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分布的床位利用指数模型对某医院床位设置情况的分析*
2023-12-15安德宇吉丹霞李超然宋志娟
王 楠,安德宇,吉丹霞,李超然,宋志娟
(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案管理科统计室,河南 卫辉 453100;2.河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趋势,给医疗保障带来了巨大压力[1]。特别是在部分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时,排队等待、入院等待、一床难求的问题尤为突出。2021年,国务院要求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从单纯的扩张型发展转向精细化管理[2],从4个维度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3-4]。同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5],致力于改变医院发展模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实现同城同病同价[6]。
医院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其中床位资源,是医疗卫生机构内承载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服务发挥作用的载体,也是大型公立医院在控制运营方面的有利抓手[7]。科学管理床位资源,提高床位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医疗资源配置平衡,是众多医疗机构管理团队关注的热点[8]。
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与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呈负相关[9],也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主要参考系数[10]。国内众多学者通过计算床位工作效率的95%可信区间(95%CI)推算床位配置合理空间[4],从而计算科室的运行效率,但是没有考虑季节性因素对床位利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t分布建立基于床位利用指数模型,根据床位利用指数的95%CI来测算4个季度床位设置是否合理,并根据测算结果调整床位,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为医院合理配置床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排除疫情干扰,数据采用某三甲医院2019年4个季度的季度报表、2019年年报表及2023年第二季度报表中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1.2方法
1.2.1计算方法
床位利用指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
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位数
床位周转次数=(出院人数+转出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实际开放总床位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天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平均开放床位=
1.2.2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部分科室调整床位前后同季度床位利用指数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 基于医院2019年各个季度的统计报表及年报表,查找t分布界值表得t=1.991,求得各个季度各个科室的标准差、标准误,得出床位利用指数的CI。根据床位利用指数模型,计算各科室4个季度所需开放床位的95%CI,运用Excel2010和SPSS19.0,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22年版)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11],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以床位使用率95%[10],综合考虑部分科室病种的季节性及医院的优势学科等影响因素,对各季度各科室的整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某三甲医院4个季度各科室开放床位数合理区间测算结果 2019年该医院共78个科室,通过计算各季度各科室的95%CI,对4个季度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其中需要上调床位的科室有26个,需要下调床位的科室有39个,床位设置合理不需要调整的有13个科室。该院部分科室床位配置是存在冗余的,需下调来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而有些科室各季度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都很高,需要增加床位来缓解临床压力。整理结果见表1。
表1 某三甲医院4个季度各科室开放床位数合理区间测算结果
2.2床位合理配置成效综合考虑季节性因素对专科疾病的影响 根据表1中的测算结果对部分科室床位进行相应调整,为排除疫情影响,本文将2023年第二季度床位利用指数和平均住院时间与2019年同期对比。各科室根据测算结果进行相应床位调整后,2023年第二季度床位利用指数均高于2019年同期,各科室平均住院时间也均有缩短,且2023年第二季度全院床位使用率由2019年同期113.64%降低至95.85%,达到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满分值区间;平均住院时间由2019年11.38 d降至8.74 d。通过以上床位配置成效分析可得,根据本文模型测算结果,对床位进行合理设置,提升了医院运行效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见图1、2。
图1 床位利用指数对比图
图2 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图
3 讨 论
本文计算结果显示4个季度中,开放床位都在合理区间的科室有8个。经分析,其中神经内二病区和肿瘤三病区各季度床位均趋于区间下限,其科室床位使用率和年病床周转次数均较高,且神经科和肿瘤科为该院优势学科,为减少患者等待床位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需增加这2个科室床位,以缓解科室压力,其他6个科室床位保持不变。
4个季度中开放床位有3个季度在合理区间的科室有耳鼻咽喉一病区、感染疾病科一病区、介入科病区等6个病区。通过对比分析,其中感染疾病科一病区第二季度床位显示需要上调,该季度床位使用率达到将近200%,且其他3个季度虽然开放床位都在合理区间,但是都趋于区间下限,床位使用率较高,反映出该科室床位压力较大,应适当调高感染疾病科一病区床位,其他5个科室床位保持不变。
4个季度中开放床位有1个或者2个季度在合理区间的科室有24个。经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耳鼻咽喉科二病区、呼吸科二病区、急诊科病区、胃肠外科、小儿内科一病区、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肿瘤科一病区、感染疾病科三病区、小儿内科二病区这几个科室需要调整的季度都显示需要上调床位,而在合理区间的季度实际床位都趋于合理区间下限,且这部分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和年周转次数都相对较高,应适当增加床位。CCU病区、PICU病区、产科二病区等12个科室中,显示需要调整的季度均为实际开放床位高于区间上限,其他开放床位值处于合理区间的季度中,开放床位数也都趋于区间上限,各科室床位使用率各季度很少达到100%,实际开放床位存在冗余,应合理下调床位来节约医疗资源。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和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床位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天气温度较低,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所以出现了实际开放床位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处于合理区间,而第二、三季度高于区间上限,鉴于心内科为该院重点专科且病种呈季节性变化,所以可暂不给予调整。肿瘤科四病区第一季度实际床位趋于上限,后3个季度实际床位趋于上限或高于上限,分析其各季度病床使用率及年周转次数,可适当上调床位。
4个季度中开放床位都不在合理区间的科室有40个。其中EICU病区、NSICU病区、妇科二病区、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等13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均低于合理区间下限,各科室床位使用率及年周转次数都很高,需上调科室床位。其中NICU病区、RICU病区、风湿免疫科、骨外科一病区等26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都高于合理区间上限,各科室床位使用率不高,周转次数低,需下调床位,减少床位冗余。小儿外科二病区虽在第四季度减少了10张床位,但是其各季度实际开放床位依然高于合理区间上限,仍需下调床位。
床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甲复审的重要指标[12]。床位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仅要考虑床位的利用效率,还要考虑学科地位、学术带头人影响力、科室人力资源和梯队建设,以及患者等待住院需求[13]、病种、季节性等问题。在当前医疗资源不足、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医保制度改革的大前提下,为了更好地控制医院成本,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4],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让医院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5],根据现有的数据运用科学的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临床科室病种的特异性,分析各指标的内在联系,对各科室的床位分配进行合理计算,提供调整意见,使医院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