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胃元气与阴火不两立”论治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023-12-14郭凌宇舒仪琼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阴火元气骨质疏松症

郭凌宇 ,舒仪琼,方朝晖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骨量降低,骨质构成损坏,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多的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2 型糖尿病确诊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患有DOP 的患者数量也相应增加,但普遍对DOP 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较低[2]。DOP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腿等部位疼痛,多处关节活动不利,骨折等。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暂未明确,可能与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骨微血管破坏、胰岛素功能破坏、脂质代谢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3]。在治疗DOP 方面,医家往往采用补益肝肾之法,所用药物多为温燥滋腻之品,更助阴火耗损元气,贻误病情。西医则主要使用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骼形成等的药物[4],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在服用某些抗糖尿病药物时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使老年及成年小鼠骨质量、骨量明显降低[5],胰岛素长期治疗也可能会造成骨折发生[6]。

中医并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病名,骨质疏松症为糖尿病的兼症,故而根据其症状将其可归于“消渴”兼“骨萎”之类。祖国医学治疗该病的优势在于辨清疾病主次,认为DOP 发病之本在脾胃元气不足、标为阴火亢盛,可充分发挥中药在降糖方面的长处,加以补脾培元之品,临床应用疗效良好。

“元气与阴火不两立”理论探微

东垣认为,“脾胃”是“元气”产生的根源,亦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维系和影响人的生理运作及病理过程的作用。食物进入胃后,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进行消化和吸收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脾气的“升清”将精微物质输送到五脏六腑、筋骨关节、脑窍髓海。脾胃功能受到损伤后,精微物质难以到达全身滋养机体,故生百病。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机能运转的原动力,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激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功能[7]。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表达了元气实乃脾胃之气,二者功能相通,同源而异名。《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提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更直接认为元气与脾胃之气二者互根互用。元气起源于中焦脾胃,由中焦之气滋养,胃气充,则元气盛,人体五脏功能方可正常运转,百病无从以生。

“阴火”一词实际源于《内经》,《内经》言: “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又云: “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病于阴,无以制阳,阳胜则阴虚内热。而从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而生的火就是阴火[8],“阴虚”实是阴火。“阴火”与“阴虚则热”虽名异则实同。《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曰: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又《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提出:“脾胃即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脾失升清,致水谷精微下流肾间,肾中相火被扰,离位上乘可生“阴火”[9]。元气与阴火两者互相对立、互相制约,阴火既是脾胃元气损伤所致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元气倍衰的致病因素。

“元气与阴火不两立”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1 阴火与消渴

《素问·奇病论》中提出消渴的病机为: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是由于饮食不加以节制,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之品,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无法运化精微、胃不能正常腐熟受纳,水液代谢失常,生痰聚湿化热,阴阳失调而为病。薛谋建等认为[10]消渴病源自中焦脾胃,因中焦之膵病,牵连至脾;膵脏,即胰腺,为脾的副脏,二者在功能上辅车相依,互相影响,脾病可累及于膵,而膵病亦可累及于脾。贺璞玉等[11]认为脾脏功能失调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消渴病的现代研究认为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引起本病[12]。

《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说:“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又《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曰: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肾为水火之宅,元气与相火寄居于此。“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亏虚致肾中相火妄动,出现一系列阴虚火热的症状。上焦之阴火乃口干口渴之肺燥,中焦之阴火为多饥多食、肌肉瘦削之胃热火燥,下焦之阴火为溲多、腰膝酸软之肾阴阳变化。

2 阴火与骨萎

人体筋骨肌肉的满壮与否,与脾胃的功能息息相关,若脾胃功能不健,伏火蕴于筋骨经脉,则筋骨肌肉无法得到滋养,致使出现骨脆肉削发为骨痿[13]。《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载“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说:“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元气不足,阳气难生,湿浊蕴火于中焦,下流肝肾,肝肾龙雷之火更侮脾胃元气。肾精主骨生髓,由脾精资之养之,脾精元气受损,阴火下流于肾,虚火煎灼骨髓,至骨脆疼痛、髓枯不长。《内外伤辨惑论》中:“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印证了阴火损伤骨体致活动困难甚至疼痛。《脾胃论》记载:“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骨蚀之“骨乏无力”与“足不能履地”与DOP 的症状基本一致[14],病机责之脾胃元气不足所致的骨髓空虚,标为虚火亢盛,本为元气虚弱。

3 阴火与DOP

阴火为病乃饮食情志失节,伤于中焦,脾胃元气耗损,阴火鸱张,壮火食气散气,内可犯于脏腑,外可侵于筋骨,引起多种变证[15]。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两者在临床诊疗中常并见,其内在病机有许多相同点,大抵为脾中元气亏损,难制相火,“伏火”犯于脏腑筋骨。阴火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于两者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既是糖尿病病理产物又是骨质疏松症致病因素。

土厚则火敛——补元气,消阴火

脾土不足,土不制火,龙雷之火妄动,治宜扶土培元,中焦脾胃得振,虚火自敛,盖“土薄则火动,土厚则火敛”,母恩顺达于子,土厚龙可游其中[17]。重在培补脾胃元气,元气足则阴火自降。本法重视脾土,在补益脾胃的同时清胃火、祛湿热,使后天化源丰足,肢体经脉得以滋养,痿证可愈[18]。

