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会昌的一段往事
2023-12-15孟明燕孟昭庚
孟明燕 孟昭庚
一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以50万重兵直接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央红军。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极力排斥毛泽东对中央红军的领导,加之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对作战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屡屡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调集11个师,任命陈诚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向江西省广昌县推进。
广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蒋介石下令非夺广昌不可,而中共中央“左”傾冒险主义领导者也下令非守广昌不可。两个“不可”碰到一起,一场空前残酷的战斗便不可避免地在广昌城下爆发。
1934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保卫广昌的政治命令,命令指出“敌人已尽力采用一切办法企图占领苏维埃的广昌”,而“我们的战斗任务,是在以全力保卫广昌”,并高呼:“高举光荣的红旗,向着伟大的胜利前进。胜利万岁!”命令文末的联合署名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博古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
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 顾作霖
“咦,政治命令上咋没有毛泽东的名字?”以往中央根据地所发布的文告上往往都是“朱毛”齐名,在赣南、闽西一带,老百姓一直将红军说成是“朱毛红军”,民间有不少人甚至以为“朱毛”就是一个人。而现在大敌当前,却只见朱,不见毛,毛泽东哪去了?中央苏区的民众和红军的基层官兵对此十分困惑。
二
毛泽东哪去了?
自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取得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王明在莫斯科遥控中共临时中央,向中央苏区派出“钦差大臣”,逐步剥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
1933年1月初,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白区的革命力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损失惨重,中共临时中央处境日益恶化,被迫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
1933年二三月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抵达中央苏区后,便在党、红军和根据地内全面贯彻执行“左”的冒险主义方针,实际上反对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到了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免去了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博古指派张闻天分管政府工作,接替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则成为徒有虚名的政府首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被彻底架空了,政治局开会也很少通知他。
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迎来了广昌的这场恶战。广昌战役由博古和李德直接指挥。一时间,广昌城乡到处都刷着醒目的大字标语:“为着保卫赤色广昌,就是为着保卫中国革命而战!”“要么胜利,要么死亡!”“拒敌于国门之外!”“决不放弃苏区寸土!”
从1934年4月10日至28日,广昌战役历时18天,虽然给予敌人以重创,但红军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5500多人,占参战总兵力的五分之一。最终,红军被迫撤离,广昌失守。
在广昌战役败局已定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于1934年4月中旬离开瑞金,前往中央根据地南线会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
广昌和会昌是一北一南紧挨着红都瑞金的两个县,分别距离瑞金差不多百十公里。
毛泽东到达粤赣省委和省政府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时,会昌正在上演同广昌战役一样的剧情,只是这出大戏不是在会昌的县城,而是在县城向南50公里的一个叫筠门岭的地方。此役在红军战史上被称为筠门岭保卫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筠门岭原名“军门岭”,山峦重叠、异峰突起、地势险要,扼赣粤闽三省之咽喉,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故而得名“军门岭”。至清代顺治年间,又因此地盛产筠竹而被称为“筠岭”,后就被改名为“筠门岭”,沿用至今。
为了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继续进行斗争,教育干部认识错误路线的危害,毛泽东在离筠门岭前线只有30多公里的文武坝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出席粤赣省委召集的省委扩大会议,向参加扩大会议的县委书记,区、乡苏维埃主席了解情况,听取省军区司令兼政委何长工关于南线军民反“围剿”的情况汇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省委书记刘晓、何长工等人进行南线的军事部署,帮助指导粤赣省委如何发动群众,大搞游击战争,消耗、钳制敌军力量。
毛泽东在文武坝工作了两个月。一天,天刚刚亮,毛泽东在陈士榘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会昌山。他举目四顾,只见高峰连绵、群山似黛,不禁即景赋词,随口吟成了不朽词作——《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三
筠门岭保卫战,同样是因为执行博古、李德的“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战法,战事艰难,损失惨重。进攻筠门岭的是国民党南路粤军,他们以3个师的兵力,分成三路向筠门岭发起疯狂的进攻。
毛泽东得知参加筠门岭阻击战的粤赣军区红二十二师被迫退出战斗,连以上干部正在进行筠门岭战斗总结后,便打电话给红二十二师政委方强,详细了解敌我情形。毛泽东首先对红二十二师指战员进行了鼓励,说:我们是新部队,敌人又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敌人才前进了那么点,这就是胜利!接着又明确、具体地指示:现在应该把主力抽下来,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赤卫队打游击,牵制敌人。最后又指示红二十二师在整训中要总结经验,好好研究挡不住敌人、不能打好仗、不能消灭敌人的原因。
毛泽东的指示,使红二十二师指挥员从不利的形势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师部向战士们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进行了战斗动员。战士们的斗志立刻高涨起来,在之后的四五天内,接连打了五六个小仗,消灭了敌人一支企图偷袭的小部队。
又过了几天,毛泽东闻报筠门岭前线吃紧,很不放心,竟不顾自身安危,亲自来到红二十二师师部驻地站塘李官山视察。
那是6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毛泽东身着便装,骑着一匹小红马,带着五六个随行人员,从粤赣省委驻地文武坝出发,风尘仆仆地来到红二十二师师部。这里离前线不远,能隐隐约约地听到前线的炮声。
师长周子昆、师政治委员黄开湘(方强已被调离)、师参谋长孙毅等人闻讯早已站在师部门前迎接毛泽东。
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周子昆在一旁向毛泽东介绍,毛泽东连连点头。
当毛泽东跟孙毅握手时,发现30来岁的孙毅竟留着胡子,便饶有兴致地跟孙毅开起玩笑来:“哎哟,还是个美髯公!我们是红军呀,红军有规定,是不允许留胡子的!你这个参谋长为什么不执行啊?”
