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导向下的实验教学
2023-12-16诸克伟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诸克伟(广东: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观念、能力等方面形成、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需求。在以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重,常采用口述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并且大量实验过程由教师独立完成。这不但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无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实验现象,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与预期严重不符。因此,教师需要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深入了解生活化导向下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革新,从而确保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生活化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而生活化导向下的教学过程,能使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生活化导向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根据要讲解的实验内容,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元素,创造真实、具体的生活化实验情境,并选择生活中存在的道具开展实验,可降低小学科学实验的难度,使实验知识变得简单。教师还可通过与学生展开实验互动,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实验问题,借此增加常识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设自主探究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感。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促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二、生活化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以往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展开具体教学。因此,教师在生活化导向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融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
以小学科学教材中“种子发芽”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将提前准备好的用水泡过后发芽的绿豆、黄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绿豆、黄豆进行观察,借此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实验情境。随后,教师将装有清水的水盆和装有土壤的花盆摆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就问题“绿豆、黄豆发芽是否一定需要水?是否一定需要土壤?”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绿豆从播种到发芽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观看对比实验的过程。实验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采用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进行回答,让学生说出这一实验中存在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具体讲解对比实验,以及制定对比实验的方法和实验计划的技巧,并具体说明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教师在讲解“种子发芽”实验时,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绿豆发芽、黄豆发芽现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融入真实的生活元素,借此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这不仅能顺利导入实验的主题,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种子发芽的兴趣。
(二)借助生活道具,降低实验难点
虽然小学科学教材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编排的,但有些实验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具有一定难度,很难顺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因此,教师在生活化导向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应从实验道具入手,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道具,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从而保证实验有效进行。
以小学科学教材《设计制作小车(一)》内容为例,在实验教学开始前,教师提前将生活中常见的硬纸盒、剪刀、橡皮筋、气球、胶带、吸管等作为本次实验过程的道具。在实验教学开始后,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制作小车可能用到哪些工具,借此了解学生对制作小车的真实想法,并引出课堂教学的主题。随后,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结果,向其提供提前准备好的生活道具,并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手中的道具进行观察、分析,确定每一个道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由组成实验小组,小组合作展开制作小车的实验。学生分组后,教师向学生明确实验要求:车身不超过25 厘米、用手中的气球或皮筋作为驱动小车的动力等。让学生按照要求合作开展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个小组讨论、制订方案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所有小组完成实验后,教师在每个小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让其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小车、制订的方案。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回答结果及时进行点评,并利用剩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小车驱动比赛,让每个小组在同一起点、同一时间驱动自己的小车,借此检验学生制作小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让学生就自己小组驱动小车的结果和方案进行反思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师在讲解《设计制作小车(一)》这节课时,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道具作为本次实验中制作小车的道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合理利用提供的道具展开实验,并对学生的实验计划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修正。这样不仅能确保学生利用常见的道具完成小车制作,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体验感。
(三)提出生活问题,增加常识内容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较为丰富,包含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对没有学习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根本无法快速接受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教师在生活化导向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常识方面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对知识正确理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小学科学教材“比较种子发芽”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希沃白板,将土豆发芽、红薯发芽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向学生提出与图片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土豆、红薯存放时间久后会出现发芽的情况,导致其发芽的原因是什么?”给学生提供思考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随后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对以往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一同研究“探究种子发芽”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并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以及“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的实验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呈现的具体现象,并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录两组实验中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实验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在观看过程中记录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具体分享。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将提前搜索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除阳光、温度外,其他促使种子发芽的条件,并向学生具体讲解农民在播种时是如何判断播种条件的,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讲解“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时,根据实验内容,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思考问题,并借助实验带领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合理运用实验后的时间向学生讲解生活常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常识。
(四)创设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内容实验
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生活化导向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应创设科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其体验实验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小学科学教材《点亮小灯泡》内容为例,在教学正式开始时,教师首先将提前准备好的灯泡、导线、电池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灯泡的放大图,向学生具体介绍灯泡的构成,让学生思考灯泡点亮过程中是哪一部分发出的亮光。随后,教师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每一桌学生,让其同桌之间进行点亮灯泡的实验。在学生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桌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对学生实验步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确保每一桌学生的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次呈现灯泡的结构图,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的结果,说出灯泡发亮的原因,以及灯泡各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具体介绍导线、电池的作用,实验道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明确解释未点亮灯泡的原因,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用电常识。教师在讲解《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时,通过创设实践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亲自体验点亮灯泡的过程,并在学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展开具体讲解,明确实验知识的同时,融入用电常识内容。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方法,保障学生的用电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源于生活,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大多数的发明创造都来自实际生活,且最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水平较低,无法有效理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概念。因此,教师要将生活与科学有机融合,融入生活元素,导入生活知识,实现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实验中存在的科学奥秘,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还能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感和生活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