舒仪琼主任医师系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科临床、科研、教学40 余年,在治疗DOP 方面常运用“土厚则火敛”之法,化裁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每获良效。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具有补气升阳、散火除湿之功,主治脾胃虚弱,郁热蕴结之证。舒主任选用升阳益胃汤作为治疗DOP 主方,取其“藏气法时”之理[19],符合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顺应五行法理和四时阴阳变化,可促进脏腑生理功能好转。全方含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牛膝、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泽泻、茯苓、白芍、黄连。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意在补固无形脾胃之气,元气充一则可调脏腑、畅气机,二则引阴火、复肾火。人参、白术、炙甘草、牛膝、当归共为臣药,参、术、草健脾胃除水湿,复脾胃清阳以制阴火;牛膝引阴血下行,通血脉关节;当归和血以调阴、补血以滋阴、活血以通阴。陈皮、半夏、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泽泻、茯苓、白芍、黄连为佐药;陈皮、半夏理脾平胃助脾胃之气顺达;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发脾胃清阳,搜湿通利关节;茯苓、泽泻渗水湿、泄郁热;白芍酸收敛阴,既平阴火擅动,又防羌、独、防、柴太过升散;黄连苦寒沉降,除湿热,复肾水,阴火自消[20]。炙甘草为佐使药,调和诸药,合白芍酸甘化阴。全方重在恢复机体元气,不降阴火而阴火自消,上升阳中补气下渗湿,补中有散,发中有收。

若患者头昏、舌苔腻者,可加天麻、升麻以燥湿通络,助脾升清;关节沉重疼痛偏重者,加杜仲、地龙、延胡索等健骨通络止痛之品;兼见情绪不舒、胸胁胀满者,加香附、枳壳等疏肝解郁理气之品。

病案举隅

高 某,男,48 岁,2021 年10 月12 日 初 诊。 患者确诊“2 型糖尿病”8 年余,目前口服“恩格列净片10mg qd”,自诉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7.8 ~12.8mmol/L。近2 年来渐觉腰膝酸痛,于站立负重后加重。刻下:腰背疼痛,疲乏肢沉,口苦口臭,腹胀,夜寐尚可,大便溏结不调,3 ~4 次/d,舌质红,边有齿印,苔腻微黄,脉细。行骨密度检查示:腰椎T-值γ-2.5;空腹血糖:8.5mmol/L。西医诊断: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消渴、骨萎(脾胃虚弱,兼有郁火证)。治以补元气、消阴火。在原西药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化裁,处方:黄芪20g,人参15g,白术12g,牛膝10g,当归12g,陈皮10g,半夏8g,柴胡10g,防风10g,羌活12g,独活12g,泽泻12g,茯苓12g,黄连10g,炙甘草5g。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

2021 年10 月21 日二诊。腰痛略减轻,腹部痞胀、疲乏倦怠、肢体沉重好转,口苦口臭减轻,大便较前成形,1 ~2 次/d,舌质红,边有齿印,苔黄,脉细。测空腹血糖:7.6mmol/L。原方去茯苓加杜仲15g,地龙10g,麦芽10g,谷芽10g。上药14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

2021 年11 月10 日三诊。患者腰背疼痛明显缓解,余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质实1 ~2 次/d,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测空腹血糖:6.5mmol/L。守方继服,6 个月后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复查腰椎骨密度T-值=-2,血糖基本正常。

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多慢性起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此患者病程8 年余,就诊时主症见腰背疼痛,疲乏肢沉,口苦口臭,腹胀,大便溏结不调。因患者久病,脾胃元气已损,津液不布,湿阻痰生,清阳不能实四肢故疲乏倦怠、肢体沉重;脾弱元气不制阴火,阴火下流,热灼髓枯骨萎,故见腰背疼痛;阴火上犯于心,故见口臭口苦;脾胃元气不足,推动无力,气机升降失常,戊己之土纳运失宜,则腹部胀满;脾虚水液输布失常,湿邪趋下,下注大肠,则大便溏,脾虚肠腑传导无力则见大便秘结。方中六君子补益脾胃;黄芪大补元气;白芍敛阴入阴血;当归和血补血活血;牛膝通利关节;羌、独、防、柴升发清阳除湿止痛;苓、泽泄湿热降浊阴;黄连消退阴火。合方共奏培补脾胃,泄阴降浊之功。患者二诊腰酸软痛症状略有缓解,故去茯苓加用杜仲强腰健骨、地龙使药力深透;仍有腹部痞胀,为患者脾虚较甚,故加用谷芽、麦芽健脾和中开胃,“二芽”药食同源之品,更助脾气恢复。三诊时患者诸症均缓,大便已实,此为脾气已复,胃纳已馨,胃气已和,气机渐畅,精微得运,筋骨肌肉得以濡养。6 月后随访患者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复查骨密度T-值=-2。

小 结

元气但衰,百病由生。饮食劳倦、情志失节等都可损伤脾胃元气,导致阴火为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作为糖尿病的慢性肌肉骨骼并发症,其根本病机是脾胃元气耗损,阴火鸱张。阴火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角度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提出补元气、消阴火的治法,希望给临床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迪。

猜你喜欢

阴火元气骨质疏松症
元气清晨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浅析“阴火”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