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闽南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守正创新版画”为例

2023-12-14

教育观察 2023年29期
关键词:量规表现性闽南

马 腾

(厦门海沧华附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026)

一、引言

信息智能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升级。为回应这一现实诉求,《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重申育人为本的重要性,并将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定为教育目标。[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单元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2]艺术学习的性质不仅体现在具有人文性,还体现在具有实操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学生需要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以证明学生获得了艺术素养,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都纳入学业质量评价,这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艺术学习的学业质量评价要明确评价量规,重视评价任务的设计,强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的统一性。在初中艺术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一到两项艺术特长,以学定考,根据学生选修的课程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2]

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3]闽南文化指的是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福建南部地区的文化形态。基于闽南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应呈现多元、开放、包容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指向检测学生的关键知识、必备品格和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表现性的任务可引发学生进行个性表现,不同的学生的表现情况不同。为将评价结果明晰化,师生需要依据评价量规,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表现情况进行多角度质性评价。基于此,本文将从单元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设计、评分规则设计三个方面,论述表现性评价在闽南文化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实践,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应用意义

表现性评价在闽南文化主题单元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意义如下。

(一)培育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

将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闽南文化的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创作作品,并公开展示成果,能够激发学生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寻找闽南地区的特色元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俗作品中形式、色彩、造型和纹饰等元素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融入自己的想法,通过使用有趣的方式设计文创产品,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热爱闽南文化的情感,传承地域文化。

(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以大单元方式的美术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此评价方式下,学生需要从搜集闽南文化资源并结合美术知识、运用美术能力描绘闽南文化,制作成果集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深度学习。表现型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支架。

(三)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编制的评价,能够使教学更加关注育人价值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的方式、实施的建议、案例的列举等方面均适合某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将评价建构为由低到高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结构,可以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中考命题等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形成育人合力。

(四)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开发闽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将闽南文化融入国家课程的过程,美术教师需要将非遗传承美术工艺引进课堂,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其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开展项目式、单元化教学。这要求美术课程要具有整体性与建构性,设计的课程内容需要重视美术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需要发掘美术中人的隐性成长因素。最后,要更有效地将闽南文化资源引进课堂,还需要教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好课程资源包,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的深层价值。

三、单元目标设计

(一)基于课标和校本教材,提炼单元大概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应掌握、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习得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将以单元化形式探索美术表现性评价在闽南文化中的设计应用,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表现性评价在“守正创新版画”这一主题单元中的教学实践。

“守正创新版画”校本课程是将可美术化的闽南文化要素融入版画模块的教学。海沧区是厦门市六区之一,是福建闽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区,保存了许多优良传统文化。从传统建筑来看,闽南古厝资源十分丰富,如海沧沧江古镇的莲塘别墅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独特的燕尾脊纹样别具一格。在众多闽南文化中,民俗文化存在的意义非凡,它曾经为闽南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如“送王船”“抗大龟”“蜈蚣阁”等民俗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境。[4]闽南文化的美术元素在当地人民日常的衣食住行上均有体现,这些文化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学生后续的创作。版画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综合的艺术,是“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是视觉艺术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对初中生来说,制作版画能够培养自己的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版画制作过程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意,能够得到较好的作品效果。综上所述,提炼单元大概念为“美术承载文化,文化影响美术”。

(二)利用基本问题,获得关键概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对单元大概念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即通过连贯的课程才能使单元化“教、学、评”融入每一个环节。表现性评价要指向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因而表现性评价需要依据学科素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即符合学科的逻辑,如分学段设置阶梯螺旋上升的评价目标,并对每一层级的目标作出可以陈述、可以理解、可以测试的表述。[5]

校本课程“守正创新版画”属于大单元综合的学习领域的内容,在将生活中的闽南美景转变为一幅完整的版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主题、构思、画稿、印稿、刻制、印刻、展示等一系列任务。学生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通过画一画、做一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意构思,使作品更具完整性和创意性。

通过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创作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文提炼的单元基本问题为“如何在版画创作中,融入闽南文化”,获得的关键概念有“闽南文化”“版画创作”“跨学科学习”。

(三)实施表现性评价目标,学习结果分类指导反馈

分析“守正创新版画”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学段学习总目标,设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为学生依据表现性评价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做出指引。本单元的评价分为三个维度。第一,审美感知学习目标。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时期,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版画进行抗战宣传服务。由这一时代背景引出近代革命文化与版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版画是民族革命文化的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第二,表现与创意学习目标。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并加以欣赏、临摹与改造,像大师一样在思考与创作中体会版画技法的独特魅力。第三,文化理解学习目标。学生能结合闽南文化这一主题创作更多的作品并加以评述,同时传递“守正创新”的思想与情感。

四、表现性任务设计

(一)特点

表现性任务是现实世界的产品或表现,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其学习的形成性或通过激励情境习得的总结性概念和技能。[6]学习过程是瞄准一个学科领域的目标,描述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需要逐步学习的关键内容(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依照顺序,用人们熟悉的图像或词语依次表述。[6]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完全理解学习单元中的每一个主要标准,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需要具体知道、理解和能做到的。第二,确认学生需要学习的赋能知识和子技能,以便推进或获得学习成果。第三,确保学习过程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可测量的。第四,基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对学生最有益的顺序排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组织学习。

(二)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文化、历史或社会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与应用。[7]因此,在设计本课任务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生活社会情境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定可观察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OLO)的学习意图和成功标准,这是设计表现性任务以聚焦深度学习的关键部分。实施环节如表1所示。具体来说,要结合学习过程,确定对应的SOLO动词,确定特定学习过程阶段的SOLO成功标准,尤其注意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延伸到拓展抽象层面来创建。以“守正创新版画”为例,本文设计了“守正创新版画”总学习任务,指导语为“请你创作一件具有闽南自然与文化风情的版画作品来装饰我们的校史馆,为建校八周年献礼,并用美术分析的语言和文学描述的语言写出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该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感悟,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艺术作品受到不同地域人们价值观、文化的影响,包含当地的文化元素,能反映地域独特的符号特征”这一美术学科大观念。

表1 实施环节

五、评分规则设计

(一)与教学目标任务匹配的评分规则设计

表现性评价以任务为载体,将物化的学习结果作为显性的评价依据,将开展任务的过程视为重要的评价内容。表现性评价是收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所创造的答案或产品,并对其展开分析,借此了解学生发展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也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的判断。[8]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旨在超越传统的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纸笔测验形式。本文采用能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的表现性评价。[9]评价量规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有效的评价量规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哪些知识需要我重新评估”“我如何应用知识证明我学会了”。

本文依据艺术学科义务教育四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凝练评价量规,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授都有据可循。一方面,量规可以让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另一方面,量规有助于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将量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6]

(二)闽南文化主题单元的评分规则

闽南文化融入版画技法的学习,学生经历的认知、理解与探究过程包括收集、观察、模仿、构思、创作与展示等过程性任务。不同的过程需要设置特点不同的评价量规,评价量规的类型包括观察单、讨论探究单和创作日志等。学生可以根据探究过程中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工具,对照评价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具体评分规则如表2所示。

表2 评分规则

六、结语

表现性评价是嵌入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以具有特点的评分规则为工具,判断学生的过程表现或学习结果,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将闽南文化引进美术课堂、融入美术教育十分必要。闽南文化为厦、漳、泉地区的教师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资源,启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产生对地域美好事物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豪感。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让本土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量规表现性闽南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