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九单199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12-13马兰芳李洪刚沈国繁杨光东朱婷婷杨立冬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系谱自交系父本

王 威 马兰芳 李洪刚 沈国繁 杨光东 朱婷婷 杨立冬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吉林 132000)

九单199 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系九-943为母本、 自选系九-535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高产、抗病、抗倒伏且适合机械化收获, 适宜在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域种植。 该品种于2022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2022009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吉林省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 吉林省是玉米产粮大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资源优势, 发展玉米产业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模式的改变,玉米的种植密度越来越大,这样对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产、耐密、抗病、抗倒伏的品种适合当下农民的种植需要。伴随我国机械化程度的加大, 玉米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收割。 为了推进我国机械化的进程,市场急需粒收的品种与之相配套, 这样才能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向更高的程度发展。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母本自交系九-943 的选育方法及经过

母本自交系九-943 是2010 年以Y194 (美国杂交种选系)×8902 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过在吉林省和海南省9 个生长季节选育自交,于2014 年育成的稳定自交系S6,系谱为X9F2-43-1-1-1-1-1,定名为九-943。 母本系谱及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母本系谱及选育过程

九-943 出苗至成熟128 d。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成株叶片19 片。 花药浅紫色,花粉黄色,花粉量小,颖壳绿色,雄穗分枝3~5 个。 花丝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5 cm,穗位高85 cm。 果穗筒形,穗长16.3 cm,穗粗3.9 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9 粒左右,排列整齐,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3.5 g。 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等。 一般每亩产量在300 kg 以上。

1.2 父本自交系九-535 的选育方法及经过

父本自交系九-535 是2009 年以Y153(美国杂交种选系)×PHN82 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过在吉林省和海南省9 个生长季节选育自交,于2013 年育成的稳定自交系S6,系谱为X5F2-35-1-1-1-1-1,定名为九-535。 父本系谱及选育程序见图2。

图2 父本系谱及选育过程

九-535 出苗至成熟130 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缘绿色,成株叶片数19 片。 花药、花粉黄色,花粉量中,颖壳绿色,雄穗分枝4~6 个,花丝黄绿色。 株型紧凑,株高165 cm,穗位高60 cm。 果穗筒形,穗长15.1 cm,穗粗3.9 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5 粒左右,排列整齐,穗轴粉色。 籽粒浅黄色、楔形粒,百粒重29.5 g。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 一般每亩产量在250 kg 以上。

1.3 杂交组合的配制及选育经过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2016 年以自选系九-943为母本、自选系九-535 为父本杂交选育组配育成杂交种九单199。该组合于2017-2018 年参加本单位产量比较试验,2019 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2020-2021 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21 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2020-2021 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进行人工接种抗病(虫)性鉴定。 2021 年在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进行品质分析。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九单199 出苗至成熟需129 d,与先玉335 同熟期,需≥10℃积温2 700℃,属于中晚熟品种。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93 cm,穗位高112 cm,成株叶片数19 片。 果穗筒形,穗长20.2 cm,穗行数16~20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39.5 g,籽粒容重766 g/L。

2.2 品质分析

2021 年在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进行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66 g/L,粗蛋白含量10.51%,粗脂肪含量3.55%,粗淀粉含量72.96%,赖氨酸含量0.31%。

2.3 抗性鉴定

2020-2021 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进行2 年4 点次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感大斑病(1R、1MR、2S)、灰斑病(1R、2MR、1S)、穗腐病(1MR、1R、2S), 抗丝黑穗病 (2HR、2R)、 茎腐病(2HR、1MR、1R)。

3 产量表现

2020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766.7 kg,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7.2%。 2021 年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887.9 kg,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7.5%(表1)。

表1 2020-2021 年区域试验各试验点产量

2021 年生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为875.4 kg,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7.5%(表2)。

表2 2021 年生产试验各试验点产量

4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

秋翻整地: 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施肥秋翻,灭茬深度为15 cm,灭碎茬小于5 cm;将根茬打碎深埋, 翻地深度为20~25 cm, 要求整块地深浅一致、边缘不漏耕、地面平整,耕后及时镇压,有利于保护墒情,防止水分流失。 顶浆打垄:在春季土壤化冻15 cm 深时,先用灭茬机灭茬,然后使用三犁成垄,深施底肥,边打垄边镇压,有利于保水和接墒,达到播种标准。

4.2 播种

适时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以土壤表层5~10 cm 地温为8~10℃时播种为宜。九单199 属半硬粒品种,具有芽势强、出苗快等优点,最佳播种期在4 月25-30 日之间。最佳播种期应根据当年的气候和土壤墒情做适当调整,土壤湿度大应适当晚播,干旱年份应抢墒播种。 播种方式:适宜手提式播种机或精量机播,播种深度为3~4 cm。同时也要调整好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保证播种与施肥的精度、均匀度及深度合适。 以每亩保苗4 500 株为宜。

4.3 施肥

适宜施肥量:每亩施入复合肥150 kg 作底肥,播种时施磷肥150 kg/hm2作口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200 kg/hm2、钾肥150 kg/hm2。 采用多次施入法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4.4 化学除草

每亩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0.2 L,混合50%乙草胺乳油0.17~0.20 L 或72%都尔乳油0.17~0.20 L或90%禾耐斯乳油0.10~0.15 L,兑水27~40 kg,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 干旱年份或干旱土地土壤处理效果差, 每亩可用4%玉农乐悬浮剂0.07~0.10 L 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0.25~0.30 L, 兑水27~40 kg,在杂草2~4 叶期进行茎叶喷雾。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 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 反之使用低剂量。 苗期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 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 不漏喷, 不能使用低容量喷雾及弥雾机施药。

4.5 病虫害防治

药剂防治黏虫:6 月末至7 月初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喷雾防治。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在6 月至7 月中上旬采用剖秆调查的方式,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后退11 d 为放蜂适期,每亩放蜂100 万头。 隔7 d 再进行第2 次放蜂,该次放蜂数量为120 万头/亩,2 次放蜂达220 万头/亩。 放蜂方法:每亩选择200~300 个点,将蜂卡固定在玉米中部叶片背面进行放蜂。

4.6 收获

玉米成熟后,适当延迟1 周左右再收获。 建议收获期在10 月上旬,此时田间玉米自然脱水、成熟度好、色泽好、品质优良。

猜你喜欢

系谱自交系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中国荷斯坦公牛系谱完整性研究
教你如何治好“遗传病”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