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科普服务平台受众需求分析及平台建设建议
——以广东省“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为例

2023-12-14黄翊琳郑文丰张学波胡梦珂刘天钰卢尚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普公众

黄翊琳, 郑文丰, 张学波, 胡梦珂, 刘天钰, 卢尚儒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40)

一、问题提出

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广东落地生根,牢牢把握科学普及话语权,扎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科技创新强省相匹配的科学普及强省,广东省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 “粤科普”是提供科普数字化服务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将整合各类各方科普资源、科普人才、科普要素,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带动科普产品数字化、资源集约化、传播立体化,利用多种形式常态化发布科普信息,为社会提供实时、专业、权威的科学知识和科普资源。

在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中,受众的需求调查是关键部分。 只有掌握受众实际需求,才能精准施策,提高科普服务平台的利用率和满意度,达到优化平台科普服务供给、满足大众科普资源需求的目的。 科普服务平台的受众十分广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差别都会导致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 因此在调查开始前,需要对科普服务平台目标受众进行细分,为后续抽样工作提供依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五项提升行动,分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 这五项行动所对应的人群,也正是科普服务平台所要重点服务的人群。

从年龄划分来看,这五类人群中,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位列5 项提升行动之首。 《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要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可见国家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视。 由于升学的学业压力,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存在被轻视的现象。 青少年创新能力缺乏、实践能力较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青少年课余时间增加,青少年对于科普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强,青少年科普工作迎来关键时机,因此需要对青少年科普需求进行调查。 五类人群中,老年人群的科学素养也受到国家重视。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 对老年群体进行健康科普、智能科普,是帮助其适应数字社会的重要途径。 《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因此,调查数字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科普需求也十分必要。

从职业划分来看,农民群体也是科普平台服务的重要对象。 新时代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科技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 《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虽然现阶段农民科学素养水平提升显著,但其科普学习意识、科普学习频率、科学生产能力都普遍较低,这些问题都是科普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 产业工人的科学素养关系到社会生产和成果转化。 《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地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本,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是社会分工和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镇地区科普工作的重要一环。 对其进行科普需求调查能够快速了解一线工人情况,精准提供产业工人群体所需的科普资源。 公务员群体也是科普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 公务员肩负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任。 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提升其决策能力、决策方法和决策水平,关系到部门单位的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 《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公务员群体既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贯彻落实者,也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也需要对其科普需求进行调查。

在综合分析相关政策和文献资料后,课题组对“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受众群体,即青少年、老年人、农民、产业工人、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发放问卷展开调查,以充分掌握“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受众群体的科普学习需求,了解公众对于科普平台的期望,为“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内容生产与分发、活动组织提供咨询建议,更好地支持平台运营、辅助平台设计等相关工作。

二、受众需求调查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为建立更科学的数字科普服务平台,了解重点人群的科普学习需求,需要建立科学的调查指标体系。 平台科普服务主要涉及两大主体,一是接收科普信息的受众,二是提供科普信息的平台。 科普服务既要满足受众需求,也要优化供给结构。 从受众角度来看,调查科普学习现状、科普学习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从科普平台的自身建设来看,平台的用户适用性是生命线。基于上述基本逻辑,本研究认为“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受众需求分析测量维度主要包括科普学习情况、科普学习需求、用户体验需求三项。 通过文献梳理,对于科普学习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研究者们一般从学习者一般特征出发,对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三方面考察学习现状;对于学习需求的调查,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细分方法,其中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三方面尤为突出。 考察针对用户体验需求的科普平台适用性,可以借助用户体验元素模型,从需求侧对标平台建设中的交互品质、界面技术和技术功能。 为确立科学的需求调查指标体系,本研究寻找相关理论依据并推演关键测量指标。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理论

我国教育家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提出学习者一般特征理论。 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以及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 学习者一般特征影响教学设计者、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2]。

