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3-12-13刘雪峰姬晔于东峰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效性

刘雪峰 姬晔 于东峰

[摘 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当前在内容、形式、师资等方面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和吸引力,以及形式化严重、师资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力量,借助微媒体传播平台,将多元化的安全教育内容鲜活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当前面临着微媒体平台使用的局限性、线上线下教育协调不够、应对新问题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应利用微媒体受众基础好、传播日常生活化,以及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化、投放更精准等优势,以完善安全教育体系、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增强适用性、优化安全教育环境等措施,彻实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线上线下协同;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12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6.0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高校作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之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结合不同的学习生活场景,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式,面对差异化的主体和客体开展的一项艰巨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引导其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并且逐渐具备应对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风险问题的能力,能够保护自身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2]。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学习、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新形态使得传媒进入了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也需要随着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且个性化、交互频率更高且自足化、内容更加多元且碎片化等特征的加深而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化严重、内容更新滞后,教育实效性不足,难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其安全防范能力的预期目标,因此教育模式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演变为“三微”新模式,以实现创建平安校园的目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广泛,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等多个领域,本质上是运用系统思维认识国家安全问题,是构建系统性国家大安全格局的指南。高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同样十分宽泛,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控、交通安全、国家安全、食品安全、实验室安全、危化品安全、疫情防控等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不仅涉及大学生个人的安全成长,也关乎高校的安全稳定。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本质上也是一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工程、时代工程和系统工程。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对大学生的品德、思想意识、认知行为、身心健康等施以相应影响,使其掌握并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经验、技能,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的一种有计划的规范性教育活动[3]。具体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主要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财物等不受到损伤和侵害。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遇事冷静应对,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妥善保管好个人物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二是消防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胜于消”的理念,训练其辨识、预防各类火灾隐患及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措施,熟知火灾报警、初期火灾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步骤,掌握根据火情在各种场合疏散逃离、自救互救的技能和本领。三是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要促使大学生熟练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掌握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常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四是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安全的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食物中毒救护的相关知识,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劣质食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五是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是网上学习、交流的活跃人群,也是网络安全事件的高发人群。要教育大学生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重要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其网络安全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观念;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提高其网上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六是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措施,及时疏导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健康人格、人际关系、性教育、心理卫生、挫折应对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学习和掌握心理知识,防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校园安全事件发生。七是校规校纪教育。引导大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会大学生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我。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不仅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对其开展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高校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网贷、电信诈骗等新兴案件更是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其提升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本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实现全方位培养教育,切实落实“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高校的育人工作不能仅是教会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是保障其学习安宁、生活安稳的前提。因此,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党的领导、立志为人民服务的爱党、爱国、爱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4]。二是提升学生应对社会化、复杂化校园环境的能力,促进平安校园建设。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于全方位、多功能和开放化,校园内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一应俱全,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部分高校合并办学更是导致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势必会对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伤害,也会对高校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引导学生群体自觉遵守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定,避免其利益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侵害,进而营造稳定的校园安全氛围。三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保障其健康发展。大部分大学生进入高校前一直处在家庭的保护下,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思想上比较单纯,存在对安全隐患不重视、对复杂环境不警惕等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能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增强他们认识、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5]。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实践困境

整体上来看,当前各高校无论是在安全管理还是在安全知识的宣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安全素质和安全能力的提升[6]。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安全教育工作仍然受时空限制,灌输式的教育方仍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覆盖广度、推进深度和实践效果上仍不尽如人意,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是内容、方式固化,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在传统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展板、标语、条幅、宣传单、电子屏、展位等宣传形式一直被沿用,讲座、演练、宣传活动等形式也多是模式化、套路化。这些传统教育形式存在互动性不强、学生无法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安全教育也就失去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开展随机调查的结果表明,有72%的学生认为,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安全教育应该注重日积月累的渗透式教育,平时潜移默化的信息影响和知识触达更重要,因而大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微博、微信和平台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来接受安全教育。二是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化严重。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素质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系统化的投入和评估验收,才能体现出其实际作用。很多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工作趋于形式化和直观化,盲目地将财力、物力投入数据作为安全教育业绩,没有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将提升安全教育效果作为安全管理的考核指标。部分机关单位或学院还停留在机械地进行安全演练、过场化地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认知误区,认为“定期开一下安全会议,不定期地开展一下专题讲座,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使师生滋生了对安全教育敷衍了事的错误观念。三是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由保卫部门、学工部门以及辅导员承担,这些群体往往是兼职开展入学安全教育和日常阶段性安全宣传工作,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系统化不够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安全教育的资源和部署往往局限于自身职责的框架范围内,导致安全教育工作长期处于零散状态。另外,安全教育隊伍中的人员往往都不是专业人员,基本没有设置安全教育专职教师;授课内容更新缓慢,缺乏知识性和系统性,在理论研究、方式创新等方面鲜见进步。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困境

