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青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批判转向

2023-12-16□任

现代交际 2023年9期
关键词:逻辑学黑格尔马克思

□任 平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认黑格尔法哲学是神学形而上学的副产品,并认为只有否定黑格尔形而上学才能从根本上批判黑格尔法哲学。这种观点陷入费尔巴哈主义的思想逻辑,也忽视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哲学深度,并且导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法哲学批判偏离批判重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重点偏移了马克思如何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来实现实践哲学的政治批判,而是转变为马克思对神学形而上学的逻辑学批判。

我们试图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哲学批判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路径。这种解释路径就是马克思通过实践哲学范式转换理论形而上学实现政治批判。在实践哲学视野下,马克思不仅实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实现了黑格尔逻辑学批判。这种实践哲学的政治批判路径,能够为当下的争论提供实践哲学批判范式与形而上学批判价值。同时,这种批判路径也能够为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史提供思想坐标和方向引领。

一、马克思批判视野外的黑格尔法哲学语境和批判反思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针对黑格尔的王权理论和国家观进行批判,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形而上学批判。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实现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黑格尔的王权理论和国家观。他们通过《法哲学原理》手稿重新发掘认为,马克思可能批判了一个“假黑格尔”,以此质疑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的王权理论和国家观的批判。当下要回应这种质疑,关键在于厘清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逻辑和理论线索,并且以此为契机澄清当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批判视野之内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语境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直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关键性文本。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开辟了通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跨越。一般学术观点认为,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本质主义方法论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主义、逻辑主义、形而上学。以此为基础,马克思转向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种观点暗示马克思必须激进地批判黑格尔形而上学。①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术界表达过马克思早期批判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差异,以此去阐发马克思早期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逻辑。从这种学术观点来看,得出两个问题。第一,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批判程度和批判路径需要得到澄清。[1]第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建立在批判黑格尔神学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就需要回应黑格尔法哲学与黑格尔神学形而上学关系。这种批判路径弱化黑格尔法哲学而高扬黑格尔神学形而上学。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黑格尔哲学的哲学深度和广度,还会影响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读。[2]如果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非否定神学形而上学,那么马克思必然有一种超越否定形而上学的法哲学批判路径。一方面,这种批判路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对神学形而上学等抽象精神理念的批判;另一方面,也赋予我们当下哲学争论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内涵,即通过扬弃理论形而上学而走向实践哲学政治批判语境。

罗伯特·皮平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并且要求否定任何超验主体和先验结构。这样的理论后果就是黑格尔逻辑学是黑格尔法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马克思势必对逻辑学形而上学进行批判。[3]一方面,这会导致马克思对理论哲学的批判路径的解释。另一方面,这种阐发路径也表达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存在较深的哲学观点的差异。正如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借用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更多是策略性选择,马克思归根到底仍然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如果依据皮平的看法,马克思直接拒绝了黑格尔哲学,但在手稿时期,马克思为什么却要求对黑格尔逻辑学展开第二次系统性批判,并在《资本论》时期对黑格尔的逻辑学进行借用呢?这显然是不充分的解释。我们必须要回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路径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同时,这样做能够为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展开真正的对话提供合理解答,也能更好地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史。

当代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对当代哲学也极为重要。一方面,由于黑格尔哲学的本质被批评为逻辑学形而上学,而黑格尔法哲学正是逻辑学形而上学基础上建立的一般科学,因此黑格尔法哲学陷入纯粹概念演绎而广受批判,其被认为是一种缺乏现实历史境遇的抽象理论;另一方面,当代哲学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理论进路中形成的思想产物。当代哲学一般将黑格尔法哲学当作逻辑学形而上学副产品,因而忽视了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即使当代哲学中出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解读,但并未深刻考虑黑格尔法哲学所带来的思想影响。

