计基础问题:“一辆汽车匀速行驶,行驶速度是60 km/h,行驶里程为skm,行驶时间为th,在这个情境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怎样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s?”并且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为学生合作探究奠定基础。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关系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探究用关系式表示图形变化规律、列关系式求值的方法,探讨表格和关系式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获得充分提升。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在民主的学习气氛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通过设计自主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下深度探究,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际价值,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了“双减”政策。
(四)注重实施导向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下,导向性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建设与成长,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以轻松的学习状态,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去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对学生做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有效体现导向性评价的价值,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基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核心素养、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使学生经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索过程,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几组数,让学生判断每组数是否满足勾股定理,是否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探究新知做铺垫。与此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情。然后,教师再结合勾股定理,为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发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技能。最后,教师再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融合,做出综合性评价,指导学生学习逆向思维。并设计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伴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效果的课下作业。这样,立足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学情,注重实施导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充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切实达到了帮助学生学习减负增效、落实“双减”政策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目的。
(五)改善作业设计方式,增强学生自信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为落实“双减”政策,设计作业内容时应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学情,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回忆学生课上学习过程判断学生学情,从而改善作业设计方式,通过数量少、质量高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从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助力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优化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效果。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基于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知识。为了能够在新课标下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可设计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1. 结合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说出三角形的特点。
2. 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风筝的一个底角是4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那么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能求出来吗?(注重合作交流)
这样,通过作业1的设计,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培养了学生将新旧知识融合的学习意识;又立足于实际,设计作业2,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再结合学生学情,设计知识拓展性作业,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服务。最终充分落实了“双减”政策,有效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大大优化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效果。
四、 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大有裨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也有重要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基于对新课标下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学生学情,精准设计更多如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注重实施导向评价、改善作业设计方式等有效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意识,达到落实“双减”政策、帮助学生减负增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