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2023-12-16黄巧铃

考试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双减活动数学

黄巧铃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数学学科的教学与生活、游戏、合作等方式相结合,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以往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背诵概念、机械记忆等方式来提升学习效果,但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思维变得狭窄,学习负担也不断增加。小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构建高质量、轻负担的课堂,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落实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教学优化,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构建高质量的课上与课后教学体系。教师必须秉承创新教育精神,落实人本教育理念,提升学生感官体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对目前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有一定的认知,设法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实现课堂减负,活动目标应该具有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弥补过往数学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小学数学本身属于数学启蒙阶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初学时难度并不大,但也因此造成一些孩子缺乏深度学习意识,只注重表层的概念、公式背诵。同时,很多数学教师因为受到以往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无从谈起,使得学生常常陷入机械化、应付式的学习模式,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与此同时,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大多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规则,然而作为综合性门类的数学,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更多地需要学生内心的领悟,如果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那这种思想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常常忽略了学生内心感悟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基于课堂,缺乏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得数学教学无法发挥出其育人价值,不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科思维也无法得到成长。

另外,结合以往的调查分析,发现课后作业布置属于薄弱环节,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非常死板,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教师比较依赖练习题的形式去布置作业,导致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比较大。这就是我们要重视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其应用方式与教学内容也是非常多样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双减”理念的落实也必须从多元教学入手,把教学创新当成完成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

二、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构建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就是减负与增效,将轻松的数学教学活动与高质量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碎片化特点,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缺乏核心素养内容的渗透,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持续发展。目前课堂的主导权更多的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以自我考量为基础完成教学方案的策划,学生未能充分融入其中。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开端,提升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所以,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中区别于陈旧课堂的新颖活动,让学生沉浸到数学氛围当中,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吸收。小学教师利用有效策略设计数学教学,发挥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性,而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沉浸感与主动求知欲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走入数学领域之中去理解概念,学生从有趣的内容里找到学习的灵感,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与深度学习实现联系,同时也能找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去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发挥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强化多元化教学活动的融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程要求相一致。在目标的确定上,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记忆、公式套用,没有完成深度解析,也很难领会数学的精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必须要求学生深度理解数学中所蕴藏的各项元素,促使学生全面解读数学,发掘数学知识的深层次内涵,从而纠正错误的学习方式,提升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进而从不同维度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锻炼。所以,结合以往的教学问题完成创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很重要,教师需要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解析和思考,挖掘其中与培养学科素养相关的契合点,使学生真正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科素养,这也是提升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数学学习来讲,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深度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使其实现综合发展。此外,如果单纯地将知识、技能像包袱一样扔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记忆,这样的教育形式效果不佳,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也会显著降低。许多小学教师现在也认识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必须对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优化,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对数学的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的教学目标。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辅助下,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加丰富,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另外,课后学习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教师需要将综合实践互动设计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融合,用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代替枯燥的习题作业,这样方能将“双减”的减负提质理念落实到位,也能提升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创设游戏化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深度

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其实这也是目前数学课堂的不足之一。很多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薄弱,分析、解答的方式与例题别无二致。教师应开展游戏化综合实践活动,让知识课堂告别传统的说教模式,为知识教学融入更多的新鲜活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一个引导者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急于创新,要将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学核心主题进行深度融合。游戏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运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很多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一般采用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跟随练习的方式。学生难以真正融入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而游戏活动带来的学习形式更加立体,形成学做合一的教育体系。从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析可以明确一点,游戏教学是一种非常轻松而且有助于锻炼数学素养的高效教学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特点,将游戏开发视作教学创新的突破口。这样小学生会感觉到轻松和快乐,学习参与度得到增强。同时,游戏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其中得到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的多重锻炼,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令孩子们印象深刻的。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中,在讲解完基础概念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构建一个趣味性的位置辨析游戏。比如喊出一个口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自己的右手。学生立刻响应教师的口令,与教师一同伸出自己的右手。此时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虽然自己与老师伸出的都是右手,但是伸手的位置却并不相同。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位置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懂得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对老师来说,右侧的位置与对自己来说右侧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后,布置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游戏的形式,大家相互提出与位置相关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辨别不同的位置。比如刘同学向自己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请你说出文具盒的位置。”顾同学说:“文具盒在练习本的上面。”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提出疑问:“同学们觉得顾同学描述的位置正确吗?”于同学立刻说出:“我认为文具盒在钢笔的右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请问刘同学,你认为于同学说得对还是顾同学说得对呢?”刘同学仔细观察并经过短暂思考后回答:“我认为他们两个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只是他们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顾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练习本,而于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钢笔。”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好地吸收了有关位置的知识。教师通过有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设计,从而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解决学习的问题,学生通过游戏中的实践、探究、创造等学习形式,探寻到了较为高效的学习路径。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方式,既在其中融入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实现了当堂练习,当堂纠正。这样既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提质增效。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趣味课堂,实现数学建模和发散思维培养