在黑格尔看来,法哲学讨论的是“自由”概念得以现实地实现的学科。法哲学是“自由”概念在法权环节得以实现的理论。抽象法是私有制社会的所有权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最朴素的人类私有制社会的最初成果。因此,“自由”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个环节都得到具体的展现。具体来说,就是“自由”概念在一个“具象化”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一个具体的“历史”之中转化与过渡,最终指向人类自由的本质力量自我实现。既然黑格尔认为法哲学是关于自由的理论,那么就应该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特征的法哲学。但现今学术界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捍卫普鲁士专制政权的保守主义哲学。因此,我们必然需要回顾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历史评价和哲学思考。

马克思虽然在1843年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批判,但是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未形成黑格尔法哲学是普鲁士专制政权保守主义哲学的学术观点。一方面,马克思1843年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手稿》),随着《德法年鉴》杂志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失去了可供思想争论的学术平台。这种历史境遇导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本未能发挥其思想传播价值。直至1927年才出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手稿》)则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过程体现,并且更多地作为不完善的哲学论著而被低估。另一方面,马克思曾有计划出版《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对黑格尔哲学进行系统性批判。②由于历史境况,《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并未在当时出版。这部著作在当下思想史上看来都为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批判增添了丰富思想价值。在19世纪中旬学术视野中,马克思对于阐发黑格尔法哲学的学术观点并未获得主导性学术地位。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虽未在出版著作中明确阐发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价值意义,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黑格尔哲学高度评价,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思想线索。马克思指出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对《资本论》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影响,因此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野中,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重点。③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如果没有黑格尔,那么马克思无法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理论。

显然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但囿于时代局限和文本内容而未得到充分彰显。这导致关于黑格尔法哲学的学术思想史探讨和批判反思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理解马克思批判视野之外与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解路径的区别及其联系。这能够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做出的历史评价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我们必须回顾马克思批判视野之外的黑格尔法哲学的哲学语境历史演变过程。

2.马克思批判视野之外的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语境

关于马克思批判视野之外的黑格尔法哲学评判的思想史中,基本上有三种批判语境。第一种批判语境将黑格尔法哲学与普鲁士国家联系起来,从而得出黑格尔法哲学是普鲁士威权国家的官方哲学。这一观点在19世纪中期得到普遍性的认同。直至现今,黑格尔法哲学依然被认为是保守主义国家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强调黑格尔法哲学是专制制度的官方哲学,并且黑格尔法哲学对后来德国国家专制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历史影响。[4]第二种批判语境认为,黑格尔法哲学并非为普鲁士国家制度辩护,而是隐秘的自由主义哲学。这种观点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讲义与草稿发表后得到增强。这一学术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当今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这种观点将黑格尔与启蒙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并将黑格尔塑造为启蒙哲学的继承者。第三种批判语境否定黑格尔法哲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这种批判语境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叙述语境下的理论演绎,并非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论述,而是黑格尔形而上学思想客观演绎化的理论成果。

这三种马克思批判视野外的黑格尔法哲学哲学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理论资源。同时,这三种批判语境能够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生学术史上的关联。第一种哲学语境将黑格尔法哲学与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国家制度联系起来,指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秉持神学形而上学批判的观点,并在之后的论述中得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但这种哲学语境,并未阐明马克思放弃政治批判的法哲学批判思路的思想原因,而且这种哲学语境也不能完全阐明马克思思想内涵。

当马克思要求从感性的、现实的人类历史生存活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时,并非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直接否定,而是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批判。因此,我们应当把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理解为针对理论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批判。这种实践哲学不是物质性的工业化实践话语,而是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接受。这种实践哲学是莱茵报时期对透过社会生活与民主革命的激进化政治话语的政治实践的现实产物。④在这个实践哲学框架内,马克思转换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域,摆脱对传统理论形而上学批判而造成的理论批判问题域之内的本体论问题的争论与误区。由于马克思实现了对理论形而上学的超越,因此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范式。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双重批判路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针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性质,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本质上是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的副产品。马克思通过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再次重构,突破了黑格尔以绝对精神自我运动为核心的法哲学,从而得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分裂是必然的结论。⑤马克思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形成了两种批判路径。

