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教研要不得
2023-12-14董文
董 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在各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教研是研究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教研活动,固然需要一些形式为载体,但绝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可惜的是,我们平时的一些教研活动,有的是为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的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估,有的是为了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教研任务,于是由某一部门牵头,找来几个所谓专家,在台上坐而论道,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下面的教师或昏昏欲睡,或窃窃私语,或神游物外。最后,在领导激情澎湃的总结,在教师稀稀落落的掌声中,一次教研活动顺利落下帷幕。试问,这样的教研活动意义何在?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教研,不仅劳民伤财,更是对教研的亵渎。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教师端正态度,打起精神,认真聆听专家教授的金玉良言,肯定会收获颇丰,这样这些教研活动不就有意义了吗?没错!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一些培训专家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研究上的确有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可以为教师提供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果站在教师的立场,俯下身来直面教学现实问题,教师自然不会消极懈怠。但也不能否认,一些专家只有理论上的云山雾罩,缺少实践上的针对性指导。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主办教研活动,绝不能一味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罔顾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难题。
毋庸置疑,教研活动需要一种组织形式,但形式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的,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如此看来,平时的教研活动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以为,关键是要不断丰富、创新教研形式,选择适切而又迫切的教研问题,不要一说到教研,就想到举办大型活动,找专家给教师“上课”。真正有价值的教研活动还是要依“教”定“研”、依“教”定“培”,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引,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指导,一定要根据校情、学情、教情组织丰富多样的有价值的教研活动。比如,校内或区域内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微课题研究、微讲座等,这些看似“低端”的活动形式,既接地气又容易操作,就是实实在在的教研。其实,教研活动根本不在于形式有多炫目,档次有多高,关键要看是否有效,是否解决真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专家的引领,只是希望更多专家能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深度接触教改的难点和痛点,真正做到与教师、教学和教研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