“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受众群体有五类,各个群体之间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历、学习意愿、学习习惯相差较大。 因此,在调查学习者基本情况时,学习者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都要作为考察方向。 在学习者一般特征当中,年龄、认知成熟度、工作经历等生理和社会因素对学习需求的影响可以通过五类人群特征大致得出,但个人的学习动机复杂,不易通过特征区分。 对于此,孙发勤在关于在线学习动机评估的研究中,从自我决定理论、期望理论、期望价值理论三种动机模型理论的核心指标中,采用合并法,选择自我效能、社会关系、自主感、归属感、近期价值、长远价值、工具性、情感态度为在线学习动机评估的核心指标[3],可以作为本研究测量学习动机的借鉴指标。 受学习者一般特征理论、动机模型理论及相关文献的启发,本研究在调查公众的科普学习情况时,重点测量公众的学习意愿、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动机这三个二级维度。

(二)学习需求分析模型

Hutchinson 和Waters 强调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为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收集信息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为了使需求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Hutchinson 和Waters设计了两个需求分析框架,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将来在目标场合的应用需要,解决的是学习者该做什么的问题,分为必学的知识、欠缺的知识以及想学的知识三个部分。 而学习需求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解决的是学习者如何进行学习的问题,分为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者的技能、学习者的策略、学习者的动机以及学习的环境条件五个部分[4]。 该分析模型通过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相关提示性问题分析学习者个体特征,为探析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学习需求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参考方向。

牟智佳在讨论慕课环境下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时,归纳出资源层面、过程层面两个维度的需求要素[5],与需求分析框架中的目标需求、学习需求框架的要素大致吻合,可以作为借鉴。 在本研究中由于环境要素已经限定在科普服务平台环境下,所以可排除该因素。 因此,受学习需求分析模型及相关文献的启发,本研究结合分析模型中的目标需求以及学习需求中的知识、技能、策略和动机四个部分,在进行公众的科普学习需求研究时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资源需求和过程需求两项二级维度,进而具体探讨目标知识类型、资源形式、资源特性以及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互动反馈等方面。

(三)用户体验相关模型

用户体验模型能够将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交互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呈现和描述。 从Jakob Nielson 最初的可用性定义模型[6]到Whitney Quesenbery 的5E 原则[7]都是围绕可用性而开发的产品属性,后者更加明确了产品的定位。 Peter Morville 提出了信息架构三大饼图,对内容的信息架构做出说明[8]。 CUBI 用户体验模型中设置了四个主要组件,分别是内容(Content)、用户目标(User Goals)、商业目标(Business Goals)和交互(Interaction)[9]。 交互组件从供给结构角度出发深入关注用户的平台使用体验,与本研究提升“粤科普”平台的用户适用性,使用户获得更优质的体验结果目标一致。

针对用户体验需求的平台适用性层面,Jesse James Garrett 提出的用户体验元素模型可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它是目前影响力较大、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用户体验模型,包括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等五个层面[10]。 表现层是一系列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页面;框架层则是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等页面元素的位置;结构层是用来设计用户如何达到某个页面,确定产品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范围层则是各种特性和功能;战略层则决定产品的范围。 “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从用户需求出发,旨在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平台的用户适用性。 本文受用户体验元素模型启发,并考虑用户实际需求,在调研时着重关注平台的服务交互品质、平台界面与技术及系统功能三个二级维度。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遵循全面性、相互独立性、科学可测性、精炼简明的四大原则,综合以上理论启示,以科普平台主要受众——青少年、老年人、农民、产业工人、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为例,进行公众需求指标设计。

(一)公众科普数字服务平台需求指标体系构建

公众科普数字服务平台主要面向的是用户,结合学习者一般特征理论、学习者需求分析模型、用户体验相关模型,提出科普数字服务平台公众科普需求分析维度:一级维度包括科普学习情况、科普学习需求、用户体验需求三项。 在一级维度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及小组讨论来确定二级维度,一共8 项,包括学习意愿、学习习惯、学习动机[11]、资源需求、过程需求[12]、服务交互品质、平台界面与技术[6]、系统功能[8]。 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同类网站研究、政策分析将二级维度细化成23 个三级维度并经过科普专家论证修改,最终构建出科普数字服务平台公众需求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科普数字服务平台公众科普需求指标体系

依据初步制定的公众科普数字服务平台公众科普需求指标体系,本研究对各维度指标说明进行了问卷设计。 问卷一共包含23 个题项,其中基本信息4 题、科普学习情况5 题、科普学习需求8题、用户体验需求6 题。 问卷题项均与公众科普需求指标体系一一对应,对照关系如表2 所示。