周子昆看出孙毅心中的忐忑,便赶紧对毛泽东说:“毛主席,孙毅同志留胡子是朱总司令特批的!”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那你来讲讲,朱总司令为什么特别允许你留胡子?”
于是,孙毅红着脸告诉毛泽东,他早年在冯玉祥部下当兵,曾生了一场大病,身上瘦得皮包骨,连头发都掉光了,奇怪的是他的胡子却长得很旺盛。孙毅说:“我想,人在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跑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地往上长,这胡子讲义气,是我的精气神,剃不得!”
毛泽东听了,诙谐地说:“胡子讲义气,我们红军战士更应讲士气,讲革命的义气!既如此,那你就留着吧。以后,如别人对此有意见,你就说俺这胡子那可是朱德、毛泽东特批让俺留的!”
毛泽东的话,引得在场众人一阵哈哈大笑。
自那以后,不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每次遇到孙毅,总亲切地叫他“孙胡子”。孙毅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毛泽东住在作战室,那是村中紧靠山坡的一座二层小楼上的一个套间。有里外两个房间,外间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部电话机和一盏油灯,靠墙的地方支着一块门板,是平时值班参谋休息的地方。周子昆把毛泽东安排在里间,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一盏三个捻子的油灯,在靠墙的地方,也用门板给毛泽东支了一个临时床铺。
毛泽东习惯夜间办公,白天休息。他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才躺下休息。他说,夜深人静,万籁无声,工作效率高。
周子昆、黄开湘和孙毅陪伴了毛泽东3个晚上。
第一天晚饭后,毛泽东询问了近期战斗情况,几位师领导一一作了回答。毛泽东听后,对周子昆说:“把你们近来的《战斗详报》找来,咱们共同分析一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周子昆叫孙毅找来了6份《战斗详报》。6份《战斗详报》记述了6次战斗情况,都是小战斗,有得有失。作为参谋长,孙毅向毛泽东介绍说:“有两次战斗是我带一个团出发,出发前师长曾向团长交代:‘由孙参谋长协助你指挥。”
毛泽东听了之后,说:“你们看,叫师参谋长协助团长指挥,团长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问题就出在‘协助这两个字上,这参谋长就不好办了嘛!”他还批评说:“你们两次派参谋长去,他刚刚从红军学校出来,你们师长、政委为什么不亲自去?仗没有打好,回来你们还批评他,这不公道嘛!”
周子昆、黄开湘听了毛泽东的批评,连连点头,说:“主席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改正。”
前3个晚上研究了6份《战斗详报》,每晚2份。毛泽东纵观全局,对敌我双方情况很快就了如指掌,让大家非常佩服。3天之后,周子昆、黄开湘对毛泽东说:“毛主席,我们两个不能陪你了,留下参谋长陪你,我们到前边部队去了。”
毛泽东说:“好,你们搞自己工作吧,不打扰了。”
四
第四天晚上,毛泽东把附近几个县委、区委的领导召来座谈,了解各方面情况,搜集了不少材料。然后他就坐在油灯下,边看边写。有时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在埋头工作。
孙毅住在作战室外间。他每天起床后,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毛泽东喜欢抽烟,饭后总要来到外间,靠在孙毅的被子上,边抽烟边同孙毅拉家常。毛泽东平易近人,说话很风趣。一次,毛泽东问孙毅:“你是哪一年参加革命的?”孙毅说:“是宁都暴动过来的。”毛泽东听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孙毅接着说:“前年2月,我带领五军团十四军200多人到瑞金参观学习,你亲自给我们讲了话。”
毛泽东略微沉思一下,连声说:“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个留着胡子的带队人就是你呀!”
