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2023-12-16王耀晨

大观 2023年8期
关键词:观者艺术家色彩

◇王耀晨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语言形式,通过图像的创作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色彩作为绘画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分为来自外部世界的自然色彩与艺术家根据创作意图所构建的色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自后印象派开始,色彩成为西方现代主义大师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1]。情感是个体对外部生活环境的主观反映和人在心理上的情绪等相关的心理状态[2]。绘画艺术中不同的色彩表现可呈现迥异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画家关注光感对色彩的影响,将绘画场所从室内搬到室外,捕捉特定光下色彩的瞬息万变;后印象派画家倾向自我意识表达;20 世纪初野兽派和表现主义艺术家更加注重情感表达,色彩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传递艺术家独特的情绪情感、生活阅历、审美态度,能够烘托气氛、彰显主题,引起与观者的情感共鸣。本文通过从色彩的心理效应、情感符号以及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究色彩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

一、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概念阐述

(一)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由色相、纯度和明度组成。色相即单色色彩的称谓,不同的色相可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力量和爱情相关联,而蓝色与平静、冷静和信任相关;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明亮的颜色通常与活力、快乐相关,而暗淡的颜色与沉思、哀伤相关;纯度表示颜色的鲜艳程度,纯度高的颜色往往引人注目,而纯度低的颜色更加柔和。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衍生出对比色、互补色、相邻色、渐变色,色彩所占体块大小、搭配组合、冷暖对比调和、技法的变化表现决定绘画艺术作品整体的层次感、节奏感与韵律感。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根植于现实生活,文化背景、历史环境、地域差异、社会认知等客观因素的不同,能够引起艺术创作者与观者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冷色调和暗淡的色彩可以传递出压抑、悲伤或绝望的情绪,而明亮、鲜艳的色彩可以传递出希望、喜悦或活力的情感,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情感,艺术家可以引发观者对社会议题的情感共鸣。

二、色彩的情感符号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3]。色彩作为绘画艺术中最典型、最直观的视觉符号,艺术家经常使用特定的色彩来代表特定的情感或象征意义。比如红色的爱情、黑色的悲伤、绿色的生命、黄色的希望等。凡·高认为创作的真正乐趣与价值在于个人真情实感的表达,他在艺术创作的成熟阶段酷爱使用黄色系作画,代表作品《向日葵》共绘制了11 幅,以向日葵昂然向上的绽放之姿承载他对生活的憧憬与希望,粗犷奔放的笔触加之鲜亮绚丽的黄色,展现他洒脱不羁的性格与对爱情的渴望。

(一)文化和社会符号

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导向性,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赋予色彩不同的情感符号,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秦朝、西汉时期黑色寓意尊贵,两宋时期男红女绿婚服寓意吉祥,明清时期黄色象征皇权与尊贵[4]。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与纯洁和纯净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可能与丧事和哀悼相关;红色在西方通常代表暴力、战争,而在东方文化中代表幸运、吉祥、喜庆。艺术家在创作中如果要确保色彩的情感符号能够得到准确传达,就需要考虑观者的文化背景。

(二)主题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色彩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例如,黑色通常与悲伤、死亡、神秘相关,而金色与财富、豪华和权力相关,艺术家通过利用这些情感符号来创造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使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比如古埃及浮雕、圆雕、墓壁画等绘画艺术作品的主题以神像和法老像为主,人物像以侧面呈现,画面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没有透视感,通过色块的大小表现空间距离的远近,色彩多选用单色作画,以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等为主,配以淡蓝色的背景,表现出神秘的气氛。

三、色彩构成与情感表达

色彩的明暗对比、饱和度的变化以及色彩的空间分布等因素对情感的塑造影响深远。歌德将色彩分为积极色彩和消极色彩:红、橙、黄等暖色给人以乐观、努力、进取的积极情感;绿、蓝、紫等冷色给人以不安等消极情感[5]。

(一)色彩的层次和对比

色彩对比在情感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对比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在作品中使用不同层次和对比的色彩,艺术家可以引导观者的目光和情感体验。高对比度传达出强烈、明确和鲜明的情感,表达力量、决心和坚定的意志,也可引起紧张、战斗或对立的感觉;互补色如红绿、蓝橙对比能够产生鲜明而强烈的视觉效果,传达活力、兴奋和对立的情感,这种对比可以带来活泼、矛盾和引人注目的感觉;深浅色对比可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带来安静、柔和或沉重的感觉,较浅的色调常传达出轻盈、明亮和开放的感觉,较深色调则传达稳重、厚重和神秘的感觉;冷暖色对比在情感表达中非常常见,冷色调(如蓝色、绿色)通常传达出冷静的情感,而暖色调(如橙色、红色)传达出热情的情感,比如拉斐尔《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中红色、蓝色相互平衡,同时配上大地色系,使画面呈现宁静安详的秩序感;同色系不同色调之间的对比可带来和谐、温和、舒适的感觉,常被用于创造柔和、平静和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的平衡与和谐

