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辅助下本科翻译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12-14曾红梅
曾红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
一、 问题提出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翻译教学指南》”),要求在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翻译技术”类课程,将翻译技术与其他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基本研究素养[1]。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翻译人才队伍持续增长,翻译技术大幅提升了翻译效率,机器翻译发展前景被看好[2]。 由此可见,技术与翻译类课程的结合既是《翻译教学指南》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各种类型的语料库逐渐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 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因具有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等显著优势[3],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语料库凭借其容量大、语料真实、检索快捷准确等独特优势,在翻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学范例不足等缺点。
学界一般将1993年Mona Baker 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及应用》(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4]一文视为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探讨的开端。 1997年在意大利举行的“语料库应用与翻译学习”(Corpus Use and Learning to Translate) 专题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单语语料库、类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的应用对于译员培训的重要性[5]。 国内学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成果始于2004年王克非发表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一文[6],之后学者们分别从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7-9]、各类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据、实施原则和方法[10-15]、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16-18]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语料库顺应了在翻译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翻译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要求,为提升翻译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不过,既往研究大都只介绍一种(如单语语料库或双语平行语料库)语料库或语料库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功能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而相关的应用对于学生的语料库知识和技能要求比较高,且大多针对翻译专业口笔译硕士阶段的学生展开。 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针对翻译专业本科生开设专门的语料库课程,也缺乏足够的具备语料库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导致学生对于语料库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甚少运用语料库知识来辅助翻译学习和实践。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功能、语料库辅助下3I 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教学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和数据驱动的学习方式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在人机互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思辨能力。
二、 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功能
语料库包含丰富的语料素材,具备真实的语言环境,拥有强大的应用功能,在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语料库有助于学习者增进对原语文本的理解
翻译的第一个步骤是正确理解原文,但是正确理解外语原文对翻译初学者来说往往并非易事。 在传统翻译教学中,学生仅凭借教材、字典或译者直觉,很难完全理解原文,尤其难以完整理解内容很新的原语文本。 而单语语料库强大的搜索功能,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譬如,华裔女性吴弭在当选美国波士顿市长后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
例: We're ready to be a Boston where all can afford to stay and to thrive.And yes, Boston is ready to become a Green New Dealcity.