孙毅告诉毛泽东,他在红军学校担任军事教员一年多,今年春天調到这里担任师参谋长,离开学校时,还有点恋恋不舍呢!
毛泽东笑着说:“是啊,当教员能锻炼人,干久了还蛮有意思呢!我们是红军,为的是革命,有时需要调换个岗位,这就要服从,这就是顾全大局。孙毅同志,你说是吗?”孙毅连连点头:“主席说得对!”
当时,红二十二师有一位营长,粵赣省委决定调他到白区做党的地下工作。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同他谈话,他说:“宁愿牺牲在战场,也不到白区工作。”孙毅把他请来谈了一个多钟头,他仍思想不通,气呼呼地说:“我没有地下工作经验,撤职我也不去。”
孙毅向黄开湘汇报了谈话情况,黄开湘说:“你把这件事向毛主席汇报一下,请他帮帮忙,做做工作,准能行。”
毛泽东到红二十二师的第六天傍晚,他刚刚吃过饭,孙毅来到他办公桌前恳切地说:“主席,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
毛泽东问:“什么事?”孙毅说:“我们有一个营长,是共产党员,家在江西南部。省委考虑,让他到敌占区工作,会比当营长发挥的作用更大,可他坚决不干,说什么‘打死也不去。省委来几次电话催他去报到,他就是不去。”
毛泽东听了沉思了一下,对孙毅说:“明天你通知他,我同他谈谈,试试看。”
第二天下午,孙毅把那位营长领到毛泽东身边就离开了。晚上,毛泽东坐在孙毅的床铺上一边抽烟,一边面带笑容地对孙毅说:“那个同志真固执,我整整用了3个钟头才把他说服了。”
孙毅兴奋地说:“主席,那谢谢你了!”
次日,那位营长就来向孙毅辞行,到白区工作去了。
五
这期间,孙毅曾听传言,说红军将要有重大行动。他几次想问毛泽东是不是真有其事,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恰在这时,中革军委有新的部署,红二十二师奉命转移。孙毅草拟了部队转移的命令,拿给周子昆、黄开湘看后,周子昆说:“送给毛主席看看。”
孙毅遵照周子昆的指示,拿着稿子走到正在看书的毛泽东桌前,恳切地说:“毛主席,我拟了个转移命令,过去没有搞过,这是第一次。师长、政委都看了,请您过目,指导一下!”
毛泽东接过稿子,让孙毅坐在他旁边,当场边看边挥笔改了起来。孙毅目不转睛地看着。毛泽东说:“敌情说得不够。”说完,他根据他自己掌握的情况,在命令稿上又补充了敌人方面的情况。在具体任务的布置上,孙毅写得很啰嗦,次序也有些乱。毛泽东将前后次序作了調整,并在语句上作了修饰。
毛泽东将改后的稿子递给孙毅,说:“参谋长,你看看改得适当不适当?”孙毅将稿子捧在手中,仔细看了一遍,连声说:“改得好!改得好!”
这次,毛泽东手把手地指导孙毅如何起草、修改文件,给孙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毛泽东在站塘李官山住了十余天。每次外出散步,见到红军战士走出碉堡,在野外练刺杀、搞演习,他都感到特别高兴。
在红二十二师转移之前,毛泽东还给该师营以上干部作了一次重要讲话。那是一个下午,在一户农民家一间不大的堂屋里,40多个营以上干部集中在一起。毛泽东先是十分亲切地同大家交谈,问敌情,问作战经过,问干部、战士的生活和情绪,问地方群众情况和大家干地方工作的体会。最后,毛泽东作了讲话,他讲了红二十二师对保卫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所起的重要作用,讲了军民关系问题,教导同志们打仗光靠军队不行,还要依靠群众,搞好军民关系,才能打胜仗。
毛泽东讲话之后便与大家告别,离开站塘李官山返回粤赣省委机关驻地——会昌文武坝。6月下旬,接到中央通知,毛泽东回到瑞金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在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下,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准备战略大转移,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题图为时卫平油画作品《毛泽东同志在瑞金》)
(责任编辑: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