表2 科普数字服务平台公众科普需求指标体系与题项对应关系

(二)问卷发放情况

本研究由广东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组织,省科协协调,开展对各地市青少年、老年人、农民、产业工人、公务员及其他人群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 根据随机抽样样本计算公式,广东省人口数总体规模(N)为12 600 万人,当绝对允许误差在0.05 时,简单随机抽样所需要的最小样本量为4 851 人。 且为保证问卷回收率,应在最少样本量基础上增加20%的冗余。

因此,研究小组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各抽多个地区,最终选定主要在广州市、江门市、湛江市、汕头市、韶关市、深圳市、中山市、茂名市、汕尾市进行调研,保证问卷发放范围覆盖广东省绝大部分地区,充分了解各个地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具体地区分布如图1 所示。

图1 广东省各地市问卷发放数量统计

自2023年3月22日至4月5日由广东省科协协调相关部门对公众发放问卷共15 545份,最终回收了12 370 份问卷,其中青少年6 094 份,老年人444 份,农民880 份,产业工人1 406 份,公务员581 份,其他人群2 965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9.58%。

四、研究结论

(一)公众的科普意识普遍较强,但缺乏科普学习习惯

通过调研发现,公众普遍认为科普对他们自身的成长、生活、工作很重要,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同时调研发现不同的群体对于科普学习意义的认识稍有不同,如图2 所示,青少年群体认为通过学习科普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掌握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如图3 所示,老年人群体认为掌握科普知识会对他们的老年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如图4 所示,农民、产业工人和公务员群体则认为掌握科普知识对他们的生产和工作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但当前并没有一个系统专业科普学习工具能够满足大家的科普学习需求,这是公众普遍没有养成科普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指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包括技术和人才,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农业及农民,而链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平台的建设[13]。 因此“粤科普”平台的建设十分必要。

图2 青少年群体学习科普知识的动机

图3 老年群体学习科普知识的动机

图4 产业工人群体学习科普知识的动机

(二)公众的日常科普学习碎片化,期待智能、便利化服务

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公众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科普内容,渴望能在科普学习平台上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且希望学习科普知识不需要耗费过多时间,需要平台提供更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务。 如图5 和图6 所示,青少年群体最关注的服务品质就是个性化内容服务,且平台检索功能的简易度是青少年群体最关心的问题;老年人群体倾向的阅读学习时间中,期望在3 分钟以内、3~10 分钟、10 分钟以上~20 分钟、20 分钟以上看完一篇科普文章的比例分别是23.2%、49.77%、23.2%、3.83%,老年人群体的视力及精力限制使其更倾向于短时间能够阅读完毕的科普内容。 对于科普文章篇幅的期待,调查显示49.29%希望在3 ~10 分钟内,而对于科普视频时长的期待,53.55%希望在1 ~5 分钟内,农民群体文化水平不高,无法适应长时间深度阅读,因此需要科普内容控制在合理篇幅并且结合图文或视频形式生动展示。

图5 青少年群体平台服务品质关注度

图6 青少年群体平台检索需求

(三)公众更依赖于使用社交媒体,较少关注专业科普平台

公众依赖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而习惯于通过此渠道获取科普知识,而经常在专业科普平台上进行科普学习的人数较少,且多数人对于现存有哪些专业的科普平台了解不多。 在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中就已经发现,八成以上(81.6%) 的网络科普用户通过阅读科普文章获取知识,近七成(69.4%) 的用户在网上获取科普知识时, 并没有固定访问的网站, 而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14]。 在本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各类人群由于学习习惯的差异,日常科普学习渠道也各不相同。 其中,如图7 所示,公务员群体、产业工人和其他人群相较之下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网络在微信公众号学习科普知识;如图8 所示,老年人、农民群体相较之下更倾向于使用今日头条等新闻端关注政策及新闻时事方面的信息;如图9,青少年群体相较之下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平台、知乎等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来学习科普知识。 但是总体而言,公众日常学习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都是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短视频APP 等轻量级、便于用户随时浏览的主流载体。

