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重构
2023-12-16许恒
许 恒
一、 引言
以单篇文本为要的讲解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见形式。任何教学活动设计都围绕单篇文本展开,致使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割裂,不少学生对文本逻辑及其表达内涵的理解受到限制。大单元教学框架建构,则将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育人导向统整在一起,教学活动组织围绕多篇文本展开,既使阅读、习作、练习、探究、反思等全方位融合,又提高了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连贯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提供保障。
二、 大单元教学的概述
“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单元内各种概念、任务及教学内容,生成单元教学方案并将其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情境性、完整性与整体性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既需要依托单元导语,向学生揭示核心主题,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单元问题,找到单元文本相通点,系统化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单元知识。为此,现阶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正视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与作用,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初中语文课程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一)从零散到统筹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常会出现一些封闭、沉闷、混乱的课堂现象。如以单篇文本教学为着眼点,知识点呈现缺乏关联性,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与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场景联系不大,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以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若教师再欠缺将单元知识整体把控的意识,语文课堂相互割裂。学生在此模式下学习语文知识易于陷入“浮”且“空”窘境,学一课忘一课,学习过程浅表化。而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部分语文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与必要性,借助大单元教学加深学生知识学习印象,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束缚,使语文课程教学从“零散”走向“统整”,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策略相应形成。
(二)从单一到多元
大单元教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需要从原本的“单一”转为“多元”。因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对新兴教学手段的应用也相对生硬,很难让语文知识内容深入生心,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感官触动。在现阶段,借助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则可以立足多元化视角,让学生对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进行横纵双向的对比、分析、梳理,潜移默化地掌握单元整体内容,发展自身创新思维、探究能力与审美素养等。甚至,参与更加完善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将单元内各种语文要素链接并整合,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为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打下基础,进而使自身学习技能与学习思路更加丰富和清晰。
(三)从低效到高效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质量从低效变高效,使教师进一步视“有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关键课题。换言之,如何让学生喜爱语文学科,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发挥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从以前到现在都是语文教师关注并探究的问题。只是在现阶段,应用大单元教学法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优化方面,面临更加多样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要求教师有充足的耐心,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使知识教学结构整体化,为语文创新教学创造契机,不但能持续贴合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使教师知、情、意、行合一,更加注重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呈持续向好态势。
四、 梳理与澄清——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整合知识内容,构建整体学习观念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侧重单篇文本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依托教学大纲要求,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进行教授与学习。虽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学习经验。或者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经验积累情况是分散的。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这说明大单元教学符合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将单元知识统整的教学实践与重构的逻辑起点。同时重视语文教学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单元材料与拓展性学习素材的有机整合,建构起整体学习观念。比如,教师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课后拓展练习以及课前预习提示等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延伸收集相关的课外教学材料,将所统整的内容整体分类、归纳。抑或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学生的单元预习表现、学习需求以及复习需要为基础,分类“大单元预习支持素材”“大单元课堂教学内容”“大单元课后拓展练习”,时时刻刻从单元整体出发,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启导。
(二)细化学习任务,搭建科学学习支架
从一定角度而言,设计学习任务是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重构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学习任务的导引下层递式完成学习升阶,对语文知识由浅入深探索,才能最佳化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而后基于已有认知建构,深入感知语文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与道德素养,点燃自身语文学习热情,对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为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以大单元整体教学需求为根本,灵活细化学习任务,确保学习任务难易度适中,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基础学习水平,助力学生搭建整体学习支架。比如,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相关的资料收集支架、阅读理解支架、朗读支架、问题解决支架以及写作支架等。借助各种支架的支持作用,学生提前整合大单元核心知识相关材料,然后使用自身接受度高的方式(小组讨论、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趣味学习、动态学习,享受学习的具体过程,深化单元整体学习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形式(写作练笔、问题解决、总结汇报等)中,实现对大单元知识的全面应用,完成“大任务”目标。
(三)融入人文要素,落实核心素养发展
将基础知识教学与人文要素挖掘放在同等位置,是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主要内容之一。这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发挥自身专业教学优势,深入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质,还要求语文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比如,在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方面融入人文要素,教师需要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审美意蕴,带领学生从“文字美”“画面美”“内涵美”等维度多层次探讨大单元知识的“内容美”。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在写作练笔、口语交际等活动中,结合自己理解的大单元主题表达内涵,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而在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面融入人文要素,是结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背景,引出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红色文化内容等,启发学生古今对比,使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形成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与爱护文明成果积极品质,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等形成提供保障。