一是不能有效应对新的问题,特别是网络安全、电信诈骗等新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毒瘤。我国2021年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每万人中被骗的就有26.1人,远高于被偷、被抢的发案率。被骗成为概率最高的安全威胁。从长春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被骗人群的年龄结构看,18—25岁之间的人占比为28.49%,26—35岁之间的占比为42.26%,可见青年学生群体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人群,高校不可避免地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高校也为此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开展反电诈宣传月、拍摄反电诈微短剧、联合举办反电诈宣传直播等教育活动,可仍有大学生陆续落入虚拟网络空间的陷阱。网络电信诈骗、校园贷、非法网站等虚拟空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二是微媒体平台的使用存在局限性。目前,高校在利用平台开展安全教育上做了诸多尝试,但大多是向学生推送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文章、视频等内容,采用的都是“文字+图片”这类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的手段、零散且无体系,相比传统安全教育来说可谓是换汤不换药。在如何运用新技术手段、发掘大学生的兴趣点或痛点、深入开展交互式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尝试较少;在微媒体创新使用上也缺乏深入探索,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平台推送的文章、视频等单纯依靠复制或者转发,缺少原创内容和新意,这种单纯的拿来主义限制了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效果。三是安全教育平台的运营存在难点。虽然当前流行的社交软件和新媒体平台多如牛毛,但微媒体平台的选择和持续运营是一件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事情。大部分高校自身从事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充裕的经费去聘请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微媒体平台要有一个不断试错、不断纠正的过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建一个优质的安全教育平台是十分困难的。四是线上线下渠道实施的安全教育协同不够。大学生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渠道,若只重视线上或线下单一路径,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部分学校仅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宣传阵地发布安全教育内容,但在线下没有通过系列活动予以跟进,线上线下教育脱节不可避免。安全教育的线上模式不是对传统线下模式的否定,线上和线下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短处,实现线上和线下安全教育的融合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的资源优势

微媒体是一种由多个信息发布点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侧重点在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媒体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引发信息增值,就有可能吸引感兴趣的受众。其风格、导向性、内容上的差异性给了读者自主选择权,当然在品质方面也呈现出了鱼龙混杂的特点,但这并不能否认整个微媒体网络在传播效能方面的资源优势。微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影响巨大,因此应借助微媒体传播的优势,将安全教育内容多元、鲜活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安全教育效果,真正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是微媒体的庞大用户群体,受众基础良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3月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人,手机网民占比达到了99.8%[7];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庞大带来了一个由网络、手机等微媒体组成的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来讲,安全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电脑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和共享;对大学生来讲,微媒体使其拥有了自由的空间和选择权力,也产生了培养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训练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

(二)微媒体传播日常生活化,更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在微媒体时代,高校借助微媒体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教育模式,使得宣传教育途径更加多元化,提升了教育的时效性。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各种微媒体的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和转变。另外,对于大学生这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而言,信息流动和文化交流相对较快、较强,网络语言更容易得到传播和认可。从社会大众心理来说,借助微媒体,利用网络语言与大学生交流更便利,更容易贴近其生活,更容易获得认可。比如,吉林某高校的社团微信公众号“某某还睡呀”以活泼的网络语言和独特的学生视角来传播学校活动或教育信息,不仅收获了8.7万的粉丝关注,还获得10万多次的原创文章浏览量,远超学校官方公众号的点击量。某高校团委结合时下热点事件,就其中展现的安全问题展开话题讨论,发起意见投票等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根据一些现实案例,经过校内师生的演绎,以短视频或者短剧的形式推广到大学生课堂或者生活场景中。熟悉的校园环境和师生面孔更能引起同情和共鸣,增强了安全教育案例的代入感。

(三)安全教育的互动性更强,提升了大学生的参与感

微媒体技术能突破传统安全教育的工作形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法,可以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在互动中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并在日常行为中予以充分体现。同时,微媒体的兴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直播”更是在近年来增强了大学生参与传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例如,2021年迅速走红的某反电诈主播在某手和某音等平台上拥有了数百万的粉丝。他以反诈为主题,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演绎短剧、创作歌曲、与其他主播连麦PK等方式普及了反诈知识和防范技巧,受到了很多年轻网友的喜爱,曾掀起了一阵全民反诈的热潮。

(四)安全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有利于内容的推陈出新

在微媒体时代,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直播等信息载体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得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也更加生动、形象、及时,更好地反应了现实。因此,将安全教育和微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網信息技术相融合,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偏好,也能在安全教育形式上产生更多的创新可能。

