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健身视角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探究
2023-12-15严宇
严宇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前言
对全民健身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及发展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实践得知,民族传统体育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其中,涉及国家政策的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所蕴含的自身特征;此外,全民健身背景下,要借助民族传统体育完善与丰富本身的活动体系,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结合全民健身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实际,实现二者的充分融合,共同推进二者的发展。
1、有关概念简述
1.1、全民健身运动
所谓全民健身运动指的是所有的人,不论男女老少 ,每个人都要进行自我力量提升,强化耐力、控制协调性、柔韧性,强化身体机能,达到不断强身健体的目的。旨在将国民的健康水平与体质全面提高,以儿童与青少年为重点,主张全民每天参与1次以上的体育健身运动,掌握至少2 种健身方法,坚持健身。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需要的重要途径,倡导每天每人至少参加1 次体育锻炼,掌握至少2 种健身方法,体质监测每年进行1 次,进而有效提升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与体质。
1.2、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即为众多民族通过发展与传承体育运动的总称。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在我们国家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技艺类,例如,武术、射击、田径、摔跤等;第二种,娱乐休闲类,例如,水戏、棋类、舞戏等;第三种,养生健康类,例如,健舞、太极等。不同类型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起,彰显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彰显了特有的民族标志与象征,与现代体育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自身的特征,定义时不可从世界性体育角度展开。然而民族传统体育象征和表现着各民族的友好融合,民族特色得到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可推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推动和促进传统民族体育事业发展。
2、全民健身背景下民族体育发展中的困境
2.1、西方体育模式的冲击
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加快了全民健康活动的发展脚步,进而将全新的机遇带给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西方竞技体育以其鲜明的竞技性与娱乐性也在迅速发展,不断影响着传统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体育培训机构以及体育馆随处可见,以至于在发展较慢的乡镇,足球、篮球运动都开始广泛推广和发展。反之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下,逐渐被冷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全民健身运动中很多人也不会首先选择传统民族体育,在学校课堂中它的身影也很难被捕捉。此情形下,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步履维艰。
2.2、专业体育人才匮乏,严重缺少传承人
内容丰富,项目多样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然而被大众所真正熟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却很少,很多体育项目并未获得广泛发展,只是流行于小范围之内。相较于体育人才不断涌现的当代体育,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甚至在学校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师屈指可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它们在偏远的山区发展得较为迅速,然而因为年轻人缺乏体育意识,发生了严重缺失传承人的尴尬局面,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进步。
2.3、群众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
谈及体育,很多人想到的是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国际常见的竞技类体育项目。在选择参与的体育相关项目时,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选择差异也很大。儿童一般比较热衷于跆拳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成年男性较为热衷于健身、篮球、足球等充满对抗与活力的体育项目;成年女子多数喜欢瑜伽、舞蹈、羽毛球等休闲体育项目;老年人则偏向于修身养性、舒缓的体育运动,如武术、太极拳等。从中能够得知,现代体育是绝大多数的首选,甚至许多人表示不知道、不清楚何为民族传统体育,进而反映出人们不够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与反应。
2.4、政府重视度不够,投入欠缺
据了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高达970 余项,如此庞大的体育资源,却无法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相较于很多竞技体育,如CBA、乒超联赛、中超等一年中都在持续转播,可以说,竞技体育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这些竞技体育也获得了发展。而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显得非常匮乏,各省只每4 年举办1 次的全国民运会,除了这些无法看到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信息内容,如此的重视度与投入力度,对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无疑是困难重重。
2.5、挖掘与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保护工作,然而最后的结果都不是非常乐观。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从衰退迈向消亡,至此在世界舞台中消退,甚至变成了申遗成功的项目,因为缺少理论指导、专业性人才等众多因素,大众也开始渐渐遗忘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直接说明了中国缺少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深入研究,资金投入与科学研究严重缺乏,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挖掘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造成其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反观很多竞技体育,配备了专业性技术团队,充足的后期补给,系统的竞赛制度框架与体系,投入资金量庞大,都和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比较。
3、全民健身运动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
3.1、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场景的营造
全民是全民健身的主体,不分性别和年龄,实施和开展全民健身事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而在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不可能也不足以实现全民健身的愿景。民族传统体育缺失运动场景是由于其形式与内容、需求与供给、理论与实践等层面不能和眼下的生活场景相关联。为了将优越的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场景营造出来,需要向现代化转变过去“流行”的存在场景,详细来说:
其一,休闲场景内。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大众休闲生活的完美交融,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族文化生态园的创建,将大众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例如,押加竞赛、滚铁环、踩高跷等项目,加深与唤醒人们对传统体育的印象;将各地历史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将传统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出来,并展示与引导游人感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和精髓;
其二,文化场景内。激发人民群众对各族民俗活动、民族传统节庆的热情,深入挖掘和各民族民俗活动与民族传统节日有关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不断构成全新的习俗;制定计划,将中华传统体育标准服饰打造出来,根据项目的不同,设计与制作能够展现不同民族风情的运动服饰;
其三,职业场景内。将各个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联盟设立出来,制定标准化运动员评级标准与项目规划,通过协会领导组织创办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论坛,通过明星效应进行赛事和项目的宣传;积极提倡校园中引入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成立校园模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团,按照各地特点,可向中、高考体育测试项目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2、学校、政府注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
近些年,课堂中广泛地融入了大量西方体育项目,成为了各级各学校重点学习内容,例如,游泳、球类、体操、田径等尤为常见,这些体育项目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对学生学习和参与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并且这些项目也能够得到快速的传播。相较于西方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显得较为落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将体育作为一种导向是最好的调和与处理方式。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特定导向体育发展工作,引导其不断了解和掌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制定强制性方案,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其次,在学校中进行宣传和普及,学习积极引入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内容,开展有关课程的授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动力与兴趣,对其体育观念意识进行积极转化,不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中的发展和普及。