(四)搭建合作课堂,有效解决单元问题
目前,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还有另外一个显著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应用方面。即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一对一”互动形式。显然,以一对一互动为主的语文教学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又无法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则增加了合作学习的运用频次,使教学内容走出教材局限,与学生的具体讨论交流行动相关,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欲望。同时使语文学习与实践拓展变得复杂化,有厚度。久而久之,大单元视域下的生生学习互助变得频繁,大单元教学价值实效凸显。可见,教师在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大量建设合作型课堂,以“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引,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同时拥有优、良、一般三个层级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亦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小组相互竞争、相互帮助。比如,部分学生总结单元主题意义时语言缺乏逻辑,教师让其在小组中观察、对比、改进,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最终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 实践与重构——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框架构建
(一)凝练单元主题,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五四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结构编排严谨为最大优势。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之前,语文教师应避免依赖已有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各单元教学内容仔细研读,筛选出优质的教学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提炼单元主题线索,以此厘清单元人文主题与语言元素之间的关联,为学生大单元学习探明方向。以五四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明确总结了“感受大自然魅力”这一主题,将单元文章特点进行展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素养。所以,教师结合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与兴趣点,将单元教学主线定为:感受《草原》《丁香结》《花之歌》等描写大自然之美的具体取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自由想象上述文章关键语句描绘的画面,与文章抒发的亲近自然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在单元主题凝练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教学目标——感知写景手法的特点。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语言鉴赏来挖掘文本的文学价值。最终通过感受作者的热爱自然之情及其所传达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意识,助力学生在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深度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单元教学氛围
为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方向地搭建助力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的教学桥梁,以调动学生自学热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达成知识从学习到应用的科学迁移。以五四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课文皆是与革命文化相关的,以描写红色主题为要的文章,具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教育价值。因此,结合单元导语与主题意义,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前,教师不妨为学生播放与《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等相关的视频材料,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带来冲击感,营造易于代入的教学氛围。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与声音,学生在情境中加深情感体验,更好地将文字与视频有机结合,开拓知识学习新途径。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延展中,教师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教学软件等,让学生在自身喜爱的问题教学情境中,理解“整体感知文本意蕴”的单元教学要求,带着个性化思考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寻找答案,培养自身探究精神。
(三)设计单元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行为过程。要想切实发挥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示范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将新兴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实践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活学活用。以五四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宇宙生命之谜》以及《故宫博物院》为说明文,主要是向学生科普宇宙学、生态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严谨精神。因而,教师借助单元后综合学习板块布置学习任务,首先需要留出5~8分钟时间让学生略读上述文章,然后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要求不同小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眼中的低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需要怎么做?②使用网络媒体收集相关信息、报道,写出一篇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稿。③制作低碳生活宣传材料,设计一个可行性高的校内宣传活动。在如上学习任务推动下,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分享,不仅趣味化参与实践活动,还能选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为后续实践学习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四)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改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从大单元整体角度感知文本表达的内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积累语料知识巧妙运用。所以,为将涉及同一语言元素或同一题材的文章科学串联,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语文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发利用网络工具探究拓展,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以五四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所选择的文章主要是小说,每篇文章都有鲜活的人物形象与跌宕起伏的情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相符合。因此,教师在教学《穷人》《桥》时,不妨在讲解教学开始前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预习本单元文章后认为桑娜、老汉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更喜欢谁?”以自由的讨论引导,让学生踊跃发表个人见解。而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与文章情节、人物相关的其他事件,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学生拥有层递式的学习体验。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是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教师应以大单元理念为指引,遵循“以生为本”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将抽象、分散的语文知识条理化掌控,打破基本教学条件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获全面语文知识信息。同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补充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发展规律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讨论、比较、分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使语文大单元教学落实过程中的质量及效率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