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永玉绘画的跨媒材实验与形式趣味

2023-12-16◇刘

大观 2023年8期
关键词:黄永玉水墨画版画

◇刘 颖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黄永玉的绘画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其早期作品的沉淀与西方艺术的影响。黄永玉逐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革新意识,体现在他不厌其烦地在漫画、版画、水墨画等多种媒材上实验自己的题材和想法,以及在这些作品里或传统或先锋的形式趣味的运用。

详细地说,不管是形式语言的革新还是对漫画、版画、水墨画等诸多媒材的喜爱,都离不开黄永玉早期作品的沉淀和历史环境的影响,但这种革新的形式并没有同时期进步文艺家的那种革命滥觞,相反,黄永玉对形式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对西方现代绘画精华的汲取和对传统艺术的扬弃。比如,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处于救亡图存的革命历史时期,新兴木刻版画顺应了时代要求,成为宣传、教育大众的有力工具,因此,大部分文艺青年投身于版画创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版画和漫画也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20 世纪40 年代末,受到现实主义版画与进步文化运动的影响,大部分版画家选择以抗争为主题,以版画的形式来反映现实问题。而黄永玉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与当时的主流背道而驰,选择以文学插图为题材,并且具有文学范围内的装饰性特征;20 世纪50 年代初,新兴的创作水印版画既继承了木刻版画的技法,又吸收了国内民族性、国外现代化的艺术样式,可以说,水印版画一定程度上夹杂着反传统技法。黄永玉的创作受到了同时期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的影响,这一点在其创作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的木刻版画《阿诗玛》中便有体现。也有学者认为黄永玉以中国传统剪影的创作形式与现实主义的描绘手法来刻画形象,这些都是其不落俗套、不同于早期民间木版画创作的表现。黄永玉在其作品《织布》中使用了不同于传统明清木刻的手法,而在背景中运用三角刀、圆刀处理画面,这种处理方式是从荣宝斋中学来的,可见黄永玉敢于将传统与新兴的创作技法相结合,这也是他敢于革新的表现。20 世纪50 年代后,他的漫画基本形式语言,主要还是受到现代主义和传统绘画的双重影响。

总体而言,黄永玉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的作品在形式语言和媒材上进行了革新,这在其人物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更重要的是,这种革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媒材的多元化创作

黄永玉在诸多友人、老师的引荐与交游中,逐渐成为一个活动于各大文化城市的现代画家。自身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对西方新文化、题材和技法的积累,使黄永玉不再满足于停留在本土绘画的框架之内,而是愈发热衷于探索一些新画种、新材料,比如漫画、版画等等。这些多元媒材的使用,是黄永玉受到新文化启发并大胆尝试的一个证据。或者说,漫画、版画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成为黄永玉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画家的重要特征:他后期作品中的革新思维与表现形式与其年轻时不拘泥于一种媒材的创作有莫大的关系。

(一)“图文互补”的人物漫画创作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艺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心上海展开[1]。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永玉在上海所看到的杂志、建筑、广告、画展等视觉文化中,混有强烈本土元素的漫画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漫画的题材不再局限于时尚时事,还涉及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等,因此大量不同内容的漫画期刊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些漫画中的人物多由较为简单、符号化的元素组成,如黄尧的《牛鼻子》用简单干净的线条与符号化的形式设计出中国式的绅士形象。在同时期以简洁干净的人物外形来赋予孩童天真烂漫特征的漫画作品的熏陶下,正在读小学的黄永玉开始接触漫画,也尝试着使用简单的线条进行创作,并吸收了张乐平等人作品中存在着的传统趣味,在长时间的创作尝试下,黄永玉逐渐领会绘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线条表现。

就漫画形式而言,黄永玉较为早期的漫画喜欢用“图文互补”的形式表现[2],代表作品有《罐斋杂记》。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漫画家,如一直追求具有东方传统趣味的“古诗新画”形式的丰子恺,他的图画承担着主要的叙事功能,文字起到了对图像的补充与说明作用,而黄永玉虽然也在其部分作品中借助题画诗来传达画面的情感,但他同时还在此基础上补充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情,代表作品有《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蒋门神》题画诗文中的“揍”“扁”脱离了诗文的传统,人物漫画中的动作神情也与题画诗文相呼应,可以说,黄永玉的漫画创作已经跳脱出简单的题文解释图画的关系,而是文与图灵活借位,这种形式的创新同样决定了其漫画内容的不落俗套。早期黄永玉在漫画内容上十分注重对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思考,如始于1964 年创作的图文结合的格言漫画《永玉六记》,同样借用格言文字对图像进行补充,但值得注意的是,黄永玉将动物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而后期他逐渐尝试站在画中人物的角度进行创作,如《老子们都白搞了》《不可不醉,不可太醉》等,这些超脱传统的创作观念,一直影响着其后期的漫画作品,乃至其他形式的绘画作品。

(二)“古诗新画”的版画实验

在漫画创作角度的思考下,他同时期的木刻版画和水墨画创作使用了简洁、具有思辨性的表现手法。黄永玉利用木刻版画技术表现传统文学和戏剧中的人物。比如,在丰子恺等漫画家使用“古诗新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时,黄永玉已经使用简单有趣的白话文、古文言与俗语对自己创作的经典作品进行调侃,他也创作了一大批“古诗新画”的木刻版画作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代表作品有《十七十八好唱歌》。而他的少许革新性,体现在其漫画形式与漫画内容中。就创作内容而言,可能因为他创作《大画水浒》的时间较早,所以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线条构思与构图明显带有纯稚色彩,画中的人物具有戏剧化人物形态的特征,不仅能看到西方艺术形式的影子,还能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渗透。但在背离传统的创作中,他却仍然以传统线描刻画轮廓,延续传统留白的构图布局以及写意的笔法,这样与众不同的漫画小记式创作形式体现了传统与非传统的结合,也为其后来独特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古今相融”的水墨画创作

