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思析
2023-12-16四川合江县符阳小学
◇胡 芳(四川:合江县符阳小学)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理解一些科学现象。针对该情况,教师需要优化科学课程,结合学生兴趣设置科学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应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充分认知,能够合理内化相关知识,更为充分地理解各种科学现象,强化科学素养。
一、科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价值
首先,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活动产生更大兴趣。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和科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充分认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小学教师在实施科学课程教学时,需要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使现代素质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确保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析实践活动,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思维力和观察力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可以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合理设置科学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应用型、探究型、研究型、试验型和操作型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探究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交流互动,使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强化学生理性思维,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提升其科学素养。
二、科学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一)完善准备工作
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准备工作,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设置教学流程,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师在进行准备工作时,需要对学生的科学知识进行有效拓展,结合科学实践活动设置相关器材设备,为正式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打下基础。此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特点,科学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需求,组织教学,根据学生个人兴趣与学习特点设置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以强化学生能动性,使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产生充分认知,进而主动参与学习。一般而言,科学课程涉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研读教材,确保全面了解教学目标,以生为本设置教学过程。科学的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充分理解科学实践过程,为科学实践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学生良性发展。
(二)明确活动目标
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首先,需要了解实践活动的目标、意图和材料,针对实践活动的教育要求,制定预期实践目标。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口头陈述或多媒体展示,随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确定实践活动类型。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灵活巧妙的剪刀》时,剪刀是学生家庭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大部分学生对其并不陌生,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剪刀的外形特征、分类与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准备医学解剖剪刀、理发剪刀、裁衣剪刀等不同类型的剪刀,并为学生发放废旧的网线、纸张、布料、插图等材料。通过完善教学准备,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较大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剪刀,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剪刀有怎样的作用和特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剪刀的具体结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展示,使学生在观察剪刀的过程中了解其杠杆和斜面的结构特征。然后教师组织观察剪刀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剪刀,使学生对剪刀的外形有充分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剪刀的具体结构,使学生全面了解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三)优选活动课题
教师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教师在具体设置时间活动时,需要科学设置实践课题,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思维发散。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时,需要确保其适宜性与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课题时,需要注意课内外连接,引导学生全面整合科学实践和科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同时,教师在设置科学实践活动时,还需要有效结合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使学生对活动课题产生较大兴趣,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有效激发。
例如,教师在进行《做个保温杯》教学时,需要合理设置实践活动课题:制作保温杯,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此时,教师需要分析课内知识和学生实践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置实践课题,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保温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提升其学习效果。
(四)挖掘教学素材
一般而言,小学科学教材同时涵盖自然、环保、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内容,而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相比,教材的更新速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科学知识和学生实践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大量教学资源,小学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教学需求,适当延伸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光的反射现象》时,可以结合各种光的反射现象讲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想光线反射,选择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反射集中讲解。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结合家庭环境设计采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学生科学思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五)设置问题情境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使学生科学思维得到更大发展,强化学生整体素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以及学校的环境与各项器材组织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具体设置实践活动时,需要强化教学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述《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时,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科学知识强化教学引导,与学生共同探究该种自然现象,分析其解决方案。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对其科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与此同时,结合实际生活设置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有效开发,实现学生灵感的有效激发,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知识,对其科学思维进行有效巩固和拓展。
(六)组织分组活动
小学教师在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时,为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主体。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置实践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使课程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小学教师通过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用沉的材料造船》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浮沉的特点,需要合理设置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大发展。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将科学知识讲述和科学实验演示有效结合,在水中放入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使其沉入水底,然后对橡皮泥的形状进行科学改进,使其浮起来。学生需要跟随教师开展实验操作,了解如何浮起水中物体。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需要对教学思路进行科学转变,强化自主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步骤展开具体操作,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更高的实践水平。
(七)强化课外实践
小学教师在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时,需要基于创新角度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更为充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深入分析相关知识,对其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可组织学生种植大豆,观察其生长过程。以此为基础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实践热情,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更大发展,了解种子发芽过程,从而实现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增强,确保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
三、结语
小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时,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完善准备工作,明确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结合教育需求优选实践课题,深入挖掘相关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分组活动,强化课外实践探究,确保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使现代素质教育得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