第一种批判路径是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方法颠倒现实和观念的关系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并认为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王权理论基于自然伦理与习惯,而非理性精神和现实物质利益关系。由此,马克思得出黑格尔形而上学是神学形而上学。伍德(Allen Wood) 所言,海姆(Rudolf Haym) 对把黑格尔解释为普鲁士保守主义辩护士的学术传统负有主要责任。因而,关涉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史研究中,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神学形而上学的批判路径同占据思想史主流中海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解较为相似。⑥

第二种批判路径是马克思转换形而上学批判语境,实现对理论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超越。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法哲学进行批判,但同时也将黑格尔形而上学的批判转换了哲学语境。马克思从《博士论文》的内在形而上学理论突破转向外在形而上学现实超越。这种哲学语境体现在“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现实生活的理论起点。马克思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政治国家的政治批判,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能够看到马克思拒绝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并且要求消解形而上学的倾向,但马克思始终对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有所保留。在之后的写作中,马克思明确承认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者,并批判地认为自己继承了黑格尔形而上学的逻辑方法论。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理论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

理论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路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首先,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法哲学中,家庭和市民社会到政治国家的逻辑进程中家庭和市民社会并不是作为现实性的存在,而是作为思想性、逻辑性的存在。因此,家庭和市民社会到政治国家的过渡则是本质领域到概念领域思想过渡。[5]13其次,马克思认为政治国家原本是一个抽象的形式概念规定,却被异化为具有丰富内容的现实规定概念。马克思激烈地指出,哲学原本能够体现时代,但其表征出社会现实的理论功能也被异化为消解现实社会规定的纯粹思想性的学科,从而使哲学丧失对现实的批判及其指导性作用与价值。[5]22最后,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法哲学只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政治经验补充。[5]23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所涉及的家庭、市民社会及其国家展开连续批判,进而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的副产品。

黑格尔承认现代社会存在着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这也能看出黑格尔法哲学的历史深度及其理论价值。可是,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法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黑格尔觉得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是一种矛盾,这是他的著作中比较深刻的地方。但错误在于:他满足于这种解决办法的表面现象,并把这种表面现象当作事情的本质;而他不屑一顾的‘所谓的理论’则要求市民等级和政治等级‘分离’。而且这样要求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些理论以此表现现代社会的结果”[5]94。这种批判路径实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存在观念与现实割裂的形而上学逻辑学批判。但是,问题在于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并非对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直接观念性的理论批判。因此,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观念性批判会被异化为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批判。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实践哲学的政治批判

实践哲学的政治批判路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需要结合马克思能够接受思想资源的程度,才能得到全面的把握与澄清。首先,马克思熟悉古希腊哲学,早在《博士论文》期间便做了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的摘录笔记。马克思秉持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在《博士论文》中阐发人的本质。其次,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和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影响。⑦费尔巴哈认为,宗教产生的根源是因为人把人的本质当作一种外在于人的精神实体,这导致宗教的产生,人本学的哲学任务就是把原本属于人的本质从彼岸世界拉回此岸世界。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也通过宗教批判对马克思产生影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得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6]3首先,马克思试图通过政治实践批判来实现宗教批判。因此,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前七段中能看出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简化为“一种现实的意识形态的反映”。从这一个视角来看,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其次,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对青年黑格尔派当中的自我意识理论与原子式个人主义的批判,导致马克思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理论思想关联性。因此,从反社会的利己主义与神学人格主义的联合来看,马克思必须清算基督教原子式个人主义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当时的理论资源中,费尔巴哈人本学为马克思提供外在批判形而上学的哲学路径。马克思通过政治实践对宗教批判的解释,统统被认为是对基督教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而不作为简单化的宗教批判。最后,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了物质利益的难题。马克思关注普鲁士王国的贫困问题,撰写了两篇著作《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与《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分别批判普鲁士专制政府不公正的特殊利益和不正义的道德评判。从这两篇文章所体现的哲学话语来看,马克思显然在此时坚持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道德批判和正义观念。同时,马克思实现了实践哲学批判的哲学转向。因此,马克思不再关注曾经的理论形而上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突出人的本质与异化理论,指出消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类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复归。马克思又一步指出,只有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的政治激化。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总代表,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和觉悟,能够推翻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并且能够在政治革命实现后重建新型的政治社会。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消灭分工后新的社会同样需要政治共同体。旧的政治共同体是以统治阶级的个人为利益出发点,以往的国家共同体也是虚幻的政治共同体。只有真正的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并且这一思想影响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联合体”概念。

