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的异同

2023-12-15于潼会

参花(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共通性情感传统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社会价值观。中西方音乐文化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有的特征,西方音乐以其古典音乐传统而著称,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至今仍然广受欢迎。而中国音乐文化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包括传统的古琴、二胡、京剧和民间音乐等。审美是一个主观而复杂的领域,受到文化、历史和个体经验的影响,加强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比较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人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掌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相关内容,对于推动音乐艺术高水平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乐器包括骨笛和石钟鼓。在古代,音乐被广泛用于宫廷乐队和农田劳动等方面。汉代时,出现了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琴经》等著名的音乐文献,奠定了中国音乐理论的基础。[1]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音乐以雅俗共赏为特点,出现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琵琶行》和《长恨歌》。到了宋代,音乐进一步发展,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音乐以传统的乐器如琴、瑟、箫、筝等为主,也有各种唱腔的发展,为后来的中国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中国音乐逐渐走向了一种更加宫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宫廷音乐团队不断扩大,出现了新的音乐作品和演出形式。同时,中国南方的戏曲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京剧、粤剧等,这些戏曲剧种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亮点。近代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在20世纪初,西方音乐开始进入中国,引发了中国音乐的变革。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逐渐与西方音乐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同时,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崭露头角,包括民谣、流行歌曲和摇滚乐等,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2]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融合了古代和现代、传统和创新的元素。中国音乐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观点。

(二)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上古老和有影响力的音乐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音乐在教育和娱乐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古希腊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理论和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古罗马的军队和宴会中都有音乐表演,同时也有众多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的音乐开始注重个体的创作和表现,涌现出不同的风格流派。多声部合唱和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成为音乐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典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涌现出来,创作了众多不朽的音乐作品。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音乐作为表达情感和个体内心世界的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曲家如肖邦、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创作了许多充满激情的音乐作品。交响乐、歌剧和室内乐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3]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经历了多样化和实验性的发展。现代音乐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和电子音乐等。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常常突破传统的和声和结构规则,追求音乐的创新和自由表达。

二、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的共通性

(一)不同发展环境下的文化共通性

尽管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风格和传统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审美观念等方面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这些共通性反映了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普遍性和人类的情感共性。

1.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

中西方音乐都以情感表达为核心。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媒介,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触及人们内心的情感。无论是中国的古琴曲还是西方的交响乐,音乐都有能力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音乐的社会功能

中西方音乐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仪式、庆典、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社会需求。音乐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音乐的审美追求

尽管中西方音乐的审美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音乐的美感。[4]美感在音乐中是普遍的,不受文化背景的限制。音乐家和听众都追求和欣赏美妙的音乐构思、和声和旋律。

4.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创作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中都是体现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作曲家和演奏家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创造新的演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创造性是音乐的普遍特点。

5.音乐的故事性和叙事性

无论是中国的古典音乐还是西方的歌剧,音乐常常具有故事性和叙事性。它们可以用音乐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这种共通性使音乐成为一种强大的叙事工具。

这些共通性反映了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艺术形式的普遍性。尽管中西方音乐在音乐语言、音调体系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共享着对音乐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音乐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比较研究中,理解这些共通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5]

(二)音乐情感上的共通性

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表达形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能够触及人们的内心和情感共鸣。中西方音乐文化虽然在音乐风格和传统上有差异,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许多共通性。

1.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中西方音乐都具有豐富多彩的情感表达。无论是中国的古典音乐还是西方的交响乐,它们都可以表达一系列情感,包括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音乐家通过和声、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来传达这些情感,创造出令人难忘的音乐体验。

2.情感共鸣的普遍性

音乐具有情感共鸣的普遍性,无论听众的文化背景如何,都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一首音乐作品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引发相似的情感反应,这反映了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的力量。例如,一首悲伤的曲子可以使听众产生悲伤的情感,而一首欢快的歌曲可以让人感到愉悦。[6]

3.音乐的治愈和情感表达作用

中西方音乐都被广泛用于治愈和情感表达,音乐疗法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用于帮助人们应对情感问题、减轻焦虑和压力,以及促进心理健康。无论是中国的音乐针灸疗法还是西方的音乐心理治疗,它们都利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促进身心健康。中西方音乐文化都强调音乐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们常常用于庆典和社会活动中,以表达和共享情感。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庆音乐还是西方的頌歌,音乐都被视为连接人们情感的桥梁,有助于加强社区和文化的凝聚力。

