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研究

2023-12-15沈小芳

参花(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与文化日益融合,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挑战。数字化、全媒体和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些变化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在此过程中,博物馆不再仅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确保文物的永续传承,并为公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一、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展现越发受到关注。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集结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和精神财富,其内藏的文物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直接见证。通过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能够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从而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现代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博物馆中的文物和展览就像是一个窗口,让人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精髓。只有对这些文物进行科学、系统地保护和传承,才能确保人们世代都能从中受益。

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施和技术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让人们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作为一个连接古今的纽带,更加凸显其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必要性。对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对物质遗产的保存,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对当下的社会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才,人力资源存在瓶颈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瓶颈。现代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和展示之地,更需要通过科学的文物修复、精准的鉴定以及创新的展览策划,为公众呈现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体验。但是,目前部分博物馆在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尚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文物修复、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现代展览设计等专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尤为严重。这不仅限制了博物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文物的长期保存。[1]

(二)设施存在短板,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的一大问题。尽管近年来,部分大型知名博物馆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投入和改进,但相对于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现状,现有的存储、展示和研究设施仍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在文物的恒温恒湿、防尘防虫、防震防盗等存储条件上,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三)宣传力度不足,受众参与度不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宣传力度不足与受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数字化、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如何与公众产生更紧密的连接,如何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宣传力度不足意味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的价值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尽管博物馆积累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其内涵和价值往往停留在专业领域,难以触及更广泛的公众。当下的宣传手段和策略仍然较为传统,如通过海报宣传或有限的线下活动来进行推广,而忽视了数字化传播手段如社交媒体、流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等的潜在影响力。这导致博物馆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节奏脱节,使其在公众眼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宣传方式的局限性,受众对博物馆以及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认知也相对有限,从而导致受众参与度不高。很多人仍然持有传统的观念,认为博物馆是学术性、权威性的地方。这种观念的存在,使部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与博物馆互动的动力和兴趣。这种低参与度进一步加剧了博物馆的孤立状态,使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四)发展缺乏创新,文化特色不明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及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特色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缺乏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博物馆已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但目前部分博物馆在展示形式、互动体验、科技融合等方面仍沿用传统模式,与当下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脱节。尤其在数字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博物馆在利用这些技术创新展示方式、增强观众体验方面的努力仍显不足。这不仅限制了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更使其在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上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文化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日益凸显。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展示者,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部分博物馆逐渐忽视了文化特色的发掘,导致展览内容和形式趋于同质化。这种趋势不仅削弱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地位,也使许多珍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和文化传统难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推广。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流失,使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受到挑战。

三、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策略

(一)进行战略前瞻,加强人才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和高速发展的文化环境下,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用于展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静态空间。反之,它应该是一个动态、持续进化的实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互动,提供丰富、深刻的文化体验。[2]要达到这一目标,人才是关键。具备专业技能和深度知识的员工是确保博物馆能够有效完成其使命的基础。

在文物修复方面,博物馆应注重培养拥有丰富经验和高度专业技能的文物修复师。例如,某市级博物馆可以考虑与当地一所知名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为期一年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项培训课程。[3]课程可以包括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的全方位培训,甚至可以设置一个“实战”环节,让学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参与到真实的文物修复项目中。

在展览策划和管理方面,人才培养同样至关重要。策展人不仅应具备相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储备,还要有关于展览设计、观众交流和教育项目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展览策划和管理人员,博物馆应提供定期的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机会,选派一批优秀的年轻策展人到国际知名博物馆进行短期培训或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学习先进的展览设计和管理方法等。

(二)加强策略实施,保障基础设施现代化

在确保博物馆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可以从两个重要领域着手:一是环境控制,二是安全防范。