马克思的两种批判路径都可以提供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的解释框架。前者是理论哲学的批判模式,后者是实践哲学的批判模式。实践哲学的批判模式,更多地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话语息息相关。对于马克思而言,黑格尔法哲学也涉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的阐发。马克思不仅强调黑格尔法哲学中蕴含的逻辑学形而上学价值,而且高度评价黑格尔哲学的价值。马克思说:“黑格尔完成了实证唯心主义。在他看来,不仅整个物质世界变成了思想世界,而且整个历史变成了思想的历史。他并不满足于记述思想中的东西,他还试图描绘它们的生产活动。”[6]510马克思正是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出发,逐步从实践哲学的批判路径,转换理论与实践的批判视域,从而完成了整个批判转向。

三、现代哲学视野下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出现了分裂与矛盾,启蒙思想家们都在试图重构这三者框架。其中,社会契约论的解读逻辑甚嚣尘上,但社会契约论中所蕴含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社会契约论坚持消解自然伦理,重构以物质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伦理。消解自然伦理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导致18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人道主义批判。18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使原有的伦理共同体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得金钱关系成为衡量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唯一纽带。黑格尔正是看到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所出现的弊端,他认为应当实现自然与社会的调和。因此,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维系伦理共同体的环节即“抽象法”“道德”和“伦理”,这些维护伦理共同体的环节仍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并且发挥着积极作用。黑格尔认为,“伦理”概念是实现民族国家共同体生活的必要条件,因而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伦理。马克思看到黑格尔法哲学中所阐发的“伦理”蕴含着理论与实践分裂的弊端,从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并指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科学决断。

1.现代哲学视野下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价值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解及其文本语境,不仅是解释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和传统,也是当代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思想议题之一。一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符合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哲学史的发展。当下哲学发展视野下,理解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历史线索有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发生史,也有助于我们理清我们的时代范畴和核心概念;另一方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跨越百年,在20世纪其文本才得以呈现。尽管社会进程发生了巨大转变,哲学发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马克思对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现象依旧引人深思。

考虑到现代社会哲学政治国家与现代市民社会日渐割裂,人类异化程度逐渐提高,拥有多元的主体性地位与身份的问题日益凸显,平等与解放的多元视域扩展与增强等这些历史情况,我们必须借鉴以往解决这样问题的哲学框架,汲取理论资源和澄清思想线索。我们必须承认其理论批判价值有效性。一方面,我们应当认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当代哲学及其现代生活的历史性解释;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同黑格尔将政治国家当作某种超越经验世界范围内并对经验世界持续有效的绝对概念。黑格尔将形而上学精神渗入到政治国家的公共视野中,使得人们相信形而上学等精神理念是人类社会现实的逻辑化表征。考虑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人们事实上的异化程度得到深化的社会现实,这些问题所凸显出来的突出社会价值无须深入论证,我们也能理解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价值。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可以得到以下现代哲学思潮视域下的理论问题。例如,我们能从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获取适用于当代哲学思潮发展的理论依据吗?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会出现绝对的断裂吗?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实现了不仅“解释世界”还要“改造世界”的哲学使命?如果我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了。亚里士多德甚至包括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与黑格尔都相信通过以理论哲学为基础是可以给予一个政治的理想生活的;而马克思迥然不同,马克思相信只有以良善的政治社会为基础,即通过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后完成对市民社会的内在颠覆,从而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后,作为符合人民利益和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现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为理论哲学提供一种新的奠基方式。

众所周知,这些问题直到今天或许在今天之后更为强烈地成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重要议题。其具有双重意义。