很多学生对于上例中的“Green New Deal ”这个概念不甚理解。 通过百度百科进行查询,可以查到其对应的中文表述为“绿色新政”,但系统的原版英文背景资料却很难获取,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内涵依然一知半解。 如果借助语料库的搜索功能,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①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据该语料库首页资料称,COCA 是目前唯一大型的美国英语语料库,可以关联到许多其他语料库。 该语料库包含超过10 亿词的文本(在1990—2019年间,每年增加2 500 万个词语),语料来源于以下八种渠道:口语、小说、流行杂志、报纸、学术文本、电视和电影字幕、博客和其他网页,堪称使用最广泛的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下文简称“COCA”)为例。 在该语料库首页搜索框内输入“Green New Deal ”,很快就得到了246 条按照时间倒叙排列(2019年—2008年)的搜索结果, 相关资料分别来自于演说词、博客、杂志、新闻等。 最早的三条搜索结果出现在2008年,其中两条来自于《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另一条来自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SMonitor),前者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一家日报,后者是一家国际知名新闻机构。 继这两家媒体报道了与“Green New Deal ”有关的信息之后,其他的杂志、博客、演讲中也陆续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利用COCA 的语境(Context)功能,译者可以按照需要点击每条搜索结果,查看完整的相关新闻报道,获取关于“Green New Deal ”的英文原版资料,以更全面了解这一概念。 以发文时间最早的第246 条搜集结果为例,COCA 的语境(Context)功能显示:“Green New Deal ”这一概念首次刊登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8年11月20日第25页《世界呼吁绿色行动,尽管道路曲折》(World wants green action,despite costs)一文,该文着重讨论了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对重振经济的重要性,强调了绿色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
由此可见,将语料库运用于翻译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了解语料库中展现的真实语言背景,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原文,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文本的字面意思进行双语转换。
(二)语料库有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双语差异
正确理解原语之后,学习者需要明确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避免简单地进行字词层级的转换。 以英汉互译为例,对英汉差异认识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翻译技巧,进而提高翻译质量。 正如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Nida)所言,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不同[6]。 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用连接词明确表示出来,而汉语注重意合,两个句子之间没有连接词也能表明其相互关系。 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教材、课件和个人经验给学生呈现有限数量的例子,告诉学生英汉语之间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区别,学生们往往印象不深刻,在翻译实践中就不一定能自如地进行形合和意合的转换。
双(多)语平行语料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双(多)语平行语料库呈现的双(多)语对照语料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加深对双语差异的认识。 譬如,借助“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中收录的“《西游记》汉英平行语料库”①“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http://corpus.usx.edu.cn /)包含多个子库,“《西游记》汉英平行语料库”就是其中之一,该语料库提供了著名英国汉学家詹纳尔所翻译的全部对应英译本,总计约140 万字,是国内第一个界面友好、高度共享、网络运行的《西游记》专题汉英平行语料库。 相关资料来源于:朱湘华,杨坚定,孙鸿仁.《西游记》汉英平行语料库[EB/OL].(2010-01-25)[2023-06-10].http://corpus.usx.edu.cn/xiyouji/。,以连词“when”的用法为例,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体会到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之间的差异。
打开“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全选《西游记》一书作为搜索范围,在检索框内输入“when”一词,点击“提交”,可以看到英文译本中有2 647 处使用了“when”一词,而对应的中文表达却很少有诸如“当……的时候”之类的表达。 中文表达“当……的时候”这一概念时,往往可以凭借意会,无须使用连接词。 具体可见以下示例(表1)。
表1 《西游记》平行语料中部分案例
从表1 的3 个例句中可以看出中文皆使用了意合的表达方式,小句和小句之间使用了逗号,没有使用形式词来连接或表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行文凝练简约,意思表达明白无误;而英译文全部增加了“when”或“while” 等形式词来引导相关的时间状语,构成了非常明确的主从结构。 通过对比和观察从语料库中获取的双语语料,学生能够深入直观地体会到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特点,避免在翻译实践中机械地照搬原语的句子结构。
可见,英汉双语语料库提供了大量的双语对照文本,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原语言与目的语言文本的差异比较,深入理解两种语言之间语言形式、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差异,学习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目标语言的特点,避免在翻译中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达,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更好地传达原语的意义和风格。
