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问题分析与对策
2023-12-15黄晨
摘 要:通过调研分析“应用大学G12联盟”等50多所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的薄弱环节,发现学生干部选拔、管理、培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诉求,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此,提出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的对策,以高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為切入点,创新完善培训培养形式,规范高校学生干部选拔管理,为高校培养品学兼优、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
基金项目:2021南阳理工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养构建”(编号:BSJJ202156-43)
作者简介:黄晨(1980— ),女,南阳理工学院学生处宣传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政治思想与心理素养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期和内涵质量提升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让高等教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正是适应形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如何科学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亮出特色、办出水平,不仅事关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内涵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急需提升的阶段,学生发展是关键,而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影响着高校的学风、考风和校风,因此对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综合素养的培育十分迫切。对学生干部采取科学、全面、有效的培养策略,不仅有助于规范高校学生干部的价值导向,而且还可以影响到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现状
笔者通过对“应用大学G12联盟”12所高校、“长江流域大学联盟”8所高校、“中原在线大学联盟”20多所高校,总共4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干部综合素养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厘清了当前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现状。
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不过20年左右,有些高校办学历史仅有十几年,在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培养方面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不科学、不到位,培训培养不系统、不深入。虽然能够建立相对系统的学生干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构建相对公平的学生干部选拔和考核评价机制,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处理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遍下降,原因在于不能处理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部分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其学习考核成绩不及格甚至考试挂科现象较多,专业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甚至影响正常毕业,在学生群体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和引领作用。这类学生干部在主观认识方面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不认为学生干部最应该兼顾学业,成为广大学生的榜样。
(二)部分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干部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工作浮于表面,甚至个别学生干部还带有“官僚”作风,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传达,造成辅导员了解信息滞后,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干部的威信下降。
(三)部分学生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义务。部分学生干部认为自己是“干部”,具有一定的“特权”,借工作之名随意发号施令。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对立的局面。一是部分学生干部将“干部岗位”看成是自己的炫耀资本,没有看到学生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二是部分辅导员把所有工作都指派给学生干部完成,在“如何做、怎么做”上缺乏全面、细致的引导,出现问题埋怨和批评的较多,教诲和反思的较少;三是个别辅导员私底下让学生干部行使“教师”权力,从而产生学生“身份”和教师“行为”错位的问题。
(四)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考核机制不完善。一是考核细则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执行方案;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学生干部的考核比较随意;三是考核方法缺少可量化、科学的指导体系;四是考核内容不完善,只注重工作方面,缺少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考核;五是考核结果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等。如果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不科学、制度不完善,辅导员就无法合理量化学生干部的工作实效,也就难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的对策
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校综合工作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要紧跟教育形势变化,具体对策如下。
(一)创新培养方式。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干部熟悉并牢记学生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会的宗旨和目标,了解新形势下学生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就学生干部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态度和工作技巧等问题,采取集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由校团委、学生处领导和辅导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实施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拓展计划,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创新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对学生干部综合素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二)规范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方式。根据工作需要,拓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途径和方法,面向全校基层团组织和院校两级学生会组织选聘学生干部。一是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聘原则,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二是要严格把好报名关,优先考虑态度积极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在专业排名前20%,入校以来无不及格情况,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文字写作、计算机应用、新媒体采编和文艺表演等方面擅长,身心健康,有较强抗压能力,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三是选聘流程采用个人报名与基层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量化选拔标准和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奖惩情况等。四是采用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对年终考核量化积分排名末位,或者在学生中缺乏威信,在学生会和辅导员的教导下不能改正的学生干部一票否决。
(三)完善高校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做到以考核促工作,以考核强管理,以考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帮助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考核机制,规范学生干部日常工作行为。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及时指导改进。三是实行学业预警淘汰制度,参考教务处学生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对学生干部学习成绩设定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干部给予“黄牌”和“红牌”预警处理,对收到“红牌”预警的学生干部坚决一票否决。四是考核报告制度,该制度为选拔、培养和考核学生干部提供参考,助力相关基层单位快速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干部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三、结语
学生干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对其加强综合素养教育非常重要。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要从选拔任用、制定培养方案、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发力,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凡.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2]万玲曦.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4).
[3]赵婉竹.高校学生干部功利化倾向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
[4]李宏刚,宋真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责编: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