艺术家在运用色彩时需要考虑色彩的平衡与和谐,过多或不足的某种色彩可能会扰乱观者的情感体验,色彩的平衡可以通过色块的大小占比来进行,也可运用色彩理论中的互补色、相似色和邻近色等对比来实现,艺术家可通过精心的色彩组合来创造出和谐而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安格尔的《泉》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30 余年,无论造型、色彩、线条都符合均衡和谐、比例恰当的美学基本原则,饱含作者对于绘画理念、审美原则、元素塑造等的思考,棕色的陶罐与暗色背景相统一,少女面部偏暗凸显典雅庄重,身体偏白与暗黄背景对比鲜明,视觉焦点定格在少女,流动直线水柱与曲线身材动静平衡构图,契合变化与统一规律,使整体画面色彩舒缓轻柔、清秀隽永。

四、色彩与情感体验

(一)色彩展现生活情绪

绘画作为一种外在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在观察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进行的创作型表达,比如爱德华·蒙克一生中画了很多有关死亡、焦虑、爱情的作品,他所描绘的事物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而是内心主观的“真实的事物”,是对自己内心最纯粹的审视、思想的解放,是对他生活时代的控诉与坎坷痛苦经历的总结。代表作《呐喊》强烈的色彩对比、扭曲的线条勾勒出一幅痛苦不安的面孔,压抑的情感从内心呼之欲出,隐喻着作者因家人患病相继离世的惨痛现实导致的内心世界的煎熬、崩溃与无奈。

以当代艺术家“波点女王”草间弥生为例,她运用鲜艳斑斓的圆点以反复、聚合、渐变、对比等夸张的表现形式为观者营造一个潜意识圆点空间。暖色系圆点植物以大红、柠檬黄为主色调,明亮的色彩可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并增加画面活力,诠释草间弥生热爱生命、热衷于艺术创作的激情;冷色系圆点植物花卉以蓝紫色为背景,而暗淡的色彩可以营造沉静和神秘的氛围,使艳丽跳跃的主体物与斑驳深远的背景形成鲜明反差,产生激烈的视觉冲击力,流露出草间弥生错乱、不安的现实情绪,表达潜意识中焦躁、动荡的情感。草间弥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色彩在处理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二)色彩映射现实社会

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利用色彩的明暗、饱和度、温度等属性,通过创造性的组合,传达其对社会环境、科技发展、审美观念、主流文化思潮等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比如威尼斯画派跨越400年历史,强调以精微色彩塑造形体,画派色彩风格随时间演变经历了明媚和谐、雍容华丽、光彩强烈、轻盈柔美等阶段,传达丰富的情感,反映当时社会富庶,生活环境和谐,大批画家思想开放、追求感官享乐的社会大环境;印象派画作将自然科学光学与色彩学融合,在观摩自然美景与生活场景中通过色彩调和光影,表达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追求;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等作品反映乡村生活状况,以灰暗的色调凸显劳作者的艰辛;中国画受古代“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追求随类赋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后期发展为青赤黄白黑,通过用墨色彩浓淡控制与重叠蘸色绘画技法呈现出飘逸空灵、大气沉稳、明艳浓烈的意境之美,以此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三)色彩传递艺术追求

1.表现主题和情感

选择特定的色彩组合、色彩符号、调整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冲击力。例如20 世纪初尼采的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斯特纳的神秘主义盛行,表现主义反对机械的模仿现实,强调直觉感受与主观情绪创造,运用色彩的组合、明暗度对比等色彩与夸张形体发泄内心苦闷,注重表现“精神的美”。

2.强调形式和结构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观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和组成元素。艺术家通过对比明亮和暗淡的色彩并将其进行创造性组合,可营造出明暗对比和空间感,突出作品中的重点和层次感。以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为例,其将色彩、人物造型与画面光影进行强化处理,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与人物雕塑感,其中画面中白色的小狗寓意忠贞,红色的玫瑰与床垫象征对美好婚姻的祝福。

3.营造氛围和场景

色彩可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和场景,艺术家通过运用适合的色彩调性和配色方案,可营造出温馨、神秘、梦幻等特定氛围,使观者能够沉浸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世界中,以此增强观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例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吻》中,男人身上的装饰均是方正色块,象征坚强,女性衣服装饰是圆形图案与流动线条,寓意温柔圆润,画面色彩中掺入金粉,点缀紫色、蓝色等,营造出欢愉、迷醉、温馨的梦幻世界;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采用浓郁的砖红色、复古的绿色形成对比,蓝色的暗调光影呈现迷人的孤独感。

4.个人风格和创作特色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艺术家可以发展出个人的色彩语言和视觉风格,使其作品具有辨识度和独特性。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运用风格和创作特色。印象派奠基者莫奈摒弃主流学院派明确的轮廓,长期探索光与色的调和,出色表现绘画艺术中空间、对比、运动关系,引领绘画观察方式的变革;野兽派以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强烈的装饰意味,独树一帜。

5.探索创新和表现力

色彩也是艺术家创新和表现力的源泉之一,通过尝试新的色彩组合、运用非传统的调色和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艺术家可突破传统的色彩观念,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视觉体验。达·芬奇运用晕染法创作的《蒙娜丽莎》神秘感十足,画中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发无数争论与猜想,其奥秘至今仍被探索。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工具。艺术家通过精心的色彩选择、组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本文通过论证和案例分析,阐述了色彩的心理效应、情感符号、构成方式,以及在表达艺术情感、释放压力、发泄愤怒怨恨、调节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如何将绘画艺术引入大众生活,运用色彩调整压力、提升专注力、增强意志力、完善健康人格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观者艺术家色彩
端午节观龙舟赛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奇的色彩(上)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