尽管中西方音乐在音乐形式、结构和演奏技巧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共享着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的追求。这种情感上的共通性使音乐成为一种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无论身处何地,音乐都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中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的共通之处。

三、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差异

(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思想意义不同

中西方音乐文化虽然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在审美观念和思想意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历史和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音乐的个体主义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个体主义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西方音乐强调个体音乐家的创作和表达,注重个人的音乐才华和创新。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等以其个人的音乐才华成为不朽的音乐巨匠,他们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个体主义和情感表达的追求。西方音乐也强调音乐家和演奏家的个体技巧和表现力,例如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的技巧演奏和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的绚丽表演。[7]

2.中国音乐的集体主义

相比之下,中国音乐文化更加强调集体主义。中国传统音乐通常是集体合奏的产物,如京剧、民族乐队和庙会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强调团队协作和集体的和谐,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对集体责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在中国音乐中,音乐家的个体创作和表达通常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强调了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尊重。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思想意义的不同侧重点。西方音乐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表达,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社会和集体的和谐,强调传统和道德的价值。这种不同的思想意义为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带来了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使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二)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不同

中西方音乐在社会功能上也存在差异。西方音乐在社会功能上强调娱乐和个体情感表达,音乐会、音乐剧、流行音乐等西方音乐表演形式常常被用作娱乐活动,旨在满足听众的娱乐需求。此外,西方音乐也强调音乐家和歌手的个体情感表达,强调音乐家的独特性,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常常受到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启发。艺术家倾注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创作和演绎音乐作品,使听众能够与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体主义。相比之下,中国音乐在社会功能上更加强调社会仪式感。中国音乐常常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强调社会和文化的连续性。音乐家的创作和演奏通常服务于社会和集体需求,如古琴、二胡、京剧等传统音乐形式常常被用于仪式、庙会和庆典。这些音乐形式承载着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和谐。例如,中国庙会音乐用于祭祀仪式,而京剧常常传递历史故事和社会道德的信息。[8]

另外,西方音乐常常被视为一种娱乐和商业产品,音乐产业在西方社会逐渐发展壮大。音乐会、音乐节和流行音乐市场等商业化活动推动了西方音乐的传播和商业利用。与此不同,中国音乐通常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强调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尽管现代中国也有了流行音乐产业,但传统音乐仍然在文化认同和社会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社会功能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的不同优先考虑因素。西方音乐强调娱乐和个体情感表达,注重商业化和个体创造力,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会仪式,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和谐。这种不同的社会功能,赋予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独特的社会意义。[9]

(三)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同

中国音乐的审美观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观念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传统,如道家和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常常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情感表达以及和谐的乐器组合来实现这种和谐性。例如,古琴音乐常常模仿风雨、流水和鸟兽的声音,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此外,中国音乐也强调情感的内化和内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谐。

与中国音乐不同,西方音乐的审美观念关注自然和命运的斗争以及个体精神的追求。西方音乐强调音乐作品的冲突、发展和戏剧性,反映了希腊悲剧和罗马戏剧等古代戏剧形式的影响。例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常常表达人类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冲突性。此外,西方音乐也注重个体音乐家的独立创作和表达,强调个体精神的追求,反映了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这些审美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哲学思考的不同。中国音乐的和谐观念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相比之下,西方音乐的审美观念受到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精神追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诞生背景不同,因此反映在艺术审美层面也不尽相同。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为音乐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更深入地思考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巨文君.浅谈中西方音乐艺术文化的差异性与融合性[J].作家天地,2021(17):63-64.

[2]臧恒.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传统文化思想辨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9.

[3]秦翌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西音乐文化比较与融合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8(12):122-123.

[4]徐悄然.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共通及其独特性解读[J].人生十六七,2018(18):13+16.

[5]张璇,司徒璧春.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审美特征探析[J].艺术教育,2017(19):25-27.

[6]牛琴.浅谈中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心理特征——以钢琴音乐与古琴音乐之比较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10):248.

[7]宋颖.“原生性”与“创生性”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解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4):224-227.

[8]崔雪花.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共通性及其独特性解读[J].艺术教育,2016(11):63-64.

[9]丁杰.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J].参花(上),2023(06):77-79.

(作者简介:于潼会,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西方音乐文化)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共通性情感传统
从艺术共通性谈民族声乐唱法对戏曲唱腔的借鉴与运用——以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律师会馆与大学在法学教学方法中的共通性*——以Lectio和Disputatio为线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老传统当传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传统皮影元素在现代动画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