3.3、专业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引入
内容多样化、丰富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代表就是“武术”。中华武术可谓博大精深,培养专业性的武术人才可以有效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符合,而且也属于全民健身的关键项目之一,武术技能、基本功以及训练教学等都很关键。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教学,如此才能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保障,不断革新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前形式下,很多学校因为缺乏专业性人才,很多老师跨专业教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操作,对讲授与发展体育项目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也难以将优越的教学体验带给学生,因而难以推动他们实现专业领域的发展以及有关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不断革新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和引入专业性人才是关键所在。我们不可马马虎虎地对待体育教学工作,态度与精神可以通过其专业性进行彰显,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只有将优秀、充足的专业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引入进来,才会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培养和传承工作奠定基础。
3.4、迎合群众消费需求,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精品
密切关注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基于融合发展的方案,将一批高质量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示范基地以及精品路线打造出来,这是解决大众消费需求与民族传统体育不匹配的重要举措。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技术,对相应区域范围内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需要进行精准掌握。以开展社区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例,通过社区公共服务账号的建立,有奖进行民意调查工作,在线上居民可以提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对居民喜好给予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推出精品活动,进而有效满足人们的“全民健身”需求;其次,对民众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产业化扩容,例如建设高质量的特色体育小镇,开发方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我们以湘西地区为例,可以把土家族板凳龙、花棒、手舞等民族传统体育和药食保健法、火功疗法等相结合,将“冬防寒”、“夏防暑”,春秋早起晚睡不贪玩等民谣向产业链中融入,创建基于“体育养生”主题的特色体育小镇,以大众体育消费为根基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精品的创建;再次,政府鼓舞个人或中小型企业加入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中来,构成集群式产业链。例如,海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政府许可个人或者中小企业加盟海边旅游景点项目,例如,攀爬椰子树、高脚竞赛、沙滩珍珠球等旅游项目;最后,创建体验馆,这些体验馆要以“活动发展”为主题。例如,在前期调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裸眼3D 技术,将“复古再现模式”嵌入到海南黎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验馆中,把失传已久的“钱铃双刀”、“拉乌龟”、“打狗归坡”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逼真的影像场景进行展示。还可同国家倡导的“研学旅游”相结合,将一批体验性、教育性突出的体育研学旅游精品设计出来,创造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与青少年教育双赢的局面。
3.5、借助“大国文化”形象,提升宣传力,唤醒大众的价值认同
新时代下的中国必须要认清和弄清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在对中华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思考上,对文化“中国化”立场要予以坚定,将“大国文化”形象树立起来,树立国民的“文化自信”。“大国文化”指的是基于中国经验的文化元素,创建有助于提升国民自豪感的生命价值观与社会生活理念,进而提升本国文化的整体广度与高度,并构成推动世界前进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力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输出与文化立国,应该立足于“大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创新,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充分唤醒。借助“大国文化”的优势,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力有效提升,应该着重处理财力、人才和质量三方间的关系。
首先,培养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互相匹配的综合性人才。从设计民族传统体育直到落地,既要管理型人才,又要设计型人才,还需要应用型人才。例如,四川省对“红军长征旅游”路线的打造,可以融入走铁犁、硬气功以及茅古斯等特色运动,展示革命者的勇敢、坚韧且顽强的精神,将当代人的民族斗志充分激发,在设计项目流程时要安排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按照国内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和应用定向培养方式,对人才缺失的缺口进行精准补充;
其次,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质量。其一,按照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需要,设计文化传播的路径与主题。例如,我们不应该以一次简单的骑马运动来定义西藏大草原上的骑马,可以同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相结合,将创意性突出的主题场景进一步设计出来。文化体验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可能会令体验者暂停理性消费,反之也可能提升体验者的兴趣度;其二,按照所设定的主题,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为民族传统体育构建场景话语空间。例如,借助VR 场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人文精神突出的民主传统体育宣传片呈现出来,通过集中时间的简单介绍,将体验者的价值认同充分唤醒;
最后,增加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金量。当前,国内体育事业的投入相对不高,来自中国体育事业统计数据以及国家财政网的数据显示,体育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约为0.25%,和文化传媒所占比重均超过1%相比,体育事业有较小的投入规模,用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财政投入更是捉襟见肘,所以,政府应该认识到这种问题,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从则有效解决其资金壁垒。
3.6、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提升宣传力度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5000 年的文化历史,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展现出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景象。通过有效挖掘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丰富内涵,我们的肩上开始肩负着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与普及的重任。在全民健身不断受到国家重视的背景之下,深入挖掘优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对广大民众、国家与社会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现阶段只能在一些特定区域和人群中才能看到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所以,我们还需要融入实践,不断努力,深入挖掘其隐藏项目,科学地进行宣传和普及,提升其影响力。
4、结语
总之,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推出和执行,是增强我国居民整体健康质量,推动体育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全民健身运动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基于文化视角分析,能够加快传播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速度,提升民族间文化的交融和联系;基于体育的视角分析,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相满足,充分增强民众的体育健身和锻炼意识;基于产业化角度来讲,可以发展体育及有关的制造、旅游和表演等产业,构成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所以,需要同文旅、企业、学校以及社区4 个主体紧密相联,加大力度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创建指导教师队伍,并通过新媒体积极宣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内容,与区域特色相结合,进行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进行多元化体育活动的创办和开展,为全民健身运动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度融合以及稳定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