(五)微媒体的投放更精准,满足了安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微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安全教育信息的全面数字化。一方面能够结合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展数据挖掘,通过微媒体平台的实时流量监控掌握用户的关注热点,形成用户特征标签,进而精准把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在后期投放安全教育宣传信息时按需推送,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微媒体平台的后台监测,实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舆情反应,及时对个别行为失范的大学生开展线下教育引导工作[8]。

四、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微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使用群体大众化、内容碎片化、发布方式多样化、传递效果裂变式、实时互动反馈等特点[9],目前流行的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和视频软件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微传播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学生安全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微媒体的融合能够打破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时空和地域限制,能够促进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要努力在“微”字上下真功夫,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打造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传播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首先,社会和学校要在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让全校师生从思想上树立加强安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要推进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微课堂”“微学习”等平台或载体。如某地教育局将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形成了“微课、微剧、微练”的“三微”模式,受到了全国、省市媒体的关注,多次被推介到相关媒体平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微课堂也可加以参考借鉴,开展安全教育微视频的征集评选,形成“三微”视频资源库,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同时,微视频的征集提倡师生的原创和演绎,提升了师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能够更好地提升安全育人的效果。

(二)确保形式多样,促进线上线下协同

微媒体时代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必须坚持协同性和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利用微媒体平台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活泼生动的教育内容和感性接地气的教学方法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播,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安全知识通过视频、直播、“微头条”“微话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呈现,不断提升大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还要推动大学生线下安全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VR、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打造大学生安全教育线上线下相协同的教育模式。比如,通过在安全教育基地设置消防VR游戏场景,引导大学生学习初期救火知识以及火场逃生自救技能,以闯关的方式逐步解锁新的安全模拟场景,让大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另外,需求才是最好的动力,要想持续发挥微媒体的力量,就要强化平台基础功能,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服务更好地融合,比如将“一键求助”“无声报警”“SOS定位”“安全隐患举报”等线下服务功能联合嵌入微平台,提升学生关注和使用平台的主动性,锁定安全服务平台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享受线下安全服务时获得线上安全教育,达成协同育人效果。

(三)坚持传播生活化,加强安全教育适用性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指向,不仅要走进课堂也要走近生活,关注国际时事热点,也要了解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通过微媒体推送能够让大学生产生共情的安全案例,教育引导其辩证思考、防患于未然。在模式创新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传播的目标导向,改变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概念化、理论化和抽象化的现象,打造安全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紧贴现实和学习生活,从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细节着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紧扣学生物质利益、精神需求、学习生活、思想情感、认知信念、身心健康、娱乐休闲、交际方式等方面推送安全教育内容,引起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和共鸣,改善安全教育的适用性。

(四)加強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环境

要想打造能够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作用的微平台,必须建设一支安全教育理论水平高、会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队伍。这支“微队伍”不只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既要树立安全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保证安全教育信息的准确性,确立安全教育微平台的权威地位,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领袖,通过他们来调动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育者与学生在“微教育”过程中的互动频率,提升“微教育”的效果。同时,微媒体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微媒体时代中每个人都是信息源,都可以自行发布信息和言论,而虚假信息或者是负面信息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打造健康积极正确的意识形态“微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10]。这不仅需要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还需要安全教育工作者建立好、处理好与大学生在“微教育”过程中的平等互动关系,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营造良好健康的安全教育微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秀.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赜[J].现代教育科学,2023(04):82-87.

[2]张红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12):184.

[3]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40-43.

[4]宋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大众文艺,2022(18):159-161.

[5]周晓晶,林远洲,陈爽.“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大西部素质教育,2022(17):104-106.

[6]林建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21(06):105-111.

[7]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02):39.

[8]韩乾,陈雪.基于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80-83.

[9]侯小杏,张茂伟.微博在教学应用中的传播模式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4):83-84,82.

[10]陈磊,孔茹意.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3(02):98-103.

Research on Safety Education Mode in the Era of Micro Media

LIU Xuefeng, JI Ye, YU Dongfe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work currently exists in terms of content, form,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lack of systematic, innovative and attractive, as well as serious formalization, lack of teachers and other problems. The arrival of the micro-media era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safety educ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is to use the power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help of the micro-medi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o integrate the diversified safety education content into the daily learning and lif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realize the effect of silent education. At present, faced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micro-media platforms,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and insufficient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new issues, we should make use of micro-media’s advantages of a good audience base, daily life, strong interactivity, diversified forms, and more accurate delivery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mode, improve th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promote online and offline synergy, enhance applicability, optimize the safe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other measures.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promoting online and offline synergy, enhancing applicability, and optimiz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have been take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education.

Key words:micro-media era;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model innovation research; online and offline collaboration;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实效性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协商实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效性