其一,理论哲学自身的批判与颠覆的争论是持久的,是人类思想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与黑格尔的阐发都很重要,但马克思对历史现实的结构性整体把握更为重要。一方面,马克思给予我们最根本的思想视角并且提出了时代的问题及其解决框架;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遗产的努力还不够。尤其是对于将马克思视作乌托邦主义者来说的理论家,更多地陷入意识形态的立场优先,这造成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其二,这些讨论对参与形而上学争论的思想家而言极为重要。这些讨论分享了古典哲学所带来的丰厚遗产,对于理清古典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线索及其文本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当代哲学自身的理解和思考。

2.现代哲学视野下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时代意义

从黑格尔哲学之后,人们必须认同马克思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的现代图景,也必然相信资本主义使得传统生活遭遇异化与摧毁,作为纯粹哲学的思想也变成建构在市民社会各个阶层分裂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副产品。考虑到当代社会中理论与实践逐渐远离,传统宗教的式微与新兴宗教信仰的扩张及其哲学日益分化的现实情况,不仅是哲学,只要是关涉到理论哲学的专业学科均得到毁灭性打击,反而是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了社会现实。也许我们不需要论证就可以得到一个确切的看法,理论哲学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传统。这种观点显然对理论哲学是不公正的。一方面,新兴宗教仍然扩张,实用学科充满着理论形而上学的奠基意蕴。例如,各国的宪法宣誓彰显其对法权形而上学的信念,各种地方的风俗习惯及其节日的休息与玩乐,也彰显了生活中所蕴含的精神形而上学底蕴。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拜物教的普遍化也为我们提供一种解释形而上学精神转变的历史途径。传统形而上学从以往各自地域、民族、种族的特征转变为普遍的、超越的、相同的现实物质交往生活。其特征是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拜物教,所展现是以异化逻辑为核心的理论形而上学。因此,马克思试图通过实践哲学范式的转换来解决理论形而上学自身的内在问题,这对我们当代社会生活也持续有效。

马克思实现了理论形而上学的革命与颠覆,同时马克思继承了理论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思想。马克思将形而上学的视域从理论的天国世界中转变为革命历史时间的现实之中。马克思将人类历史的展现当作一种物质性的生产过程,并认为可以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身革命突破市民社会所带来的思想局限,通过“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6]18。无产阶级通过政治实践改造世界,完成人类史前文明的跨越,走向新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统一的共同体生活。

四、结语

首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早期的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两种批判路径。理论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采取否定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学形而上学,从而完成对传统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实践哲学的哲学批判采取政治批判,选择将原本理论形而上学的领域转换为政治实践的领域,从而完成对理论形而上学的超越。其次,《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其实践哲学范式去进行哲学批判,超越了以往运用黑格尔哲学的理论形而上学的解释框架,并且在其价值中已经蕴含着政治实践话语的价值取向,能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提供一种解释路径。最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种批判模式对我们当代哲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形而上学作为理论哲学传统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但实践哲学更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批判也吹响了对实践哲学范式革命的号角,为无产阶级进行政治实践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

【注释】

①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了对黑格尔逻辑学形而上学泛神论的批判。虽然有学者对其进行澄清来解释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逻辑,但前种解释仍然是学术界主导性观点。

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部分,马克思声称用专门的、独立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并且阐发它们内部之间的联系。

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指出自己卖弄黑格尔的辩证法,表示对黑格尔哲学的高度认可,并且大方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

④青年马克思存在三种实践概念,而物质生产性实践概念定位于《神圣家族》时期最为妥当,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时期,更多的仍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概念与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革命实践的意蕴。

⑤一般认为马克思以理论哲学视角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但并未考察马克思的另一种实践哲学批判路径。绝大多数都把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形而上学批判当作理论哲学批判。

⑥伍德的看法是深刻的,但是仍然没有考虑到马克思与海姆之间的思想距离。海姆对黑格尔坚持一种普鲁士国家辩护士理解,但马克思更重视黑格尔的逻辑方法。

⑦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及其马克思的柏林笔记证明了马克思对古希腊哲学及其亚里士多德哲学掌握和熟悉程度。

猜你喜欢

逻辑学黑格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