(三)语料库呈现的多个译本有助于学习者学习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翻译初学者即使看懂了原语文本、明白了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依然面临着该选择何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这个问题。 平行语料库可以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帮助。 平行语料库能够直观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平行对齐的语料,帮助学习者在分析双(多)语对照文本的基础上领会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探讨翻译规范或不同语言词汇和句式之间的对应关系[19]。 正如Bernardini 所言,将平行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可以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意识”和“反射”“应变”能力[20]。
譬如,涉及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学生学习了“归化”和“异化”两个策略,知道“归化”主要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异化”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21],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多学生依然不确定应该使用哪种策略。 平行语料库就此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①《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是“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http://corpus.usx.edu.cn /)中包含的众多子库之一。 这是国内第一个根据译者选用原底本所做的“一对一”或一对二”句级对齐的平行语料库。收录了《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闵福德(Hawkes & Minford)的全译本(简称“霍译”)和我国杨宪益、戴乃迭的全译本(简称“杨译”)。 该语料库最大的优点在于:对于作品的后四十回,分别提供了霍译和杨译的两个不同译本,即一句中文对应了两种英文译本。 以其中“红”字的翻译为例。 在检索词框内输入“红”, 搜索《红楼梦》全书,可以找到1 112 条结果,其中第959 条至第1 112 条搜索结果来自《红楼梦》后四十回,且都有两种译本。 可以看到,“红”字在原文中用于颜色、姓名、建筑名称、隐喻等。 纵观这153 条有两种译本的搜索结果,可以发现杨译和霍译的翻译风格很不相同。现从中随机抽取三例进一步说明。
以第962、1 088 和1 100 这三条搜索结果为例(详见表2),杨译将“怡红院”译为“Happy Red Court”,“红胡子”译为“Master Red Beard”,丫鬟“小红”译为“Hongyu ”,在目的语中保留了源语的文化,用的是“异化”的翻译方法。 这种译法恰好体现了杨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个初衷。 而霍译将“怡红院”译为“Green Delights”,“红胡子”译为“Great Lord Red Beard”,丫鬟“小红”译为“Crimson ”,在目的语表达中去掉了源语文化的影子,照顾了目的语的文化和读者偏好,以最大限度地让目的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使用的是“归化”的译法。通过以上直观比较,学生可以深入体会采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差异。
表2 “红”在“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语料库中的三个译例
由此可见,语料库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他们能够观察和学习其他翻译者的策略。语料库为译者提供了大量的翻译实例,包括不同领域和语言对之间的翻译。 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学习者可以探索其他人在特定语境下如何处理翻译难题、如何解决特定的语言难点,以及如何传达特定的意思和语气。 这能够帮助译者获得更全面的翻译经验,并从中受益。
(四)语料库的对比和搭配功能有助于学习者选择最合适的目的语表达方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常会碰到很多近义词、同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到底选择哪个词语来表达,或者选择同一个词语的哪一个意思更合适,对于译者来说是个难题。 在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之前,学生往往是求助纸质或电子词典,经验丰富的译者可能会更多依赖直觉,但通过字典收集的例句和解析往往有限,译者的直觉也不一定正确,因而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 借助语料库的对比功能,翻译学习者可以在真实语境中观察目标词语的用法和搭配,根据语料库中统计的词语搭配频次和得分,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以中共三大纪念馆的展厅中展示的“理想之光不灭”这句话的翻译为例。 笔者试着让学生提供其英文译文,发现在学生的译文中,关于“理想”一词,译文版本有多个,主要分歧集中在“ideals”和“faith”这两个词语上。 如果利用语料库的对比功能,那么可以很轻松地帮助学生甄别出翻译中选择哪个词语更为合适。
借助COCA 语料库,在首页选择“compare”(对比)功能,在“Word 1”(词语1)旁边的方框内输入“ideals”,在“Word 2”(词语2)旁边的方框内输入“faith”, 点击“Compare words”(词语对比),可以获得与“ideals”和“faith”这两个词语搭配频次居前100 的词语及其搭配评分,点击相应频次就可以链接至具体语境。 因篇幅所限,现仅将搭配频次和得分排名前10 的结果展示在表3 中。
表3 “ideals”和“faith”二词在COCA 语料库中的前十条搭配结果比较
从表3 可以看出,与ideals 搭配频次最高的三个词语分别是:lofty(崇高的)、egalitarian(平等)、libertarian(自由);搭配得分最高的三个词语分别为libertarian(自由)、lofty(崇高的)和femininity(温柔)。 另外,在完整的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出,该词与masculinity(阳刚之气)、altruistic(无私的)、goals(目标)、 revolutionary(革命)、highest(最高的)、Cherished(真爱的)、noble(高尚的)、democratic(民主) 、communist(共产主义者)等词的搭配频次和得分也较高。一般认为,词语搭配频次越高,在语境中的使用就越频繁;词语搭配得分越高,其搭配效果就越好。 由此可以推定,ideals 常用于指正面的、崇高的、高尚的理想,多与表达自由、平等、 民主、追求、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等意思的词语连用。