首先,环境控制对文物的长期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要确保文物的存储、展示和研究设施都达到最高标准。不同材质的文物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一些古籍和画作需要做好防尘、防潮工作,某些金属文物需要防腐蚀的环境。其次,安全防范是博物馆基础设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博物馆应考虑采用高科技安全系统。除了基础的摄像头和门禁系统,更可以通过与安全公司合作,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报警,从而提升文物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防震防盗技术也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考虑到地震、盗窃等突发事件的风险,博物馆要安装先进的地震警报系统,确保文物在发生地震时可以迅速转移或固定,避免损坏。而防盗系统,如红外线感应、闭路监控等,也须时刻更新,确保文物的安全。

(三)进行全媒体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尤其在文物保护和传承方面,如何有效进行全媒体宣传,并切实提升公众参与度,变得尤为关键。

首先,针对全媒体的宣传策略,博物馆应运用前沿的科技手段制作展览的数字化版本。例如,可以考虑开发一个博物馆专属的App,其中整合了虚拟参观、数字化展品解说、与讲解员实时互动等功能。此App可以通过定位功能为参观者推荐近期的特展,或根据用户兴趣为其定制参观路线,使参观体验更加个性化。其次,为了提升公众参与度,博物馆可以创设一系列的线上活动或竞赛。如设计一个关于展品背后故事的互动小游戏,让观众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或是开展线上知识问答竞赛,将博物馆文物与现代元素结合,如“古代文物与现代生活中的对应关系”,让参与者对博物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4]同时,利用全媒体进行的宣传应更加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例如,博物馆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话题,邀请公众分享与展品相关的个人故事或感想,或是鼓励公众制作与博物馆相关的创意内容,如短视频、插画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在博物馆内进行展出,或是作为宣传材料的一部分。最后,要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对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文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内容。例如,可在博物馆内开辟文物保护与研究实验室,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知名艺术家等共同参与,不断丰富文物的内涵和形式。

(四)创新展览形式,凸显文化特色

首先,可以考虑推出定制化的展览。基于大数据与用户行为分析,博物馆可以制定与访客兴趣匹配的展览内容。例如,结合现代技术,博物馆可以通过门票预订系统、WiFi连接記录等方式,收集访客的基本信息和浏览行为。为特定年龄段的观众提供专属的导览服务,将与他们成长经历相匹配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元素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其次,交互式展览是未来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实物展示,可尝试引入更为互动的元素。利用触摸屏、感应器等技术,观众可以模拟文物制作过程,如模拟制陶、绘画或雕塑,不仅提高观众参与度,还加深他们对手工艺的理解与尊重。同时,博物馆要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直观呈现。可以考虑与编剧、导演合作,将这些故事制作成短片或动画,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在感官体验中获得文化传承的深度感悟。如博物馆可以利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如相关的书信、画像或生活用品,来重现这一历史时刻。除了传统的文字解说,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如录音、动画等形式,让受众更直观地受到历史事件的震撼。再次,空间布局的创新也能为博物馆带来新的活力。传统的单一空间布局方式已不再符合现代审美和体验需求。通过引入非线性、多层次、多路径的展览布局,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选择浏览路径,更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以宋代为例,可以不按照时间线排列,而是根据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维度进行展示,如“宋代茶文化”“宋代书画艺术”“宋代发明创新”等多个展区。让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参观路径,在博物馆中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最后,强调文化特色是每一个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凸显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至关重要。如某地区的独特手工艺、民间传说或民族乐器等,都可以成为博物馆展览的重点。以陕西省为例,博物馆可以设置“陕西历代陶器制作技艺”专区,展示从战国到明清的各种陶器制作工艺和成品。[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博物馆的角色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现代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展望未来,博物馆的双重使命一方面是继续深化对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另一方面是努力在创新与发展中寻找突破。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在新时代持续发挥其作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技术连接点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新时代下博物馆青铜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创新分析——以龙口市博物馆馆藏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31(12):64-67.

[2]杜晓林.新时代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创新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12(17):135-137.

[3]姬保朝.浅析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策略[J].参花(上),2022(02):131-133.

[4]吴汶益.新时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J].品牌研究,2020(20):291.

[5]李建志.浅谈民族地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J].丝绸之路,2021(2):124-127.

(作者简介:沈小芳,女,硕士研究生,新郑市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