图7 公务员群体学习科普知识线上渠道来源

图8 老年人学习科普知识线上渠道来源

图9 青少年群体学习科普知识线上渠道来源

(四)公众关心平台内容的真实度,重视科普信息的权威性

调查过程中发现,公众反复强调现有科普平台上的内容资源良莠不齐,普遍缺乏权威认证,这些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的科普资源,对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帮助并不大。 如图10,大部分公众对“科普专家答疑服务”具有较高的期待,希望平台能够多提供给他们接触高质量科普信息的机会。 同时在对公众过往科普学习经验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公众表示在之前的学习中科普中国的辟谣板块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该板块内容具有很高的评价。 保证平台内容质量,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赖度,成为平台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10 其他人群平台交易功能需求

(五)当前科普平台交互形式单一,公众缺乏持续使用行为

在调研过程中,多数被访对象曾提到“如果我能在平台提问并得到解答,我在有需求时,就会想起这个平台从而使用它。”由此可见当前科普平台普遍存在缺乏与使用主体之间互动交流的问题。 有类似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对于互动型科普的需求程度较为迫切[15]。 “科普阅读”“线上科普讲座”等活动是当前平台内普遍存在的交互功能。 但由于平台缺乏专业运营方案,导致未能很好地发挥这些活动的作用,未能在平台与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桥梁,阻碍了平台内用户持续行为的产生。 同时调查发现除了开展线上交互活动外,在公众中“科普活动进社区/乡村/校园”“大型科普活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也具有很高的支持度。 公众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满足自己对科普的信息需求,还能进一步体会到科普学习的乐趣。

(六)公众较期待人文关怀型服务,能针对性地满足实际需求

公众认为平台受众群体庞大复杂,平台应针对具体人群提供更加人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 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具有较强的学习科普知识的需求,但由于对于电子产品功能的陌生和视力下降等实际情况的存在,极大地消减了他们学习科普知识的信心。 无法适应在线学习方式,成为阻碍老年人科普学习的主要障碍。 同时部分产业工人和公务员群体反映,很希望能够利用科普平台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但同时他们也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进行线上学习存在较大的顾虑,担心出现沉迷网络、视力下降以及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等问题。 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平台有必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关怀服务,保证各类人群权益,使公众都能无障碍地参与到科普平台的使用中,利用平台更好地开展科普学习。

六、对策建议

(一)要注重发布及推送内容优化升级

当前社会上缺乏能够满足大家的科普学习需求的专业系统,“粤科普”平台的建设对帮助公众养成科普知识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科普形式,打造权威专业的品牌IP,培养公众对科普知识的兴趣;需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创意工作者加入到“粤科普”平台的建设中,丰富平台资源的同时也能提高用户的黏性与参与感。 同时也需注重加强科普内容与公众生活的关联,从公众的视角去考虑推送他们真正关心的科普内容(如健康、生活、教育等主题),与公众生活建立联系,让公众了解科普的必要性。 也可以结合广东本土文化特色培养广东省内的科普达人,利用广东现有的科技资源开发原创科普内容,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平台建设还需重视实现科普内容供给从广泛性向精准性的转换,首先实现精准内容开发,分析追踪公众的兴趣发展趋势,同时在“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最显眼的位置进行精准展示增加话题关注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从而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科普内容。 最重要的是满足公众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使平台内容轻量级并以瀑布流的形式呈现,让用户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高效学习。 另外检索功能应清晰易用,用户可根据自身当前的学习需求进行精准检索,同时平台开发知识收藏夹功能帮助用户梳理知识体系。 平台的文章篇幅控制在3~10 分钟以内可以阅读完毕,视频时长在1 ~5 分钟以内为佳,并保证内容更新频率。

(二)要注重建立多元渠道合作促进发展

公众对于现存的系统专业科普学习工具的了解程度低,也正是说明了“粤科普”平台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及突出平台特色,吸引公众的关注及参与。 应依托于社交媒体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强大的互动交流机制等优越条件,更好地开展平台初期的推广工作。 首先是应该与主流媒体合作提高曝光度,平台初期可以选择和微信、微博、抖音APP 等主流社交媒体展开多渠道、大规模的合作宣传工作。 同时也可以打造科普新星培养计划等活动,吸纳具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科普达人,帮助平台完成引流,在平台建设初期提升平台知名度。 其次是注重突出平台的特色,打造自身品牌知名度。 平台应提供更深层次、专业化的科普内容,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 注重提高平台科普精准化推送,面向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 同时要大力促进平台科普资源转化,将科普作品转化成数字化产品发布在“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上。