与将漫画形式语言融入作品中一样,黄永玉的大多数作品都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如荷花主题的水墨画、以漫画形式绘制的漫画小记题材的动物画等等。提及黄永玉的水墨画,就不得不提他的人物画《齐白石像》,这幅画更能体现黄永玉不受时代限制的叙事方式。在同期艺术家还在受西方绘画形式及“新年画”热潮的影响时,黄永玉却突破传统的束缚,进行自主性表达与探索,选择以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里既有现代性特征,又存在着文人画的传统,可以看出,他之前的人生经历没有削弱他身上的传统文人精神。黄永玉在绘画创作中较关注线条语言,而线条语言可以传递给观者画家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同样,黄永玉在茶酒主题的水墨画作品《读书品茶》中,用粗犷的线条表现自己心中的饮茶读书之人,作品表现方式以简笔写意为主,造型极简,恣情传神。20 世纪80 年代末,黄永玉的水墨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敢于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其对水墨画与文学的创作也促使他在传统趣味与其个性之中逐渐找到平衡。黄永玉早期的人物水墨画似乎成了他突破传统的媒介,他尝试将水墨画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其他形式的作品中,将自己的理解在古人的形式基础上不断完善。

二、在动物画与花鸟画中建构形式趣味

早期黄永玉在其人物画中表现出了与传统相冲突的矛盾性,其核心就是引进大量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并将其与传统文人画的方法相互融合,从而表现动物、花鸟题材,以展示其独特的革新性叙事方法。

(一)突出现代形式感的动物画

20 世纪50 年代所创作的木刻插画以动物形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动物题材绘画都是隐喻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工具,如《大雁》《猫》等等。而后也一直存在着相同功能的动物题材绘画,如《猫头鹰》《三非礼图》等,表现画家对封建礼制的有力批判。20 世纪晚期的动物题材作品中具有打破传统形象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如《也不想一想,它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将猫拟人化,《咱俩合资买只宠物好不好》中将老鼠拟人化,等等。有学者认为,这种将动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受到了湘西苗族传统艺术的影响。黄永玉的现代性表现手法还体现在逐渐以现代性的动物为画面主体,如鸭嘴兽等。此外,他在生肖挂历中所创作的动物形象与叙事逐渐脱离了文人画的传统趣味。黄永玉通过刻画野逸趣味、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现代性表现手法传达深层的意蕴,不论在绘画题材的选择还是绘画形式的创新上,他都已经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体系。

(二)花鸟画中的色彩实验

在关于荷花的系列作品中,色彩上黄永玉大胆尝试以“以黑显白”的构图方式代替传统中国画“计白当黑”的构图方式[3],讲究以色入墨,如其1978年创作的《朝露清荷图》和1987 年创作的《晨颜》等。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艺术家们似乎也掌握了将中西方艺术和谐融合的艺术体现方法,部分学者认为黄永玉的色彩受潘天寿、林风眠等画家的影响较大。潘天寿还提出中国画上印章色彩的技法理论,他认为朱红色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的效用[4],使画面更丰富。这种完美的配色关系,在黄永玉《读书品茶》等作品中也有呈现。有学者总结,暗红、杂白、赭黑、紫蓝都是黄永玉喜爱的颜色[5]。有时他直接在画面背景处用排刷肆意地刷出褐色、黑色等强烈的色彩,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无疑是对传统国画的改造与完善。此外,在黄永玉的画中还能看到西洋绘画中画面的光影关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随类赋彩”。这些创作技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为黄永玉后期绘画中重彩画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黄永玉的作品中存在着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其吸收了抽象画法与印象派的基本画法。在造型风格上,有学者认为黄永玉中年时期的作品风格偏平面性、装饰性,如《看山图》将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概括,《荷塘清晓》将荷叶的外形概括为圆形,《山水》将水中的倒影、山的形状进行抽象处理等。在创作技法上,黄永玉在《花路》的画面中进行了大面积的肌理处理,从视觉元素出发,实现了画面的平衡,这不仅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巧妙融合,也能使人从中感受到传统中蕴含的现代感。虽然在黄永玉前期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他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但在其后期的作品中更能明显感受到他带有个人特征、试图打破传统却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表现现代审美的倾向。另外,黄永玉常以油画、版画的技法来描绘他的创作对象,而不再单一地使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他将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革新式地运用到花鸟画中,有学者认为这与他长期进行版画创作相关。这样的色彩表现形式更能突出主体的装饰性,看似抽象,实则具象。而这些看似单一、纯粹地受西方绘画技法影响的创作特色中,又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性理解。他突破了中国传统创作格局的局限性,将西式的印象与中式的意境相结合,这种创作风格是黄永玉一生所追求的。

因此,他后期作品的表现题材和叙事表达的革新性、现代性与他自己对文学、人生的态度是完全分不开的。他通过不断的创作、学习,在中国传统技法上扎根,又在新的时期开拓创新,在20 世纪和21 世纪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

三、结语

黄永玉打开了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性、艺术性转变的通道,独树一帜地用中国画的笔法与形式感经营其画面的关系。他的漫画形式作品、动物画与花鸟画,为同时期的画家乃至学者,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鉴与再创新的绘画创作与理论模型。黄永玉式的“趣味与革新”也给后代艺术家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猜你喜欢

黄永玉水墨画版画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版画作品选登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黄永玉的“荷花八千”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绘画赏析·黄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