“双减”教育理念之下,需要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学习,让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并且,在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难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听课中。从新课标角度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依旧是以人为本。学生在良好的身心感受下会更加专注地完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并感到轻松。所以,老师在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找到适合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策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信息技术是提升学生内驱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完成课堂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信息资源能够将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以此构建数学模型,促进学生高效吸收知识,而且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举例来说,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只依靠单纯的文字讲解,很多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的变化时应变能力不足,难以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范围形成认知,数学思维变得狭窄,这就是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创设生活化教学资源的选取要具有趣味性,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教师可以用农田举例,在信息化视频影像中展示出趣味的农田实景,并且在农田的画面转化中,展示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去思考哪一块“农田”的面积最大,哪一块“农田”的面积最小,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习。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可以对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有更加具体的认知。这样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在影像的带动下不断向外扩散,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与图形表面积相关的事物,形成数学模型的构建,其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教师应以因地制宜的思想来构建信息化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核心,能够不断思考学习的路径,真正地学会学习数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新颖的教学活动以及良好的情境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教育功效,提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三)构建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完成深度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部分数学课堂缺乏实践互动的问题,教师可以立足课时教学内容,借助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将数学趣味活动、知识运用教育、创新思维教育渗透进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内容全面、要素多样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结合趣味实践活动的创设,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通过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朝着问题解答的方向,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掌握的具体事物。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从单一的听讲过程变成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同时通过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实践主题,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高效地完成数学问题的分析。举例来说,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准备一些教学辅助素材,比如长方体模型:铅笔盒、快递盒、饭盒等,以及相关的正方体模型,如魔方、积木等,留给学生一些探究空间,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进行体积和表面积求解,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更能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的精神。也使其能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在面对题目条件的变化、题目形式的转变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分析题目条件,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认知也更加明确。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去尝试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并能够尝试一些新颖的学习思路,锻炼自身的数学创新思维,也能进行一定的探索。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视野更加宽广,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可以形成。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创意的思路进行着重讲解,并给予这名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之前我们讲过,数学课堂不能变成背诵式学习课堂,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视作教学工作的重点。从几何学习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去思考的板块。而趣味引导式的教学构建则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权,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维去化解难题,在充满想象的空间中去分析几何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成长,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过程。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具备多样化和灵活性特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需求。

(四)依托学生差异构建分层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小老师”作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作为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与学生形成合作的关系,将合作训练作为指导方向,才能实现分层差异课堂的完整创设。俗话说“千人千面、百人百性”,学生个体在成长中的学习经历、思维发展速度、兴趣爱好、特长天赋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所体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考验。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不能只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特点,同样也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更多重视。因此教师要通过成绩分析、学习状态调查、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差异,以及学生个体面对的困惑,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指导策略,才能促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也可以保障教育公平。举例来说,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布置相对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锻炼,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而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在各个难度阶段的表现,就能较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布置习题或者指导的时候,根据不同层级进行区别性设计。对处于高段的甲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高阶、拓展型运算题,给学生增加难度,促进运算思维的发展。而对处于中段的乙组学生,可以布置中等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提升运算熟练程度。而针对低段的丙组学生,则在降低习题难度的同时,要结合一定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尽快地提升基础运算能力,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综合合作实践活动布置中,可以将优等生设立为学习“小老师”,起到带头的作用,让“小老师”组织小组成员一同完成合作任务,学生不但感觉到非常快乐,充满活力,而且有效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的排斥感和心理压力。教师需要做出探析性的教学设计,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利用一些新颖的教学策略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感受。当小组内的成员有不懂的地方时,“小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给不懂的组员进行讲解。“小老师”虽然不是真正的老师,但是却可以从小学生的思维出发去为组员讲解数学问题,时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小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学生从自己的“小老师”身上可以吸取学习经验,学习优秀学生的一些学习思路,也能让学生产生追逐的动力。另外,也能用这种综合实践方式,缩小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让后进生也对学习充满信心,形成双向促进。“小老师”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在与教师实现角色互换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能让学生在角色转变后以全新的视角去接受教育,提升内心感悟。分层合作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创设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为前提,也能够在“合作”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通过分层合作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拓展数学教学宽度。

(五)构建生活化课后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双减”政策与学科育人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对课后教育体系的构建非常关键。优化课后作业,把教育带入生活,也是渗透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升学生的应用思维,而相较于理论分析,实践无疑是颇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和水平也相对较低,动手实践探索能力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手脑并用能力以及实践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以往授课经验可知,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都是以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为主,这样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有深度”的学习。在教育发展中相关部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而这其中课程思政成为关键环节。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来讲,其创设的课后活动在具有体验感的同时,也包含了实践活动中的诸多元素或主题思想,与立德树人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学校资源来构建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能够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深度挖掘思政教育与动手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掌握的具体事物。并且创设相应的实践环境与项目,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思政教育氛围中来。举例来说,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便需要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统计图的运用方式。教师需要挖掘教学主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以此为基础布置课后实践任务。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配合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结合素质教育目标,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了解自己家中的用电数据。比如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出使用的用电器种类及使用时间,或者用水的相关数据,提升运用能力与探究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教师要完成环保教育渗透,比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数据想一想哪些水、电的消耗是可以节省的,哪些环节可以减少浪费,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所以小学教师要强化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意义,结合数学课本内的知识运用相应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能对课本中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切的把握和体会,同时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落实到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些环保举措。生活化实践活动的任务是相对轻松而且富有趣味的,这样便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调查和统计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对课程主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统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积极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此外,通过这项调查,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以及行为习惯,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让学生在思政资源的辅助下完成深度学习,又能对我们的国家多一分了解,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而实践类型的作业活动,与“双减”理念下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形成了呼应,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 结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落实“双减”教育理念,合理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完成教学分析,并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创设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然后围绕减负提效的目标组织数学教学,在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并强化课后教学体系的构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双减”政策的融合。

猜你喜欢

双减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