同样从表3 可以看出,与faith 搭配频次最高的三个词语分别为:leap(跳跃)、Christ(基督)、bad(坏的)。 其中与leap 的搭配次数最多,达到了912 次;与Christ 一起出现的频次为849 次;与bad 的搭配次数也高达744 次。 另外,faith 与Jesus(耶稣)一起出现的频次为720次。 同时,完整搜索结果显示,该词与prayer(祈祷)、crisis(危机)、God(上帝)、catholic(天主教)、Bible(圣经)、Lord(主)等词的搭配得分和频次也相当高。 由此可见,faith 一词表达的意思多与宗教有关,且有褒贬之分。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结合“理想之光不灭”这句话出现的语境,可以确定“理想”一词应该翻译为“ideals”,不宜翻译为“faith”。
由此可见,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数据,可以获取关于各种词汇、短语和句子的使用频次、搭配规律和语境信息,寻找特定主题下的常用表达,借鉴原生语言者的用词和句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译者理解目的语言的使用方式和习惯,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顺畅度。
三、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建构
在各类翻译课堂上,传统的3P 教学模式①3P 教学模式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演示(Presentation)、学生练习(Practice)、成果巩固(Production)。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新的语言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再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完成教学目标。 这种模式重视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学习,但忽视了语言使用的语境和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规律,且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性。依然是主流,多数教师没有使用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学生进行文本翻译时偏向于结构化,缺少灵活性,使语言翻译丧失了文学的魅力。 借助语料库的各种功能,笔者尝试在传统的3P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构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见图1)。 根据图1 所示,3I 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语料检索与抽样(Illustration)、语料分析与解释(Interaction)、结论推定与演绎(Induction)三个步骤。
图1 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
3I 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91年T.Johns 提出的数据驱动式学习(Data-driving Learning)[22]。 在使用该学习方法过程中,Johns 借助语料库进行归纳推理,并将该归纳推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语境共现的)观察、(对显著特征的)分类、(对规则的)概括。
与此方法不谋而合的是, Carter 和McCarthy 于1995年在口语语法教学中首次提出了3I教学法[23],倡导学习者观察真实语料(Illustration)、讨论和分享从语料中获得的发现(Interaction)、再根据观察结果归纳出语言使用的规则(Induction)。 3I 教学法刚提出时,只用于口语语法教学,但越来越多学者认为,3I 教学法可以适用于整个语言教学。 本研究提出的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就是基于Carter 和McCarthy 的研究成果所做的改进。
基于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语料库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语境中使用的语料信息,让学习者养成善于观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并在自我学习归纳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具体的步骤展开:
本设计横移机构的驱动装置不与托盘固定,将驱动装置安装在地面和框架上,这样的优点可以防止动力源与托盘固定时对电机的供电和控制都不方便,同时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也可以保证整体美观。
(1)语料检索与抽样。 教师呈现教学目标,用案例演示语料库操作,学生自主实践,在推荐的单语或双语平行语料库中搜集所需的语料实例,并根据实际需求抽取一定量的语料样本;
(2)语料分析与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英汉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文化差异、前人的翻译方法和风格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3)结论推定与演绎。 师生一起归纳出有效的翻译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由此,师生从传统的“译无定法”转为“译有所依,译有所据”,同时也能够更充分地描写和解释翻译现象。
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语料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不断发现和探究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更方便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增加过程性评价占比,实现翻译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更加契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四、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实践与反馈
为了更好地说明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语料库辅助下的3I 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笔者拟使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实例对该模式进行示范。
例:To cater to the growing enthusiasm of foreign friends to learn Chinese, China set up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program in 2006.
