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2023-12-15陈玲娟刘淑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3期
关键词:负相关负性养老

陈玲娟,刘淑丽

(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自1999年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 434万人,近10年来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随着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正逐渐降低,而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则逐步升高,社会化养老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但是,入住养老机构后,由于脱离原有的生活环境、与社会接触少、远离子女亲友等因素[2],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会较前降低,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目前,虽然与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相关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焦虑症状的研究较更少。本研究以抑郁、孤独、焦虑3种主要的负性情绪为切入点研究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关系,并探索抑郁、孤独、焦虑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及老年人的照护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为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入住兰州市3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问卷条目的5~10倍及10%~20%的失效率,确定样本量为150例。纳入标准:(1)入住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2)积极配合并可完整回答问卷内容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本研究者;(2)神志不清、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

1.2调查方法 由2名护理人员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入住这3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8.00%,剔除出现明显逻辑性错误及重要问题缺项的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调查员的选择标准:(1)有在养老机构的工作经验,并且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2)对养老机构的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及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特征比较熟悉;(3)接受过研究培训,能够理解并清晰地表达每个问卷条目的含义。

1.3调查工具

1.3.1一般情况调查表 采用郝亚新[3]的“养老机构服务现状及服务满意度”问卷中的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部分,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基本情况。

1.3.2抑郁自评量表(SDS) 由ZUNG等于1965年编制[4],用于了解个体的近期心境和抑郁主观感受,含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

1.3.3孤独自评量表(UCLA) 由RUSSELL等[5]于1978年编制,并于1988年进行修订的第3版量表,用于评价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主观孤独感,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孤独水平越高。

1.3.4焦虑自评量表(SAS) 由ZUNG等于1971年编制[6],用于评出测评对象的主观感受,含有20个条目,分为4级频度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

1.3.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等[7]编制,并于1990年进行修订。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总分是3个维度分数之和,得分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理,双录入并核查后将数据导入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数据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向后法)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老年人141例,其中男60例(42.55%),女81例(57.45%);80岁以上74例(52.48%)。有抑郁情绪53例(37.59%),有中重度孤独情绪132例(93.62%),有焦虑情绪33例(23.40%)。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且以中水平者居多,有124例(87.94%)。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养老机构老年人基本情况(n=141)

2.2养老机构老年人3种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水平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养老机构老年人SDS评分、UCLA评分、SAS评分三者两两互为正相关(P<0.05):SSRS总分与主观支持得分同养老机构老年人SDS、UCLA、SAS得分呈负相关(P<0.05),利用度得分与UCLA得分呈负相关(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养老机构老年人3种负性情绪及社会支持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综合因素对养老机构老年人3种负性情绪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索综合因素对养老机构老年人3种负性情绪的影响,分别以SDS、UCLA、SAS为因变量,以其余的2种负性情绪和SSRS为自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SDS、UCLA、SAS三者两两之间互为正相关(P<0.05),SDS、UCLA、SAS作为常见的老年人负性情绪存在内在关联性(P<0.05)。此外,SSRS与SDS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SDS、UCLA呈负相关(P<0.05)。见表3。

3 讨 论

3.1兰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者占37.59%,高于西安市养老机构的抑郁症患病率(31.1%)[1];本调查老年人中93.62%存在中重度孤独情绪,23.40%存在焦虑情绪,显著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8-9]。这可能与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老年人的生活观念不同有关。此外,国外学者在研究中也提到,新加坡有7.8%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症[10],英国有高达20%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11],爱尔兰的社区老年人中有35%存在孤独情绪[12],上述研究中老年人的负性情绪比例显著低于本次调查结果,这可能与国家的福利制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以及文化差异有关。但是,据相关研究报道,抑郁、孤独、焦虑与老年人的死亡意愿有显著的关系[13]。除75岁及以上的女性外,在所有年龄、性别群体中,孤独与多发病率有显著的联系[14]。养老机构老年人较为严重的抑郁、孤独、焦虑症状可能导致老年人患多发病的风险上升,产生自杀意愿甚至自杀行为的风险增加,从而引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下降,自杀率上升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养老机构应该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力度,建立并完善养老机构的心理干预机制,提高心理服务的数量及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3.2老年人抑郁、孤独、焦虑3种负性情绪存在内在关联性 本调查结果显示,抑郁、孤独、焦虑三者两两之间互为正相关,抑郁、孤独、焦虑作为常见的老年人负性情绪存在内在关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抑郁与孤独密切相关[15-16],抑郁患者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可能更高[17]。由此可见,一种负性情绪的出现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另外一种甚至2种负性情绪。提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及老年人照护者应该意识到抑郁、孤独、焦虑三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加强巡房,对入住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疏导,做到防微杜渐。

3.3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3种负性情绪存在关联性 兰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而且与老年人的抑郁、孤独、焦虑呈负相关,表明养老机构所提供给老年人的物质帮助和情感支持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产生抑郁、孤独、焦虑情绪的风险增加。其中,主观支持得分同3种负性情绪得分呈负相关,表明老年人在养老院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越低,负性情绪越强。利用度得分与孤独得分呈负相关,表明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向亲人、朋友、养老机构等倾诉及求助的途径和频次越少,参加各种活动的数量越少,孤独感越强。同时,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重要的影响[18],并且老年人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支持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十分重要[19-21],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 建议与意见

本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较差,并且与老年人的3种负性情绪呈负相关,因此为了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及政府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老年人扩大其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首先,养老机构应注重完善服务、探视、陪同制度,支持家属多来探望,多组织一些志愿者服务、娱乐活动等,增加老年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机会,并鼓励护理员、医生、护士等多与老年人进行日常交流,让老年人真正地感受到爱;其次,老年人家属应该经常探望、关心老年人,了解并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增加老年人在养老院居住的愉快感和满足感,缩小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比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落差感;最后,政府机构应该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降低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养老机构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负相关负性养老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养生不是养老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养老之要在于“安”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