(三)借助政府与社会力量加强平台管理

针对公众对加强平台内容质量、建立完善的内容检测机制的诉求,平台应建立后台审核机制,严格把关平台上内容的科学性,制定平台信息发布公告,对平台内信息提供者和发布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真实性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 同时建立内容定期审核机制,针对短视频或直播中的科普乱象问题,平台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管。 开放用户监测举报途径,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实时把关。 同时重视引进专家入驻科普平台,打通专家资源、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渠道资源,并对专家进行等级认证,鼓励科普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生产优质专业的科普内容。 开通专家答疑交流板块,针对用户不同问题现身答疑,真正帮助公众解决真实生活问题。

在平台内增设辟谣栏目,针对网络上的“伪科普”“伪偏方”“假专家”等虚假信息进行实时辟谣,依托大数据、科普百科及舆情功能,为用户及时揭露虚假科普信息。 另外,可以增设科普信息求证栏目,用户在平台上自主上传待求证的信息,由平台统一收集汇总,提交给权威部门进行审核及甄别,一旦证实无误将第一时间予以曝光。

(四)平台资源贴合群众实际需求

如何促进公众在平台上产生持续使用行为是平台建设和资源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首先需要定期发布热点科普话题推进用户互动交流,在平台内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引导用户参与讨论。 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群体将自动形成群体联系,平台社群的讨论增加公众科普学习参与感。 其次是积极开发周边商品吸引用户参与科普活动,平台在提供科普信息的同时也可设计相关科普内容衍生物,如线下讲座门票、学生实验器材、老人智能轮椅等,为公众提供从信息搜索到产品购买的一站式服务,提高用户对科普相关活动的参与兴趣。

平台建设应致力于使公众都能无障碍地参与到科普平台的使用中,利用平台更好地开展科普学习。 因此,开发老年人辅助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的视力下降、听力不佳等实际情况,平台应提供语音朗读以及老人模式等辅助功能。 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我监督能力较差,容易在网络学习和信息浏览过程中出现迷航和沉迷的情况。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发生,应向青少年提供青少年模式以及护眼功能,建立青少年使用监管机制。 最后还需要增加交易功能推动助农工作,农民群体对于“粤科普”平台交易功能的期待度较高,希望可以通过平台内的交易功能更好地开展助农活动,能够将自己家中的农产品通过这样更加官方、权威的渠道进行线上售卖,从而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

(五)丰富科普平台交互形式,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

当前科普平台普遍存在缺乏与使用主体之间互动交流的问题,目前常见的线上“科普阅读”“科普讲座”等承载着一定交互功能,但限制于平台方案不完善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 因此“粤科普”平台需要对于交互形式的丰富性进行针对性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专业的平台运营方案,细化团队分工,对于平台内容的审核要尤为重视。 内容要从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出发,真正让公众感受到科普学习的乐趣。 其次要注意及时进行客户维护。 一方面进行用户互动,及时得到用户的需求以及其他信息的反馈。 另一方面跟踪同行平台的行踪,并对其做详尽的分析。 并做好客户数据分析,统计每周客户变动情况,记录客户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策略调整。

与公众建立良好坚固的情感桥梁是开展交互活动的关键环节,线上交互固然方便,线下联系的建立同样不可缺少。 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堂、寓教于乐的主题游戏、实用性强的实操体验、科普展板展示、科普宣传手册分发等等,科普行活动形式多样,为公众带来“沉浸式”的科普体验,并将正确科学的科普知识传播进校园、社区、乡村,提升大众的科学兴趣与科学素质。

七、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6]。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新时代赋予了科技发展新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科普工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科普平台建设是推动科普产业升级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运用科普力量,打通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科普知识与互联网相结合,不断优化科普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提高其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本文以科普平台主要受众——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为例,进行公众需求指标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目前广东省“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受众群体仍存在缺乏科普学习习惯、科普学习碎片化、较少关注专业科普平台并缺乏持续使用行为等问题。 在对广东省“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受众的科普学习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科普平台发布内容优化升级、建立多元合作、借助政府与社会力量加强平台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对策建议,为广东地区及全国科普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未来,在以广东省“粤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高质量科普平台的引领下,在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推动下,“科普之翼”必将更加强健而有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奋楫扬帆赓续前行。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普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