以上句为例,这个句子的翻译本身并不难,但对于“cater to ”一词的翻译表述存在较大分歧。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90%的学生将“cater to ”翻译成“(为了)迎合(外国友人日益高涨的热情……)”。 原文语境是说中国政府考虑到外国友人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因此特设立了孔子学院项目。 英文中“cater to ”一词的搭配很灵活,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理解成不同的意义,但在这个语境中译成“迎合”是否合适? 运用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此困惑。
1.教学设计
(1)目的
让学习者学会利用语料库选择合适的目的语表达和搭配。 具体到该语境,“cater to ”翻译成“迎合”合不合适? 如果不合适,该翻译成汉语中哪个动词才更适合与原文中的“热情”(enthusiasm)一词搭配?
(2)语料来源
借助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BCC 语料库”(http://bcc.blcu.edu.cn/)。 该语料库总字数约95 亿字,包括报刊(20 亿)、文学(30 亿)、综合(19 亿)、古汉语(20 亿)和对话(6 亿,来自微博和影视字幕)等多领域语料,是可以全面反映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大规模汉语语料库。 为了保证语料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我们将语料的选取范围限定在“报刊”部分。
(3)工具
BCC 语料库的搜索功能。
(4)步骤
第一步:语料检索与抽样
进入BCC 语料库主页,选定“报刊”,在搜索框输入“迎合”,点击“搜索”,可以获得3 392条搜索结果,限于篇幅,现仅将前10 条搜索结果截图展示(见图2)。
图2 BCC 语料库中关于“迎合”一词的搭配部分搜索结果
第二步:语料分析与解释
浏览这些搜索结果,发现“迎合”一词后面如果接名词的话,大都是接诸如“主题”“需求”“流行”“长官意志”“领导意图”等词,含有“曲意逢迎”“迎合取媚”的意味,多为贬义。
第三步:结论推定与演绎
经过对所获取语料的分析,结合原语使用的语境,可以明确判定中文译文不适合使用如“迎合”这种暗含贬义的动词。
既然“迎合”一词不合适,师生继续利用语料库来查询哪些动词与原语中的“热情”(enthusiasm)一词搭配更合适,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的3I 翻译教学。 首先仍然是打开BCC 语料库首页,在搜索栏输入“V 热情”(V 表示动词),设定搜索范围为“报刊”,可以搜到12 851 个结果。 浏览这些搜索结果,发现与“热情”搭配的动词基本都是诸如“激发”“点燃”“唤醒”“满足”“调动”“提高”“鼓舞”等积极向上的词语。
综合这两次搜索结果以及原句出现的语境,可以确定上例中的“cater to ”一词翻译成“迎合”是非常不恰当的,建议译成“满足”。
在翻译教学的理解、表达和润色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3I 翻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语料库对翻译教学与实践的辅助作用,其操作过程大致如上例所示,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在3I 翻译教学模式下借鉴语料库进行教学后,可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前填写一份教学反馈,内容包含语料库辅助传统翻译教学的优缺点、语料库使用的难点、语料库是否值得推荐、课程总体评价等。 从笔者教学实践的反馈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只有少数个别例外)学生认为语料库有助于学习翻译,如在词汇搭配、难词处理、同义词辨析、不同译者风格赏析等方面,能够提供直观的证据,大大有助于学习者对原语的理解,可以使译文更地道,增进译者对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其翻译速度和质量等。
教学反馈显示,使用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例如,多数学生对于语料库中的某些功能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因为语料库检索技术比较复杂,即使是任课教师,大多也只是掌握了其中几个语料库的部分检索方法,使得语料库未能充分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加丰富的语料库学习资源,供其课后自学,从而提升学生使用语料库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过,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尽管在运用语料库进行教学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绝大多数的学习者认为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是多有裨益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能够坚持运用语料库进行翻译学习。
综上所述,语料库作为一种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优势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为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原文本的理解。 对于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和解决。 这种基于语料检索和抽样、语料分析与解释、结论推定与演绎的3I 翻译教学模式,可帮助学习者发现更多翻译实例,对翻译规范和方法有更全面的理解,进而能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确定最优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语料库辅助下的3I 翻译教学模式,使翻译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有理有据,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