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2023-12-16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特聘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
钱金明
推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阶段确立一个改革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朝着既定的改革目标不断推进。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和自主参与,是给学生一定自主空间与自主的时间,是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符合这三个指标的科学课才是我们追求的好课。
明确小学科学课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后,我们该怎么努力呢?我认为,首先要从单元整体入手。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教材是单元结构型教材,单元内每篇课文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而且单元起始课、探究研讨课和交流评价课还存在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单元结构型教材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单元起始课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诱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聚焦探究问题后,要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然后提供支架让学生自主梳理,诱发更多的问题,为本单元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单元探究研讨课,是围绕聚焦的一个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研讨,从而建构一个个具体概念。单元交流评价课,是将一个个具体概念上升到核心概念或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产品”。实际小学科学教材,在单元结构型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呈螺旋上升的特点,所以要把握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其次,要分析课文的活动结构。一般活动结构有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两类,了解编者是用哪类结构组合学习内容的,这对我们重构学习内容很有帮助。
分析活动结构后,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其前概念及对本概念的学习进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快乐的体验。分析学生目前的状况与理想要求之间存在的共性差异有哪些?学生对此学习内容的难点在哪儿?学生生活情境中蕴含着与本学习内容相关联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如何利用?等等。找准教学的起点。
通过对活动结构和学生的分析,提炼出本课教学的主线索,使课堂教学结构化,形成自己对本课独立的理解和教学思想,这就是磨课。有了课堂教学主线索,我们便可进入学习设计的编写环节。
导入活动,一是要围绕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探究什么、指导学生怎么探究。这样给学生空间与时间,学生的探究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5 分钟左右的时间要用在刀刃上,我们可用微视频、实验记录单、思维导图等支架,较快地完成探究指导。
二是要搭好支架。学生习得探究技能与方法,需要一个进阶过程。搭建适宜的支架,由扶到放。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记录单、思维导图,为学生探究思维、探究方法导航,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其探究的路径与方法。当然,支架应逐渐减少,三年级可搭得完整些,四年级可适当减少,五、六年级便可让学生独立行走了。
三是评价要前置。现行科学教材已经将STEM 融入课程体系,体现在现行教材之中,好多单元的后面几节课就是STEM 教育内容,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产品”。加之我们主张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与更多的探究时间,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评价工具,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质量。评价工具的建立实际是引导学生进行元学习,让他们边学习边对照评价量规进行反思、修正,在感悟中习得自我规划学习路径、时间等,学会学习。
四是要强化个性化指导。我们历来倡导因材施教,在课堂的探索环节,我们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与自主时间后,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个性化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做探究的合作者、同伴或支持者。一堂好课,教师的角色是不断转变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是要强化科学思维。现行教材课文的编写体例是探索后研讨,研讨就是思维的碰撞,没有交流研讨过程,前面的探究活动上升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的研讨环节还要强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潮。要以本课聚焦的核心问题为中心,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充分研讨、质疑,最终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从而建构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